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三化学二轮复习 专题训练 探究实验(含解析).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2718253 上传时间:2019-11-29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0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三化学二轮复习 专题训练 探究实验(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9-2020年高三化学二轮复习 专题训练 探究实验(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9-2020年高三化学二轮复习 专题训练 探究实验(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三化学二轮复习 专题训练 探究实验(含解析)1配制一定溶质物质的量浓度的KOH溶液时,造成实验结果偏低的原因可能是()A.容量瓶中有少量水B.有少量KOH残留在烧杯中C.定容时俯视D.定容时仰视【答案】BD【解析】A中无影响;B中KOH的物质的量偏低,浓度偏小;C中溶液的体积偏小,浓度偏大;D中溶液的体积偏大,浓度偏小。2下列有关实验原理或操作正确的是( )A将氯化镁溶液直接蒸发至干,可获得纯净的无水 MgCl2固体B用二氧化锰和0.5mol/L盐酸混合加热,制取氯气C用KSCN溶液检验硫酸亚铁溶液是否氧化变质D用苯萃取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中的溴【答案】C3小张用白纸和无色溶液给表弟写了一封“无字”信,表弟接到信拆开一看觉得很愕然,但沉思一下便明白小张的意思。经过用另一溶液简单处理后,表弟看到了一封有颜色的信,并很快写了回信。小张和表弟所用的溶液分别可能是( )A.前者是紫色石蕊试液,后者是稀盐酸 B.前者是NaOH稀溶液,后者是稀硫酸C.前者是浓硫酸,后者是紫色石蕊试液 D.前者是米汤,后者是碘酒【答案】D4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对电解质溶液作出如下的归纳总结(均在常温下),其中正确的是( )常温下,pH=1的强酸溶液,加水稀释后,溶液中离子浓度一定降低pH=2的盐酸和pH=1的盐酸,c(H+)之比为2:1pH相等的四种溶液:aCH3COONa、bC6H5ONa、cNaHCO3、dNaOH。其溶液物质的量浓度由小到大的顺序为d、b、c、aNH4HSO4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至溶液pH=7,则c(Na+)=2c(SO42-)已知醋酸电离平衡常数为Ka;醋酸根水解平衡常数为Kh;水的离子积为Kw;则三者关系为KaKh=Kw甲、乙两溶液都是强电解质,已知甲溶液的pH是乙溶液pH的两倍,则甲、乙两溶液等体积混合,混合液pH可能等于7A B C D【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强酸溶液全部电离,加水稀释后,溶液中氢离子浓度一定都降低,但氢氧根离子浓度增大,错误;pH=2的盐酸和pH=1的盐酸,c(H+)之比为1:10,错误;四种盐的水溶液均显碱性,同浓度,碱性强弱顺序为dbca,故pH相等的四种溶液物质的量浓度由小到大顺序为d、b、c、a,正确;NH4HSO4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至溶液pH=7,溶液中存在c(NH4+)+c(Na+)=2c(SO42-),则c(Na+)2c(SO42-),错误;水解和电离为可逆过程,则:Kb=c(CH3COOH)c(OH)/c(CH3COO),则有KaKh=Kw,正确;当pH之和等于14时,则混合液pH=7,正确,综合以上分析,符合题意有,答案爱信B。【考点定位】本题考查较为综合,涉及弱电解质的电离、pH的计算、盐类的水解以及酸碱混合的定性判断和计算【名师点晴】pH计算的一般思维模型:。