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一上学期第一学月考语文试卷 含解析.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2699931 上传时间:2019-11-28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4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一上学期第一学月考语文试卷 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9-2020年高一上学期第一学月考语文试卷 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9-2020年高一上学期第一学月考语文试卷 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一上学期第一学月考语文试卷 含解析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2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3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第I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任务1-3题阅读微信 谨防病态过去总说我们的阅读量低,其实,那要看阅读什么,读书的数量确实不高,可读微信的时间和数量,恐怕在世界上都数一数二。不妨看看四周,无时无刻不在那里看微信,可以说是任何地方的风景。开会、上课、听讲,凡是低着头的,十有八九是在读微信;上班时间看微信,已经成了常态行为,更何况微信与工作有关的也不在少数;坐公交、乘火车,等在候车室、候机室、候诊室里,盯着微信的恐怕占大多数,幸亏飞机上不许开手机,否则,读微信的比例大概接近百分之百。从前纸质媒体独占天下时,蹲厕所看报是一景,今天,上厕所不看微信的还剩下多少?微信的诞生,当然是好事,让阅读大大提速,看什么都变得无比便捷,可这种如潮水一般涌来的微信量也很容易令人沉迷。须臾离不开微信,一刻不盯着微信就有如失魂落魄,这已经是很多人的生活常态;一家几口各看各的微信,还互转互动,这已经是当今家庭生活的普遍景致。姑且不说在看微信中度过的生活究竟是好是赖,仅是把阅读都耗费在微信里,就会让原本已经少得可怜的读书时间更无一席之地。书痴,古往今来向来都是少数,但微信痴如今正与日俱增。阅读微信一旦成瘾,茶饭无心、睡眠不足、耽误了正事,恐怕就是病态了,不仅无益于身心健康,而且还会带来诸多副作用。因为这种病态阅读常常是排他的、痴迷的、偏听偏信的,即便谬误就在眼前,也浑然不觉。尽管读微信也是阅读,好微信就是好文章,好的微信公众号就是一张好报纸、一本好刊物,甚至是一部便携式的好书,可是,阅读那些转来发去的微信时你也会发现,这毕竟有别于书籍、报刊。个人间转发的微信大多是单向的,很少能看到相左的意见,即使有,往往也难得再次转发到同一个人的手里。这还不如阅读报刊,起码不同的说法、争论的意见都可以相继呈现;更不如网页,不但有不同的声音,而且还有纠错的跟帖及时出现。前些时候,一则大学生只因掏了家门口的鸟窝而被判重刑的消息,除在报纸、网络上竞相传播外,在微信里更是频频转发,可当真相披露出来后,报纸、广播、电视、网络都有报道,唯独相关真相的微信却在转发中不见了踪影,于是,就给只专注于微信传播的人留下了极为片面的印象。“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在微信群遍布的今天,可谓特别恰当的形容。不少微信群正日益走向近亲繁殖,在相同认知、经历、层次、职业的人组成的各类微信群里,传播的微信都在相同水平上徘徊,所以,沉浸、徜徉在这样的微信群中,很难受到启迪和提升,大家需要的只是纵情宣泄和盲目点赞,以致很多错误百出的微信可以反复疯转。有的微信传递的消息说是昨天的,可照片和视频里的着装都与季节不符;有的微信说得尽管慷慨激昂,可连基本常识都是错的,年月日都没说对,但又有谁在乎这些呢?阅读微信有可能成为病态,而转发微信也可以变成许多人的癖好,转得瘾头十足。为了获得转发量,不惜用“转疯了”“不能不转”“是中国人就转”“有良心的就转”等词语作为噱头,可等你打开一看,恐怕只有没良心的才会转了。不过,这种自以为是的微信转发,却很合乎病态阅读的胃口,只图叫座,不顾事实。