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三生物专题复习 生态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种群的特征、群落的特征教案.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2736382 上传时间:2019-11-2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三生物专题复习 生态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种群的特征、群落的特征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9-2020年高三生物专题复习 生态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种群的特征、群落的特征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9-2020年高三生物专题复习 生态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种群的特征、群落的特征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三生物专题复习 生态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种群的特征、群落的特征教案一. 教学内容复习生态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种群的特征、群落的特征二. 学习重点1. 能够判断影响各种生命现象的主要生态因素。2. 分析种群的增长曲线及其应用。三. 学习过程(一)生态因素对生物的影响: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生态因素生物因素:种内关系、种间关系1. 光对生物的影响(1)光强:阴生植物、阳生植物(2)光质:海洋植物的垂直分布。浅水层分布着绿色藻类,深水层分布着红藻、褐藻。(3)光周期:影响植物开花,秋天开花短日照植物;春天开花长日照植物。影响动物交配行为,秋冬季交配孕育时间长;春季交配孕育时间短。(4)昼夜变化:夜行动物猫头鹰夜间捕食;昼行动物蝴蝶白天飞舞。2. 温度对生物的影响(1)对植物分布的影响:不同纬度、不同海拔高度地区分布不同的植物。高纬度(低温):苔原植物、针叶植物;中纬度:落叶阔叶植物;低纬度(高温):常绿阔叶植物。海拔越高,温度越高,高山上的植物分布有分层现象,与纬度高低的植物分布类似。(2)对动物行为的影响:冬眠、迁徙。(3)对动物形态的影响:北极狐,身体体积大,鼻、耳、四肢短小。沙漠狐,身体体积小,鼻、耳、四肢突出。3. 水对生物的影响(1)对生物代谢的影响:自由水比例小,生物代谢缓慢,或处于相对休眠的状态。(2)影响生物的分布:水资源丰富,生物种类、数量繁多。(3)对动物行为的影响:非洲肺鱼的夏眠,非洲动物的迁徙。4. 种内关系:在一个种群中,必然存在种内互助、种内斗争。(1)种内互助:共同协作(狼群)、工作分工(蜜蜂)(2)种内斗争:争夺空间、食物、配偶5. 种间关系:(1)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如兔子吃草,狼吃兔子。(2)竞争:争夺共同资源(生存空间、食物)如田间的水稻和杂草,猫头鹰和蛇。(3)寄生:(判断)两生物若分开寄主正常,寄生者死亡。如人和体内蛔虫。(4)互利共生:(判断)两生物若分开,均不能正常生活,如人和肠道内有益菌。(二)种群研究种群的核心问题:种群的数量变化规律。1. 种群特征(1)种群密度:反映种群数量。(2)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种群数量。只要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数量即上升。(3)年龄组成:预测种群数量。