5下列实验操作及现象与预期实验目的或实验结论不一致的是( )选项实验操作及现象实验目的或结论A向盐酸中滴加水玻璃,用激光笔照射,有丁达尔现象说明有硅酸胶体生成B蔗糖溶液中加入稀硫酸,加热,再加入少量银氨溶液,加热,无银镜生成说明蔗糖未发生水解C浓硫酸和乙醇混合后加热,将产生的混合气体(C2H4、CO2、SO2等)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溶液褪色说明有乙烯产生D在新制的氨水中加入碳酸钙粉末,充分搅拦后,过滤提高氯水中HClO的浓度【答案】BC6用右图所示实验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探究铜丝与过量浓硫酸的反应。下列实验不合理的是 上下移动中铜丝可控制的量中选用品红溶液验证的生成中选用溶液吸收多余的为确认生成,向中加水,观察颜色【答案】D7用下列装置及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甲图装置制备少量的氢氧化亚铁B用乙图装置验证NaHCO3和Na2CO3的热稳定性C用丙图装置可以实现使气球膨胀D用丁图装置可以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答案】B8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探索镁粉与溴水反应的机理,做了如下四组实验:将镁粉投入冷水中,未见任何现象;将镁粉放入溴水中,观察到只是开始时产生极少量的气泡,但溴水的颜色逐渐褪去;将镁粉放入液溴中,未观察到任何明显现象;向含足量镁粉的液溴中滴加几滴水,观察到溴的红棕色很快褪去。则下列关于镁与溴水的反应机理论述中正确的是( )A镁粉只直接与溴水中的溴反应B镁粉只与溴水中的酸反应C产生极少量的气泡是由于镁粉与水反应得到D镁粉在水的催化下与溴发生反应【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实验现象可得出结论:镁不易与冷水反应。和当水中放入溴时镁粉缓慢发生反应,溴逐渐消耗。镁与液溴不反应。镁粉和滴加几滴水液溴,瞬速反应,溴很快消耗完全。综上所述镁与溴水的反应机理是:镁粉在水的催化下与溴发生反应。现象为:D。考点:考查镁与溴水的反应机理论的知识。9为测定一小块铁铝合金样品中的含铝量,现先将其溶于足量盐酸中,然后再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烧碱溶液,待沉淀全部转化为红褐色时过滤,洗涤。将沉淀物在空气中灼烧,最后得到红棕色粉末,经称量知其质量跟原合金的质量相等。合金中铝的质量分数为()A70% B30% C54% D无法计算【答案】B【解析】红棕色粉末的质量跟原合金的质量相等,得出铝的质量与氧化铁中氧元素的质量相同,其质量分数就等于氧化铁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16*3)/(56*2+16*3)=48/160=0.3,即30%10易拉罐主要为铝合金,其中以铝铁合金和铝镁合金最为常见。现取几小块易拉罐碎片进行下列实验,其中实验方案与现象、结论正确的是序号实验方案现象、结论A加入盐酸 产生无色气体,含铝、铁、镁三种元素B加入NaOH 溶液有无色气体产生,含有铝元素C加入盐酸后,所得溶液中再加入少量NaOH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含有镁元素D加入KSCN 溶液溶液呈血红色,含有铁元素【答案】B【解析】答案A加入盐酸,产生无色气体结论含铝、铁或铝、镁。加入NaOH 溶液只有铝反应产生无色气体,铁、镁不反应故正确。加入盐酸后,所得溶液中再加入少量NaOH溶液,也可能是沉淀A(OH)3, 加入KSCN 溶液,金属单质与之不反应,即便含铁元素溶液不会变色11下列实验过程中产生的现象与对应图形相符合的是【答案】C12下列变化中,由加成反应引起的是A将乙醇蒸汽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固体颜色由黑色变为红色B苯在一定温度、压强和催化剂的作用下和氢气反应,生成环己烷C一定条件下,将苯滴入浓硝酸和浓硫酸的混合液中,有油状物生成D. 往溴水中加入四氯化碳溶液,水层褪色【答案】B13某同学将光亮的镁条放入盛有NH4Cl溶液的试管中,有大量气泡产生。