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六 实验与探究 综合评估一、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下列关于生物实验选材的描述,不合理的是(C)A.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可用黑藻叶替代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制片观察B.观察细胞减数分裂实验,宜选用植物的花药或动物的精巢作材料C.调查人类遗传病时,宜选取人群中发病率较高的多基因遗传病调查D.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时,宜选择双子叶植物调查解析:黑藻叶中有含色素的叶绿体且为成熟植物细胞,有大液泡,可用于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A合理。花药和动物精巢比雌性生殖器官更易于观察细胞减数分裂图像,B合理;调查人类遗传病时应选取人群中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调查。2.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和研究方法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A.预实验可以检验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以免浪费B.经健那绿染液处理的口腔上皮细胞中的线粒体已失去活性C.采用差速离心法可将颤藻的各种细胞器分离开D.观察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时,最好选择均处于分裂前期的正常细胞和变异细胞进行观察比较解析:正式实验前的预实验可以检验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以免浪费,A正确;健那绿染液是活体染色剂,染色后细胞中的线粒体不会失去活性,B错误;采用差速离心法可将真核细胞内的各种细胞器分离开,颤藻是原核生物,仅含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C错误;中期是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观察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时,最好选择均处于分裂中期的正常细胞和变异细胞进行观察比较,D错误。3.下列关于实验条件或现象的描述,完全正确的是(B)A.使用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时,需要水浴加热B.纸层析法分离绿叶色素时,滤纸条自上而下的第三条色素带最宽,颜色为蓝绿色C.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检测CO2时,颜色变化为蓝色黄色绿色D.观察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实验材料为人的口腔上皮细胞解析:用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时,不用水浴加热。滤纸条上的色素带中,自上而下第三条是叶绿素a,含量最多,带最宽,颜色为蓝绿色。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检测CO2时,颜色变化为蓝色绿色黄色。观察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应用能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一般用洋葱根尖细胞。4.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D)A.扦插时插条上要带23个芽,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中,插条上不能带有芽B.