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八年级生物学(下)(冀教版) 第七单元 第二章 生态系统 检测题(含答案解析).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2718139 上传时间:2019-11-2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八年级生物学(下)(冀教版) 第七单元 第二章 生态系统 检测题(含答案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9-2020年八年级生物学(下)(冀教版) 第七单元 第二章 生态系统 检测题(含答案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9-2020年八年级生物学(下)(冀教版) 第七单元 第二章 生态系统 检测题(含答案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八年级生物学(下)(冀教版) 第七单元 第二章 生态系统 检测题(含答案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森林中一棵大树死了,倒在地上,许多苔藓、藻类、蘑菇、白蚁、蠕虫、蜘蛛和老鼠均以这棵朽木为生。它们共同构成了( )A.生物成分B.非生物成分C.生态系统D.生物圈2.在一片森林中,有土壤、水、阳光、空气,还生活着各种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共同组成了( )A.生活环境B.非生物因素C.生态系统D.生物因素3.人类是生物圈中的重要一员,人类的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越来越大。那么,人类在生物圈中扮演的角色是( )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生产者和消费者4.“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在落花转化为春泥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是( )A.植物根部的吸收作用B.细菌、真菌的分解作用C.花瓣本身的呼吸作用D.细菌、真菌的合成作用5.生物圈养育着万物生灵,人和各种生物共同生活在这个大家庭里,它们各自承担着不同的角色。下面承担分解者角色的是( )淡水中的衣藻 高山上的油松 土壤中的细菌 朽木上的蘑菇 树上的麻雀 河边的青蛙 土壤中的蚯蚓 树叶上的毛毛虫 蜣螂 鲜艳的大丽花A.B.C.D.6.人吃的牛肉来自于以玉米为饲料的牛。在此过程中,牛和人分别所扮演的角色分别为( )A.生产者、消费者B.消费者、生产者C.分解者、消费者D.消费者、消费者7.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 )A.生产者和消费者B.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C.食物链和食物网D.全部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8.微山湖是江北最大的淡水湖,有“日进斗金”的美誉。下列关于微山湖的描述中,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A.微山湖中的水B.微山湖中的荷花C.微山湖中的全部鲤鱼D.微山湖9.下列关于农田生态系统的说法,错误的是( )A.以农作物为主体B.是人工的生态系统C.人是生产者D.动植物种类较少,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差10.与草原生态系统相比较,森林生态系统( )A.动植物种类繁多,营养结构复杂B.动植物种类繁多,营养结构简单C.动植物种类和营养结构单一D.动植物种类较少,营养结构复杂11.以下不属于湿地生态系统的特点的是( )A.湿地是在多水和过湿的环境条件下形成的B.湿地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C.湿地是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生态系统D.沼泽是最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12.我国有广袤的陆地、辽阔的海洋、复杂的地形和多样的气候,从而形成了( )A.森林和草原生态系统B.湖泊和海洋生态系统C.城市和农田生态系统D.以上三项都有13.被喻为“绿色水库”的生态系统是( )A.农田生态系统B.湿地生态系统C.森林生态系统D.海洋生态系统14.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下列生态系统中自动调节能力最强的是( )A.草原生态系统B.湿地生态系统C.农田生态系统D.森林生态系统15.下图为某草原生态系统示意图,某同学依据此生态系统书写了四条食物链,其中正确的是( )A.鹰蛇鼠草B.草鼠蛇鹰C.草鼠蛇D.土壤草鼠鹰16.表示一个生态系统的食物关系时,往往得到网状的复杂结构食物网,这是由于( )A.生产者的数量最多B.消费者不仅以一种食物为食C.生态系统的物质要大量流失D.消费者的数量太多17.“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对该食物链的叙述正确的是( )A.蝉螳螂黄雀B.蝉螳螂黄雀C.柳树蝉螳螂黄雀D.柳树蝉螳螂黄雀18.右图表示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的关系,图中能形成食物链的是( )A.ABCD B.DCBAC.DCB D.CBA19.近来,湖南省某河流中出现了鱼类大量死亡现象,当地村民怀疑与上游工厂长期排放的有毒物质流进水体有关。据此推测,该河流中的“藻类水蚤小鱼大鱼”食物链中,有毒物质积累量最多的是( )A.藻类B.水蚤C.小鱼D.大鱼20.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中食物链与能量流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能量沿食物链流动是单向的B.