为探究该反应原理,该同学做了以下试验并观察到相关现象,由此得出的结论不合理的是选项实验及现象结论A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试纸变蓝反应中有NH3产生B收集产生的气体并点燃,火焰呈淡蓝色反应中有H2产生C收集气体的同时测得溶液的pH为8.0弱碱性溶液中Mg也可被氧化D将光亮的镁条放入pH为8.6的NaHCO3溶液中,有气泡产生弱碱性溶液中OH-氧化了Mg【答案】D【解析】A、检验氨气的方法正确,故A正确;B、火焰呈淡蓝色,又根据反应物的特点可以判断该气体为H2,正确;C、PH为8.6时,仍然有气体生成,说明碱性条件下,Mg可以被氧化,故C正确;D、若是氢氧根氧化了Mg,则氢氧根得电子被还原,不可能生成气体,所以D的结论不合理,故选D。【考点定位】本题重点考查学生的实验综合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对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的逻辑判断能力。涉及到对产物氨气和氢气的验证,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判断。14某课外兴趣小组进行电解原理的实验探究,做了如下的实验:以铜为电极,按如图所示的装置电解饱和食盐水。实验现象:接通电源30 s内,阳极附近出现白色浑浊,之后变成橙黄色浑浊,此时测定溶液的pH约为10。一段时间后,试管底部聚集大量红色沉淀,溶液仍为无色。查阅资料:物质氯化铜氧化亚铜氢氧化亚铜(不稳定)氯化亚铜颜色固体呈棕色,浓溶液呈绿色,稀溶液呈蓝色红色橙黄色白色*相同温度下CuCl的溶解度大于CuOH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反应结束后最终溶液呈碱性B阴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2H2O + 2e- H2+ 2OH-C电解过程中氯离子移向阳极D试管底部红色的固体具有还原性【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图片可知,电源正极连接阳极,负极连接阴极,已知阳极附近出现白色浑浊,说明阳极附近生成CuCl,之后变成橙黄色浑浊,说明CuCl转变成CuOH,一段时间后,试管底部聚集大量红色沉淀,即Cu2O,其中Cu2O的Cu显+1价,具有还原性,故D正确;又因为电解池中,是饱和食盐水,阴极就是电解水,电极反应为2H2O + 2e- H2+ 2OH-故B正确;电解池工作过程中,阴离子向阳极靠近,故C正确;电解后,溶液中的OH-与Cu+形成了不稳定的CuOH,最总生成Cu2O,故最终溶液应显酸性,A不正确,此题选A。考点:考查电解池相关知识点15某溶液中含K、Fe3、Fe2、Cl、CO32、NO3、SO42、SiO32、I中的若干种,某同学欲探究该溶液的组成,进行如下实验:.用铂丝蘸取少量溶液,在火焰上灼烧,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到紫色火焰。.另取原溶液加入足量盐酸有无色气体生成,该气体遇空气变成红棕色,此时溶液颜色加深,但无沉淀生成。.取反应后的溶液分别置于两支试管中,第一支试管中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滴加KSCN溶液,上层清液变红;第二支试管中加入CCl4,充分振荡静置后溶液分层,下层为无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溶液中肯定不含Fe2、NO3、SiO32、IB原溶液中肯定含有K、Fe3、Fe2、NO3、SO42C步骤中无色气体是NO气体,无CO2气体产生D为确定是否含有Cl,可取原溶液加入过量硝酸银溶液,观察是否产生白色沉淀【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某溶液中含如下离子组中的若干种:K、Fe3、Fe2、Cl、CO32、NO3、SO42、SiO32、I,某同学欲探究该溶液的组成,进行如下实验:用铂丝蘸取少量溶液,在火焰上灼烧,