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一下学期期中测试语文试卷含答案.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740540 上传时间:2019-11-29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9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一下学期期中测试语文试卷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9-2020年高一下学期期中测试语文试卷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9-2020年高一下学期期中测试语文试卷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一下学期期中测试语文试卷含答案一、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完成15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四杰”之后,唐代现实生活五彩缤纷,盛唐之音如“鲜花怒放”。陈子昂首先喊出:“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写这首诗的时候,尽管是一腔【 】,但所表达的,却是开创者的高蹈胸怀,它豪壮而并不悲痛。同样,孟浩然的“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春晓),尽管惜花伤春,但所展现的,却是一幅清新美丽的春晨图画,它愉快活泼而并不低沉哀痛。这就是盛唐之音。“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豪迈,勇敢,一往无前!即使是艰苦战争,也壮丽无比;即使是出征、远戍,也爽朗明快;“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在个人、民族、阶级、国家欣欣向荣的社会氛围中,盛极一时的边塞诗是构成“盛唐之音”的一个基本内容和方面,它在中国诗史上确乎是前无古人的。江山如此多娇!壮丽动荡的一面为边塞诗派占有,优美宁静的一面则由田园诗派写出。王维的辋川名句“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忠实、客观、简洁,如此天衣无缝而又富有哲理深意,如此幽静之极却又生趣盎然。写自然如此之美,在古今中外所有诗作中,恐怕也数一数二。它优美、明朗、健康,同样是典型的盛唐之音。如果拿晚唐杜牧的名句来比,例如“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也极其空灵美丽,非常接近盛唐,然而毕竟更柔婉清秀,没有那种阔大气质了。盛唐之音在诗歌上的顶峰当然应推李白,无论从内容或形式,都如此。因为这里不只是一般的青春、边塞、江山、美景,而是笑傲王侯,蔑视世俗,不满现实,指斥人生,饮酒赋诗,纵情欢乐。“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以及“国舅磨墨”“力士脱靴”的传说故事,都深刻反映着那整个一代初露【 】的知识分子的情感、要求和向往:他们要求突破各种传统的约束和羁勒;他们渴望建功立业,猎取功名,进入社会上层;他们抱负满怀,纵情欢乐,傲岸不驯,恣意反抗。而所有这些,又恰恰只有当他们这个阶级在走上坡路、整个社会处于欣欣向荣并无拘束的历史时期中才可能存在。“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盛唐艺术在这里奏出了最强音。痛快淋漓,天才【 】,似乎没有任何约束,似乎毫无规范可循,一切都是冲口而出,随意创造,却都是这样的美妙奇异,层出不穷和不可理喻。这里有不可预计的情感抒发,不可模拟的节奏音调尽管时代的原因使李白缺乏庄周的【 】力量和屈原的深沉感情,但庄的飘逸和屈的瑰丽,在李白的天才作品中确乎合而为一,奏出了中国古代浪漫主义文学交响诗的最强音。