通常用样方法调查叶片上蚜虫的密度,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C.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可以用是否产生二氧化碳来予以确定D.在“观察洋葱根尖有丝分裂”和“观察细胞中RNA和DNA分布”的实验中加入盐酸的质量分数和用途都不相同解析: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中,插条上也是可以带有芽的,A错误;蚜虫活动能力弱,可用样方法调查其密度,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用取样器取样法来调查,B错误;酵母菌不论有氧呼吸还是无氧呼吸都能产生CO2,所以不能用是否产生CO2来确定其呼吸方式,C错误;观察有丝分裂时用质量分数15%盐酸起解离作用,观察细胞中DNA和RNA分布的实验中用8%盐酸是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体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D正确。5.(xx山东理综)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B)A.叶绿体色素滤液细线浸入层析液,可导致滤纸条上色素带重叠B.低温诱导大蒜根尖时间过短,可能导致难以观察到染色体加倍的细胞C.用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装片时,需保持细胞活性以便观察有丝分裂过程D.将洋葱表皮放入0.3 g/mL蔗糖溶液中,水分交换平衡后制成装片观察质壁分离过程解析:叶绿体色素滤液细线浸入层析液会导致色素溶解于层析液中,得不到色素带,A项错误;低温处理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若处理时间过短,则难以观察到染色体加倍的细胞,B项正确;制作洋葱根尖装片的过程包括取材、解离、漂洗、染色、制片,解离过程中细胞被杀死,只能观察到处于不同时期的细胞,不能观察到一个连续的分裂过程,C项错误;观察质壁分离过程,应先制作洋葱表皮的临时装片,再采用引流法使细胞浸润在蔗糖溶液中,D项错误。6.(xx北京理综)大蚂蚁和小蚂蚁生活在某地相邻的两个区域。研究者在这两个蚂蚁种群生活区域的接触地带设4种处理区,各处理区均设7个10 m10 m的观测点,每个观测点中设有均匀分布的25处小蚂蚁诱饵投放点。在开始实验后的第1天和第85天时分别统计诱饵上小蚂蚁的出现率并进行比较,结果见表。处理区小蚂蚁出现率的变化(%)定时灌溉不驱走大蚂蚁增加35驱走大蚂蚁增加70不灌溉不驱走大蚂蚁减少10驱走大蚂蚁减少2对本研究的实验方法和结果分析,表述错误的是(A)A.小蚂蚁抑制大蚂蚁的数量增长B.采集实验数据的方法是样方法C.大蚂蚁影响小蚂蚁的活动范围D.土壤含水量影响小蚂蚁的活动范围解析:该实验的自变量有两个,即是否灌溉和是否驱走大蚂蚁。定时灌溉的情况下,驱走大蚂蚁比不驱走大蚂蚁时,小蚂蚁出现率增加的幅度大;不灌溉的情况下,驱走大蚂蚁比不驱走大蚂蚁时,小蚂蚁出现率减少的幅度小,可见,大蚂蚁抑制小蚂蚁数量的增长,且影响其活动范围,A错误,C正确。该实验在4个处理区各选取7个点观测不同处理对小蚂蚁活动的影响,采集实验数据的方法是样方法,B正确。定时灌溉,小蚂蚁出现率增加,不灌溉,小蚂蚁出现率减少,由此得出土壤含水量影响小蚂蚁的活动范围,D正确。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39分)7. (9分)紫色洋葱是生物学中常用的实验材料。它的叶分两种:管状叶伸展于空中,进行光合作用;鳞片叶层层包裹形成鳞茎,富含营养物质。以洋葱为材料进行如下实验:(1)若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所用的实验材料是。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使用的试剂是。分离色素依据的实验原理是 。(2)观察质壁分离复原所用的最佳材料是,该实验的自变量是。(3)若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状况,常用的理想材料为,该材料优于其他部位的原因是 。(4)若观察有丝分裂,所用的理想材料为,简要地写出操作流程: 。