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语文 专题05 荆轲刺秦王(练)(提升版)新人教版必修1.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2717343 上传时间:2019-11-2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0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专题05 荆轲刺秦王(练)(提升版)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专题05 荆轲刺秦王(练)(提升版)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专题05 荆轲刺秦王(练)(提升版)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专题05 荆轲刺秦王(练)(提升版)新人教版必修11下列划线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A期年(j) 忤视(w) 提秦王(t) 谒见(y)B苑囿(yu) 戮没(l) 揕击(zhn) 唱和(h)C俟机(s) 目眩(xun) 惊愕() 中庶子(sh)D箕踞(jj) 被八创(chun) 贻笑大方(y)【答案】A【解析】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A。阅读下面甲、乙两则文字,完成后面题目。(20分)荆轲刺秦王(节选)大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乙老僧辨奸清沈起凤严分宜未贵时,与敏斋王公读书菩提寺东院。一日,同阅荆柯传至樊於期自杀处,严曰:“此呆汉也,事知济不济,辄以头颅作儿戏耶!”遂大笑。王曰:“烈士复仇,杀身不顾,志可哀也!”遂大哭。又阅至白衣冠送别时,严复大笑曰:“既知一去不返,乃复遣之使去,太子丹真下愚也。”王又大哭曰:“壮士一行,风萧水咽,击筑高歌,千古尚有余痛!”继阅囊提剑斫,箕踞高骂,严更笑不可抑,曰:“是真不更事汉。不于环柱时杀之,而乃以谩骂了事。”王更涕泗沾襟曰:“豪杰上报知己,至死尚有生气。铜柱一中,祖龙亦应胆落。”一时,哭声笑声喧杂满堂。一老僧倾听久之,叹者:“哭者人情,笑者真不可测也。二十年后,忠臣义士,无遗类矣。”后王官中牟县令,颇有政声。而严竟以青词作相,专权误国,植党倾良,为明代奸邪之冠。老僧预知之,而不能救,殆佛门所谓“定劫”欤? (选自清代散文名篇集粹)注 严分宜:即严嵩,明朝中后期的大奸臣。 更事:阅历世事。 祖龙:指秦始皇。 青词:用朱笔写在青藤之上的奏章。明代中后期大臣多用青词邀宠。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4分)(1)事知济不济 济: (2)又阅至白衣冠送别时 冠: (3)继阅囊提剑斫,箕踞高骂 提: (4)后王官中牟县令,颇有政声 官: 【答案】(1)成功(2)戴帽子(3)投掷,掷击(4)做官、任职(每小题1分,共4分)【解析】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A乃复遣之使去 乃遂私见樊於期B不于环柱时杀之 燕王拜送于庭 C一老僧倾听久之 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D老僧预知之,而不能救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乃:副词,却,竟然 / 副词,于是,就。 B于:都作介词,在。 C之:音节助词,无义 / 主谓间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 D而:连词,却 / 连词,表修饰,不译。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3分) (2)严分宜未贵时,与敏斋王公读书菩提寺东院。(3分)【答案】(1)于是荆轲就上车离去,始终不曾回头看一眼。(句意1分,“就”“顾”各1分)(2)严嵩还没有做高官的时候,和王敏斋在菩提寺的东院读书。(句意1分,“贵”1分,句式1分)【解析】试题分析:翻译句子以直译为主,要逐字翻译,把单音节字变成双音节词,然后组合,语句要通顺;注意特殊的句式。注意下列词语的翻译和句式:“就”“顾”“贵”,“与敏斋王公读书菩提寺东院”状语后置句。