然而,这个极峰与文艺上许多浪漫主义峰巅一样,它只是一个相当短促的时期,很快就转入另一个比较持续的现实典范阶段杜甫为“诗圣”的另一种盛音。 (有删改)1. 文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怆然(chung) 氛围(fn) 羁勒(li) 傲岸不驯(xn)B. 怆然(chung) 氛围(fn) 羁勒(l) 傲岸不驯(xn)C. 怆然(chung) 氛围(fn) 羁勒(l) 傲岸不驯(xn)D. 怆然(chung) 氛围(fn) 羁勒(li) 傲岸不驯(xn)2.依次填入文中四处【 】内词语的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愤概 头角 极致 思辩B. 愤慨 头角 极致 思辨C. 愤慨 头脚 极致 思辩D. 愤概 头角 极至 思辨3.文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欣欣向荣 B.天衣无缝 C.痛快淋漓 D.不可理喻4.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文本中所说的“四杰”即“初唐四杰”,是指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位诗人,而“四杰”之后出现的“边塞四诗人”,则是指陈子昂、高适、岑参、王昌龄。B.文本中所引的“人闲桂花落”这一诗句出自于王维,他是唐代山水田园派的代表,与孟浩然合称“王孟”。C.李白是盛唐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他是屈原以后中国最为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也代表了中国古典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D.杜甫是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开元盛世转向分裂衰微的历史过程,因此被称为“诗史”。5.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盛唐之音”的特点之一是优美、明朗、健康,具有柔婉清秀的气质。B.李白与杜甫的诗歌虽然有浪漫与现实之别,但两者均属于典型的“盛唐之音”。C. 将进酒因为不受约束,不循规范,冲口而出,所以成为盛唐的“最强音”。D. 代表“盛唐之音”的诗歌中反映出知识分子积极进取向上、乐观自由的精神追求。二、按要求完成610题。(每小题2分,共10分)6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稼穑(s ) 垝垣(gu) 县貆(hun ) 恬然(tin)B. 狙击(j) 洮河(tio) 勘探(kn) 纶巾(ln )C. 盗跖(zh) 泥淖(do) 贾人(g ) 守拙(zhu)D勇剽(pio) 押解(ji) 狩猎(shu) 纤细( qin)7.下列词语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班斓 渲染 风雨如诲 苌弘化碧B. 旖旎 奢糜 世外桃圆 沉鱼落雁C. 嗟跎 缱绻 缘木求鱼 苍海桑田 D陨落 寒暄 风驰电掣 筚路蓝缕8.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不管是威逼,还是利诱,他都横眉冷对,毫不妥协。B.毕业前夕,同学们欢聚一堂,载歌载舞各展风采,尽情地享受天伦之乐。C.从被科尼法官讲述的一起案件深深触动,到把科尼的故事写成复活,托尔斯泰惨淡经营了整整12年。D基金提供的免息贷款和补助金数目虽然不大,但能够限时提供援助,以解燃眉之急,纾缓突发的经济困境。9.下列文学常识中,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浪漫主义诗歌总集,其中的诗作以四言为主,结构上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共收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B.