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到紫色火焰,证明溶液中一定含有钾离子;另取原溶液加入足量盐酸有无色气体生成,该气体遇空气变成红棕色,此时溶液颜色加深,但无沉淀生成,证明含有NO3-、Fe2+,一定不含有硅酸根离子、碳酸根离子;取反应后的溶液分置于两支试管中,第一支试管中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即为硫酸钡,证明含有硫酸根离子,再滴加KSCN溶液,上层清液变红,即出现了三价铁离子,是过程中亚铁离子被硝酸氧化的结果;第二支试管中加入CCl4,充分振荡静置后溶液分层,下层无色,证明没有碘单质出现,一定不含有碘离子,Cl-是否存在无法确定。A、原溶液中肯定含有K+、Fe2+、NO3-、SO42-,A错误;B、铁离子不能确定说法存在,B错误;C、步骤中无色气体是NO气体,无CO2气体产生,C正确;D、由于原溶液中一定存在硫酸根离子,所以取原溶液加入过量硝酸银溶液,观察是否产生白色沉淀不能确定说法含有氯离子,D错误,答案选C。【考点定位】本题主要是考查物质的检验、鉴别【名师点晴】破解离子推断题的几种原则:(1)肯定性原则:根据实验现象推出溶液中肯定存在或肯定不存在的离子;(记住几种常见的有色离子:Fe2、Fe3、Cu2、MnO4、CrO42、Cr2O72)(2)互斥性原则:在肯定某些离子的同时,结合离子共存规律,否定一些离子的存在;(要注意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如:酸性、碱性、指示剂的变化、与铝反应产生H2、水的电离情况等)(3)电中性原则:溶液呈电中性,一定既有阳离子,又有阴离子,且溶液中正电荷总数与负电荷总数相等;(这一原则可帮助我们确定一些隐含的离子)(4)进出性原则:通常是在实验过程中使用,是指在实验过程中反应生成的离子或引入的离子对后续实验的干扰。16“恒重”操作的目的是_;判断“恒重”的依据是_。【答案】43确保硫酸铜晶体失去全部结晶水 ;相邻两次称量的质量差不超过0.001g。【解析】试题分析:测定硫酸铜晶体(CuSO4XH2O )中X值,必须确保硫酸铜晶体失去全部结晶水,因此加热到恒重,判断恒重的依据是相邻两次称量的质量差不超过0.001g。考点:考查化学实验基本操作。17(12分)某实验小组为探究ClO、I2、SO42在酸性条件下的氧化性强弱,进行如下实验:实验:在淀粉碘化钾溶液中加入少量次氯酸钠溶液,并加入适量的稀硫酸,溶液立即变蓝;(1)写出实验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实验:取适量实验后的溶液,滴加4 mL 05 molL1的亚硫酸钠溶液,蓝色恰好完全褪去。(2)实验化学反应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 。(3)以上实验说明,在酸性条件下ClO、I2、SO42的氧化性由弱到强的顺序是 。实验:取适量实验后的溶液,继续滴加次氯酸钠溶液,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生成物之一为食盐加碘的原料。(4)写出实验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5)一个完整的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可以拆写成两个“半反应式”,一个是“氧化反应式”,一个是“还原反应式”。如2Fe3+Cu=2Fe2+Cu2+,可拆写为氧化反应式:Cu2e= Cu2+,还原反应式:2Fe3+2e= 2Fe2+。据此,将反应2Al2OH2H2O = 2AlO23H2拆写为两个“半反应式”:氧化反应式: ,还原反应式: 。【答案】(1)ClO2I2HI2ClH2O(2分)(2)0004 mol (没单位给1分) (2分)(3)SO42、I2、ClO(2分)(4)I2+5ClO+H2O2IO3+5Cl+2H+ (或I2+5ClO+2O H2IO3+5Cl+H2O)(2分)(5)2Al+8OH6e=2AlO2+4H2O(或Al+4OH3e=AlO2+2H2O)(2分), 6 H2O6e=6OH+3H2(2 H2O2e=2OH+2H2)(2分)。