食物链越长,最高营养级的生物获得的能量越少C.初级消费者越多,次级消费者获得的能量越少D.生物的种类越多,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越多21.右图是自然界中的碳循环简图,图中的甲、乙、丙各代表( )A.生产者、分解者、消费者B.消费者、分解者、生产者C.分解者、生产者、消费者D.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22.某简单生态系统中有四种生物甲、乙、丙、丁,右下图表示这四种生物所含的能量比例关系。假设这四种生物能构成食物链,则这四种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最可能是( ) 23.在一个由水稻、蝗虫、青蛙组成的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如果将青蛙杀光,蝗虫的数量变化可以用下列哪项的曲线图来表示?( )24.温带针阔混交林极少发生严重的松毛虫害,而某地的人工马尾松林近年来因松毛虫的危害而大面积死亡。其原因是( )A.人工林中的松毛虫繁殖力强B.人工马尾松林适应性下降C.人工林生物成分单一,营养结构简单D.人工林密度大,影响通风25.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A.湿地生态系统B.生物圈C.海洋生态系统D.森林生态系统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0分。)26.(12分)为探究某些生态因素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有人设计了如下实验:实验装置序号ABCD河泥无无有有水藻无有有有光照有有有无小鱼存活时间3天11天25天2天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装置A、B、C所模拟的生态系统中,相同的非生物因素是 ;比较A、B、C的实验结果可知,小鱼的存活时间与哪些实验条件有关? 。(2)比较A、B的实验结果可知,水藻的主要作用是 。(3)D装置中小鱼存活的时间比A装置中小鱼存活的时间短,最可能的原因是 。(4)比较C、D的实验结果可说明 。(5)如果将B、C装置作为一组对照实验,请你提出一个与此相关的探究问题: 。27.(12分)请分析下面两个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简图并回答问题。(1)食物网A描述了具有多种生物的生态系统,其中获取食物的路径具有较多选择的生物是 和 。(2)介壳虫在食物网A和食物网B中处于不同的位置,假若它同时在这两个位置上消失(死亡),那么对于 (填“食物网A”或“食物网B”)的后果更严重,说明保持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具有更好的 能力。(3)鹰进行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最终来自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是沿着 流动的。28.(6分)仔细阅读下面提供的材料,并结合农业生产实际回答问题。生态农业是人类按照自身的需要,用一定的手段来调节农业生物种群和非生物环境间的相互作用,通过合理的能量转化和物质循环进行农产品生产的生态系统。例如某地的一个人工农业生态系统,种植收获的玉米籽粒既可作为鸡的饲料,也可作为人的粮食,玉米的秸秆则加工成饲料喂牛,牛和鸡加工成人们食用的美味食品。人、牛、鸡的粪便以及玉米秸秆通过沼气池发酵,产生的沼气用于照明和做饭,沼渣可以作为玉米的肥料。(1)根据上述人工生态系统中提供的内容,分析下列食物链中正确的是( )A.玉米鸡人沼气B.玉米牛人C.玉米人沼气D.玉米鸡牛人(2)如果附近工厂排放的铅、汞等有害物质进入此生态系统,下列生物体内有害物质富集最多的是( )(3)在上述人工生态系统中,能将鸡、牛、人的粪便以及玉米秸秆通过发酵产生沼气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属于 。29.(10分)地球的“肾脏”湿地是富有生物多样性、多功能的生态系统,它包括自然湿地和人工湿地两大类。对于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等都有重要的作用。右图是某城市为净化生活污水而建立的大型人工湿地公园示意图,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该图还不能被称为生态系统,因为还缺少的构成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是 。(2)分析上图,生活污水中的有机物主要被湿地中的 利用,达到污水净化的目的;此类生物在湿地生态系统中扮演的角色是 。(3)一段时间后,管理员还放养了一些鱼,以限制藻类及浮游动物的过度繁殖。请写出该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 。(4)目前,保护湿地及其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 。30.(10分)右图是某生态系统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此生态系统中生物所需能量的根本来源是 。(2)在此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组成成分是 。昆虫和禾谷类作物之间是 关系。(3)图中所示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在生态系统的生物组成成分中属于 。(4)如果工厂排放的有害物质如铅、汞等进入此生态系统,通过生物的富集作用,该生态系统中 的体内有害物质含量最高。第七单元 生物与环境第二章 生态系统参考答案1.C 解析: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无机环境形成的统一整体。该题中既包括苔藓、藻类等自养生物,又包括白蚁、蠕虫、蜘蛛和老鼠等动物,朽木及其环境又包括了细菌、真菌和阳光、温度、水分、土壤、空气等。