一般情况下,老年个体大于幼年个体,种群数量将有所下降。(4)性别比例:影响种群数量。如果种群的性别比例失调,种群数量变小。2. 种群增长曲线(1)“J”型增长:增长率保持不变条件:理想状态下,生物生存空间、食物充足;生物新迁到一个新的环境中。(2)“S”型增长: 在自然条件下K:环境最大容纳量,增长率趋向于0。 K/2:种群获得最大增长率。(3)应用:注意事项灭鼠捕鱼K/2(最大增长率)不可盲目减数,以致获得K/2最大限度利用,维持K/2K(环境最大容纳量)降低K值,改变环境,使之不适合鼠生存保护K值,保证鱼生存的环境条件,尽量提升K值性别比例使某一性别不育不能单一捕捉某一性别年龄组成尽量减少幼年个体尽量保护幼体(三)群落的特征1. 群落的概念 群落:是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注意:“生活在池塘中所有的鱼”、“生活在池塘中所有的动、植物”,以上都没有构成群落,群落包括生活在一个区域内的所有生物。2. 群落的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模拟试题】一. 选择题1. 在沙漠地区,动植物稀少;在热带雨林地区,动植物种类繁多。影响此现象的主要生态因素是( )A. 温度 B. 水分 C. 大气 D. 阳光2. 下列哪类植物具有细而脆弱的茎,茎内有大的细胞间隙,机械组织不发达,肉质角质层比较薄( )A. 旱生植物 B. 水生植物 C. 阳生植物 D. 阴生植物3. 在未受污染的池塘中有许多蛙的受精卵,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受精卵的营养集中在动物半球B. 受精卵发育成囊胚时出现中胚层C. 影响受精卵发育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温度D. 这些受精卵有的是杂合体,有的是纯合体4. 下列关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A. 狐吃了一只兔,狐获得了兔的全部能量B. 影响神农架植物垂直分布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阳光C. 云南山苍子的柠檬酸含量高于浙江的山苍子,这是昼夜温差对其柠檬酸含量的影响D. 当草食动物从天然草场的生态系统转移离开后,将看到的现象是植物竞争强度降低5. 外来物种侵入到一个新的环境,可能会( ) 其种群数量在一段时间内呈“J”型增长 其种群数量增长不受天敌制约 其种群可能会威胁到境内物种多样性 其种群会由于不适应环境而被淘汰A. B. C. D. 6. 长期生活在高山上的人,血液中的红细胞比生活在平原上的人多,促使红细胞增多的生态因素是( )A. 温度 B. 水分 C. 大气 D. 阳光7. 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不符合生态学原理的是( )A. 物质经过了多级利用,实现了良性循环B. 每一级生产环节都获得产品,提高了生态经济效益C. 由于食物链延长,能量逐级损耗,系统总能量利用效率降低D. 由于各级产物都可以利用,减少了废物和污染8. 下列生物关系属于互利共生的是( )A. 人与肠道内所有细菌 B. 海葵与寄居蟹 C. 白蚁与肠道内分解纤维素的细菌 D. 犀牛与犀鸟9. 以下关于动物对温度的适应的说法正确( )A. 恒温动物在低温下仍能保持恒定的体温,其生长发育不受环境温度的影响B. 温暖地区,变温动物完成发育史比在冷的地区为慢C. 在低温条件下,变温动物的寿命较长,随着温度的增高,其平均寿命缩短D. 温度是动物分布的限制因子,最重要的是地区平均温度10. 森林里,松鼠、猫头鹰等多在上层活动,大山雀、柳莺等在灌木丛活动,而獐、野猪则在地面活动,这种现象反映了( )A. 种群密度 B. 适应的普遍性 C. 群落的垂直结构 D. 群落的水平结构11. 如果一个生态系统有四种生物,并构成一条食物链。在某时间分别测得这四种生物(甲、乙、丙、丁)所含有机物的总量,如下图所示。在一段时间内,如果乙的种群数量增加,则会引起( )A. 甲、丁的种群数量增加,丙的种群数量下降B. 