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5从严分宜、王敏斋二人阅读荆轲传时的不同反应,可以看出他们的不同性格。请简要概括二人不同的性格特点。(4分) 【答案】严分宜:只重功利、不重义节;缺乏同情心。 王敏斋:为人正直、看重义节;心地善良。(每小点1分)【解析】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6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甲文一开头就道出了这是一场生离死别,送者和行者均沉浸于痛楚之中。B甲文描写音乐声由激愤转为悲凉,闻者之情由悲壮变为悲凉,高昂变为低沉。C乙文结尾处交代了严分宜、王敏斋二人的不同结局,照应了前文老僧的预言。D甲、乙两文对人物形象的刻画,都有神态描写,但乙文更注重对比手法的运用。【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音乐由变徵之声,复为慷慨羽声;音乐声由悲凉转为激愤。士皆垂泪涕泣变为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闻者之情由悲凉变为悲壮,低沉变为高昂。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参考译文1】太子和知道这件事的宾客,都穿着白衣,戴着白帽给他送行。到易水上,祭过路神,就要上路。高渐离敲着筑,荆轲和着节拍唱歌,发出变徵的声音,众宾客都流着眼泪小声地哭。荆轲又上前歌唱道:“风声萧萧悲鸣啊易水彻骨寒冷,壮士这一离去啊就永远不再回还!”又发出悲壮激昂的羽声,众宾客都睁大了眼睛,头发都向上竖起顶住了帽子。于是荆轲就上车离去,始终不曾回头看一眼。【参考译文2】严嵩还没有做高官的时候,和王敏斋在菩提寺的东院读书。有一天,他们一起阅读荆轲传。当读到樊於期自杀的时候,严嵩说:“这是一个死板的汉子,对于事情能不能成功已经知道,竟用自己的头颅当作儿戏!”于是放声大笑。王敏斋说:“重义轻生的人为了复仇,即使舍身自杀也不顾惜,他的志节值得敬仰!”于是放声大哭。又读到太子丹和宾客穿着白衣戴着白帽送别荆轲时,严嵩又大笑着说:“既然知道(荆轲)一去就不能够回来,竟然还派遣他去执行使命,太子丹真是量愚蠢的,”王敏斋又大声哭着说:“壮士这一趟出使的壮举,令大风萧萧,易水哽咽,击筑高歌的声音历经千年流传下来,至今还令人悲痛啊!”接着读到秦王的药医用药囊投掷荆轲,秦王拔出长剑砍断荆轲的左腿,荆轲傲慢地坐在地上高声大骂秦王时,严嵩更是笑得不能控制自己,说:“荆轲真是一个缺乏世事阅历的汉子。不赶紧在环绕柱子追赶秦王时杀了他,却只是大骂一番了事。”王敏斋(这时)更是哭得泪水沾湿了衣襟,说:“英雄豪杰报答自己的知己,到死的时候还有一股豪气。(荆轲的匕首)投中在铜柱上,秦始皇当时也应该吓破了胆。” 这个时候,哭声和笑声很大而杂乱地充满屋子。一个老和尚仔细听了很久,感叹说:“痛哭的人通人情,而大笑的人的心地真的难以预料。二十年后,他们是否是尽忠的臣子和重义的志士,应该就在其中不会遗漏了。” 后来,王敏斋做了中牟县的县令,政绩很好,影响颇佳。而严嵩竟然凭借青词邀宠做了国相,独断专权贻误国事,培植党羽倾害忠良,是明朝最奸诈邪恶的人。老和尚预先知道这样的结局,却不能挽救,这大概就是佛门里面所说的“定劫”吧?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1题。秦且灭六国,兵已临易水,恐其祸至。太子丹患之。樊将军亡秦之燕,太子容之。太傅鞠武谏曰:“不可,夫秦王之暴而积怨于燕,足为寒心,又况闻樊将军之在乎?是以委肉当饿虎之蹊,祸必不振矣。愿太子急遣樊将军入匈奴以灭口。”太子丹曰:“夫樊将军困穷于天下,归身于丹,丹终不迫于强秦,而弃所哀恋之交,置之匈奴。是丹命固卒之时也,愿太傅更虑之。”鞠武曰:“燕有田光先生者,可与之谋也。”太子跪而逢迎,却行为道。田先生坐定,左右无人,太子避席而请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田光曰:“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虽然,光不敢以乏国事也。所善荆轲可使也。”太子曰:“愿因先生得交于荆轲,可乎?”田光曰:“敬诺。”太子送之至门,曰:“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田光俯而笑曰:“诺。”见荆轲,曰:“光与子相善,燕国莫不知。光言足下于太子,愿足下过太子于宫。”荆轲曰:“谨奉教。”田光曰:“愿足下急过太子,言光已死,明不言也。”