解析:(1)依题意可知,紫色洋葱的管状叶能进行光合作用,说明其含有叶绿体,因此可用管状叶进行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实验。叶绿体中的色素易溶于有机溶剂无水乙醇中,可用无水乙醇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分离色素依据的实验原理是: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在滤纸上的扩散速度也不同。(2)紫色洋葱的鳞片叶,其内外表皮都是由一层细胞构成,其中外表皮细胞的中央液泡呈紫色,是观察质壁分离复原的最佳实验材料,该实验的自变量是不同浓度的细胞外液(或清水和蔗糖溶液)。(3)洋葱鳞片叶的内表皮颜色浅、由单层细胞构成,是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的理想材料。(4)洋葱根尖的分生区细胞,能进行有丝分裂,而且颜色浅,无其他色素干扰,是观察有丝分裂的理想材料。该实验的简要操作流程是:取材解离漂洗染色制片观察。答案:(1)管状叶无水乙醇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在滤纸上的扩散速度也不同(2)(紫色)鳞片叶外表皮不同浓度的细胞外液(或清水和蔗糖溶液) (3)鳞片叶内表皮颜色浅、由单层细胞构成 (4)根尖(分生区细胞)取材解离漂洗染色制片观察8.(xx福州三检)(10分)蜂毒素是工蜂毒腺分泌的多肽,具有抗菌、抗病毒及抗肿瘤等广泛的生物学效应。体外研究发现,蜂毒素对多种癌细胞具有强烈的杀伤作用。请回答:(1)在工蜂毒腺细胞的核糖体上,蜂毒素是以为模板合成的。(2)在适宜的条件下进行体外培养,癌细胞能够。(3)研究表明,阻断癌细胞增殖周期可引起细胞凋亡。科研人员为研究蜂毒素对人胃癌细胞的影响及作用机制,进行了以下实验。请完善实验并回答问题。方法步骤:a.取4只相同的培养瓶,编号,分别加入等量的完全培养液并接种等量的离体胃癌细胞。b.1号培养瓶为空白对照,向24号培养瓶中分别加入g/mL蜂毒素溶液。c.培养48 h后,检测并统计 ,结果如图甲所示。d.重复a、b步骤,检测凋亡基因(Bax、Bel2)的表达,结果如图乙所示。分析讨论:a.图甲表明 。b.图甲、图乙表明:从基因水平上看,蜂毒素诱导胃癌细胞凋亡与有关。当Bel2蛋白/Bax蛋白的比值出现趋势时,将会诱导胃癌细胞凋亡。解析:(1)根据题意,蜂毒素是工蜂毒腺分泌的多肽,核糖体是翻译的场所,翻译时的模板是mRNA。(2)适宜条件下癌细胞具有无限增殖的特点。(3)b.对照实验应遵循单一变量原则,为研究蜂毒素对人胃癌细胞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则是否加入蜂毒素是自变量,实验组24号培养瓶中分别加入等量的2、4、6 g/mL蜂毒素溶液。c.实验的因变量是胃癌细胞所受的影响,可用胃癌细胞的凋亡率来衡量,所以培养48 h后,检测并统计胃癌细胞的凋亡率。a.由图甲可知因变量是胃癌细胞凋亡率,一定浓度的蜂毒素能诱导胃癌细胞凋亡,随蜂毒素浓度增加胃癌细胞凋亡率上升,效应是增强的。b.由图甲、图乙分析可知Bax蛋白表达上升,Bel2基因表达下降,因此胃癌细胞凋亡应与这2个基因都有关系,当Bel2蛋白/Bax蛋白的比值出现降低趋势时,将会诱导胃癌细胞凋亡,Bax蛋白表达越高,Bel2表达越低,诱导凋亡效果越好。答案:(1)mRNA(2)无限增殖(3)b.等量的2、4、6c.胃癌细胞的凋亡率a.一定浓度的蜂毒素能诱导胃癌细胞凋亡,且诱导效应随浓度增大而增强b.Bax基因表达增强和Bel2基因表达减弱(Bax基因和 Bel2 基因表达)降低9.(10分)细叶桉(喜光耐旱的高大乔木)和蛤蒌(常生长在树林中半阴处)均为湛江地区常见的植物。图甲为这两种植物在温度、水分均最适的条件下,光合作用速率与呼吸速率的比值(P/R)随光照强度变化的曲线图,据图回答。(1)图甲中表示细叶桉的是曲线 。(2)当光照强度为a时,B植物叶肉细胞内产生ATP的细胞器有。光照强度在c点之后,限制B植物 P/R 值增大的主要外界因素是 。 (3)某科研人员研究了细叶桉凋落叶对蛤蒌幼苗的影响,部分研究结果见图乙。研究结果表明:在凋落叶量为30(g/kg土壤)时,主要影响了蛤蒌幼苗光合作用中的光反应速率,依据是 ;在凋落叶含量为90(g/kg土壤)时,由于C3生成速率下降,说明蛤蒌幼苗对的利用下降。