甲、丙、丁的种群数量均增加C. 甲的种群数量下降,丙、丁的种群数量增加D. 甲、丁的种群数量下降,丙的种群数量增加12. 有两种植物共同生长在一个盆中,当两种植物被分开种植时,一种死掉,另一种生长要好得多,它们之间的关系是( )A. 竞争 B. 互利共生 C. 寄生 D. 种内互助13. 下图表示在某生态系统中,a、b、c三个种群数量变化相互关系,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 a肯定是生产者,b肯定是初级消费者 B. abc构成一条食物链C. a与b、b与c为捕食关系 D. a与c为竞争关系14. 判断下列有关食物链说法哪项是正确的( )A. 食物链是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渠道B. 人艾滋病病毒不能称作食物链C. 沿着食物链方向,动物个体越来越大D. 在食物链中,根据动物的食性,每种动物只能归属于某一个特定的营养级中15. 植物群落随着海拔高度的上升而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海拔高度上升时温度下降 B. 空气逐渐稀薄C. 阳光照射到山坡的角度变小 D. 云雾量增加16. 火灾常给森林带来较大危害,但是在某些国家有时对寒带地区森林中的残枝落叶等进行有限度的人工火烧,以对森林进行资源管理,这种人工火烧的主要目的是( )A. 消灭森林病虫害 B. 刺激树木种子萌发C. 加速生态系统的分解过程 D. 提高森林的蓄水能力17. 喜欢生活在阴湿环境中生长的植物种类,叶片一般大而薄,主要作用是( )A. 充分利用阳光 B. 减少阳光照射 C. 适应低温 D.适应潮湿的环境18. 如使秋天开花的菊花在“五一”开花,处理的措施是( )A. 增加光照时间 B. 降低光照强度C. 增加光照强度 D. 增加黑暗时间19. 自然界中生物种内及种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下述观点不正确的是( )A. 林鸽群较大时被苍鹰捕食的几率低B. 鲈鱼有时捕食鲈鱼的幼鱼,以利于鲈鱼种的维持C. 自然界中猴群经过争斗建立了优劣等级制度,并依次占有资源,这对种的保持是有利的D. 自然界中物种间捕食对一个种有利,但会使另一个种消失20. 以单位面积计,热带雨林中残枝落叶较温带森林的多,土壤中有机物的积累量一般是( )A. 热带雨林小于温带森林 B. 热带雨林大于温带森林C. 热带雨林等于温带森林 D. 热带雨林与温带森林无法比较二. 简答题21. 下图为种群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增长曲线,据图回答问题。(1)A曲线呈“J”型,表示种群在 环境中的增长。(2)B曲线呈“S”型,表示种群在 环境中的增长,阴影部分表示 。用达尔文进化理论解释,这是 的结果。(3)若“S”曲线表示某个鼠群迁入一个新的生态系统后的增长曲线,那么,K点以后,曲线出现平区的原因是 。(4)根据种群变动的曲线,解释为什么投药灭鼠在短期内能控制鼠害,但很快又会鼠灾泛滥的原因。对此,应采取哪些有效措施? 。22. 调查某草原田鼠数量时,在设置1公顷的调查区内,放置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鼠32头(记作a),将捕获的鼠经标记后在原地释放。数日后,在同一地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这次共捕获30头(记作b),其中有上次标记过的个体10头(记作c)。请回答下列问题:(1)若该地区田鼠种群个体总数为N,则N= 头(计算公式是Na =bc。)A. 30 B. 32 C. 64 D. 96(2)要使上面所计算的种群个体总数和实际相符,理论上在调查期必须满足的2个条件是( )A. 有较多个体迁出调查区 B. 调查区内没有较多个体死亡C. 调查区内没有较多个体出生 D. 有较多个体迁入调查区(3)调查甲、乙两草原所捕获鼠的月龄,它们的月龄构成如下左图所示。