【解析】试题分析:(1)在淀粉碘化钾溶液中加入少量次氯酸钠溶液,并加入适量的稀硫酸,溶液立即变蓝,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ClO2I2HI2ClH2O;(2)实验:取适量实验后的溶液,滴加4 mL 05 molL1的亚硫酸钠溶液,蓝色恰好完全褪去,发生的反应为I2 + SO32-+H2O = SO42-+2I- + 2H+ ,化学反应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0004 mol;(3) 根据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结合以上实验的反应方程式判断,在酸性条件下ClO、I2、SO42的氧化性由弱到强的顺序是SO42、I2、ClO;(4)实验:取适量实验后的溶液,继续滴加次氯酸钠溶液,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生成物之一为食盐加碘的原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I2+5ClO+H2O2IO3+5Cl+2H+ (或I2+5ClO+2O H2IO3+5Cl+H2O);(5)根据题给信息将反应2Al2OH2H2O = 2AlO23H2拆写为两个“半反应式”:氧化反应式:2Al+8OH6e=2AlO2+4H2O(或Al+4OH3e=AlO2+2H2O),还原反应式:6 H2O6e=6OH+3H2(2 H2O2e=2OH+2H2)。考点:考查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氧化还原反应。18某学生对SO2与漂粉精的反应进行实验探究:操作现象取4g漂粉精固体,加入100mL水部分固体溶解,溶液略有颜色过滤,测漂粉精溶液的pHpH试纸先变蓝(约为12),后褪色i液面上方出现白雾;稍后,出现浑浊,溶液变为黄绿色;稍后,产生大量白色沉淀,黄绿色褪去(1)向水中持续通入SO2,未观察到白雾推测现象i的白雾由HCl小液滴形成,进行如下实验:a用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检验白雾,无变化;b用酸化的AgNO3溶液检验白雾,产生白色沉淀实验a目的是_;由实验a、b不能判断白雾中含有HCl,理由是_;(2)现象中溶液变为黄绿色的可能原因:随溶液酸性的增强,漂粉精的有效成分和Cl-发生反应通过进一步实验确认了这种可能性,其实验方案是_;(3)将A瓶中混合物过滤、洗涤,得到沉淀X向沉淀X中加入稀HCl,无明显变化取上层清液,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沉淀X中含有的物质是_;用离子方程式解释现象中黄绿色褪去的原因_。【答案】(1)检验白雾中是否含有Cl2,排除Cl2干扰 白雾中混有SO2,SO2可与酸化的AgNO3反应产生白色沉淀(2)向漂粉精溶液中逐滴加入硫酸,观察溶液是否变为黄绿色(3)CaSO4 SO2+Cl2+2H2O=SO42-+2Cl-+4H+【解析】试题分析:(1)向水中持续通入SO2,未观察到白雾推测现象的白雾由HCl小液滴形成;用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检验白雾,无变化;为了检验白雾中是否含有氯气,因为含有氯气在检验氯化氢存在时产生干扰;用酸化的AgNO3溶液检验白雾,产生白色沉淀,若含有二氧化硫气体,通入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会被硝酸氧化为硫酸,硫酸和硝酸银反应也可以生成硫酸银沉淀,所以通过实验不能证明一定含有氯化氢;(2)现象中溶液变为黄绿色的可能原因:随溶液酸性的增强,漂粉精的有效成分和Cl-发生反应通过进一步实验确认了这种可能性,漂粉精中成分为次氯酸钙、氯化钙,次氯酸根具有强氧化性在酸性溶液中可以氧化氯离子为氯气;(3)取上层清液,加入BaC1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SO2被氧化为SO42-,故沉淀X为CaSO4;溶液呈黄绿色,有Cl2生成,Cl2与SO2反应生成盐酸与硫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O2+Cl2+2H2O=SO42-+2Cl-+4H+。