中国古典诗歌包括古体诗和近体诗,古体诗主要指唐代以前的诗歌,近体诗指唐初形成的,在字数、对仗、声韵等方面有严格规定的一种格律诗体。C.苏轼是宋代最伟大的词人之一,他极大开拓了词的题材、意境,词风雄壮,被视为豪放派的创始人,后人将他与南宋豪放派词人辛弃疾合称为“苏辛”。D元杂剧的结构一般是四折,一折相当于现代话剧一幕,是戏剧故事发展的一个大段落,也是音乐组织的单元。10.下列文学常识中,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徐志摩和闻一多都是现代文学史上的新月派诗人。闻一多还提出了诗的“三美”说,即音乐美、绘画美和建筑美。B.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为我们勾勒了一幅远离尘嚣、充满亲情的生活图景,是海子诗歌中流传最广泛的一首叙事诗。C.关汉卿,元代戏剧家。有杂剧窦娥冤、救风尘等。“元曲四大家”一般指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四位元杂剧作家。D明代戏剧家汤显祖的代表作是传奇紫钗记、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合称玉茗堂四梦或临川四梦。三、阅读牡丹亭节选的3段唱词,完成1113题。(共10分)【步步娇】(旦)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停半晌、整花钿,没揣菱花,偷人半面。迤逗的彩云偏。【醉扶归】(旦)你道翠生生出落的裙衫儿茜,艳晶晶花簪八宝填,可知我常一生儿爱好是天然。恰三春好处无人见,不提防沉鱼落雁鸟惊喧,则怕的羞花闭月花愁颤。【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合)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11.对【皂罗袍】这支曲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 这支曲子借姹紫嫣红的无人赏识,良辰美景在无可奈何中虚度,引起人们对美好青春被扼杀的深悲与共鸣。B.“朝飞暮卷”形容轩阁的高旷,源自王勃的滕王阁诗:“画栋朝飞南浦云,朱帘暮卷西山雨”。C“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是对丽娘乘坐画船游玩时所见的园中春景的描写,表现了丽娘生活的无聊与苦闷。D“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是对绚烂春景的惊讶与赞叹,也是对辜负美好春光的遗憾,是对美好青春无人赏识无人陪伴的深沉的哀怨。12.“袅晴丝”原指春天柳枝上树虫吐出的细丝在空中飘舞,这其中使用了谐音双关的修辞手法,请你说出使用这三个字的妙处。(4分)13. “可知我常一生儿爱好是天然”一句中“天然”是什么意思?该句表现了女主人公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四、依据原文将下列诗句补充完整。(每空1分,共10分)14.总角之宴, 。 (卫风 氓诗经)霾两轮兮絷四马, 。(国殇屈原) ,依依墟里烟。(归园田居陶渊明)狡捷过猴猿, 。(白马篇曹植) ,百年多病独登台。(登高杜甫) ,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苏幕遮范仲淹)遥想公瑾当年, ,雄姿英发。(念奴娇 赤壁怀古苏轼)红酥手, ,满城春色宫墙柳。(钗头凤陆游)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声声慢李清照)五、微写作(本题共10分)15.学校为“节水宣传月”设计了系列活动,并选用了下图作为宣传画。请从以下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超过150字。作为一名志愿者,请你向盲人朋友讲解这幅图画,要求重点突出、生动形象。这幅作品在本次活动中获奖,请以评委的身份写一段评语,要求理由充分、条理清晰。