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调研试题 苏教版.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2719741 上传时间:2019-11-2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调研试题 苏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调研试题 苏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调研试题 苏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调研试题 苏教版一、积累与运用(共24分)1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浓chu( ) 脊zhu( ) 梦mi( )以求 脍zh( )人口2下面的句子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4分)避开暄嚣,抛开烦恼,独自享受温欣的书香,别有一翻滋味在心头。书犹如浩瀚无边的大海,时而风平浪静,时而波涛澎湃。我仿佛是大海里一叶扁舟,欣赏着变换莫测的风景,感受着人生的乐趣。错别字改 正3名句默写。(10分)不畏浮云遮望眼,_。(王安石登飞来峰)半卷红旗临易水,_。(李贺雁门太守行)无限河山泪,_。(夏完淳别云间)海内存知己,_。(王勃_)_,化作者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_,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_,恨别鸟惊心。(_春望)_,大渡桥横铁索寒。(毛泽东七律 长征)4下面两句话中在标点符号使用或句子表达上存在毛病,请分别作出修改。(2分)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自信的微笑让人不禁热血沸腾。三名字航员脱颖而出,经过了严格训练,他们吃的苦是我们无法体会到。修改句: 修改句: 5世界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主人公保尔是无产阶级革命英雄的化身,他具有自我献身的精神、坚定不移的信念和顽强坚忍的意志。请你简述出该作品中一个事例来证明其中一点。(2分) 6许多汉字在开始形成的时候都有其一定的道理和根据。因此汉字中蕴藏着较为丰富的文化信息。请以“姓名”的“姓”字为例,简述出它所蕴含着的文化信息。(2分) 二、阅读理解(共36分)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7-11题。(共12分)【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7解释下列文言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念无与乐者( ) 怀民亦未寝( )相与肯于中庭( ) 庭下如积水空明(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2分)A以其境过清(小石潭记) / 吾欲辱之,何以也(晏子使楚)B相与步于中庭 / 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治水必躬亲)C庭下如积水空明 / 如好逸恶劳,计利而忘义(治水必躬亲)D潭中鱼可百许头(小石潭记) / 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治水必躬亲)9甲文含蓄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境?(2分) 10甲文中,描写了什么景色?这样描写有怎样的妙处?(2分) 11翻译下列句子。(4分)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译文: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译文: 阅读苏州园林选段,回答12-15题。(8分)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惟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美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回避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的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12选文第段说明的对象是_,说明对象的共同特征是_(2分)13选文第段中划横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在这里有什么作用?(2分) 14所选文段采用的说明结构是什么?