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九年级语文11月学业质量分析与反馈试题苏教版.doc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2733150 上传时间:2019-11-2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九年级语文11月学业质量分析与反馈试题苏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9-2020年九年级语文11月学业质量分析与反馈试题苏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9-2020年九年级语文11月学业质量分析与反馈试题苏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九年级语文11月学业质量分析与反馈试题苏教版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小题。 父母乐于读书,孩子才能享受阅读,一个爱读书的家长,胜过最好的老师。一个热爱读书的家族的传承,就像是一件上好的古董。它经历许多人的呵护与打磨,在漫长时光中(A 悄无声息 B 销声匿迹)地j din,慢慢地,这传承也如同古玩一样,会裹着一层幽邃圆熟的包浆,沉静而温润,散发着古老的气息。这种气息,shn tu到孩子的骨血中,成为家族成员之间的精神ni di,甚至成为他们的生命乃至性格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 根据拼音在下面的方框内写出相应的词语。(3分) 2文段中括号内应填入词语是_ 。(1分)3文中划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在下面的横线上修改。(2分)_4语文实践活动。 为了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光明中学开展“学家规 树新风”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材料】古代家规虽然来自不同作者的生活经验和文化追求,但内容都以家庭伦理为主体,重视齐家、善邻和修身养德,如司马光在温公家范中强调“以义方训其子,以礼法齐其家”。陆九韶在陆氏家制中主张“人之爱子,当教之以孝悌忠信”。认真阅读这则材料并概括其主要内容。(不超过10个字)(2分)_初三(1)班开展了“中国好家规”评选活动,下面两条家规深受师生好评,你更喜欢哪一条?请谈谈你的理解并说明理由。(4分) “一生之成败,皆关乎朋友之贤否,不可不慎。”曾国藩家书 “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朱子家训我选_,理解是_理由是_5用课文原句填空。(9分) 蒌蒿满地芦芽短,_。(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_,猿则百叫无绝。 (吴均与朱元思书) _,君子好逑。 (诗经 关雎)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_。 (李煜相见欢)_,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 晏殊在浣溪沙一词中将自然现象与人的感受巧妙结合,生发出无限情趣的两句诗:_,_。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借“古仁人之心”表达了自己_,_的理想抱负。二(64分)(一)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6-7题。(6分)江雪 (唐)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山雪。渔家 (明)孙承宗呵冻提篙手未苏,满船凉月雪模糊。画家不识渔家苦,好作寒江钓雪图。6两首诗均提到“寒江钓雪”,柳诗通过“独钓寒山雪”表达了作者内心的_感受;孙诗则表达了对“好作寒江钓雪图”的“画家”_的态度。(2分)7渔家的前两句诗是怎样表现“渔家苦”的?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4分)_(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17分)【甲】复儿子书 来信均悉,兹再汇汝日本洋五百元。儿自去国至今,为时不过四月,何携去千金业皆散尽?是甚可怪!汝此去,为求学也。求学宜先刻苦,又不必交友酬应。千金之资,亦足用一年而有余,何四月未满即己告罄?汝苟在理应用者,虽每日百金,力亦足以供汝,特汝不应若是耳。汝如此浪费,必非饮食之豪,起居之阔,必另有所销耗。且汝亦尝读孟子乎?大有为者,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困心衡虑之后,而始能作。吾儿恃有汝父庇荫,固不需此,然亦当稍知稼穑之艰难,尽其求学之本分。非然者,即学成归国,亦必无一事能为。余今而后恐无望于汝矣!用钱事小,而因之怠弃学业,损耗精力,虚度光阴,则固甚大也。余前曾致函戒汝,须努力用功,何竟忘之?光阴可贵,求学不易,此中甘苦,应自知之,毋负老人训也。(本文节选自张之洞回复儿子的书信。选文有改动)【乙】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每小题1分,共4分)(1)儿自去国至今去( )(2)固不需此固( )(3)特汝不应若是耳 是( )(4)悲守穷庐 庐( )9.