请以禾苗或土地的口吻劝告人们“节约用水”,要求想象合理,有感染力。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19题。(本题共12分)修不幸,生四岁而孤。太夫人守节自誓,居穷,自力于衣食,以长以教,俾至于成人。太夫人告之曰:“汝父为吏廉,而好施与,喜宾客,其俸禄虽薄,常不使有余。曰:毋以是为我累。故其亡也,无一瓦之覆、一垄之植以庇而为生,吾何恃而能自守耶?吾于汝父,知其一二,以有待于汝也。“自吾为汝家妇,不及事吾姑,然知汝父之能养也。汝孤而幼,吾不能知汝之必有立,然知汝父之必将有后也。吾之始归也,汝父免于母丧方逾年。岁时祭祀,则必涕泣曰:祭而丰,不如养之薄也。间御酒食,则又涕泣曰:昔常不足,而今有余,其何及也!吾始一二见之,以为新免于丧适然耳。既而其后常然,至其终身未尝不然。吾以此知汝父之能养也。“汝父为吏,尝夜烛治官书,屡废而叹。吾问之,则曰:此死狱也,我求其生不得耳。吾曰:生可求乎?曰: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也。矧求而有得耶!以其有得,则知不求而死者有恨也。夫常求其生,犹失之死,而世常求其死也。回顾乳者抱汝而立于旁,因指而叹曰:术者谓我岁行在戌将死,使其言然,吾不及见儿之立也,后当以我语告之。呜呼,其心厚于仁者耶!此吾知汝父之必将有后也。汝其勉之!夫养不必丰,要于孝;利虽不得博于物,要其心之厚于仁。吾不能教汝,此汝父之志也。”修泣而志之不敢忘。自先公之亡二十年,修始得禄而养。又十有二年,列官于朝,始得赠封其亲。天子推恩,褒其三世。于是小子修泣而言曰:“呜呼!为善无不报,而迟速有时,此理之常也。惟我祖考,积善成德,虽不克有于其躬,而庇赖其子孙矣。”乃载我皇考崇公之遗训,太夫人之所以教而有待于修者,并揭于阡,俾知夫小子修之德薄能鲜,遭时窃位,而幸全大节,不辱其先者,其来有自。 (取材于欧阳修欧阳文忠公文集,有删节)【注】修:欧阳修自称。 太夫人:欧阳修的母亲郑氏。 皇考崇公:指欧阳修去世的父亲。欧阳修的父亲被追封为崇国公。1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自力于衣食,以长以教 长:抚养。B不及事吾姑 事:侍奉。C此死狱也 狱:案件。D虽不克有于其躬 躬:鞠躬。17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2分)A毋以是为我累不要因此(家贫)就为我积累钱财B然知汝父之必将有后也但是我知道你父亲一定会后继有人C夫养不必丰,要于孝奉养父母不一定要丰厚,最重要的是孝敬D为善无不报,而迟速有时做善事没有不得到好报的,时间或迟或早18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2分) A文章开头欧阳修简单叙述了自己的成长经历,突出赞美了太夫人的美德以及付出。B文章中连续转述了太夫人的大量叙述,欧阳修借此表达对父亲政绩及人品的追思。C文章中欧阳修写自己牢记先父及太夫人的教诲,后来获得了天子推恩的家族荣耀。D文章结尾欧阳修认为大力彰显先辈们的美好品德,将会帮助自己获得更多的善报。19欧阳修的父亲在为人处世上有哪些突出特点,请根据文意概括并作简要说明。(6分)七、用斜线( / )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本题共5分)20予 闻 世 谓 诗 人 少 达 而 多 穷 夫 岂 然 哉 盖 世 所 传 诗 者 多 出 于 古 穷 人 之 辞 也 士 之 蕴 其 所 有 而 不 得 施 于 世 者 多 喜 自 放 于 山 巅 水 涯 之 外 见 虫 鱼 草 木 风 云 鸟 兽 之 类 内 有 忧 思 感 愤 之 积 其 兴 于 怨 刺 以 道 羁 臣 之 所 叹 遂 写 人 情 之 难 言。八、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题。(本题共13分)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 周邦彦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地卑山近,衣润费炉烟。