阅读微信原本是好事,转发微信也不是什么坏事,但不能过度,过度就会陷入病态,病态的结果就是误了别人,也误了自己。(摘编自人民日报)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无时无刻不在那里看微信,可以说是任何地方的风景。坐公交、乘火车时盯着微信的恐怕占大多数,就连蹲厕所看微信的也是多数。B.中国人读微信的时间和数量,在世界上都数一数二。但是在微信中度过的生活,并不是一种好的选择,况且把阅读都耗费在微信里,会让原本已经不多的读书时间变得更少。C.不少微信群成员,由于认知相同、经历、层次也比较接近,传播的微信在相同水平上徘徊,所以,他们在这里很难相互启迪和帮助自己提升。D.一刻不盯着微信就有如失魂落魄,这已经是很多人的生活常态。一家人也是各看各的微信,还互转互动,这已经是当今家庭生活的普遍行为。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微信的诞生,可以提高阅读的速度,让阅读变得快捷,而且好微信就是好文章,但如潮水一般涌来的微信量也很容易令人沉迷。B.和阅读报刊相比,微信很少能看到不同的意见,即使有,往往也很少能被同一个读者看到。在这一点上,微信不如报纸,起码不同的说法、争论的意见都可以在报纸上呈现。C.大学生只因掏了家门口的鸟窝而被判重刑的消息,在微信里被频频转发,可当真相披露出来后,传播微信的人对此就只有极为片面的印象。D.病态微信阅读常常是排他的、痴迷的、偏听偏信的,会让人茶饭无心、睡眠不足、耽误了正事,不仅无益于身心健康,而且还会带来诸多副作用。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有的微信尽管说得慷慨激昂,可连基本常识都是错的,年月日都没说对,这样的微信仍被疯转,原因是那些转发的人需要的是纵情宣泄和盲目点赞。B.阅读微信一旦成瘾,恐怕就是病态了,这种病态不仅会使人正常的阅读时间减少,而且还会表现出其特有的病症,在精神上和身体上都会有所表现。C.转发微信变成了许多人的癖好,为了获得转发量,不惜用“转疯了”“不能不转”等词语作为噱头,这种自以为是的做法,实际上绑架了人们的道德,让人不得不转发。D.阅读微信原本是好事,转发微信也不是什么坏事,我们不过度地阅读和转发,就不容易陷入病态,也就不容易误了别人,也误了自己。【答案】1B2C3C【解析】1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B,“在世界上都数一数二”过于绝对,原文是说“恐怕在世界上都数一数二”。2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C,“当真相披露出来后,传播微信的人对此就只有极为片面的印象”理解错误,根据原文第七段的内容,当真相披露出来后,唯独微信没有转发真相,这种情况给“只专注于微信传播的人留下了极为片面的印象”。3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C,把未然当已然,原文说“转发微信也可以变成许多人的癖好”,是对未来情况的一种推测,而选项中所说“变成了”是一种已知情况。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47题。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4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斗折蛇行(像蛇一样)B.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向西)C.水尤清冽 (凉)D.乃记之而去(但是,表示转折关系)5下面句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如鸣佩环,心乐之B.潭中鱼可百许头C.其岸势犬牙差互D.以其境过清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写景按游览顺序来写,条理清楚。依次写到“发现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四个内容。B.文章对潭中游鱼的刻画虽只寥寥几句,却侧面烘托出潭水空明澄澈的特点。C.选文写“小潭源流”时,运用了比喻手法,形象生动地描绘出一条小溪逶迤而来,小溪两岸高高低低、错落有致的景象。D.作者在写小石潭的景物时融进自己的感情,景随情迁,使文章始终弥漫着一种凄清的氛围。7翻译下列句子。