即这是由生物成分与非生物成分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而形成的一个生态系统。2.C 解析:土壤、水、阳光、空气属于生态系统中的非生物成分,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属于生物成分。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作生态系统。3.B 解析: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是生产者;动物不能制造有机物,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是消费者;部分细菌和真菌能把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物质,是分解者。人也不能制造有机物,直接和间接以植物为食,应该属于消费者。4.B 解析:植物的花凋谢后,在腐生细菌和真菌的分解作用下变成无机盐,又重新被植物吸收利用。5.D 解析:在生态系统中,扮演分解者角色的一般是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还有一些腐生的动物也可以承担分解者的角色。本题中,土壤中的细菌、朽木上的蘑菇是分解者,蚯蚓以腐烂的植物碎屑为食,蜣螂以动物粪便为食,也是分解者。6.D 解析:根据捕食食物链的组成判断,牛以玉米等植物为食,属于消费者;人吃牛肉,属于消费者;植物能制造有机物,是生产者。7.B 解析: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8.D 解析: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整体,它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微山湖中的水是非生物成分,微山湖中的荷花和全部鲤鱼只是生物成分,而微山湖中既有非生物成分又有生物成分。9.C 解析:农田生态系统是人类起主导作用的人工生态系统。为了促进农田生态系统中农作物的丰产,人们常常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等,尽量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有益的方向。其中的生产者主要是农作物,但是由于动植物种类较少,该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较差。10.A 解析: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上最复杂的生态系统,其主要特点是:动植物种类繁多,营养结构复杂,能够长期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而草原生态系统中,植物以草本植物为主,由于干旱少雨,动植物种类较少,动物类群常发生剧烈变化。11.C 解析:湿地生态系统被誉为“地球之肾”,是在多水和过湿条件下形成的生态系统,包括沼泽、湖泊等。湿地在控制洪水、调节水流方面功能显著。湿地生态系统不是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生态系统。12.D 解析:我国具有多样的生态系统,包括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湖泊生态系统和海洋生态系统等。13.C 解析:森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有“绿色水库”之称。14.D 解析: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其自动调节能力越强。森林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最多,营养结构最复杂,因此自动调节能力最强。15.B 解析:书写食物链时一要注意完整性,起点是生产者植物;二要注意方向性,箭头指向右面,第二种生物多数是植食性动物;三要注意范围性,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16.B 解析:一种生物可以被多种生物吃掉,一种生物也可以以几种生物为食,食物链之间交错连接,就形成了食物网。17.C 解析:书写食物链时,起点是生产者,要放在最前面,终点是最高级消费者,中间用箭头连接,箭头的方向要从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A、B两项的起点都是消费者,不正确;D项的捕食关系,即箭头方向表示错误。18.C 解析:食物链表示的是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图中D植物是生产者,C昆虫和B食虫鸟是消费者,食虫鸟吃昆虫,昆虫吃植物,它们构成食物链。而A腐生细菌和真菌是分解者,不参与构成食物链。19.D 解析:本题考查生物富集现象。有毒物质会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消费者级别越高,其体内有毒物质的浓度越大。本题中,大鱼的消费者级别最高,故大鱼体内有毒物质积累量最多。20.C 解析: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是沿着食物链流动的,具有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因此,食物链越长,处于最高营养级的生物获得的能量越少;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多,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越复杂,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越多。当初级消费者越多时,流向次级消费者的能量也越多。21.A 解析:生态系统是由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组成的。