遂自刭而死。轲见太子,言田光已死。太子再拜而跪,膝下行流涕,有顷而后言曰:“丹所请田先生无言者,欲以生大事之谋。今田先生以死明不泄言,岂丹之心哉!”荆轲坐定,太子避席顿首曰:“田先生不知丹不肖,使得至前,愿有所道,此天所以哀燕不弃其孤也。愚以为诚得天下之勇士使于秦,窥以重利,秦王贪其贽,必得所愿矣。诚得劫秦王,使悉反诸侯之侵地,则大善矣;则不可,因而刺杀之。彼大将擅兵于外而内有大乱,则君臣相疑。以其间诸侯得合从,其偿破秦必矣。此丹之上愿,而不知所以委命。唯荆卿留意焉。”久之,荆轲曰:“此国之大事,臣驽下,恐不足任使。”太子前顿首,固请无让。然后许诺。于是尊荆轲为上卿。(选自战国策,有删改)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而积怨于燕,足为寒心 寒心:胆战心惊B光不敢以乏国事也 乏:荒废C窥以重利 窥:探看,引诱D太子前顿首,固请无让 让:责备【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让:推辞、退让。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愿太子急遣樊将军入匈奴以灭口以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B愿因先生得交于荆轲因左手把秦王之袖C光言足下于太子燕王拜送于庭D彼大将擅兵于外而内有大乱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答案】D【解析】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9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太子丹“礼贤下士”的一组是()夫秦王之暴而积怨于燕,足为寒心,又况闻樊将军之在乎燕有田光先生者,可与之谋也太子跪而逢迎,却行为道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使得至前,愿有所道,此天所以哀燕不弃其孤也太子前顿首,固请无让A BC D【答案】D【解析】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10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在秦将灭六国,兵临易水之际,太子请教鞠武、田光以及接见荆轲都是为了消除秦灭燕国之患。B樊将军从秦流亡到燕后,太傅鞠武以为收留他对燕国很不利,建议急遣樊将军入匈奴,想借匈奴之手来杀掉樊将军。C太子向田光请教如何缓解燕、秦两国紧张局势之后,叮嘱他不要泄露谈话内容;为此,田光“自刭而死”。D太子重用荆轲,是想让他胁迫秦王返还诸侯土地;或者刺杀秦王使秦大乱,六国趁机合纵破秦。【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借匈奴之手来杀掉樊将军”原文无据,原文是将樊将军送到匈奴后可以消除秦国进攻燕国的借口。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11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是以委肉当饿虎之蹊,祸必不振矣。译文:_(2)愿足下急过太子,言光已死,明不言也。译文:_(3)诚得劫秦王,使悉反诸侯之侵地,则大善矣;则不可,因而刺杀之。译文:_【答案】(1)这就像将肉放置在饿虎往来的路上,(您遭受到的)灾祸一定无法挽救了。(2)希望您赶快去拜见太子,说我已经死了,表明我不会把我们的谈话内容泄漏出去了。(3)如果真能够劫持秦王,让他全部返还侵占诸侯的土地,那就最好了;如果不行,就趁势杀了他。【解析】试题分析:注意直译和重点词语的翻译。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参考译文】秦国将灭掉六国,秦兵已逼近易水,恐怕祸临燕国,太子丹为此非常忧虑。樊将军逃离秦国到燕国,太子丹接纳了他。太傅鞠武劝谏太子说:“不行啊!秦王很残暴,对燕国积累了很深的仇恨,真让人胆战心惊,更何况秦国已听说樊将军逃到了燕国!这就像将肉放置在饿虎往来的路上,(您遭受到的)灾祸一定无法挽救了!我希望您赶快把樊将军送到匈奴去,以便消除秦国进攻燕国的借口。”太子丹说:“樊将军在这个世界上已经走投无路了,才投奔到我这里来,我总不能因为被强秦压迫,便抛弃了我所可怜的朋友,将他送到匈奴去。(反正)这是我性命本当绝的时候了,希望太傅再想别的计策。”