考点:本题考查了二氧化硫性质的综合应用,性质的实验验证方法和实验判断,漂白精的成分中次氯酸钙和氯化钙在酸溶液中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氯气,注意物质的检验方法,题目难度较大19SO2是常见的大气污染物,燃煤是产生SO2的主要原因。工业上有多种方法可以减少SO2的排放。(1)往煤中添加一些石灰石,可使燃煤过程中产生的SO2转化成硫酸钙。该反应的总化学方程式是_。(2)可用多种溶液做燃煤烟气中SO2的吸收液。分别用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2SO3溶液和NaOH溶液做吸收液,当生成等物质的量NaHS03时,两种吸收液体积比V(Na2SO3): V(NaOH)= 。NaOH溶液吸收了足量的:SO2后会失效,可将这种失效的溶液与一定量的石灰水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使NaOH溶液再生,再生过程的离子方程式是 。(3)甲同学认为BaCl2溶液可以做SO2的吸收液。为此甲同学设计如下实验(夹持装置和加热装置略,气密性已检验)。反应开始后,A中Na2SO3固体表面有气泡产生同时有白雾生成;B中有白色沉淀。甲同学认为B中白色沉淀是SO2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的BaSO3,所以BaCl2溶液可做SO2吸收液。乙同学认为B中的白色沉淀是BaSO4,产生BaSO4的原因是:A中产生的白雾是浓硫酸的酸雾,进入B中与BaCI2溶液反应生成BaSO4沉淀。 。为证明SO2与BaCl2溶液不能得到BaSO3沉淀,乙同学对甲同学的实验装置做了如下改动并实验(夹持装置和加热装置略,气密性已检验):反应开始后,A中Na2SO3固体表面有气泡产生同时有白雾生成;B、C试管中除了有气泡外,未见其它现象;D中红色褪去。试管B中试剂是 溶液;滴加浓硫酸之前的操作是 。通过甲、乙两位同学的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答案】(1)2CaCO3 + 2SO2 +O22CaSO4+2CO2 (2分) (2) 1:2(2分)Ca2+ +OH- + HSO3-CaSO3+ H2O(2分) (3)A中产生的SO2与装置内空气中的O2进入B中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BaSO4沉淀。 (2分,答出O2给1分) 饱和NaHSO3(1分);打开弹簧夹,通入N2,一段时间后关闭弹簧夹。(1分,“打开.关闭.”才给分) SO2与BaCl2溶液不能得到BaSO3沉淀(1分);不能用BaCl2溶液做吸收SO2的吸收液。(1分)【解析】试题分析:(1)在高温下石灰石与SO2以及氧气反应生成硫酸钙和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aCO3 + 2SO2 +O22CaSO4+2CO2。(2)当生成等物质的量NaHSO3时,根据钠离子守恒可知需要亚硫酸钠和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之比是1:2。由于二者的浓度相等,则需要的溶液体积之比是1:2。要把亚硫酸钠转化为氢氧化钠,需要加入氢氧化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a2+ +OH- + HSO3- CaSO3+ H2O。(3)由于空气中含有铁氧气,因此另外一种可能是A中产生的SO2与装置内空气中的O2进入B中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BaSO4沉淀。为排除浓硫酸酸雾的影响,B中应该盛放饱和亚硫酸氢钠溶液。为防止空气中氧气的影响,滴加浓硫酸之前的操作是打开弹簧夹,通入N2,一段时间后关闭弹簧夹。A中Na2SO3固体表面有气泡产生同时有白雾生成;B、C试管中除了有气泡外,未见其它现象;D中红色褪去,说明有SO2产生,所以结论是SO2与BaCl2溶液不能得到BaSO3沉淀,不能用BaCl2溶液做吸收SO2的吸收液。