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语文 专题04 诗经(测)(提升版)新人教版必修2.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2725159 上传时间:2019-11-2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0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专题04 诗经(测)(提升版)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专题04 诗经(测)(提升版)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专题04 诗经(测)(提升版)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专题04 诗经(测)(提升版)新人教版必修2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9分)诗经原来是诗,不是“经”,这在咱们今天是很准确的。但在封建社会里,诗三百篇却被尊为“经”,统治阶段拿它来做封建教化的工具。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诗三百篇是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这些乐歌一方面用于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当作仪式的一部分或娱乐宾主的节目。另一方面则用于政治、外交及其他社会生活,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其作用和平常的语言差不多,当然它更加曲折动人。例如周代有一种“献诗陈志”的做法,当一些人看到国君或者同僚做了什么好事或坏事,就做一首诗献给他们,达到颂美或者讽谏的目的。还有人由于个人遭受冤屈或不幸,也往往通过诗来发泄和申诉。应该说明,“献诗陈志”是要通过乐工的演唱来献给君上或同僚的,所以卿士“献诗”总和“簪献曲”或者“瞍赋”、“矇诵”并提。在人民群众的生活里,诗歌也常用于表情达意,例如诗经邶风新台和诗经秦风黄鸟等,都是针对具体的现实问题而发的。古代史传中还有一些不在三百篇之内的“徒歌”,例如左传宣公二年记载宋国将军华元被郑国人提了去,后来逃回来,人民讥笑这位败军之将,做了一个歌儿对他唱。这样的歌,从性质上说和“献诗陈志”没有什么分别。不过士大夫献诗,是特地做了乐工唱的;庶人的作品则先是在社会上流传,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才配上乐曲,达到统治阶段的耳中。在外交宴会等场合,宾主各方往往通过“赋诗”来表达愿望和态度。“赋诗”时点出现成的诗篇,叫乐工们演唱,通过诗歌的问答,了解彼此的立场,这就叫“赋诗言志”。这种“赋诗”往往不管原作本身的内容和意义,仅仅是把赋诗者的观点和愿望寄托在诗中某几句之上,来作比喻和暗示,所以是一种典型的断章取义。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记晋侯为了卫国一个叛臣的缘故,把卫侯羁押起来,齐侯和郑伯到晋国去说情,郑国的子晨就赋诗经郑风将仲子一诗。将仲子本来是一首爱情诗歌,这当中有“人之多言,亦可畏也”的话,是说女的爱着男的,又怕旁人说闲话;子晨却借用来说,晋侯纵然有理由,但“人言可畏”,别人看来总是为了一个叛臣。三百篇到了孔子的时代,由于新声代替古乐,造成了诗与乐的分家,诗也就由乐歌逐渐变为纯粹的语言艺术了,“赋诗”、“献曲”也不大见到了。诗三百篇在社会上的实际用途缩小了,封建士大夫就逐渐把诗的意义和封建教化的原则联系起来。比如公孙丑问伐檀诗中,为什么君子不耕而食?孟子回答道:“国君用了他,就得到安富尊荣;子弟信从他,就学会孝悌忠信。君子不劳而食,还有谁比他功劳更大呢?”封建统治阶级就是这样“以意逆志”,最后把诗尊为“经”。直到五四运动以后,这部伟大的诗集才冲开了各种乌烟瘴气,在思想和艺术上放射出夺目的光辉。 (摘编自中华书局“知识丛书”金开诚诗经) 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诗经中的作品原来是普通的诗歌,并没有深刻的含意,但是封建统治阶级却把它尊为经典,用它来做封建教化的工具。 B在春秋中叶以前,诗三百篇曾经作为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成为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的一部分仪式或娱乐宾主的节目。 C所谓“献诗陈志”,一种情况是指卿士通过贡献诗歌,向国君或同僚陈述自己的心意,以达到颂美或者讽谏的目的。 D在古籍记载中,卿士“献诗”经常和“瞽献曲”、“矇诵”等一起出现,是因为卿士做诗以后,总是通过乐工的演唱来呈献。 【答案】A 【解析】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A宋国人民讥笑败军之将华元的诗歌,也是用来作为表情达意的工具,所以从性质上说,跟卿士的“献诗陈志”没有什么不同。 B古人在“赋诗言志”时所言的志,往往不为原诗所具有,而是赋诗者采用断章取义的办法,寄托在诗中某些句子之上的。 C子展借用诗经郑风将仲子“人之多言,亦可畏也”一句话,他的意思是叛臣的一面之词令人担心,请晋侯不要听信。 