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语文《项链》教案6 沪教版第二册.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723795 上传时间:2019-11-2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中语文《项链》教案6 沪教版第二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项链》教案6 沪教版第二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项链》教案6 沪教版第二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语文项链教案6 沪教版第二册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透过小说描绘的环境来了解人物的活动背景。2通过小说精巧的情节分析来透视人物的思想及品质。3分析作者对人物的描写,尤其是深刻、细腻的心理描写,来评价人物的性格特征,进而发掘人物复杂的精神世界。(二)能力训练点1训练学生快速梳理小说情节的能力。2培养学生多角度审视小说人物,研讨、评价玛蒂尔德这一复杂人物形象。(三)德育渗透点对主人公玛蒂尔德做出自己客观公正的评价,进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四)美育渗透点体味人在物质与精神世界中执迷的追求,以及这种追求在现实的限制下的无奈、荒诞及虚幻,以及由此产生的人的本性的坚持与扭曲,人的命运的悲剧性与喜剧性。从玛蒂尔德身上汲取、发扬人性中善的力量。二学法引导1整体把握,梳理情节结构。作者为了突出主题,为主人公设计了一个从逆境到顺境、然后再坠人逆境的曲折经历,在逆境顺境逆境的转换中,人物的境遇越发显得悲惨,作品的主题因而更加突出,以便把握。2细部研读,体会人物的性格及其对表现主题的作用。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找出各段的重点、关键词句、片段,找出小说运用呼应、悬念、抑扬等技巧的地方,体会人物的性格及其对表现主题的作用。例如“借项链”这一细节的描写中,有关玛蒂尔德的神态、行动描写都是可以诠释其人物性格的。又如小说结尾佛来思节夫人道出了“项链是假的”这一真相,其实在前文曾有多处暗示这挂项链是假的,如玛蒂尔德借项链时,对于这种贵重的首饰,主人却十分大方,毫无叮嘱之言,为什么?还项链时,主人已知道项链的搭钩弄坏过,却并不检查。还有玛蒂尔德到珠宝店去探询时,了解到盒子和项链并不是原配,这些都是作者在情节中设置的悬念,一经读完小说,便恍然大悟。此外,文中有一个重要的句子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小说的主题:“极细小的一件事可以败坏你,也可以成全你!”这句话包含了作者一种什么态度?应该是既有对玛蒂尔德的批评,也有对她不幸的同情,因为在丢失项链后,天真的她节衣缩食,倾其所有,用十年的劳苦生活、十年的青春作代价来抵债偿链。因此,作者为之发出了含泪的惋惜。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一)重点、难点对玛蒂尔德的解读,传统的理解是从单纯的阶级论出发。但随着文学评论日益走向客观与成熟,今天,我们更多地是从人性的角度去诠释这一人物。如何引导学生鉴赏、评价玛蒂尔德这样既有着虚荣心,又有着诚实、坚强品质的复杂人物,是本课重点,亦是难点。(二)解决办法1紧扣文本:结合背景,把握情节发展中人物的言行,深入人物内心世界。2注重整体感知与局部品读相结合。高潮情节最能展现人物心灵,应做恰当、充分地引导。3学生讨论、发言后,教师应提供明确观点,不必轻易否定学生。四课时安排2课时五师生互动活动设计1初读,即粗读,梳理情节脉络,找到高潮部分。2品读,在情节中透视人物心理、性格发展过程。3赏读,第一课时评价、鉴赏玛蒂尔德;第二课时欣赏精巧的结构。六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明确目标1理清情节,在情节发展中注意人物的表现,为进一步分析、鉴赏人物找依据。2客观、公正地评价人物玛蒂尔德。(二)整体感知莫泊桑(1850-1893),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出身在一个没落贵族的家庭。