生物成分又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在这三者中,只有生产者能通过光合作用利用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制造有机物,由此可得出甲是生产者;只有分解者能将生产者和消费者的遗体分解,并释放二氧化碳到大气中,产生的水和无机盐被植物利用,因此乙是分解者;丙捕食生产者,为消费者。22.A 解析:从题图中的比例关系可以看出,甲的比例为最大,应该是生产者;乙和丙的比例基本相同,属于同一营养级的消费者;丁的比例最小,为第三营养级的消费者。因此,这四种生物构成的食物网应该如A项所述。23.C 解析: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若把青蛙杀光,蝗虫会因为失去天敌的控制而数量大增,蝗虫数量大增后会导致水稻等生产者大量减产甚至绝产,这样蝗虫会因食物不足数量急剧下降。24.C 解析:与温带针阔混交林相比,人工马尾松林生物成分单一、营养结构简单,形成的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小,容易遭到破坏。25.B 解析: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它包括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环境。26.(1)阳光、空气、水、温度 水藻、河泥 (2)为小鱼提供氧气 (3)水藻不能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并且呼吸作用消耗了氧气 (4)水藻只有在有光条件下才能释放氧气 (5)河泥对小鱼生存时间长短的影响(只要说明探究河泥对此生态系统的影响即可)解析:(1)由表分析可知,A、B、C所模拟的生态系统中相同的因素有水、阳光、温度、空气、小鱼,其中小鱼属于生物因素,其他都属于非生物因素;A、B、C装置中不同的因素有水藻和河泥,这两种因素导致了小鱼的存活时间不同。(2)A、B装置模拟的生态系统中,不同的因素是水藻,水藻的作用有两个:为小鱼提供氧气;为小鱼提供食物。其中第一个作用是主要的。(3)A、D装置不同的条件是河泥、水藻和光照,D装置由于处于黑暗中,其中的水藻只能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不能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导致瓶中的小鱼因缺氧而死亡。(4)C、D装置中只有光照条件不同,说明水藻只有在有光的条件下才能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5)B、C装置比较只有河泥不同,从而导致小鱼存活时间不同,可以探究河泥对生态系统的影响。27.(1)寄生蜂 蛇 (2)食物网B 自动调节 (3)太阳光(光能) 食物链和食物网解析:(1)通过仔细观察食物网A不难发现,寄生蜂和蛇的食物种类最多。(2)食物网B中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较小。(3)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源头是太阳光能,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28.(1)B (2)A (3)分解者解析:食物链是指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指吃与被吃的关系。选项A、C中的沼气是分解者分解产生的非生物物质,既不是生产者,也不是消费者,是错误的;鸡和牛之间不是捕食关系,所以选项D也是不正确的;只有选项B能够正确表示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在食物链中,有毒物质不易被分解,也不易被排出,有毒物质会沿着食物链积累,所以在最高级消费者体内积累最多。选项中的人是最高级消费者,所以人体内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细菌和真菌能够将动植物的遗体分解,属于分解者。29.(1)非生物成分(或阳光、空气等) (2)细菌、真菌 分解者 (3)藻类浮游动物鱼(或藻类鱼等正确的食物链) (4)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或建立自然保护区)解析:(1)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2)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其作用是通过光合作用把无机物制造成有机物;消费者包括各种动物,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能促进物质循环;分解者主要是指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其作用是将动植物残体中含有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促进物质循环。(3)食物链从生产者(藻类)开始,反映的是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4)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途径是就地保护,主要措施或形式是建立自然保护区。30.(1)太阳能 (2)禾谷类作物(生产者) 捕食 (3)分解者 (4)鹰解析:生态系统中生物所需能量的根本来源是植物的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此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组成成分是禾谷类作物。昆虫和禾谷类作物之间是捕食关系。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有毒物质沿着食物链积累,营养级级别越高,有毒物质积累得越多,此生态系统中,鹰是最高级消费者,所以鹰体内有毒物质积累最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