人静乌鸢自乐,小桥外、新渌溅溅。凭阑久,黄芦苦竹,拟泛九江船。年年,如社燕,飘流瀚海,来寄修椽。且莫思身外,长近尊前。憔悴江南倦客,不堪听、急管繁弦。歌筵畔,先安簟枕,容我醉时眠。【注】此词乃作者被外放任溧水县令期间在无想山消夏时所作。 溅溅:流水声。社燕:即燕子,春社时飞来,秋社时飞走。 尊,通“樽”,酒杯。2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风老莺雏”三句,写夏初风物,取景典型,饶有特点,给人成熟饱满之感。B乌鸢乐、溪水喧,作者笔下的景物蕴含活力,呈现出清新、自然、美好之态。C“且莫思身外,长近尊前”句有暂时抛开个人荣辱,向酒杯中找寻寄托的意味。D“歌筵畔”三句,写在弦歌与美酒中意欲醉眠,表现出渴望归隐的决绝态度。下片引入“社燕”,用了什么手法?这样写有何妙处?(6分)用古代诗文原句填空。(4分)上片末尾,周邦彦由自身遭遇联想到唐代诗人白居易在琵琶行中所述境况。二人所处环境均为低湿之地:周邦彦是“地卑山近,衣润费炉烟”;白居易则是“住近湓江地低湿, (1) ”。二人仕途所遇也均有困顿之感:周邦彦是“憔悴江南倦客”,被外放为官;白居易则是“ (2) ”,被贬为江州司马且困居九江。故周邦彦凭阑,大有二人同为苦命之人的感慨,这就应了白居易所说的“ (3) , (4) ”。两位诗人隔空交会,可谓宦海漂泊,古今同一。九、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2225题。(本题共20分)行吟阁遐想 黄秋耘前几天,翻出一张旧照片,是我自己拍的武昌东湖旁边的行吟阁。这张已经开始有点褪色的照片,引起了我一段深沉的回忆。五年前的初春,我因事去广州,路过武汉。在一个大雪后的晴天,我前去东湖,在行吟阁和屈原纪念馆一带盘桓了大半天。不知道为什么,对于屈原,我有一种“旷百世而相感”的特别感情。从少年时代起,我就爱读离骚,每读到“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时候,总是“唏嘘而不可禁”。不过,我真正理解屈原的精神和离骚的真谛,还是在直接受到闻一多先生的教诲以后。说起来,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了。那时我在北平清华大学读书,闻一多先生主讲的楚辞是我最喜欢的功课之一。闻先生上课是不拘形式的,别的教师都在日间上课,他偏偏把课程排到晚间。我还记得,每当华灯初上,或者皓月当头,他总是带着微醺的感情,步入教室,口里高吟着:“士无事,痛饮酒,熟读离骚,方可为真名士!”接着,他就边朗诵,边讲解,边发挥。时而悲歌慷慨,热泪纵横;时而酣畅淋漓,击节赞赏。与其说闻先生是以渊博学识、翔实的考证、独到的见解吸引着我们,毋宁说他是以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深沉的悲悯情怀感动着我们。1935至1936年间,敌人的铁蹄已经越过了长城。那时候,几千里锦绣河山,几十座繁荣城市,都已经遭受践踏。旧时在那些暂时还没有沦陷的国土上,南瞻北望,又何处不是哀鸿遍野,民不聊生?这艰难的岁月跟屈原的时代是多么相像啊!因此,闻先生的孤愤高吟、长歌当哭,就更容易引发我们的共鸣同感了。有时候,我甚至感觉到:在闻先生的灵魂里就活着一个屈原,他好像就是屈原的化身。且说我那天来到了行吟阁畔,东湖两岸,积雪茫茫,素裹红装,江山如画,四顾无人,万籁俱寂,连几里外水鸟振翅的声音都听得到。我参观过屈原纪念馆之后,又在矗立湖滨的屈原像前凭吊一番。我仿佛看到这位项上挂着花环、腰间佩着长剑、足下穿着芒鞋的古代诗人,披发伫立,蹙额低吟:“瞻前而顾后兮,相观民之计极。夫孰非义而可用兮,孰非善而可服!”我又仿佛看到穿着破旧的长袍、飘拂着长髯、背着双手的闻一多先生,昂首仰天,血脉偾张,作狮子吼:“有一句话说出就是祸,有一句话能点着火,别看五千年没有说破,你猜想透火山的缄默?说不定是突然着了魔,突然青天里一个霹雳,爆一声:咱们的中国!”后来这两个形象就合而为一,何者是屈原,何者为闻先生,我都分不清楚了。我无意以古人喻后人,以后人比古人,但一接触到与屈原有关的事物,总是情不自禁地联想起闻一多先生的风貌。