他在村长大,大学里学习法律,后又入伍,战后,做了九年小职员,这些经历使他对这个动荡不安的时代有了深刻的了解。写有中短篇、长篇小说,还有诗歌、剧本等各种作品。他的短篇小说在世界文学史上享有盛名。项链中的玛蒂尔德是当时法国的一个典型。当时法国社会大资产阶级当权,对人民巧取豪夺,政府贪污风行,社会道德沦丧,小资产阶级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地位极不稳定,莫泊桑长期在政府小科员圈子中生活,对他们有很深的了解。(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其一)我们今天学习的短篇小说项链,是莫泊桑的作品,同学们曾学过他的作品吗?(初中曾学过我的叔叔于勒那篇小说写的什么内容?(写一个普通小市民家庭的日常生活,通过菲利普夫妇对至亲兄弟于勒态度的前后变化,揭露资本主义社会金钱至上的本质。)莫泊桑是19世纪后半叶法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世界短篇小说巨匠。他出生于法国诺曼底的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1870年,中学毕业后刚到巴黎攻读法律,普法战争就爆发了,他被征入伍。战后退伍,先后在海军部和教育部任小职员。1880年,他以短篇小说库中罕见的物品羊脂球,而登上法国文坛,从这开始到1889年的10年创作生涯中,有短篇小说约300篇,长篇小说6部、游记3部和其他一些作品。短篇小说的成就最为突出。他擅长从平凡琐屑的事物中截取富有典型意义的片段,以小见大地概括出生活的本质。他的短篇小说侧重摹写人情世态,构思布局别具匠心,细节描写惟妙惟肖,人物语言精彩生动,故事结尾耐人寻味。鲁迅赞项链:“无论从形式、结构,以及表现手法来看,都达到了短篇小说的要求具备的高度。”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欣赏这篇小说。(其二)项链是法国小说家莫泊桑的短篇小说代表作,是一篇构思精巧、题旨鲜明的精品。小说原题首饰,译成中文时为项链。从小说内容看,用“项链”这个题目好,因为它是整篇作品的线索,而“首饰”的概念包括范围太大,所指不明。小说按事件的自然进程叙写,以“项链”连缀全文。主人公玛蒂尔德向往豪华、追求舒适,结果从梦幻的云端结结实实地被摔了下来,并为此付出了十年青春。小说通过这样一个十分巧合而又真实自然的故事,尖锐讽刺了小资产阶级虚荣心和追求享乐的思想,同时,对受尽生活愚弄的主人公,寄寓了深切的同情。读这篇小说,要深刻领会作者的创作意图,重视小说的现实意义。(其三)有人认为,这篇小说通过借项链、失项链、赔项链这一故事情节的描述,尖锐地讽刺了玛蒂尔德这一追求享乐思想的小资产阶级妇女形象;但也有人提出不同的看法,认为“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玛蒂尔德追求美,应该无可厚非,当今大力发展生产力,就是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你同意哪一种观点呢?(其四)什么是“项链”?“项”是颈项,就是脖子。项链,就是套在脖子上垂挂胸前的装饰品,多用金银、珍宝或珠玉制成,价值昂贵。这篇小说,以项链为线索,写了女主人公路瓦栽夫人为参加一次舞会,而借项链丢项链赔项链的故事。那么,这个女人为什么要借项链呢?这串项链是怎样改变她的命运的呢?她是否值得同情呢?有人说,“项链”就是“锁链”,你同意吗?这些问题,我们读完小说就知道了。(其五)同学们,平时大家经常听到一些歇后语。今天,我给大家讲几个新的。这几个“歇后语”就叫:路瓦栽夫人借项链穷出风头;路瓦栽夫人丢项链乐极生悲;路瓦栽夫人赔项链自讨苦吃。笑什么?这不算歇后语吗?对,不算。因为歇后语是约定俗成的,为群众所认可的,但这三个我个人杜撰的所谓“歇后语”,有没有一定道理呢?大家已经预习了这篇小说,你对那位巴黎少妇有什么看法?现在我出个上联:“一夜风头项链9锁链”,请大家细读课文,根据你的理解对出下联,要求对仗基本工整,能表达你对主人公的看法。好,看谁对得又快又好。(参考下联:十年辛苦悲剧实闹剧、十载艰辛可怜实可鄙)。(其六)今天我先向同学们介绍几条歇后语: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癞和尚戴花疯美;厕所里吹风出臭风头。这些歇后语生动、有趣。