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2分) 然 亦 当 稍 知 稼 穑 之 艰 难1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共4分)(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_(2)余今而后恐无望于汝矣!_11. 【甲】作者给儿子写这封信的目的是告诫儿子要_和_;【乙】文诸葛亮从_、_两个方面对儿子进行了告诫,并强调这两方面都需要做到一个“_”字。(5分)12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请写出这两句话。(2分)_(三)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17题。(20分)阅读,让中国更有力量阅读力是一个充满张力的概念。在国际上,包括中小学生的指标性评价中,阅读能力一直是最为重要的项目之一。可以说,阅读力与“智商”“情商”“财商”等概念一样,也是现代人特别需要提升的能力。从更大层次上看,阅读力不仅是一个人的阅读能力,也是社会整体的阅读水平,因而关系到国家民族的竞争力。阅读力就是精神力。一个人如果没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就很难从精神上得到更多智慧的滋养。可以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阅读是一种精神生活,可以提高人的精神力,这影响到对生活意义的理解、人生价值的实现。无论是一个人,还是一个国家或者一个民族,阅读都是精神发育和文化传承的基本途径。阅读力就是凝聚力。共读共写,一起交流,才能拥有共同的语言和思想,拥有共同的愿景和价值,这样的文化共同体,让一片土地上的人们不会成为生活在同一个屋顶下的陌生人。所以,阅读力也是一个国家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源泉,一个阅读率低下、阅读力不足的民族,难以在当下世界立足,也难以引领人类的明天。阅读力就是竞争力。我很喜欢朗读手册一书里的一句话:“阅读是消灭无知、贫穷与绝望的终极武器,我们要在它们消灭我们之前歼灭它们。”对于个体来说,阅读是学习的工具,而学习是成功的途径。对于国家民族来说,在知识快速累积、科技突飞猛进的当下,阅读力意味着对人类智慧经验的搜集、整合和应用,意味着创新能力的培养。所以我们发现,国家越重视阅读教育,国民的阅读力就越好,整体素质就越高,国家的竞争力也就越强。阅读力就是幸福力。真正的幸福是心灵的(A)与(B)。阅读需要专注,在知识的积累之外,也是一种精神的修行。通过阅读感受书香,能满足人类的内在需求, 使人获得精神上的陶冶与升华,拥有更充实、更丰盈的生活,从而增加幸福感。书香的涵养,也能形成一个社会的氛围、一个时代的气质,让喧嚣的沉静下来,让浮躁的厚重起来。阅读最大的意义和价值就是“改变”。我坚定地相信:阅读,让中国更有力量!13.请指出第段所论述的分论点,并为其补充一个正面论据。(4分)_14.第段引用朗读手册中的一句话的作用是什么?说说你的理解。(4分)_15.将“充实”“宁静”两个词语分别填写在第段中A、B两处,并说说理由。(4分)_16.文章段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请简要分析。(4分)_17.根据全文内容,简要分析第段的作用。(4分)_(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8-21题。(21分)想偷一本书王秋珍(1)我想偷一本书已经很久了。(2)它就放在我们办公室一位同事的桌上。每天,我都能看见它。那蓝色的封面要多好看就有多好看。可是,它寂寞地呆在桌上,从来没人去翻一翻。(3)有一次,我看见同事拿起了它。我正暗暗为它高兴,却分明看见我的这位漂亮的女同事,只是用书扫了扫椅子上的灰尘。别的同事走过来走过去,总是低着头忙忙碌碌。那个叫手机的玩意成了大家的最爱。谁会留意一本书呢?(4)慢慢的,我看见书的封面由蓝色变成了灰色。我还看见有好几次,漂亮的女同事把刚盛了水的杯子搁在它的上面。书的封面留下了一个圆圈,还带着褶皱,好像一个可怜的孩子歪着嘴巴在哭泣。(5)我只想把它偷回家。(6)可是,一想到偷,我的心就像要跳出胸膛。从小,爸爸就教育我,别人的东西不能拿,偷大偷小都是贼。因此,我一天天地看着它,看着办公室来来往往的同事,一直不敢给自己创造一个机会。(7)可机会还是来了。(8)那天,我打了一段文字,抬起头,蓦然发现办公室里居然只有我一个人。我按捺住狂跳的心,悄然起身,来到漂亮女同事的桌前。【A】我感觉有目光像舞台上的追光灯一样向我聚拢过来,我低下头试图躲开它。突然,一个声音从天而降:“你想干嘛?”我的身子斜了斜,差点跌倒。我刚想回答,却听见那人继续在说:“好啦好啦,就你会耍贫嘴。我很忙,没空和你扯东扯西的。”说话间,我看见漂亮女同事飘逸的长裙在办公室里舞动了几步,倏地飘出去了。(9)我,终于把书偷到了手。虽说窃书不算偷,我却感觉脸上有无数只蚂蚁在爬。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文明的我居然会和“偷”这么不文雅的字站在一起。(10)回家后,我拿出软毛巾轻轻地擦拭封面,又拿出吹风机吹那个固执的圆圈。最后,我把书的封底朝上,放在桌上,再压上了一条厚重的红木小方凳。(11)次日,我把书拿出来,它又变成了端正的模样。【B】我的心里,涌上了酸酸甜甜的味道。(12)我洗净双手,拿出偷来的书一页一页地翻起来。看着它们,我仿佛又走进了老时光。我看到了自己在养花种菜,在夕阳下徜徉,在厨房的油烟里战斗(13)是的,这是我写的书。每一个字,都像芬芳的花,让我驻足,流连。(14)出版社只给了我50本样书。我舍不得卖,只想把书送给爱书的人。