D到孔子时代,新音乐逐渐兴起,古乐逐渐失传,由此造成诗与乐分家,诗经也就变成纯粹的语言文学作品,而与音乐无关了。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回答本题,先在文中分别找到备选项内容的对应语段,采用比对方法,看看有没有答非所问、偷换概念、以偏概全、混淆因果条件、轻重范围失当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判断正误。C项,子展的意思是晋侯纵然有理由,但“人言可畏”,别人看来总是为了一个叛臣。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在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的政治、外交和其他社会生活中,诗经被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往往能收到平常语言所无法达到的效果。B上古时候,人民群众的作品如果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就可能进入诗三百篇中,不然则仍然是没有曲调的“徒歌”。C古人在“赋诗言志”时采用的都是现成的诗篇,其含意大家都清楚,所以能够通过诗歌的来回问答,了解彼此的立场。D孟子解释伐檀说,君子使国君得到安富尊荣,使子弟学会孝悌忠信,所以君子可以不劳而食。这就曲解了诗经的原意。【答案】B【解析】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李 益湘江斑竹枝,锦翅鹧鸪飞。处处湘云合,郎从何处归?鹧鸪词李 涉湘江烟水深,沙岸隔枫林。何处鹧鸪飞,日斜斑竹阴。二女虚垂泪,三闾枉自沉。惟有鹧鸪鸟,独伤行客心。【注】二女:舜帝二妃娥皇、女英。4两首诗中诗人表达的感情有何不同?请作简要分析。(6分)【答案】(6分)李益诗主要表达一位女子对远方情郎的思念之苦以及盼望情郎归来的急切之情;(加分析)(3分)李涉诗主要表达怀古及游子行客的羁旅愁情。(加分析)(3分)【解析】试题分析:可先从诗歌中抓住关键词来体会,可先由人物形象来分析其情感的不同。二诗塑造的人物形象不同:李益诗是一位少女形象,表达的是其对远方情郎的思念之情;李涉诗是一位游子形象,表达的是羁旅愁情。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5两首诗中都写到了“湘江”、“斑竹”和“鹧鸪”,请问李益诗的前两句和李涉诗的前四句都用了诗经中的何种表现手法?试作简要赏析。(5分)【答案】5分)起兴。(1分)李益诗由“斑竹”的典故及鹧鸪写起,勾起了女主人公怀念情郎的愁怀。(2分)李涉诗由湘江水深引出对屈原沉江的感叹,由“斑竹”典故想到“二女。(2分)【解析】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11分)桃夭(诗经)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注归:出嫁。蕡(fn):草木果实繁盛硕大的样子。 蓁蓁(zhn):草木茂盛的样子宜:和顺、亲善。这是一首女子出嫁人们为其祝福的诗歌。 6本诗在章法结构上采用了什么形式?请结合全诗进行分析。(4分)【答案】重章叠句。本诗由三章组成,章与章句型重复,字面也大体相同,只在关键处更换个别字或句子,如第一章“灼灼其华”在第二章换成“有蕡其实”,第三章换成“其叶蓁蓁”,三章的最后一句中只变换了“室家”“家室”“家人”。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诗歌章法结构的分析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诗歌中重复的章及章句很容易得出“重章叠句”的形式。分析时,可结合着具体诗句分析,例如,可结合着具体的诗句“桃之夭夭”“之子于归,宜其家室”等分析即可。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7本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表现手法?产生了怎样的艺术效果?(5分)【答案】比兴。以桃设比,以嫩红的桃花、硕大的桃实、密绿成荫的桃叶比作新娘的美丽容貌、多子多福、家族兴盛,联想巧妙,形象生动;以“桃之夭夭”起兴,通过铺垫和渲染,引出下文,热烈真挚地表达了对新娘的赞美和祝福,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内容,而且增强了诗歌的意蕴,产生了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解析】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溯水而上夜读诗经风,雅,颂。这几个汉字御风而行,溯水而来,伴着古老而宏大的优美钟声。那些在孟春之月,振木铎于阡陌田间采撷而来的诗句是撞钟的器械,一下,一下,先帝的大殿,嫔妃的后宫,田野上空,鸟儿四散惊飞,纸页被钟声掀起。那些神秘如卦文般的诗名,“丰年”“泮水”“凉耠”“湛露”“鱼丽”“玄鸟”多么美的词语啊!它的美因为失传而更加凄丽。里面有庙宇的香火,有潺潺河水,有麦垛,有卑微的适足,有烛火般稍纵即逝的快乐,还有哀伤。民歌一般的哀伤。民歌一旦欢乐起来,是纵情天地的热烈。唢呐锣鼓响遍天地,天是大晴,地是大美,花是大红;而民歌一旦悲伤起来,也是彻骨的悲伤。是黑暗里你的手沾到了三更的寒露,整个人从肺腑哆嗦起来,冷的不止是你的身体,还有历史的骨头,你们都患着风湿。