下面请同学们阅读小说项链,也来写几条歇后语;路瓦栽夫人借项链;路瓦栽夫人丢项链,路瓦栽夫人赔项链2快速阅读课文,梳理故事情节(1)“项链”是小说情节结构的线索,围绕“项链”,都写了哪些情节?借项链丢项链赔项链识项链(2)在这几个情节中,哪些情节出入意料?你欣赏吗?欣赏的理由是什么?丢项链人物命运的最高点和转折点。识项链人物再次受到命运的捉弄。(3)进一步深人情节,分析在不同情节中作者对人物的描写,透视人物心理、性格发展过程:借项链前,玛蒂尔德有哪些想法?想得人欢心、被人艳羡、具有诱惑力而被人追求。得到请柬后,情绪怎样变化?懊恼地丢哭起来迟疑地提出要求似郁闷、不安、忧愁迟疑而焦急地借跳、搂、亲、跑舞会上她最突出的感觉是什么?用两个字概括陶醉舞会结束,她想到的是什么?赶快逃走丢项链后,她怎样处理这件事?她懂得穷人的艰难生活了。一下子显出了英雄气概,毅然决然打定了主意。她要偿还这笔可怕的债务。怎么还债的?辞退女仆、迁移住所。刷洗杯盘、洗衣、倒垃圾、提水、争价钱、受嘲骂、一个铜子一个铜子地节省。十年后,还清了债务。玛蒂尔德再次见到女友,她为什么要告诉女友十年前的事实?内心的坦然4引导学生多角度审视、评价玛蒂尔德(1)课后练习二,提供了对玛蒂尔德的三种看法,请同学选择或综合,从课文中找到依据,思考、研讨玛蒂尔德这一人物。流程:教师布置学生思考整理发言小组发言代表向全班陈述(2)教师归纳:玛蒂尔德的悲剧是由她的“梦想”引起的,题中指明这是资产阶级的虚荣心,我们跳出阶级论,思考玛蒂尔德该不该有梦想?如何看待她的梦想?这是一种正常的生活追求,符合人性中爱美、爱豪华的心理,虚荣心人皆有之,只是程度有别。她参加舞会只是展示美丽,得到艳羡,并没有损害他人,而且晚会后她没有依靠男宾,甚至部长去解决困难。她那狂乱的虚荣心,是她的缺点,也是人性的弱点。作者在文中感叹:“人生是多么奇怪,多么变幻无常啊,极细小的一件事可以败坏你,也可成全你!”玛蒂尔德是不是听任命运摆布,她心中有无“宿命论”思想?她的“英雄气概”,“毅然决然”的选择偿还债务,表现了她在命运面前的坚强、勇敢、果断。再次见到女友,她仍然亲昵地称呼对方,说明十年的经历后,说:“不过事情到底了结了,我倒很高兴了”,甚至“带着天真的得意的神情笑”,说明她对命运无所抱怨与悲叹,有着敢作敢当的自豪。题3认为“她先是因为虚荣心导致错位,后又由诚实劳动导致复位并最终找到自找的,她美丽和可爱表现在哪里?诚实守信,勤劳坚忍。(四)总结、扩展世界文学史上还有许多像玛蒂尔德一样有着人性复杂性的人物形象,如西游记中的猪八戒,红楼梦中的王熙凤,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安娜。我们都应从人物性格发展的历史中去认识立体、饱满的人物形象。(五)布置作业练习四,任选一题写二三百字。(六)板书设计项链:借失赔识(玛蒂尔德)(错位)(复位)(找到自我)第二课时(一)明确目标1领会情节发展偶然中的必然性。2认识突兀的情节通过伏笔、照应又在情理之中的绵密性。(二)整体感知小说也体现了莫泊桑短篇小说情节构思上的艺术匠心。为突出人物命运的不幸与难测,作者设计了丢项链这一偶然事件,又设计了识项链这一戏剧性的结尾,既突出了法国社会平民与贵族的生活悬殊,又描绘了玛蒂尔德人性的两面。出人意料的情节令人可信,在于它们都符合人物性格,也与作者注意安排伏笔、巧妙照应息息相关。(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学生汇报上节课作业,教师略作点评,强调想象情节要忠实于人物性格,符合情节的真实。2鉴赏精巧构思(1)“借项链”是命运转折之由,在玛蒂尔德身上,为什么是必然?序幕写她的梦想,为下文她参加舞会赶制新衣及借项链作了充分的铺垫。(2)“丢项链”看似偶然,为什么又真实可信?舞会上的狂热,以及后来的逃走,很容易丢失东西。(3)“识项链”中得知项链是假的,是否符合情理?三次伏笔:女友的慷慨老板的回答还时女友的随意(4)构思的“巧妙”体现在哪里?“深刻”体现在哪里?铺垫与伏笔,为开展情节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四个有关项链的情节,只有“赔项链”不具有偶然性,是玛蒂尔德对生活的抉择。项链是假的,衬托玛蒂尔德的单纯、诚实与守信,也暗示着上流社会的虚伪。(四)总结、扩展在文学作品中还有许多如此环环相扣的情节,如智取生辰纲中伏笔与照应的手法,我的叔叔于勒中巧遇的必然性,欧亨利的警察与赞美诗中的结尾,均有异曲同工之妙。(五)布置作业阅读第四册语文读本语文读本中的堂吉诃德,评价、鉴赏堂吉诃德的精神现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