【考点定位】本题主要是考查SO2性质实验方案设计与探究【名师点晴】解答综合性实验设计与评价题的基本流程原理反应物质仪器装置现象结论作用意义联想。具体分析为:(1)实验是根据什么性质和原理设计的?实验的目的是什么?(2)所用各物质名称、状态、代替物(根据实验目的和相关的化学反应原理,进行全面的分析比较和推理,并合理选择)。(3)有关装置:性能、使用方法、适用范围、注意问题、是否有替代装置可用、仪器规格等。(4)有关操作:技能、操作顺序、注意事项或操作错误的后果。(5)实验现象:自下而上,自左而右全面观察。(6)实验结论:直接结论或导出结论。20(20分)某化学小组在实验室模拟高炉炼铁,其部分装置如下:请完成下列填空:(1)利用甲酸与浓硫酸反应HCOOHCO+H2O,制取CO,反应中浓硫酸的作用是_。(2)判断上述装置中CO与氧化铁发生反应的现象为_;该装置存在的缺陷是_。(3)已知受热不均时,可发生副反应CO+Fe2O3CO2+2FeO。为测定所得黑色产物中铁的含量,现有下列各有两根导管的甲、乙两试管,用橡皮管连接对应接口后,倒置盛稀硫酸的试管。样品和稀硫酸应分别置于_、_仪器中(填“甲”或“乙”),甲、乙试管中接口的连接方式为:A连接_,B连接_,C连接F(填各接口的编号)。量气管可以用化学实验室中一种常用仪器来改装,该仪器的名称是_。当气体不再产生且恢复至室温时,如丙图所示量气管读数_mL。若量气之前的其他操作均正确,根据该读数并将产生的气体体积换算为标准状况后,所计算样品中铁的质量分数将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原因是_(若无影响该空不必作答)。【答案】(1)催化剂、脱水剂和吸水剂(漏答吸水剂不扣分)(2分)(2)红色粉末变为黑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2分)没有尾气处理装置,尾气中的CO能够污染空气(2分)(3)甲(2分) 乙(2分) D(1分) E (1分)碱式滴定管(1分) 20.70(2分) 偏小(2分)读数时量气管液面高于左侧液面,气体受到的压强增大,导致所测气体体积偏小(3分)【解析】试题分析:(1)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脱水性,因此利用甲酸与浓硫酸反应制取CO的反应中浓硫酸的作用有催化剂、脱水剂和吸水剂。(2)CO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CO2,CO2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则判断上述装置中CO与氧化铁发生反应的现象为红色粉末变为黑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O有毒,需要尾气处理,则该装置存在的缺陷是没有尾气处理装置,尾气中的CO能够污染空气。(3)已知受热不均时,可发生副反应CO+Fe2O3CO2+2FeO。为测定所得黑色产物中铁的含量,现有下列各有两根导管的甲、乙两试管,用橡皮管连接对应接口后,倒置盛稀硫酸的试管。由于铁与稀硫酸反应能产生氢气,而氧化亚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水,所以样品和稀硫酸应分别置于甲、乙仪器中。A导管用来流入稀硫酸,则甲、乙试管中接口的连接方式为:A连接D,B连接E,C连接F。量气管可以用化学实验室中一种常用仪器来改装,该仪器的名称是碱式滴定管。滴定管的读数到0.01ml,因此当气体不再产生且恢复至室温时,如丙图所示量气管读数为20.70mL。根据示意图可知读数时量气管液面高于左侧液面,气体受到的压强增大,因此导致所测气体体积偏小,因此所计算样品中铁的质量分数将偏小。考点:考查物质性质实验方案设计与探究21水中氧的含量测定步骤如下:步骤1:水中的氧在碱性溶液中将Mn2+氧化为MnO(OH)2。步骤2:加入碘离子将生成的MnO(OH)2再还原成Mn2+离子。步骤3: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步骤2中生成的碘。有关的测定数据如下:1:Na2S2O3溶液的标定。