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课时达标13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2731050 上传时间:2019-11-2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4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课时达标13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2020年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课时达标13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2020年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课时达标13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课时达标13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马里亚纳海沟是世界上最深的海沟,大约形成于6 000万年前。读图,完成12题。1图中a位置的地形为(B)A平原B大陆架C大陆坡D洋盆2下列地形与马里亚纳海沟成因相同的是(D)A地中海B阿尔卑斯山C东非大裂谷D喜马拉雅山解析第1题,据右图所示,马里亚纳群岛附近应该为大陆架。大陆架是陆地向海洋的自然延伸,一般在冰川期露出海面成为陆地, 在间冰期被海水淹没成为浅海。第2题,马里亚纳海沟是太平洋板块俯冲到亚欧板块之下形成的,喜马拉雅山是印度洋板块俯冲到亚欧板块之下形成的,两者都是大洋板块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形成的。冰楔作用是指在岩石裂缝内所含的冰融水经反复冻融,体积时涨时缩而造成岩层破碎的作用。读图回答34题。3冰楔作用属于外力作用中的(A)A风化作用B流水搬运作用C冰川侵蚀作用D流水侵蚀作用4图示现象在下列哪一地区表现最显著(C)A中南半岛B华北平原C青藏高原D山东丘陵解析第3题,岩石在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地方,在温度变化、水、大气及生物的影响下发生的破坏作用,叫做风化作用。冰楔作用属于水对岩石的物理破坏作用,应为风化作用。第4题,该现象是由冻融交替出现而形成的,冻融交替现象表现最显著的地区是青藏高原。在浙江台州市分布着国内罕见的珊瑚岩景观,它是典型的火山熔岩地貌造型的代表作(下面左图)。下面右图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完成56题。5形成珊瑚岩的物质来自于(B)A地壳B地幔C地核D岩石圈6该珊瑚岩形成的主要过程与右图中序号直接相关的是(A)ABCD解析第5题,珊瑚岩是岩浆喷出地表冷却形成的,而岩浆来自上地幔的软流层部分,故来自于地幔。第6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所有岩石都可以转化为丙,因此丙为重熔再生作用()形成的岩浆,甲为冷却凝固()形成的岩浆岩;乙为经过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及固结成岩过程()形成的沉积岩,变质岩为高温高压变质作用()下形成的。与珊瑚岩形成直接相关的是冷却凝固。土耳其的卡帕多奇亚拥有世界上梦幻般的地质景观“蘑菇石”(如下图)。蘑菇石顶部岩石呈灰黑色,含有气孔,底部的岩石呈灰白色,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据此完成78题。7底部岩石按成因属(C)A喷出岩B侵入岩C沉积岩D变质岩8该景观的形成过程为(A)A沉积火山喷发风化侵蚀B火山喷发地壳抬升沉积C沉积地壳抬升火山喷发D地壳抬升火山喷发风化侵蚀解析第7题,根据材料可知,底部岩石有分层现象,可判断为沉积岩,故C正确。第8题,根据蘑菇石顶部岩石呈灰黑色,含有气孔,可以判断顶部为喷出岩。岩浆喷发应发生在沉积岩形成之后,再经历风化侵蚀形成现在的景观,故A正确。我国太行山东侧发育有嶂石岩地貌。图1是“某处嶂石岩景观的素描图”,呈现出自上而下呈三级阶梯状的陡崖,其形成过程如图2中的所示(图例分别代表不同岩层)。