风湿,是断不了根的,尤其怕冷,怕绵延的寒气。“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悲伤,莫知我哀”,战乱与繁重的徭役中,一个征兵与一个国家淌血的伤口都在采薇“小雅”最后一章中裸露着。而他的思妇也正在家乡的柴牖边叹着,“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许多愤怒豪壮的劝战长篇也许抵不过这几句女人的幽幽叹息。诗经,它是野地里生长的植物,是春天遗失的白袍,隶篆的诗句像蹄印一直铺到西周与春秋的柴扉前。柴扉推开是无限广袤:暮色苍茫,流水淙淙。剑声与古琴声飞旋,劳作声与低吟声交融,天地间充满大恸与大悟。那些布衣乌鬓的女子,那些河水涣涣的情感哀怨是氓与邶风 古风中的弃妇,坚贞是柏舟中的女子,明丽是溱洧中在春天河畔嬉戏的男女,伤痛是唐风 葛生中亡人之妇。相思是王风 采葛还有蒹葭中望爱人不见的怅惘,“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银子般的月光打湿了花朵与等候者的衣襟,远远的地方传来瑟瑟古琴。现代人除了约在嘈杂的电影院、虚拟的网络、喧嚣的车站或是“肯德基”,又能到哪去守望爱情?多情的诗经,哀伤的诗经,焰火一般冷与热的诗经!在这个冬天的夜晚读诗经,读到一些没有膨胀的喜悦,一些没有矫饰的哀伤,一些没有虚浮的忠贞。染着风霜的马车与木铎声趁夜色把这些诗句运送到我们跟前,我们在遥远先人的感情里又幽幽地活过一次,她们布衣上浓重的汗碱味让我们一下刺酸了鼻子。不要说物质已多么奢侈,当时间沉淀了一切,我们终究渴望回到的不过是个水草丰美的地方,说一些朴素的话,获得一些朴素的情感。所有都像麦垛一般真挚。一册诗经,一种血脉相连的痛,使这个普通的冬夜从近百个冬夜中脱颖而出。不必洗手焚香,不必沐浴斋戒,诗经,它本来是铺陈的香火,是清净的素食。沿着诗经的水路溯流而上,如同被沿岸庙宇中缭绕的香烟之气深深地抚摸。8怎样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4分)(1)冷的不止是你的身体,还有历史的骨头,你们都患着风湿。(2)她们布衣上浓重的汗碱味让我们一下刺酸了鼻子。【答案】(1)战乱、瑶役等给人民带来的苦痛是深重的、无尽的,是永远无法抹去的。(2)诗经朴素而真实的情感让我们感动(让我们想哭)。【解析】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9本文的副标题是“夜读诗经”,作者就诗经题材的范围、表现的情感等方面都有自己的思考和体悟。请联系全文,就以上两方面分别概述作者“夜读”所思所感的要点。(7分)【答案】诗经的题材范围是广泛的:(1分)从大殿、宫院到田野,有香火、河水、麦垛、适足,有征夫、思妇、弃妇、情人等,有剑声、琴声、劳作声、低吟声。(1分,以上内容说到其中两个方面即可)诗经表达的情感是丰富多样的:(1分)有热烈的欢乐,有彻骨的悲伤,有幽幽的叹息,有充满天地的大恸与大悟,有弃妇的哀怨、女子的坚贞、爱情的明丽、孀妇的伤痛、相思的怅惘。(2分,以上内容不必苛求全面,酌情量分)诗经表达的情感没有膨胀、没有矫饰、没有虚浮,它是朴素而真挚的。(2分)【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从文章中,找到与诗经体裁范文、作者表达的情感相关的语段,逐一概括。如第一段“先帝的大殿,嫔妃的后宫,田野上空,鸟儿四散惊飞,纸页被钟声掀起。”是从体裁范围方面的;如第三四段“那些布衣乌鬓的女子,那些河水涣涣的情感”都是描写情感之类的,可根据这些进行概括。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10文章倒数第三、四段有些地方把“诗经”跟现代生活作了比较,请找出其中一个地方,并且就此谈谈你的理解或看法。(6分)【答案】(1)现代人除了约在嘈杂的电影院、虚拟的网络、喧嚣的车站或是“肯德基”,又能到哪去守望爱情?(2)读到一些没有膨胀的喜悦,一些没有矫饰的哀伤,一些没有虚浮的忠贞。(3)不要说物质已多么奢侈,当时间沉淀了一切,我们终究渴望回到的不过是个水草丰美的地方,说一些朴素的话,获得一些朴素的情感。所有都像麦垛一般真挚。【解析】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1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4分)A“民歌一般的哀伤”指诗经是以民歌为主,它的内容都是表达老百姓水深火热的生活。B“这几句女人的幽幽叹息”中的“这几句”是指“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C“天地间充满大恸与大悟”句中“大恸”是指失去亲人的痛苦,“大悟”是指敢于反战,敢于揭竿而起。D作者认为现代人不如古人那样对爱情的坚贞,是因为现代人喜欢沉浸在嘈杂的电影院和虚拟的网络中。E文章发古思,叙幽情,情感细腻、真挚,以散文诗的语言把夜读诗经的感悟娓娓道出。【答案】BE【解析】试题分析:此类题要在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的基础上,结合着文本主题,将选项同文本内容进行比较辨识,做出判断取舍。由文本内容可知,A“指诗经是以民歌为主,它的内容都是表达老百姓水深火热的生活。”表述于文本不符,属于无中生有;C项“大恸是指失去亲人的痛苦,“大悟”是指敢于反战,敢于揭竿而起”无中生有,于文无据;D项,“文章发古思,叙幽情,”曲解文意。所以选BE。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