取25.00 mL KIO3标准溶液(KIO3浓度:174.8 mgL-1)与过量KI在酸性介质中反应,用Na2S2O3溶液滴定,消耗12.45 mL。2:取20.0C下新鲜水样103.5mL,按上述测定步骤滴定,消耗Na2S2O3标准溶液11.80 mL。已知该温度下水的饱和O2含量为9.08 mgL-1。3在20.0C下密闭放置5天的水样102.2 mL,按上述测定步骤滴定,消耗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6.75 mL。5-1 写出上面3步所涉及的化学反应方程式。5-2 计算标准溶液的浓度(单位molL-1)。5-3计算新鲜水样中氧的含量(单位mgL-1)。5-4 计算陈放水样中氧的含量(单位mgL-1)。5-5以上测定结果说明水样具有什么性质?【答案】5-1 步骤1 2Mn2+ + O2 + 4OH = 2MnO(OH)2 步骤2 2I + MnO(OH)2 + 4H+ = Mn2+ + I2 + 3H2O 或 步骤3 I2 + 2S2O32 = 2I + S4O62 或 5-2 标准溶液的浓度:9.841103 molL-1 计算过程: c(IO3) = 174.8103 gL-1 / 214.0gmol-1 = 8.168 104 molL-1 c(S2O32)= 6 c(IO3) V(IO3)/V(S2O32) = 68.168104molL-125.00mL/12.45mL=9.841103molL-1 5-3 新鲜水样中氧的含量: 8.98 mgL-1 计算过程: 103.5mL水样中氧的含量: n(O2) = 0.25c(S2O32-)V(S2O32-) =0.259.84110-3molL -111.8010-3L=2.90310-5 mol 氧含量: r(O2) = 2.90310-5 mol32.00103mgmol-1/103.510-3L = 8.98mgL-1 注: 新鲜水样的氧饱和度= (8.98/9.08) 100%= 98.9% 5-4 陈放水样中氧的含量: 5.20 mgL-1 计算过程: 102.2mL中氧的含量:n(O2) = 0.25c(S2O32-)V(S2O32-) = 0.259.84110-3mmolmL-16.75 mL= 1.6610-2 mmol 氧含量: r(O2) = 1.6610-2 mmol32.00mgmmol-1/102.210-3L = 5.20 mgL-1 注: 陈放引起氧的消耗量= 8.98mgL-1 5.20mgL-1 = 3.78 mgL-1 5-5 表明水样里存在好氧性(或喜氧性)微生物(1.5分)或者存在能被氧气还原 的还原性物质(1.5分)。 注:若计算结果正确,任何正确计算过程均得满分;若浓度值错误, 再看计算过程, 若关系式正确, 运算错误, 给一半分。【解析】本题围绕测定水中的氧分成3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测定氧的3个反应。试题对第一个反应给的信息很完全,而且信息也不难理解,预计所有应试者都应写得出化学方程式。试题对第二个反应的信息不完全。没有说反应的酸碱性条件。应试者应对反应的酸碱性条件作出判断。判断的基础是:I2在碱性条件下能否稳定存在?这属于中学化学知识的活用。当然,如果学生有Mn(OH)2在碱性溶液很容易被空气氧化的知识更好,即在碱性溶液里Mn(IV)是比Mn(II)更稳定的价态,要想在碱性溶液里把MnO(OH)2还原为Mn(OH)2使用像I 这样的还原剂是难以实现的,但没有这种深入知识而单靠中学知识已能作出正确判断。第3个反应决非中学知识,但在高考试题里以信息的形式出现过3次,认为已经是“亚中学知识”了,而且,若不单纯从中学化学课本出发来考察,此知识点确实属于“重要”知识,是容量分析少数最重要的反应之一,因此认为是“适度的”的“不拘泥于中学化学”,可以当作学生已有知识来要求。 第二部分是容量分析计算。标准溶液浓度计算的基础首先是测定反应中n(IO3) : n(I2) : n(S2O32)(摩尔比)问题,其次是cV = cV 的关系式。第一个反应不必写出配平的化学方程式就可确定。因此试题并未要求写方程式。写方程式当然更明确,但浪费了宝贵的应试时间。测氧的计算的原理和知识点完全相同。 第三部分是考察中学生对水中的氧的一般知识。纯属常识考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