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语文 专题09 说“木叶”(预+讲)(提升版)新人教版必修5.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2721656 上传时间:2019-11-2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专题09 说“木叶”(预+讲)(提升版)新人教版必修5.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专题09 说“木叶”(预+讲)(提升版)新人教版必修5.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专题09 说“木叶”(预+讲)(提升版)新人教版必修5.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专题09 说“木叶”(预+讲)(提升版)新人教版必修5【本节要点】1掌握文章大意,区分重点概念。2探究古诗中的意象的不同的内涵。【教学过程】课堂探讨要点一:理清文章的结构。【探究活动】1. 给全文划分段落,概括各段的段意。2. 这篇文章实际上是谈论诗歌语言的暗示性问题,为什么把“说木叶”作为标题?【教师释疑】这是一道探究文章的结构的题目,探究文章的结构应该明确各段的内容,然后分析各段之间的联系,然后划分,标题要注意既要概括全文的内容,还要形象,又是还要点明全文的思路,不单单是只概括全文的内容。第1段,说明从屈原九歌开始,“木叶”成为诗人们笔下钟爱的形象。第2段,说明“木叶”就是“树叶”,但是古代诗歌中有用“树”的,有用“叶”的,就是用“树叶”的十分少见。大量的是用“木叶”,后来又发展到用“落木”。第3段,说明“木叶”“落木”与“树叶”“落叶”的不同,关键在于“木”字。第4段,说明“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含有落叶的因素。第5段,说明“木”为什么有这个特征。第6段,说明“木”的第二个艺术特征:有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带来疏朗的秋天气息。第7段,说明“木叶”与“树叶”在概念上相差无几,在艺术形象上的差别几乎是一字千里。【讨论明确】1全文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1至3段为第一部分,列举我国古代诗歌史上的一个现象,就是“木叶”成为诗人笔下钟爱的形象,而“木叶”形象的关键在一个“木”字。第4至6段为第二部分,说明了“木”的两个艺术特征,以及为什么有这些特征。第7段是小结。2 把标题定为“说木叶”,就可以把古诗中的意象“木叶”作为论题,围绕它展开全文。作者先排除古代诗人考虑文字洗练的因素,再探寻它用于秋天的情景中蕴含有落叶的因素,最后从中得出诗歌语言的暗示性问题,并加以阐发。从现象谈到本质,从个别谈到一般,从具体谈到抽象,既深入浅出地阐发了理论,又易于为广大读者所接受。如果把题目定为“谈谈诗歌语言的暗示性问题”,也无不可,但那势必是另一种行文思路,大概是摆起架子大讲理论,不大容易写得深入浅出。要点二:探究不同文字词语的表达的不同的情感。【探究活动】咬文嚼字指出文学作品中的文字往往有联想的意义,本文谈到诗歌语言的暗示性问题,二者的意思是一样的。在我国诗歌中,如“梅”“柳”“草”等,都具有暗示性,能引起联想。试以下面写“夕阳”的古诗词为例说明。(1)“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2)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3)“西风残照,汉家陵阕”,(4)“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5)“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教师释疑】这是一道诗歌的意象的不同的含义的分析的题目,答题时注意意象的本来特征,然后注意引申,还要注意具体的语境,要在了解具体的语境的意境、情感的基础上解释意象的具体含义,同时还要积累名句,考试时把考题的平时的积累相对照。【讨论明确】(1)夕阳(包括斜阳残阳)多给人以失落凄凉之感。(2)古人常用夕阳发思古之幽情,充满历史沧桑感。(3)借助夕阳来渲染男女相思不相见的伤感情思。【课堂提升】1细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木”不但让我们容易想起了树干,而且还会带来了“木”所暗示的颜色性。树的颜色,即就树干而论,一般乃是褐绿色,这与叶也还是比较相近的;至于“木”呢,那就说不定,它可能是透着黄色,而且在触觉上它可能是干燥的而不是湿润的;我们所习见的门栓、棍子、桅杆等,就都是这个样子;这里带着“木”字的更为普遍的性格。