读图完成911题。9图例所示岩层中,岩性最松软的是(C)A B C D10该处三级陡崖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A流水侵蚀B风力侵蚀C地壳抬升D冰川侵蚀11下列地貌的形成过程,与图2类似的是(B)A华山陡崖B海蚀崖C雅丹地貌D峡湾地貌解析第9题,读图知,岩层最先遭受侵蚀,说明岩层岩性最松软。第10题,太行山东侧为半湿润区,降水较多,外力作用应以流水作用为主。第11题,华山陡崖为断层所致,为地垒;雅丹地貌为风力侵蚀地貌;峡湾地貌为冰川地貌;海蚀崖为海蚀地貌。下图为“某地区地质剖面图”。读图完成1213题。12图中地貌形成的主要原因是(B)A冰蚀B水蚀C风化与风蚀D褶皱、断层13从图中各岩石的形成顺序看,图中侵入岩大约在(A)A石灰岩形成之后B页岩形成之前C变质岩形成之后D石灰岩形成之前解析第12题,据图可知图中地貌为喀斯特地貌,是流水的溶蚀、侵蚀作用形成的。第13题,侵入岩已侵入到石灰岩层,故侵入岩一定是在石灰岩形成后侵入的。14读“南美洲西部某沿海地区地质地貌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形成图中两处岩层形态的主要地质作用是_。(2)试从内、外力两方面分析,甲地貌的形成原因。(3)与我国西北地区相比,图中所示地区更为突出的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有哪些?解析第(1)题,岩层的弯曲变形和断裂是由内力作用导致的。第(2)题,甲地貌为冲积扇。结合图示,从地面下沉与河流外力作用进行分析。第(3)题,图示位于沿海地区,其流水作用更为突出。答案(1)内力作用(2)甲地貌为冲积扇。内力作用:岩层断裂下陷;外力作用:河流流出山口,流速减慢,泥沙淤积,流水沉积作用而成。(3)流水侵蚀、流水搬运、流水沉积。15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的湖畔、河边和海滨,偶见规模较小的沙丘群。其形成的主要条件为所在地区沙源丰富、多风、植被稀疏。下图所示区域中,M处发育了规模较小的沙丘群;H县城附近是著名的风口,冬春季节风力尤为强劲;河流发源于黄土高原地区。(1)分析M处附近沙源较丰富的原因。(2)分析H县城附近冬春季节风力强劲的原因。(3)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对M处的沙丘群规模是否会扩大产生了争论,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观点。选择你支持的一种观点,为其提供论据。观点A:M处沙丘群规模会扩大。观点B:M处沙丘群规模不会扩大。解析第(1)题,根据题中信息可知,河流发源于黄土高原地区,会带来大量泥沙,枯水季节水位较低,河床泥沙裸露,风出风口后,M处附近风力减小会导致风沙沉积。第(2)题,冬春季节我国北方地区盛行西北季风,图中信息显示,河谷走向和风向大体一致,且河谷地形加剧了风势,故冬春季节风力强劲。第(3)题,先表明观点,然后说明支持自己观点的理由。如选择观点A沙丘群会扩大,则要根据题干中介绍的沙丘群形成的条件说明理由,即风和河流带来泥沙导致沙源丰富,河床裸露、风力减小导致泥沙沉积。如选择观点B沙丘群不会扩大,则要说明泥沙来源减少的原因,以及限制沙丘群扩大的因素。答案(1)(M处附近的)河流从黄土高原携带大量泥沙,在河边、河床沉积,该地为季风区,河水水位季节变化大,枯水期河床裸露;风沙在此沉积。(2)该县城在冬春季节盛行西北季风(偏北风);河谷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基本一致;H县城附近为河谷交汇之地(形成风口,导致狭管效应)。(3)观点A:M处沙丘群规模会扩大。论据:该区域西临黄土高原,北临内蒙古高原。大风可将沙尘吹到此处;河流持续搬运泥沙;人类生产、生活用水量增加,导致河床裸露期增长;风出风口后,在M地速度降低,风沙在此沉积。观点B:M处沙丘群规模不会扩大。论据:位于半湿润区,降水较丰富,风沙发生季节短(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河流源地及流经地区植树造林保持水土(使河流搬运的泥沙量减少);沙源集中分布在河床与河边,面积较小,不足以形成面积较大的沙丘群;位于山区,附近有水库,沙丘群难以向周围扩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