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安全工程学科现状及发展趋势,1,2,目 录,一安全学科发展背景 二我国安全工程专业存在的问题 三课程体系设置的指导思想 四课程体系改革的基本原则 五 安全工程学科体系构建 六 安全工程专业发展前景与就业形势,3,一、安全工程学科发展背景,安全工程是以人类生产、生活活动中发生的各种事故为主要研究对象,在总结、分析已经发生的事故经验的基础上,综合运用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管理科学等方面的有关知识,识别和预测生产、生活活动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防止事故发生的科学技术知识体系。,在西方: 最早研究领域:“公共健康安全”涉及到管理学(劳动关系、生产经营过程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工学(人机工程学、行业安全工程)、医学(职业病)、社会科学(心理学、行为科学)的交叉学科。在不同大学中分布在管理学院、工学院、医学院、社会科学学院。在英国和美国,“职业安全健康”作为公共健康学科领域的一个研究方向,得到了快速发展,并逐渐形成了目前的安全科学技术体系。,4,在中国:建国以来,我国安全工程专业高等教育经历了一个在专业的设置上从无到有,在办学的规模上从小到大,在办学的层次上由单一层次到多层次的发展过程。,5,“安全工程”本科专业是在1958年建立的“工业安全技术”、“工业卫生技术”和1983年建立的“矿山通风与安全”本科专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6,1980年,全国有4所本科院校设置了安全工程类专业。 1984年,对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进行调整,将安全工程专业列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为试办专业。1994年,安全工程专业被列为正式专业。1998年7月,教育部将“矿山通风与安全” 和”安全工程” 统一为安全工程专业。,7,我国目前有110多所院校设有安全工程类专业。 大学主要有: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东北大学、中国矿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涉及的行业主要有煤炭、冶金、机械、航空、地矿、兵器、铁道、化工、电子、建筑、航天等。,8,二、我国安全工程专业存在的问题,1 行业安全与大安全的争论是突出行业特色,还是体现安全方法论的学习,9,2、安全工程专业教育教学改革面临的问题面对21世纪的新技术革命,安全科学如何完善和发展自己的学科体系。与国际接轨,如何提高安全管理人员素质,满足现代企业的发展需要。 如何突出理、工、管、文结合。,10,11,三、课程体系设置的指导思想,美国加州大学校长戈斯说:大学对人的教育,不仅限于知识的传授,而是全方位的素质的培养。现代大学人才培养模式应做到: “通识”与“专业”并行 “学问修养”与“人格修养”并举 知识、能力与素质并重,12,安全工程本科教育的培养应该体现在3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普通大学生的层面,体现厚基础的要求 具备每个大学生必须具备的政治思想素质、身心素质以及基本能力包括学习的能力、创新的能力、写作表达能力、交际能力等和基础知识如外语、人文社科类知识、计算机基础、科学哲学等。,第二个层面是工程类专业的层面,在这个层面上要体现厚基础、宽口径的要求。 安全工程属于工程类专业,既要使学生具备坚实的工程科学基础(如数学、物理、化学、力学、计算机科学、电子电工学基础、管理科学、安全科学与技术基础理论等),又要了解其他学科、专业的基础知识,同时要结合学习过程,注重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科研能力、动手能力等。,13,第三个层面是安全工程专业的层面,在这个层面上要体现宽口径、高起点的要求。安全工程涉及各个行业,如机械、电子、化工、冶金、纺织、建筑等。因此,在这个层面上应注重安全工程的基本理论以及新思想、新知识、新方法的传授。,14,15,四 课程体系改革的基本原则,(1)科学先进的原则。体现我国的社会发展、经济建设对安全工程专业人才的要求,融合相关学科内容,确保课程体系的先进性和前瞻性。 (2)强化基础的原则。构建融自然科学基础、人文社科基础、安全工程专业学科基础、相邻专业学科基础(如环境工程专业)、基本技能和基本素质为一体的大基础教育体系。,(3)协调发展的原则。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和综合提高,体现本专业培养基础扎实、专业面宽、素质高、实践能力强、富有创新能力人才的精神。 (4)因材施教的原则。注意共性与个性、统一性与灵活性的结合, 构建多通道、多规格、模块化的培养框架。适度扩大选修课的种类和数量,放开学科内专业方向的选择,为学生发现、发展各自的志趣潜力和特长创造条件。,16,(5)体现特色的原则。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结合,努力在保证人才培养基本质量的同时,办出特色,办出水平。,17,18,五 安全工程学科体系构建,研究对象是事故研究内容主要是事故的发生发展规律、预防策略和救援方法研究目的则是预防事故、控制事故损失,构建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实践环节都必须做到有助于认识事故的发生机理和规律、掌握事故预防策略和控制事故损失方法,实现安全学科的研究目的。