的确,他们虽然相隔两千多年,但无论是对人民的热爱,对祖国的忠贞,还是斗志的坚强,死事的壮烈,都是颇有些相似的。因此,漫游之余,我又忽生遐想:闻先生是湖北人,且曾几度寓居武昌,假如在行吟阁上,屈原馆中,另辟一室,陈列先生的衣冠遗物、著作手稿以及金石创作,使这古今两位伟大的爱国诗人相得益彰,也许不见得是毫无意义的事情吧。作为一个景仰闻一多先生的学生,我是殷切地期望着的。2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A文章由一张旧照片开篇,引出作者对武汉行吟阁、屈原纪念馆的回忆。 B诗人盘桓在行吟阁畔,脑海中不禁浮现出闻一多先生的形象,感受他的爱国情怀与悲悯精神。C作者认为自己真正理解屈原的精神和离骚的真谛,还是在直接受到闻一多先生的教诲以后。D作者一接触到与闻一多有关的事物,总是情不自禁地联想起屈原的风貌。E游历了行吟阁、屈原纪念馆后,作者认为,在这些地方应该辟一室,在纪念屈原的同时也要纪念闻一多先生。 23结合原文内容,回答下面的问题。(6分)作者对屈原“旷百世而相感”,“相感”的是什么?引发作者对屈原“相感”的因素有哪些?24屈原与闻一多的形象在作者心目中“合而为一”,原因是什么?(4分)25文中画线部分所描写的自然环境有什么特征?这样描写起什么作用?(6分)C卷满分50分十、写作(本题共50分)26.在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有无数的诗文名家为我们留下思想与文采兼华的璀璨之作,他们或昂扬爱国之志,表悲悯情怀,或吟咏自然、生活,抒清雅之意;他们或豪迈,或飘逸,或沉郁,或恬淡他们以不同的方式与风采表达出自己真挚的情怀。请以“假如我与心中最喜欢的诗人生活一天”为题,写一篇复杂记叙文。要求:自选一位古代诗人,展开想象,叙述你和他(她)在一起的故事,写出诗人的风貌和你的情感,不少于700字。北京三中xx第二学期期中测试 高一年级 语文 期中测试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xx.4试卷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一、(每小题3分,共15分)C B D A D二、(每小题3分,共15分)A D B A B三、(共10分)11.C12.“晴”与“情”、“丝”与“思”谐音,所以“晴丝”语意双关。它既指晴空里的游丝,又是女主人公心中缠绵飘忽的情思。无论是“游丝”还是这种“情思”,它都是这般纤细朦胧,都是那样的难以捉摸。情与景,物与我,虚与实结合的非常巧妙。13.“天然”,天性使然。表现了女主人公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四、(每空1分,共10分)14.言笑晏晏 援玉枹兮击鸣鼓 暧暧远人村勇剽若豹螭 万里悲秋常作客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明月楼高休独倚 小乔初嫁了 黄縢酒 凄凄惨惨戚戚五、(共10分)15.(1)符合题目要求,以6分为基准分向上浮动。(2)超过字数不扣分。要求重点突出、生动形象。要求理由充分、条理清晰。要求想象合理,有感染力,语言得体。六、16(3分)D(自身)17(3分)A(不要拿钱财使人受累)18(3分)D(“将会帮助自己获得更多的善报”与原文意思不符)19(6分)廉(廉洁),孝(奉亲至孝),仁(居官仁厚、好施之善)说明:以死后之贫明其廉,以思亲之久扬其孝,以治狱之叹显其仁,意思对即可。七、(共5分)参考答案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夫岂然哉/盖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士之蕴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之外/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之类/内有忧思感愤之积/其兴于怨刺/以道羁臣之所叹/遂写人情之难言。评分标准:本题5分,“/”处为必断点,错一处扣0.5分,扣完为止;“/”为可断可不断之处句读翻译我听到世人常说:诗人仕途畅达的少,困厄的多。