(1)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2)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3)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答案】4D5C6D7(1)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呆呆的一动不动。(2)忽然又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的样子,好像在同游人相互逗乐。(3)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以久留,就题字离去。【解析】4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D,“而”:连词,表顺承。5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C,这里的“势”是“形势,形状”,指河岸的形状,因此“岸势”应连在一起,在“势”后断开。6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D,“始终弥漫着一种凄清的感情”理解错误,本文前半部分描写的景物充满诗情画意,给人清净之感,也给作者带来片刻的欢乐。7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句子应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做到字字落实,特别注意得分点。得分点:(1)“下”:向下照射。“澈”:透过。“布”:照映,分布。“佁然”:呆呆的样子。(2)“俶尔”:忽然。“翕忽”:轻快敏捷的样子。(3)“以”:认为。“清”:凄清。“居”:停留。“去”:离开。(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8-9题。送杨子李白斗酒渭城边,垆头醉不眠。梨花千树雪,杨叶万条烟。惜别倾壶醑,临分赠马鞭。看君颍上去,新月到应圆。8从表达技巧上简要赏析颔联“梨花千树雪,杨叶万条烟”。9本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后两联简要说明。【答案】8运用比喻、夸张(对偶)、乐景衬哀情等手法,“梨花”似“雪”,“杨叶”似“烟”,运用了比喻;“千树”“万条”是夸张手法。描写了千树梨花竞相开放、柳叶新条迎风摇曳美好的春景,以乐景衬分别时的哀情,也是对朋友前路的美好祝愿。9对朋友的依依不舍惜别之情,豪迈豁达祝愿之情。作者喝得酩酊大醉,又“马上赠鞭”以示纪念,表达了豪迈豁达之情;尾联写诗人想象着友人的路途,等到友人到达目的地应该是在月圆之日,从缺到圆的明月都是诗人依依惜别之情以及美好祝愿的感情寄托。【解析】9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本诗颔联写景,那么首先考虑写景的技巧,然后结合本诗“送别”的主题,体会诗人通过景物表达的情感。从描写的角度看,“千树雪”和“万条烟”明显使用了比喻和夸张的修辞;从抒情的角度看,描写美好的春景是为了抒发离愁别绪,因此是以乐景衬哀情。10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体会作者情感需首先确定“送别”的主题,然后结合具体诗句分析。颈联“倾壶醑”体现了依依不舍之情,“赠马鞭”的行为又带着豪情;尾联“应”字表示是对别后场景的想象,想象友人到达目的地应是月圆之日,“月圆”代表着对友人的美好祝愿。(三)名篇名句默写(6)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唐朝陆龟蒙别离诗中有“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的诗句。由此可联想到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两句诗是:_,_。(2)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一诗中描写了“莺歌燕舞”的早春景色的诗句是:_,_。(3)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中从仰视和俯视的角度动态地写出了大好秋景的语句是:_,_。