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19/11/29,中国近代史,1,中学历史课程目标,2019/11/29,中国近代史,2,宗旨公民素质教育中的历史教育,中学历史课程是公民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以时代的要求、国情的特点和中学生主动有效的发展为宗旨,充分考虑社会环境、教学资源、课程体系、学科领域等实践要素和现实条件,积极发挥学科优势,循序渐进地帮助学生发展在认识历史及其相关问题时,正确、积极的意识方向、范围和视角。,2019/11/29,中国近代史,3,六大历史意识,传承文明,爱护文物的责任意识历史是人类文明传承和创新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文化遗产是物化的历史,是人类文明的见证。传承人类文明,保护与继承文化遗产是每个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热爱祖国,放眼世界的全球意识中华文明有着悠久、辉煌的历史,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继承优秀传统,弘扬民族精神,振兴祖国,跻身世界前列,是每个公民应有的觉悟。 史由证来,论从史出的求真意识根据史料来确定史实是历史学的基本方法。在史料尚不充分的情况下,应当努力发掘、发现或存疑,养成实事求是、实证研究的态度。,2019/11/29,中国近代史,4,六大历史意识,设身处地,移情神入的历史意识必须把历史人物、事实、成果等放到当时或特定的时间、空间、物质、精神等具体的社会环境、条件下进行观察、思考和比较,理解或解释其发展的轨迹和现实意义。 社会进步,共创文明的发展意识人类文明的进步是全世界各族人民求生存、求发展的交融冲突、创新进步和不断解放自己的过程,多样性、阶段性和普遍联系是其最基本的特征。 求同存异,海纳百川的多元意识历史是过去的事实,我们已知的历史是人们对客观历史的认识,随着新的发现和探究逐渐接近客观历史。必须理解和尊重不同国家、地区和民族的文化传统,兼容并蓄更多的探索和思考。,2019/11/29,中国近代史,5,三维目标预期的学习效果,为此,中学历史课程要使学生在了解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史实与基本线索,各主要文明的基本特征与互相连系,理解人类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进步的主要脉络与趋势的过程中,初步掌握接受与研究、自主与合作、读书与考察等基本学习方式,初步形成用历史唯物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认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问题的能力;陶冶道德情操,形成健全人格,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树立人类多元文明共同发展的价值观念,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注意,在以下目标中,标“”者为初、高中阶段共同的目标。两个阶段的区别在于所学内容或掌握程度的不同;标“”者为高中阶段的目标。,2019/11/29,中国近代史,6,知识与技能,1、知道史学界基本确认的以人类求生存、求发展为主干的,并对中学生的成长最具认识、智慧、品德等人格养成意义的历史事实及其过程。 知道最重要的历史人物及其关键的或主要的作为; 知道最重大的历史事实及其突出的或主要的过程; 知道最优秀的文明成果及其杰出的或主要的贡献; 知道上列史实最主要的横向社会联系; 知道上列史实最基本的纵向历史脉络。,2019/11/29,中国近代史,7,2、能按适合已学知识、技能和经验的要求,理解史学如何运用背景、条件、原因、动机(或目的)、特征、性质、结果(或作用)、影响、意义等解释和评价上列史实及其过程。 能区分哪些是作者对客观史实及其过程的描述,哪些是(或含有)作者主观认识的表述、解释或评价; 能把上列史实及其过程的整体表述、解释或评价分析为有内在联系的部分或方面; 能把上列史实及其过程的分散表述、解释或评价综合为有内在联系的整体或总体; 能归纳和比较上列史实及其过程的表述、解释和评价,指出其主要的相同或不同; 能透过作者对上列史实及其过程的表述、解释或评价,知晓其情感、态度与价值等倾向。,2019/11/29,中国近代史,8,过程与方法,1、通过了解历史及其相关问题,体验从少到多、由点及面地收集历史信息的学习经历,形成在新的材料(即与已经学过的材料及其内容难度相当,但没有学习和操练过的材料)中,按一定目的汲取、鉴别、整理和归纳有用信息的能力。 