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五四制)(I).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2741387 上传时间:2019-11-2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五四制)(I).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五四制)(I).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五四制)(I).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五四制)(I)说明:1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二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时间60分钟。2答题时,将选择题的正确答案填在第卷相应的答案表格内。考试结束后,只交第卷。第卷 选择题一、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在每一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你认为正确答案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答案表中。1、拿破仑曾说:中国是一只沉睡的雄狮,它一旦醒来,整个世界都会为之颤抖。雄狮醒来,让“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历史事件是:( )A.抗日战争胜利 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C.抗美援朝战争胜利 D.改革开放 2、“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说法,下列不正确的是()A.实现了民族的解放和国家的独立B.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28年英勇斗争的结果C.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D.实现了我国经济的腾飞3、雄赳赳,气昂昂,”,一首荡气回肠的歌曲把我们带回了那个硝烟弥漫的战场。对于这场战争的结局,你写篇社论,你会写()粉碎了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阴谋保卫了中朝两国的独立和安全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威望显示了美国的实力 A B C D.4、 关于土地改革的完成,农民有深切体会,其中符合当时情景的是:A.农民甲说:“我们总算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 B.农民乙说:“今年多收三五斗,还要向地主交租!”C.农民丙说:“加入农业合作社就是好,集体力量办大事。”D.农民丁说:“实行土地承包,收成比往年高很多!” 5、建国初期,毛泽东指出:“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这说明当时我国必须:( ) A.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业 B.加速实现手工业合作化C.逐步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D.优先发展重工业6、刘爷爷是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他参与和表决了会议通过的所有文件和决定,下列各项属于这些文件和决定的是() A第一个五年计划 B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 C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7、曾经感动了全中国,被誉为“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的是()A王进喜B邓稼先C焦裕禄D雷锋8、毛泽东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战略家,也是一伟大的诗人。其中他老人家描写第一个五年计划伟大成就的诗句是() A“金沙水拍云涯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B“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 C“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D“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9、中共八大提出当前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 ) A. 完成三大改造 B. 建立社会主义制度C. 开展整风运动 D. 发展社会生产力10、具有历史震撼力的张艺谋的电影活着中有一个场景:小孩找出他父亲的铁皮包的箱子要交给街道干部用来炼钢。这个场景发生在( ) A.“文化大革命”期间 B“大跃进”时期 C土地改革时期 D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期间11、右图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 A土地改革运动中打倒地主的斗争B十年“文化大革命”大动乱C新中国历史上反腐败斗争的第一大案 D批斗抗美援朝中的反革命特务 12、“当年曾分田翻身当家作主人,今岁又分田勤劳致富奔小康”。对联中的两次“分田”指的是( ) A.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社 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 C.农业合作社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D.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3、新中国成立后,社会政治运动经常开展,这在当时人们的取名中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例如钱红卫、孙建国、刘援朝、周跃进等。一般而言,以上四人中年龄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 ) A周跃进、孙建国、钱红卫、刘援朝 B刘援朝、钱红卫、孙建国、周跃进 C钱红卫、周跃进、刘援朝、孙建国 D孙建国、刘援朝、周跃进、钱红卫14、我国经济建设出现“左”倾错误的根本原因是( )A.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经济落后的状况 B.苏联的影响C.党和人民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乏经验 D.忽视客观规律15、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的标志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C土地改革完成D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16、邓小平说:“特区是一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1980年,国家首先设立的四个经济特区是( ):深圳 厦门 上海 汕头 珠海A B C D 17、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标志是( ) A.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B.为刘少奇平反 C.邓小平理论领导地位的确立 D.十二大的召开18、发展成为国际化的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的开发区是( ) A.厦门 B. 深圳 C. 海南 D. 上海浦东19、邓小平理论的核心是( ) A. 实事求是 B. 建设有中国特设的社会主义 C. 改革开放 D. 发展才是硬道理20、下列不属于党的十四大会议内容的是( ) 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确立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C制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D形成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21、读“全国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抽样统计曲线图”,从图上看出,全国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抽样份数:18529户)从1978年到1982年呈现上升趋势,出现这种趋势的主要原因是A农村土地改革 B“大跃进”运动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农村逐步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2、右方的题词反映了我国在对外开放过程中的()A设立经济特区B设立沿海经济开放区C设立沿海开放城市 D全方位开放政策23、邓小平明确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思想是在党的哪一次会议上?