,19,安全工程学科课程体系应该涵括理(自然科学)、工(工程类)、管(管理科学)、文(心理学)等内容。,20,理(自然科学):主要有数学、物理、化学等相关课程;,21,工(工程类): 工程基础:工程力学、电工学、流体力学、热力学与传热学、燃烧学、通风工程学、职业卫生学等课程; 安全方法论基础:安全学原理、安全系统工程、安全人机工程、安全评价等; 安全工程技术: 矿山安全技术、化工安全技术、建筑安全技术、电气安全、防火防爆技术等。,22,管(管理科学):企业管理、安全管理学、安全法律法规。文(心理学):安全心理学、安全伦理学等.,23,24,六、安全工程专业发展前景与就业形势,1 加快发展的城市化进程,使安全领域专业人才奇缺 城市数量由1978年的192个,到2008年增加到800多个。存在着各种行业和领域,很多都是高危行业。而且,近年来,城市的公共安全也受到了威胁,(美国的911事件)受到了人们的关注。,2严峻的安全生产形势,急需安全技术人员 全世界每年发生的各类事故大约2.5亿起,这意味着每天发生68.5万起。每年有350万人死于意外事故,同时有1500万人受到失能伤害。 在我国,每年由于意外事故(如工伤事故、交通事故等)造成10万多人丧生,其中最严重的是道路交通事故,每年死亡8万多人;其次是矿山事故,特别是煤矿事故,每年死亡1万多人。 在全国0-14岁儿童中,每年死于意外事故的在2万人左右。 目前职业病累计病例数近百万,每年新发病例以上万人的速度递增。,25,3有利的法制环境,推动了安全专业的发展 安全生产法规体系逐渐完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日趋健全。“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重要思想,对安全专业人才的要求逐渐提高。,26,4安全工作职业特点,决定其就业范围广泛 安全工作具有“行政、管理和技术”三大特点。 就业范围: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消防部门、国土资源部门、质量监督部门、气象部门、城市规划部门、交通部门、公安部门、特种设备检测检验所、建筑质量监理所、环保监测中心、质量检测部门;还可以到中介机构工作,如安全评价公司、安全咨询机构、安全检查顾问公司.,27,5 全新的安全领域,需要有识之士探索作为一个安全科技工作者,将面临以下课题的挑战: 如何建立和构造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职业健康安全卫生创新系统? 如何有效地控制企业生产活动过程中职业安全卫生风险? 如何构建企业自身良性、高效、合理的安全生产保障系统? 怎样使企业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相融合? 如何解决安全工作中“严不起来、落实不下去”的问题? 怎样建立充分有效的应急救援体系?,28,安全工程的课程体系分为三大模块: 通识教育模块、学科基础模块、专业方向模块。,29,通识教育模块: 自然科学、社会科学领域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主要课程有大学英语、计算机基础及程序设计、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统计、大学物理、普通化学、物理化学、文献检索、体育、军事理论等;选修课程主要包括人文社科类和经济、管理类课程等。,30,专业基础模块: 与通识教育模块一起为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奠定宽厚的基础。 课程主要包括工程力学、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化工基础、机械设计基础、电工电子学、安全原理、安全系统工程学、安全人机工程等。,31,专业方向模块: 建立了“矿山安全”和“工业安全”方向,并据此构建“矿山安全课程群”和“工业安全课程群” 。,32,矿山安全课程群主要课程有矿山地质学、采矿学、矿井通风与安全、矿山安全工程等课程; 工业安全课程群主要有工业生产过程与管理、工业通风与除尘、建筑安全、化工安全、电气安全等。,33,结合安全学科现状,设定了以下几个研究方向:1 矿山通风与尘毒治理 针对我国工矿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和有毒有害气体,运用气固两相流、表面化学、矿井通风学等理论,研究尘毒产生及爆炸机理,开发防尘新材料和通风除尘系统及装备、工矿企业脱硫除尘技术、矿山及冶金企业煤粉爆炸防控技术等问题。,34,2 矿井瓦斯防治 主要致力于矿井瓦斯爆炸、煤与瓦斯突出、矿井瓦斯抽放等方面的研究。 3 矿山火灾防治技术 本研究方向主要致力于矿山火灾的发火规律、预测预报技术及防灭火措施等方面的研究。,35,4安全管理与评价针对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应用安全系统工程的原理和方法,识别企业生产中存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分析不同工艺环节的危险源及其危害性,进行安全系统分析与评价,研究适应不同工矿企业特点的安全生产理论以及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和控制措施。,36,5 深部开采动力灾害监测与防治 针对我国矿山开采过程中岩爆、矿震、冲击地压、采空区垮塌、突水等灾害和安全问题,通过理论分析、相似模型试验、计算机模拟和现场监测试验,研究岩爆、矿震、冲击地压等深部开采动力灾害的预测预报与防治技术。,37,6 工程爆破安全技术 以爆炸机理与控制技术研究为基础,研究和发展爆破安全技术和防护技术、减震与振动控制技术、爆破安全技术与规范。,38,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