初步或基本懂得神话、寓言、小说、诗歌、楹联、绘画、戏剧等艺术作品与历史材料的区别,汲取它们内涵的历史信息; 初步或基本懂得“原始资料”与“非原始资料” 、“一手资料”与“转手资料”、“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的主要区别和不同的信息特征,汲取它们内涵的历史信息; 初步或基本懂得考古、文献、调查、访问等常用的获取历史材料的主要途径和方法,以及它们所蕴含的信息特征和证明力;,2019/11/29,中国近代史,9, 初步或基本懂得根据常用的时间(公元、王朝纪年和按必要的文明标志如生产工具、文化类型、经济特征、社会形态等划分的时期)、空间(基础的自然地理区域与方位;古代的“国”和重要的城市或区域;现代的行政区域,如中国史的省区和重要的城市或其它行政区域,外国史的国家和重要的城市或其他行政区域),以及其他学过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等特征,用文字、图表等方式整理历史信息; 初步或基本懂得依靠地理、化学、物理、生物、信息等科技手段获得的历史考古资料属于一手资料和直接证据; 它们的有效性与可靠性取决于这些科技手段的先进性和正确运用; 初步或基本懂得历史材料的有效性与可靠性是相对于特定的对象或问题而言的;在特定的情况下,原始的、可靠的材料未必是有效的;“孤证不立”,间接证据的可靠性取决于用其构成的“证据链”的有效、完整性。,2019/11/29,中国近代史,10,2、通过解决历史及其相关问题,体验从易到难、由浅入深地运用历史信息的学习经历,形成在新的情境(即与已经学过的情境及其难度相当,但没有学习和操练过的情境)中,运用史料观察、思考和解决历史及其相关问题的能力。 初步掌握或运用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地位、思想倾向和具体处境及其变化等多种视角,考察与把握历史人物及其作为、作用与影响的基本方法; 初步掌握或运用从自然环境、经济状况、政治形态、文化传统、社会生活、时代特征及其变化等多种视角,有重点或较全面地考察与把握历史事件的特征、作用与影响的基本方法; 初步掌握或运用从源流际会、基本特征、主要贡献、创新精神等多种视角,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地考察与把握优秀文明成果的特点、贡献与影响的基本方法;,2019/11/29,中国近代史,11, 初步掌握或运用按照一定的要求(如相同与不同、联系与区别、性质与数量、背景与条件、原因与结果、动机与后果、时间与空间等),分析、综合、比较、归纳相对明晰的历史及其相关问题的论证方法; 初步掌握或运用根据一定的史料或视角,对有比较明显缺陷或问题的前人确认的史实、解释或评价提出质疑或反驳的方法; 在史料不足的情况下,提出有一定意义的假设和有可能解决问题的方案; 初步掌握或运用审视与反思自己观察和解决问题过程的方法,查证所据史实的客观性、检验推理逻辑的合理性,辨别立场、观点、方法的正确性。,2019/11/29,中国近代史,1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能够在新的比较开放的历史及其相关问题情境(如“读史心得”,“历史游记”,“历史考察、调查、采访报告”,“历史小论文”,“历史探究小结”或“小组、班级甚至更大一些场合的交流”)中,显示、流露或折射健康向上、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 以人为本、珍爱生命是人类文明潮流的大势和归宿; 解放思想、民主法制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和保障; 科学技术的发明创新是人类文明跨时代飞跃的基石; 伦理道德、习俗风尚的变迁反映了人类文明的步伐; 真、善、美是人类文明不懈追求和历史进程的结晶; 文学、史学、哲学、艺术的发展是人类文明的张力; 千百万人的实践是检验理论观念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个人的价值取决于他对社会价值的顺应和贡献程度。,2019/11/29,中国近代史,13,2、能够在新的比较开放的历史及其相关问题情境(如“读史心得”,“历史游记”,“历史考察、调查、采访报告”,“历史小论文”,“历史探究小结”或“小组、班级甚至更大一些场合的交流”)中,显示、流露或折射人文关怀、科学理性的社会态度和价值取向。 以人为核心的生产力是推动人类文明前进的根本动力; 民众衣食住行等经济社会生活是一切文明的决定因素; 人与自然和谐、科学协调发展是人类文明的基本经验; 物质、精神和政治文明的进步是人类始终不渝的宗旨; 部族、阶层、阶级、宗教、政党等是文明历程的产物; 弘扬民族精神,种族、民族的平等是人类文明的觉醒; 国家的繁荣强盛是人民安全、幸福、富庶的充要前提; 和平与发展、合作与竞争是全球互进共荣的必由之路。,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