当初,漂亮女同事听说我出书了,就第一时间向我祝贺并要书。没想到,她要的只是一份客套。(15)是的,只是一份客套。漂亮女同事一直把书放在桌上,从来不曾翻上一篇。如今,她和我的其他同事们一样,一有空就刷微信看网络碎片聊明星八卦,根本没有注意到桌上少了什么。那本曾被她扫过灰尘垫过杯子的书,好像从来都不曾出现过。(16)我的心里蓦地跳出了一条鱼,在夏日的岸上左冲右突地扑棱。这份不安的心绪让我彻夜难眠。这个忙碌的时代,真的没人会停下来好好地看书了吗?当初,我壮着胆子把书偷回来,只是想给书找一个懂它的人啊。(17)某天,我终于点开一位微友问道:“你说大家喜欢读什么书啊?”“什么?书?”微友抛出两个问号,继续道,“谁还看书啊?”(18)我仿佛听见了她在手机前的笑声。 (选自小小说大世界xx年第8期,有改动)18“我”为什么要偷漂亮女同事的书?(6分)_19联系上下文,回答括号中的问题。(6分)(1)【A】处:我感觉有目光像舞台上的追光灯一样向我聚拢过来,我低下头试图躲开它。(本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表达效果?)_(2)【B】处:我的心里,涌上了酸酸甜甜的味道。(“酸酸甜甜”一词写出了“我”怎样的心理?)_20.第16段说“我的心里蓦地跳出了一条鱼,在夏日的岸上左冲右突地扑棱。这份不安的心绪让我彻夜难眠”,“我”为什么会感到不安?(4分)_21这篇小说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象?你怎么看这种现象?(5分)_三、作文(65分,含书写5分)22 重读一本老书,就会发现新的感受;再游一次名胜,就会发现别样的景致;回望走过的足迹,就会发现自己的成熟。只要有心,只要留意,我们就会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无数的不平凡。 请以“发现不一样的我”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要写出真情实感; 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不少于600字。九年级语文期中质量反馈检测试卷参考答案1积淀渗透纽带.或悄无声息 3.把“生命”和“性格”两个词语位置对调4古代家规重视伦理道德。(意思大体正确即可)示例一:理解:人的一生的成败与所交朋友是否贤德有直接的关系,所以不能不慎重。理由:它告诫我们对朋友要甄别筛选,谨慎交往。示例二:理解:在没下雨时就要做好准备,不要等到口渴时在去挖井。理由:它告诉我们做事要尽早准备,避免被动。5正是河豚欲上时 蝉则千转不穷 窈窕淑女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6孤寂 ( 孤单 寂寞) 批评(指责)(每空1分)7这两句是通过渔家手指冻僵、呵气取暖的细节描写(2分)以及天寒地冻、残月在天、船上积雪斑驳的环境描写(2分),表现渔家为了生计奔波劳作的艰辛。8离开 本来 这 房屋 9然/ 亦 当 稍 知/稼穑之艰难10以静思反省来使自己尽善尽美,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我从今以后恐怕对你没有指望了。11生活节俭 刻苦学习 修身(做人) 学习 “静”(每空1分)12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13(2分)分论点:阅读力就是精神力。论据:略(补充正面论据,既可以是道理论据,如名人名言;也可以是事实论据,如古今中外的事例。2分)14(4分)引用论证,(1分)对本文的分论点“阅读力就是竞争力”进行论证(1分),增强说服力;突出了阅读的重要性,强调阅读是我们学习的工具,只有阅读才能使我们成功,阅读可增强国家的竞争力。(2分)15(4分) A 宁静 B 充实(每点理由各2分)与本段所论述的顺序一致:一个人只有心灵得到宁静,才能专注去阅读,积累知识,满足内心 的需求,精神获得陶冶与升华,最终生活得到充实;阅读让喧嚣的沉静,让浮躁的厚重。16.(4分)不能调换。(1分)这四个段落分别提出了本文的四个分论点,(1分)它们之间是层层递进的关系;阅读提高了人们的精神力,民族才能有凝聚力,民族有了凝聚力,国家在世界上才能有竞争力,最终增加人们的幸福感。(2分)17.(4分) 总结全文,得出阅读的最大意义和价值;(2分)再次突出文章的中心论点“阅读,让中国更有力量”(2分)18.(6分)因为是“我”写的书,“我”舍不得卖,只想把书送给爱书的人。(2分)女同事向“我”祝贺并要书,“我”把书送给她,但她却不爱书。(2分)“我”心疼自己的书,所以就把书偷回来了。(2分)19.(6分)(1)(3分)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我”偷书时的紧张与慌乱。(2)(3分)“酸酸甜甜”生动地写出了“我”当时复杂的心理:“酸酸”是因为没有为自己的书找到懂它的人,让它受了“委屈”;而且为了它,“我”还当了一回“小偷”。(2分)“甜甜”是因为“我”的书又回来了,又恢复了原样,不用再受“委屈”了。(1分)20.(4分)我想到在这个忙碌的时代,没有人会停下来好好地读书(2分);我想给书找一个懂它的人,恐怕也找不到了。(2分)21.(5分)现象:传统纸质图书在社会上受到冷落,很多人沉溺于手机。(2分)看法示例:我觉得这是一种不好的现象,一个不好好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希望全社会都能重视这种现象,让读书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3分,观点1分,理由1分,语言流畅1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