据图分析: 草原的田鼠种群属于 型; 草原的田鼠种群属于 型,可以预测,该草原鼠害将会严重,必须作好防治准备工作。) (4)若某种群有成鼠a头(计算时作为亲代),每头雌鼠一生产仔16头,各代雌雄性别比例均为1:1,子代幼鼠均发育为成鼠,所有个体的繁殖力均相等,则从理论上计算,第n代亲生的子代数为 头。A. B. C. D. (5)若将雌雄成鼠各若干头,放在大小一定的笼内饲养,让它们交配繁殖,且供给足够的饵料和水,则笼内鼠数变化和饲养时间之间的关系,应为上右图中的曲线 。23. 生活中清洗餐具的洁洁灵既是一种污染源,同时也会影响人的健康,为了说明这一问题,特设计了如下实验。实验目的:观察不同浓度洁洁灵溶液对草履虫生活状态的影响程度。实验材料及用具:草履虫培养液、已培养若干天的草履虫、蒸馏水、脱脂棉、吸管、洁洁灵、量筒、小烧杯、大烧杯、玻璃棒、培养皿,解剖镜两台和计数器。请帮助完成实验步骤的设计,并回答问题:实验步骤:第一步:配制100106、20106、10106、2 106溶液,分别标以2号、3号、4号、5号标签。第二步: 。第三步: 。实验现象记录: (每份样品观察20个次草履虫)培养液号12345洁洁灵浓度010010620106101062 106生存状况全部自由生活全部死亡5个存活17个存活全部存活运动迅速静止不动运动缓慢运动缓慢运动迅速(1)根据以上观察数据,绘出洁洁灵浓度与草履虫存活率关系的曲线图,并加以解释。(2)本实验的结论是 。(3)由此可推论出 。24. 意大利在1943年首次使用杀虫剂DDT成功地消灭了斑疹伤寒。1944年氯丹作为DDT的增补剂而试用。长期使用化学药剂使家蝇、蚊子出现了抗药性,至1951年底,DDT(双氯苯基三氯乙烷)、氯丹、七氯、六六六都已列入失效的化学药物名单之中,而家蝇、蚊子却大量繁殖。请回答:(1)DDT、氯丹、六六六属于( )A. 氯化烃 B. 有机磷酸盐 C. 有机磷酸脂 D. 四氯化碳(2)DDT不溶于水,与脂肪酸、甘油一样通过自由扩散方式进入细胞中,故DDT进入人体后主要贮存于( )A. 上皮组织 B. 脂肪组织 C. 神经组织 D. 肌肉组织(3)长期使用化学杀虫剂,家蝇、蚊子出现了抗药性并越来越强,其原因是( )A. 化学杀虫剂对害虫抗药性变异个体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B. 害虫的抗药性对化学杀虫剂长期选择的结果C. 使用杀虫剂后,害虫才产生抗药性D. 使用杀虫剂后,改变了害虫的生理特性,使它的抗药性增强【试题答案】 题号1561011151620答案BBCCACCCCCCCCAACADDA21.(1)无环境阻力下的增长(2)有环境阻力下的增长;生存斗争;由于环境阻力,导致种群个体数实际增长与理论值的差异; (3)由于食物短缺等因素的限制,种群在达到环境负荷量以后在一段时间内不再增加。(4)原因:老鼠种群的抗药性形成; 毒杀一部分个体,剩余的个体数目在环境负荷量以下,会以指数式增长,很快会恢复到原来数量。/措施:原则上是降低环境负载能力,无污染,具可行性。如 严密封储粮食; 清除生活垃圾; 生物防治,保护老鼠天敌等(其他方法,符合以上原则即可)22. (1)D (2)B、C (3)乙 稳定 甲 增长 (4)C (5)C 23. 第二步:将草履虫培养液,2号、3号、4号、5号溶液各10mL分别倒入15号培养皿,然后在各培养皿中各放少许脱脂棉丝。第三步:向1、2号培养皿中分别加入20滴草履虫培养液(有草履虫的)静置5min后,分别用两个解剖镜观察20个次草履虫的生活情况并记录。然后再把3、4、5号培养皿重复上述实验操作。 (1)见下图解释:由以上曲线变化可知,作为单细胞动物草履虫的生活状况,当环境中洁洁灵浓度低于2 10-6时对其生活无明显影响;当环境中洁洁灵浓度高于2 10-6低于1010-6时,对其生活有不利影响,现象较明显;当洁洁灵浓度高于2010-610010-6时,可使绝大部分草履虫致死(6分)。 (2)草履虫生活状况受洁洁灵影响很大。浓度越高,危害越大(2分)。 (3)生活中清洗餐具的洁洁灵既是一种污染源,同时也会影响人的健康,因此餐具用洁洁灵洗过后,要用清水冲洗于净,尽量降低对人体的危害(2分)。24.(1)A(2)B(3)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