( ) A. 十一届三中全会 B.十二大 C.十三大 D.十四大 24、“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我国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族政策有( ) 民族平等 民族团结 民族融合 共同繁荣 A. B. C. D. 25、下列有关中共“八大”与“十一届三中全会”比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都正确分析了国内的主要矛盾B都制定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社会生产力的路线方针C都为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方向D两次会议的路线、方针、政策都在实践中得到了坚持xx-xx学年度第二学期阶段性考试初二历史试题一、选择题答题框:题号12345678910111213答案题号141516171819202122232425答案2、 非选择题(一)会议指引方向: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不断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在这一探索的过程中,中共八大和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两次具有重要意义的会议:请回答:(1)这两次会议分别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召开的?(3分) (2)从中共八大到十一届三中全会20多年间,中国共产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经历了怎样的曲折过程?(4分)从这一曲折过程中你可以得出哪些认识?(2分) (3)为什么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4分)(4) 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的经济建设首先开始了农村经济体制的变革,这场变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分)从实质上起到了什么作用?(2分)(二)歌词感悟历史: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春雷啊唤醒了长城内外,春晖啊暖透了大江两岸。啊,中国,啊,中国,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走进万象更新的春天。 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春风啊吹绿了东方神州,春雨啊滋润了华夏故园,啊,中国,中国你展开了一幅百年的新画卷,你展开了一幅百年的新画卷,捧出万紫千红的春天 春天的故事结合材料回答:(1)这位老人是谁?他1979年制定了什么决策?(3分) (2)“画了一个圈”是指什么重大事件?(2分)最终形成了一个什么样的开放格局?(4分) (3)为什么说“1992年又是一个春天”,这一年这位老人作出了什么决策?(4分) (4)从他说的话及其产生的影响等,你认为他在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居于什么地位?(2分)简单说说原因。(4分) (三)数据折射历史: 建国后,中国共产党肩负民族复兴重任,领导全国人民进行艰难探索,成功开辟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 1952年中、印、美人均钢和电的产量对照表材料二 建国后至20世纪末,我国粮食人均产量变化图:材料三 1978-xx年中国国民经济部分年份简表:1978年1992年xx年xx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亿元)362420370102398421368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支配收入(元)343.41826707328762(1) 依据材料一,为改变落后状况,1953年党和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结果如何?(4分)(2)依据材料二,导致我国1957-1962年粮食人均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3)材料三中,1978年-xx年中国经济较快增长,尤其是1992年后的迅猛增长,当归功于1978年和1992年中共两次重大会议精神的贯彻,这两次会议分别做出了什么重大决策?(4分)(4)依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认识。(2分)历史试题答案1、 选择题:(共50分) 1B 2D 3B 4A 5D 6C 7C 8C 9D 10B 11C 12D 13D 14D 15D 16D 17A 18D 19B 20C 21D 22A 23B 24C 25D2、 材料分析题:(共50分)(1) (共17分)(1)八大背景:基于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1分)十一届三中全会背景:文化大革命结束(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需要拨乱反正。人们盼望安定团结的局面。(2分)(2)八大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指明了方向;由于对建设社会主义缺乏经验和对国情的错误认以,出现了“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和“文化大革命”等错误;在此期间,经济建设仍有一定的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总结了建国以来经济建设中的经验教训,做出把全党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经济上来的战略决策,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期。(4分)认识:我国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历经曲折,社会主义建设要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要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2分)答案(以上答案仅供参考,主观题学生答出大致意思即可得全分。切忌生搬硬套!)(3) 十一届三中全会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所以是中国历史的伟大转折。(4分)(4)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分)作用: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随着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2分)(2) (共19分)(1)邓小平;(1分) 改革开放(2分)(2)设经济特区;(2分)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4分)(3) 南方讲话 指出党的路线100年不动摇,特区姓资不姓社,改革开放胆子要再大一些,发展才是硬道理。(4分) (4)他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2分)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邓小平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基本问题。(4分)(3) (共14分)(1) 措施: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2分)结果:初步建成社会主义工业化体系。(2分) (2)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失误(或“左”的错误,以及三年自然灾害也可得分)(4分)。(3)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施行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4分)(4)本小题答案不具唯一性,或从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角度,或从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建设探索的角度,答对一点即可得分,要求观点正确,合理合据。(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