(4)图丙是研究人员测定的不同土壤含水量条件下蛤蒌叶片的气孔导度(气孔开放程度)和胞间CO2浓度的结果。随着土壤含水量降低,气孔导度降低,胞间CO2并未因光合作用消耗而降低,反而逐渐升高,对此有两种不同观点:观点一认为光合产物的输出变慢,导致细胞内光合产物积累,阻碍了CO2吸收利用;观点二认为水分亏缺导致叶绿体类囊体结构破坏,而且不能恢复。为验证上述观点,将培养在低土壤含水量条件下的蛤蒌幼苗分为两组,实验组蛤蒌幼苗进行处理,对照组保持原有状态。若实验组蛤蒌幼苗光合速率,则观点二成立。解析:(1)根据题意可知,图甲中a和b对应的纵坐标P/R=1,即a和b分别为B、A两种植物的光补偿点。已知细叶桉是阳生植物,蛤蒌是阴生植物,阳生植物的光补偿点高于阴生植物,所以曲线A表示细叶桉,曲线B表示蛤蒌。(2)a点时光合作用强度等于细胞呼吸强度,叶肉细胞内产生ATP的细胞器有线粒体、叶绿体。c点为B植物的光饱和点,由于温度和水分为最适,因此光照强度在c点之后,限制B植物P/R值增大的主要外界因素是CO2浓度。(3)分析图乙可知,在凋落叶量为30(g/kg土壤)时,与对照组相比,植株干重、光合色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均下降,但C3生成速率不变,说明主要影响了蛤蒌幼苗光合作用中的光反应速率;在凋落叶含量为90(g/kg土壤)时,由于C3生成速率下降,说明蛤蒌幼苗暗反应中对CO2或(C5)的利用下降。(4)根据题意,为验证上述观点,将培养在低土壤含水量条件下的蛤蒌幼苗分为两组,实验组蛤蒌幼苗进行正常供水处理,对照组保持原有状态。若实验组蛤蒌幼苗光合速率不能恢复,则认为水分亏缺导致叶绿体类囊体结构破坏,而且不能恢复。答案:(1)A(2)线粒体、叶绿体CO2浓度(3)光合色素含量减少,C3生成速率无明显变化CO2(或“C5”)(4)正常供水 不能恢复10.(10分)阅读下列内容,回答有关问题:(1)实验目的:验证种子萌发、幼苗生长与生长素有关。确定某种植物的种子萌发、幼苗生长的最适生长素浓度范围。(2)材料用具:萝卜、水稻、油菜等种子若干;试管、移液管、培养皿、滤纸、生长素溶液(质量浓度分别为100 mg/L、10 mg/L、1 mg/L、0.1 mg/L、0.01 mg/L)。(3)实验步骤:取5支试管,编号。在15号试管中,分别加入5 mg/L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在5支试管中各放入2粒某植物种子,浸泡24小时。取5个培养皿编号(15号),每个培养皿内事先垫上用蒸馏水浸湿的滤纸,将从15号试管中取出的种子分别放入与之对应的15号培养皿中,在湿滤纸上均匀摆放。盖上培养皿盖(假设氧气充足)。(4)观察与收集数据。(5)分析与讨论。问题1:本实验步骤中有三处不够严谨,请指出并改正:a. 。b. 。c. 。问题2:为使实验结果真实和具有普遍性,需要 。问题3:若你是该实验小组的成员,负责观察和收集数据,请你按实验目的要求,设计一张记录表格。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实验步骤的评价和修正能力。解题时,要从对照的设置、实验材料的选取(包括材料的种类和数目)以及处理等方面进行分析。依实验目的,“验证种子萌发、幼苗生长与生长素有关”,并“确定某种植物的种子萌发、幼苗生长的最适生长素浓度范围”,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生长素的有无及生长素浓度的高低,因此,在原实验的基础上,需要补充无生长素的空白对照组。为提高实验的可信度,一方面要增加实验种子的数量,另一方面还可以运用不同植物的种子进行重复实验。通过仔细审题,可发现步骤中的滤纸并未用相应的、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进行处理。在实验结果记录表格中,要体现实验的自变量(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和因变量(种子发芽率、幼苗长度)等。答案:问题1:a.应再设置1支对照试管,加5 mL蒸馏水,编号为6b.步骤中的种子数目过少,每支试管加入50粒(数量合理即可)某植物种子c.步骤培养皿中的滤纸应该分别用对应浓度的生长素溶液浸湿问题2:用不同植物的种子重复上述实验问题3:培养皿123456种子发芽率(发芽粒数)幼苗长度(mm)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