尽管在这里“木”是作为“树”这样一个特殊概念而出现的,而“木”的更为普遍的潜在的暗示,却依然左右着这个形象,于是“木叶”就自然而然有了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它带来了整个疏朗的清秋的气息。“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这落下绝不是碧绿柔软的叶子,而是窸窣飘零透些微黄的叶子,我们仿佛听见了离人的叹息,想起了游子的漂泊;这就是“木叶”的形象所以如此生动的缘故。它不同于:“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 ( 曹植美女篇 )中的落叶,因为那是春夏之交饱含着水分的繁密的叶子。也不同于:“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中的黄叶,因为那黄叶还是静静地长满在一树上,在那蒙蒙的雨中,它虽然是具有“木叶”微黄的颜色,却没有“木叶”的干燥之感,因此也就缺少那飘零之意;而且它的黄色由于雨的湿润,也显然是变得太黄了。“木叶”所以是属于风的而不是属于雨的,属于爽朗的晴空而不属于沉沉的阴天;这是一个典型的清秋的性格。至于“落木”呢,则比“木叶”还更显得空阔,它连“叶”这一字所保留下的一点绵密之意也洗净了:“日暮风吹,叶落依枝。” ( 吴均青溪小姑歌 )恰足以说明这“叶”的缠绵的一面。然则“木叶”与“落木”又还有着一定的距离,它乃是“木”与“叶”的统一,疏朗与绵密的交织,一个迢远而情深的美丽的形象。这却又正是那九歌中湘夫人的性格形象。 (1)品读下面语句,回答后面括号内的问题:A“而木的更为普遍的潜在的暗示,却依然左右着这个形象”。(句中“普遍的潜在的暗示”指什么?)B“然则木叶与落木又还有着一定的距离”。(句中“距离”的具体含义是什么?)【答案】A “普遍的潜在的暗示”指的是:黄色、干燥。B“距离”,在这里是“差别”的意思,指的是:“木叶”是“木”与“叶”的统一,因此既有“木”的“疏朗”的一面,又有“叶”的“绵密”的一面。而“木”只有“疏朗”的一面。【解析】(2)本段文字说明了“木”的第二个艺术特征,它是分几个层次进行说明的?请概括层次要点,说明层次之间的内在联系。【答案】本段文字分三层,第一层,开头至“它带来了整个疏朗的清秋的气息”。主要是分析“木”的潜在意义:颜色“微黄”,质地“干燥”。第二层,“袅袅兮秋风”至“这是一个典型的清秋的性格”,分析“木叶”的形象特征:一个典型的清秋的性格。第三层,最后。分析“落木”的形象特征:比“木叶”更空阔。【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旨在分析层次,理清作者的思路。分析时要留意那些提示性的词语,比如段落开头:“木不但让我们容易想起了树干,而且还会带来了木所暗示的颜色性。”这是一个承上启下的过渡句,“颜色性”三字领起了下文。“于是木叶就自然而然有了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它带来了整个疏朗的清秋的气息。”由这个句子引出第二个层次,下文展开了对“木叶”的艺术形象的分析。“至于落木呢”,这个句子则引出了下一个层次。2意象就是融入了诗人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所以鉴赏诗歌,要把握诗人的情感,关键是揣摩意象,而古诗中的意象,一般有相对稳定的特点,如“木叶”、“落木”表达的都是萧杀凄凉、悲秋的意境。想想下列诗句中的意象都具有怎样的意味,表达了怎样的情感?(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2)“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张若虚春江花月夜)(3)“关山三五月,客子忆秦川”(徐陵关山月)(4)“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5)“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6)“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7)“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说(虞美人)【答案】明月千年来,月寄愁情。自然界的月明、月阴,月圆、月缺与人世间的团圆、分离有相似之处。因而诗人笔下的月便常常与人的悲欢离合联系起来了。因此人们也总是用月来寄托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月升月落,月圆月缺象征时间,诗人以月光流逝,喻生命,因而月光是生命的,是时间的。古人常以月的伤感生命的流逝、岁月的流逝。月代表爱情。皓月当空,令人遐思,月是情绪的,情到深处,月夜里月便自然与情爱相连了。【解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