难道真是这样吗?大概是由于世上所流传的诗歌,多出于古代困厄之士的笔下吧。大凡胸藏才智而又不能充分施展于世的士人,大都喜爱到山头水边去放浪形骸,看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等事物,内心有着忧愁感慨愤激的郁积,这些情感化为诗兴,在(所见事物之中)寄托了幽怨讽刺,道出了逐臣的慨叹,最终写出了人所难于言传的感受来。八、21.(3分)D(“渴望归隐的决绝态度”于诗无据)(6分)手法:比喻(类比)(或托物寄情)。妙处:将自己比作来往无定、寄人檐下的社燕,传达出长期宦海漂泊、无从把握自身命运的疲倦感,生动形象,又颇为含蓄。或:借社燕来往无定、寄人檐下等特点,寄托了自己对长期宦海漂泊、无从把握自身命运的疲倦生涯的感慨,形象恰切,又颇为含蓄。评分标准:本题6分。手法2分;形象特点与作者心绪,各1分;妙处,2分。(4分)黄芦苦竹绕宅生 谪居卧病浔阳城 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 评分标准:每空1分。句中有错字、别字、多字、少字,则该句不得分。九、22B D23忧国忧民的情感,九死不悔的精神。 少年时代爱读离骚,感慨不已。 青年时代聆听闻一多讲授离骚,加深了对屈原精神的理解。五年前瞻仰屈原纪念馆,心灵再次被触动。(意思答对即可)24因为二人对人民的热爱、对祖国的忠贞、斗志的坚强、死事的壮烈,都是相似的。(意思答对即可)25 特征:秀美,宁静。作用:以秀美的山河烘托两位爱国诗人的伟大形象,以宁静的环境衬托作者激荡的内心世界。 (意思答对即可)十、略附:文言文译文我不幸,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母亲立志守节,家境贫困,她靠自己的力量操持生活,还要抚养我、教育我,使我长大成人。母亲告诉我说:“你的父亲做官,廉洁而好给予,又爱结交朋友,他的薪俸微薄,常常所剩无几,他说:“不要因为钱财使人受累!”因此他去世的时候,没有留下一间瓦屋,一垄土地以使我们有所依赖,并维持生活,我靠什么支持自己守节不移呢?那是因为我对你父亲有所了解,他把希望寄托在你身上。从我成为你家媳妇开始,就没有机会侍奉婆婆,但我知道你父亲非常孝敬父母。你自幼失去父亲,我不能断定你将来有成就,但我知道你父亲一定会后继有人。我刚嫁给你父亲时,他刚刚为你奶奶守孝满一年。岁末祭祀祖先,他总是流泪说:“祭祀再丰富,也不如生前的微薄奉养啊。”有时偶然吃些好的酒菜,他也会流泪说:“从前常常不够,如今富足有余,又无法让母亲大人尝到!”刚开始我遇到这种情形,还以为是服丧结束不久偶然如此。后来才发现是常常如此,直到他自己离开人世。我虽然没来得及侍奉婆婆,可从这一点能看出你父亲非常孝敬父母。”“你父亲做官,曾经在夜里点着蜡烛看案卷,他多次停下来叹气。我问他,他回答说:这是一个判了死罪的案子,我想为他求得一条生路却办不到。我问:可以为死囚找生路吗?他说:想为他寻求生路却无能为力,那么,死者和我就都没有遗憾了,何况去寻求生路而又办到呢!正因为有得到赦免的,才明白不认真推求而被处死的人可能有遗恨啊。经常为死囚求生路,还不免错杀;偏偏世上还总有人想置犯人于死地。你父亲回头看见奶娘抱着你站在旁边,于是指着你叹气说:算命的说我到戌年就会离世,假使他的话应验了,我就看不见儿子长大成人了,将来你要把我的话告诉他。唉!他是很重视仁的啊!因此我知道你父亲一定会后继有人。你一定努力啊!奉养父母不一定要丰厚,最重要的是孝敬;利益虽然不能遍施于所有的人,重在要有仁爱之心。我没什么可教你的,这些都是你父亲的愿望。”我流着泪记下了这些教诲,不敢忘记。先父去世后二十年,我才能用俸禄供养母亲。又过了十二年,列位于朝廷做京官,获得了赠封双亲的礼遇。天子施恩,褒奖三代宗亲。于是我流着泪说:“唉!做善事没有不得到好报的,只是时间或迟或早,这是必然的道理。我的先辈积善有德,即使他们在有生之年不能享受到,但是足够使其德行显扬于后世,庇荫支持自己的子孙。”我于是记下先父崇国公的遗训,以及太夫人教育激励我的言行,把它们都刻写在阡表上,好让大家知道我德行浅薄,能力微小,只是适逢其时才能得到高位,有幸保全大的原则,没有辱及先祖,都是来源于这些因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