鞠武说:“燕国有位田光先生,可以和他研究谋划。”太子丹跪着上前迎接田光,向后倒着走为田光引路。田先生坐好以后,太子丹看看左右没人,便离开坐席请教说:“燕、秦势不两立,希望先生关心一下这件事。”田光说:“现在太子您听到的是我年轻时的情况,可不知道现在我的精力已经消耗完了。虽然如此,我不敢因为我(精力不如以前)就荒废了国家大事。我有一位好朋友荆轲可以为您所用。”太子说:“希望通过您(让我)与荆轲结交,可以吗?”田光说:“可以。”太子送他到门口,说:“我向您汇报的情况,和您自己说的话,都是国家大事,希望先生不要泄漏出去。”田光俯下身子笑着说:“好。”田光去见荆轲,说:“我和您的关系很好,这在燕国是无人不知的。我向太子推荐了您,希望您到宫中去拜见太子。”荆轲说:“愿接受您的教导。”田光说:“希望您赶快去拜见太子,说我已经死了,表明我不会把我们的谈话内容泄漏出去了。”于是田光自刎而死。荆轲见到太子丹,说田光已经自刎而死。太子听了,跪下拜了两次,又跪着往前行,泪流满面,过了一会儿才说:“我之所以请田光先生不要说出去,是想通过他来实现一个伟大事业的计划。现在田先生用死来表明没有泄漏我说的话,这哪里是我的本意呢?”荆轲坐好以后,太子离开坐席,叩头说:“田先生不知道我不才,让您来到这里,我希望(向您)说出我的想法,这是上天哀怜燕国,不抛弃他的后人啊。我想如果能够找到一位勇冠天下之士出使秦国,用重利引诱秦王,秦王贪图那些厚重的礼物,(我们)一定能实现愿望。如果真能够劫持秦王,让他全部返还侵占诸侯的土地,那就最好了;如果不行,就趁势杀了他。那些秦国大将这时都在国外指挥军队,而国内出现了大乱,这样,君臣会互相猜疑。(我们)凭借这样的机会,诸侯能够再次合纵,打败秦国就是必定无疑的了。这是我的最大愿望,但不知这个使命用来交给谁好,(我)希望您多多关心这件事。”过了好一会儿,荆轲说:“这是国家大事,我才学很低下,恐怕不能胜任这个使命。”太子上前叩头,坚决请他接受这个使命,不要推辞。这样,荆轲才答应了。于是太子尊荆轲为上卿。美文赏析失败的英雄荆轲一生只干了一件事,就是行刺当时秦国的最高统治者秦王赢政。这件事最终以失败告终,但是,人们却一直把荆轲看作是一个英雄。司马迁在史记刺客列传里描写了五个刺客:曹沫、专诸、聂政、豫让和荆轲。比较一下这五个人的功绩,荆轲是刺杀最没有成效的一个:刺秦完全以失败告终,不但一无所获,而且损失惨重,除了自己被杀外,还搭上秦武阳、樊於期的性命,失去了燕国督亢地区的地图,使燕遭秦的报复。但是,荆轲却成为这五名刺客中名气最大的一个。在刺客列传中,描写荆轲的文字最长,他一个人的篇幅超过了其他四个人的总和。并且司马迁在描写荆轲时,笔墨饱含感情,整个刺秦过程慷慨悲壮、惊心动魄,从而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么,司马迁又为什么要对荆轲如此偏重呢?因为荆轲比其他四个刺客高出一筹,而那又是因为秦王比其他刺客要谋刺的对象高出一筹。况且,这个秦王后来横扫六国,统一天下,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君王。两千年来,人们为荆轲失败扼腕叹息,纷纷分析其失败原因。有人认为是荆轲进咸阳宫失去了帮手;有人认为荆轲剑术不精,武功欠佳,没有刺杀到秦王;还有人认为荆轲有贪生心理,没有在“图穷匕见”的第一瞬间向秦王下手,他想抓活的,给自己生还的希望。说荆轲有贪生心理我不敢认同,说他想生擒秦王倒可能是事实。人们对“荆轲刺秦”一直有一个误会,以为荆轲来到咸阳宫的目的就是为了杀死秦王。其实燕太子丹派荆轲到秦国,第一目的是想效仿曹沫挟持齐桓公的事件,荆轲最好也能挟持住秦王,逼他归还侵略燕国的土地;若不行,再刺杀秦王。但最终两个目的都没达到。世人对荆轲的失败耿耿于怀,是因为潜意识里希望他刺秦成功。然而,假如荆轲真刺死了秦王那时候赢政还只是一个诸侯国的国君而已,还没有变成后来的秦始皇,那么,荆轲的名声也就与刺客列传里其他的刺客一样了,而不会脱颖而出。所以,荆轲的英名,正在于他的“失败”。荆轲的英名虽与成败有关,但更重要的是:荆轲敢于越过易水,渡过黄河,来到强大的秦国,进入了它的心脏地带咸阳宫去单挑秦王;他遇到的对手比其他所有刺客遇到的对手都要强大,但他敢于向最强者挑战;他去赴死,高歌着“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当那个号称十二岁就杀过人的秦武阳,一进咸阳宫就被那种威严的气势吓得大惊失色时,他能谈笑自如;当他面对高高在上被文武百官簇拥着的秦王时,他在孤独中完成了他应该做的所有动作。荆轲在咸阳宫只战斗了几分钟,然而这几分钟却震撼了中国人几千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