第段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2分) 15第段加点词“往往”能否去掉?为什么?(2分) 阅读用途广泛的太阳能电池一文,完成16-18题。(共6分)说到太阳能电池,它的身影几乎随处可见:人造卫星和宇宙飞船上那巨大的“翅膀”是它;太阳能汽车上安装的一个大顶篷是它;太阳能游艇上一块长方形大板是它;路边太阳能电话的每根电线杆顶端上的一块小平板也是它。太阳能电池实际上就是一种将光涌变换成电能的能量转换器,它是利用“光电效应”的原理制成的,即当物体受到光照射时,物体内就会产生电动势或电流的一种现象。一般来说,单个的太阳能电池不能直接作为电源使用,在实际应用中,是将几片或几十片单个的太阳能电池串联或并联起来,组成太阳能方车,这样才能得到较大的能力。在太阳能电池方阵中还装有蓄电池,那是为了保证在夜晚或阴雨天太阳不露面时能连续供电的一种储能装置。当太阳光照射时,太阳能电池产生的电能不停地满足当时的需要,而且还可多提供一些电能储存于蓄电池内。太阳能电池首先是在空间飞行中得到应用的。1958年,美国发射了第一颗太阳能电池供电的“先锋”1号卫星,从此,各式各样的卫星和宇宙飞船都安置了布满太阳能电池的“翅膀”,使得它们能在太空中尽情遨游。由于卫星和宇宙飞船上的电子仪器和设备都要使用大量的电能,但它们对电源的要求十分苛刻,既要重量轻,使用寿命长,能连续不断地工作,又要能承受各种冲击、碰撞和振动的影响,而太阳电池在这几方面都有出色的表现,自然而然便成了合适的中选者。当卫星向着太阳飞行时,电池方阵受阳光照射产生电能,供应卫生用电,同时向卫星上的蓄电池充电;当卫星背着太阳飞行时,蓄电池就放电,使卫星上的仪器保持连续工作。太阳能电池也能用于飞机,世界上第一架用太阳能电池作动力的飞机“太阳挑战者”号已经试飞成功,共飞行4个半小时,飞行高度达4000米,飞行速度为每小时60千米。在这架飞机的尾翼和水平翼表面上,装置了1.6万多个太阳能电池,其最大能量的2.67千瓦,它是将太阳能变成电能来驱动单叶螺族桨旋转,使飞机在空中飞行的。以太阳能电池为动力的小型汽车也已经在墨西哥试制成功。这种汽车外形像一三轮摩托车,在车顶上架了一个装有太阳能的大篷,在太阳照射下,太阳能电池供给汽车电能,使汽车以每小时40千米的速度向前行驶。由于这辆汽车每天所获得的电能只能行驶40分钟,所以它不能跑远路。太阳能电池在电话中也发挥了作用。在路边的每根电线杆的顶端,安装着一块太阳能电池方阵板,将阳光变成电能,然后向蓄电池充电,以供应电话机连续用电,蓄电池一次充电后,可使用36个小时。这种太阳能电话尤其适合沙漠、山区和缺少能源的地区使用。另外,使用太阳能电池的彩色电视机、电视差转机、收音机等也相继问世。科学家还在研制利用太阳能电池来抽水、海水淡化、空调以及灯塔照明、铁路信号灯、杀灭害虫的黑光灯、机场跑道识别、森林火灾检测等。太阳能,真是一种到处可用的特种电源。16根据第段相关内容,概括出“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3分) 17第段中加点的“这样”和第段中加点的“它”分别指代什么?(2分)“这样”指代 “它”指代 18在文中写“太阳能,真是一种到处可用的特种电源”相照应的句子是一句话?(1分) 阅读独树的追求一文,完成19-22题。(共10分)我曾去过云南西双版纳的打洛镇。 打洛镇有一棵大榕树,左右两侧的主干上生有三十余条气生支柱根,垂直而下,扎入土地,形成根部相连的丛生状支柱根,俨然一片葱茏挺秀的小树林。站在它的面前,你不得不为大自然的睿智和机巧所叹服。它似乎不再是一棵形态奇异的树,而是大自然造就的精灵。 当年,它向大地垂下第一条气生根的时候想的是什么呢?或许只是对生的本能的渴望。当它垂下第二条、第三条气根时,或许除了求生的欲念之外,便萌生了要结束那难挨的孤独和寂寞的想法。随着一条条根的形成壮大,它的生命王国构筑坚固了,便很精心地有意识地编织着每一条新的根,追求一种自然、协调的美,于是便在生存的内核里生发出艺术的光环。人们便称颂它营造了一道风景,并为它盖起围墙,起了一个别致的名字独树成林。参观的人络绎不绝。 十余年前,我也曾在内蒙古的一片戈壁滩上看到一棵孤独的树,那是一棵胡杨。 茫茫戈壁无边无际,像是永远也走不到头,残阳如血,泼洒下来,为凄泣的秋风染上几分悲壮。我们五个人挤在一辆吉普车内,在黄土地上已经走了整整一天,口干舌燥,精疲力竭,昏昏欲睡。不知谁喊了一声:“树!快看,树!”果然在茫茫戈壁滩上闪出一丝苍翠。我们跳下车,奔过去,被面前的场景惊呆了。它曾经遭过雷击,伤口仍然呈焦糊状。他那粗粝的躯体一半横陈在地上,另一半仍然挺立着。那倒地的一半几乎与黄土地的砂石融为一体。原本的枝头已有一部分化作了根深深扎入土中,而另一部分依然昂扬向上擎着几多苍翠。它的根几乎全部曝露出地面,像传说中龙的爪,奋力地抓着碎石和干涸的地面。在褐黄和血红的烘染中,这棵胡杨像一位披着铠甲遍体鳞伤的斗士,给人以悲壮和惨烈。或许几十年、几百年前这里曾是一片胡杨林,为保护人类及一些高贵的树种抵御着风沙。然而,它在人们的眼中是低贱的,或者人们为满足一点点贪欲,或者只是为了最简单的目的当柴烧,它们被一批一批的砍伐。胡杨林变得稀疏了,在风沙中一排一排地倒下去,最后只剩下这棵身经百战、历尽沧桑,依然傲立的胡杨。它用生命凝结成一座墓碑,或许为了警示人类,或许只是为了生存,或许这便是它毕生的追求吧。后来一位朋友告诉我,胡杨有“长成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后千年不腐”的神誉。我唏嘘良久,良久,良久。 生存和追求有时是很难分辨清的,那棵榕树给人以新奇的愉悦,那棵胡杨给人以悲壮的警示,很难说哪个的生存更有价值,哪个的追求更完美。然而却都留下了令人遐想的空间。最终是成为一道风景,还是成为一座墓碑?虽然自己难以料定,然而生命的价值始终握在自己手中。19作者看到“大榕树”和“胡杨”的感受及其原因分别是什么?(2分)看到“大榕树”: 看到“胡杨”: 20文中描写了两棵独树,它们的追求分别是什么?(2分) 21结合上下文,简析出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2分)“它的根几乎全部裸露出地面,像传说中龙的爪,奋力地抓着碎石和干涸的地面。” 22选文第中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这样写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2分) 23读完全文,你觉得文中的“大榕树”和“胡杨”分别象征了社会生活中的哪类人?(2分) 三、作文(共40分)24总有一些事、一些人让我们无比的忘怀:或许只是一声轻轻的问候,就在自己的心头荡起了层层涟漪;也许只是琐屑到举手之劳,似乎不值一提,但走过多少个日子,依然温馨满怀。请以“那一次,让我铭记”为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记叙文。要求:立意正确,中心突出;叙事具体、完整,并在记途中有适当的抒情和议论。参考答案1稠 椎 寐 炙2错别字暄欣翻换改 正喧馨番幻3自缘身在最高层 霜重鼓寒声不起 谁言天地宽 天涯若比邻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落红不是无情物 夜阑卧听风吹雨 感时花溅泪花 杜甫 金沙水拍云崖暖 4将句中的两个逗号“,”改为顿号“、”。将“脱颖而出”移到“经过了严格训练”后,并只保留一个逗号“,”。5此题答案不唯一,只要“精神品质”与“事例”相吻合,概述语言简洁,通顺,就算对。示例:“筑路中,不畏艰难困苦,坚持与天斗、与地斗、与错误思想作斗争。(表现出与一切困难作斗争的顽强精神。)”“在烈士墓前的沉思中,他对共产主义事业无限忠诚,愿将自己的一切献给这个人类最壮丽的事业。”6“姓”字以“女”字为表义的偏旁,表明在我国上古的某个阶段,孩子的血统只认母亲一方,因为母亲在部落家庭中占统治地位,表明当时的社会形态是“母系社会”。(只要大意符合,语句通顺,即可)7想,思考 睡 共同,一起 清澈透明8B 9本文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在贬谪中感慨惆怅与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只要大意符合,语句通顺,就算对,给2分)10第一问:描写庭中月色。第二问:运用比喻手法,以“积水”比喻月色,表现“空明”的特点,以“藻荇”比喻竹柏的影子,写月影交横,非常新颖而又贴切,巧妙地表现出宁静淡雅的境界。11略12苏州园林 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13排比 一气呵成,说明设计者和匠师们为达到其一致要求,是如何设计园林的。14总分结构。作比较 说明苏州园林的建筑与其他建筑的区别:不讲究对称。15不能去掉。“往往”指一般情况,特殊情况除外。用在这里说明并不是所有的河道都安排有桥梁,充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真实性。16工作原理:太阳能电池是一种利用“光电效应”的原理,将光能变换成电能的能量转换器,当电池受到光照射时,电池内就会产生电动势或电流。在实际运用中,通常是将太阳能电池串联或关联起来组成太阳能方阵。并安装蓄电池,保证在夜晚或阴雨天太阳不露面时也能连续供电。17“这样”指代:将几片或几十片单个的太阳能电池串联或并联起来,组成太阳能方阵。“它”指代:机翼表面上装置了16万多个太阳能电池。18“说到太阳能电池,它的身影几乎随处可见。”19愉悦、叹服。因为“新奇”,且“为大自然的睿智和机巧所叹服”。惊呆。因为外形“悲壮而惨烈”,但又“给人以悲壮的警示”。20大榕树追求一种自然、协调的美,于是便在生存的内核里生发出艺术的光杯。胡扬追求的是警示人类,所以用生命凝结成一座墓碑。21“几乎全部”表示“绝大部分”,强调胡扬生长环境的恶劣;“奋力”表示“用尽全力”,强调它为了生存付出了最大的最艰苦的努力。这句话生动地展现了胡扬顽强不屈、傲然挺立的精神品质,表达了作者对它的满腔崇敬。22第一问:运用了“颂扬先抑”的手法;第二问:构成全文的波澜,为写胡扬作铺垫、蓄势,表明胡扬点缀了大自然,振奋了人的精神。23“大榕树”象征着生活中那些“靠智慧取悦别人”的人。“胡扬”象征着生活中那些顽强不屈、不惜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替人们谋福利的人。23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