【答案】(1)无为在歧路 儿女共沾巾(2)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3)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对于情境式默写,首先要理解所给的情境,然后找出对应语句,默写时注意易错字词,如“歧”“燕”等。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0分)1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20分)菊花约翰斯坦贝克萨利纳斯山谷笼罩在浓厚的、灰色绒布般的冬雾之中,上与天空下与世界完全隔绝了。浓雾像扣在周围山巅上的锅盖,把偌大一个山谷变成严丝合缝的一只铁锅。萨利纳斯河这边的山坡上有个农场,残存着庄稼茬的黄色田垄浴在薄薄的、冷冷的阳光中;但在这十二月份,阳光是射不到谷底的。河这边,亨利埃伦家位于丘陵上的农场里已经没什么活计了。爱丽莎埃伦正在山坡的花园里干活。她三十五岁,脸庞瘦俏并透着坚毅,一双眼睛清澈如水。她头上戴着一顶男式的黑帽子,拉得很低,直到她的眼睛。她这会儿正用一把锋利的小剪子剪掉去年残留的菊茎,与她那充沛的精力相比,菊茎显得纤细柔弱、太不堪一击了。她的丈夫亨利正在篱笆外面和人谈着什么,她很好奇,又觉得有点无聊,瞧了一会,又接着干自己的活。“又侍弄你的花儿啦,”亨利说,“它们今年长势好啊。嗨,对了,今年卖出的30头小公牛,成交的价钱和我要的差不多。”听到丈夫搭话,爱丽莎直起身,顺手把那只手套又戴上:“对,今年长势会很好。”不管是言语中还是脸上,她都洋溢着得意。“的确有点本事,”亨利说,“真希望你去侍弄果园,也结出那么大的苹果来。”爱丽莎目光锐利地望着他。“也许我能,我确实有一套本事。”这时,从公路那边传来了车轮的吱嘎声和马蹄的声响。一个男人赶着大篷车走来,对她说:“我是补锅磨刀的,我一天没找到活干,今晚多半吃不上晚饭了。”“对不起”,她急躁地说,“我没东西让你修。”他的目光离开她的脸落在地上,四处张望,最后看见她刚刚修整过的花床。“这是些什么花?菊花吗?公路那边的一个太太要我替她讨些良种菊花”爱丽莎听到这句话,十分兴奋,她立刻在花床边的土地上跪下,手套也忘了带,直接用手指挖出一些沙土,捧进花盆里,然后捏起她刚才掘起的菊苗。强有力的手指把菊苗栽进沙土里,用指关节把菊苗周围的松土捣实。她朝他递过花盆,轻轻地放到他的怀里。又来到后院破罐头堆里扒出两只变了形的平底铝锅,交给他。锅很快修好了。爱丽莎从屋里拿来五角硬币放在他手心上。“说不定有一天我也要出去,我也会磨剪刀、敲平锅底,我可以让你相信这些事女人也能做。”她高声说。爱丽莎站在铁丝网前注视着缓缓离去驶向城里的篷车,她的唇动了几下,无声地说:“再见再见!”接着她低语道,“那边真亮,那儿有发光的东西!”低语声把她自己都吓了一跳。她甩了甩头,使自己清醒过来,然后朝四周看看是否有人听见。回到屋里,爱丽莎仔细地梳好头发,画了眉,涂上口红,穿上最漂亮的衣裙,在家里等亨利带她去城里看电影、下馆子。亨利回来后,匆匆拾掇,抬头看到爱丽莎后,一下子站住,盯着她看,“嘿嘿,爱丽莎,你真漂亮!”爱丽莎自豪地说:“我的确身强力壮,以前我从没发现自己这么身强力壮!”那辆双人敞篷小汽车颠簸在沿河边,奔向城里。不一会,爱丽莎看见路前方远处有一个小黑点,她知道那是什么。他只带走了花盆,扔掉了她精心挑选的菊苗。汽车转了一个弯,她看见篷车就在前面了。为了使汽车走过时不看见那篷车和牲口,她把整个身子扭过去,转向她的丈夫。她把大衣领子竖起来,为的是不让他看见她正像老妇人那样虚弱地哀哀哭泣。刹那间,汽车驶过去了,一切都结束了。她没有回头。(选自人与鼠,上海译文出版社,张澍智译,有删改)(1)小说开头描写的环境有何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2)爱丽莎这一人物形象有着怎样的性格?请简要分析。(3)爱丽莎在文中经历了怎样的心理历程?试结合全文作简要概括。(4)请结合全文,探究文中“菊花”这一意象的丰富意蕴。【答案】(1)封闭冷寂、毫无生机;渲染阴沉郁闷的氛围;暗示现实令人感到压抑;为后文写爱丽莎向往自由、渴望走出农场做铺垫。(2)勤劳能干。如精心打理花园,操持家务。爱美、有情趣。如平时养花,也打扮自己。自信好强,追求平等。如坚信自己会像男人一样能干。渴望自我价值的认同。如修锅者要良种菊花时,她很兴奋;菊花被弃伤心。向往文明、憧憬自由。勇敢走出农场奔向城里。(3)爱丽莎先是对现实感到孤寂压抑;接着有了追求平等、向往美好、走出农场的渴望;再接着又因自我价值不被认可而痛苦;最后走向内心坚强、重新认识自我。(4)借菊花衬托出爱丽莎的外表美和勤劳美,赋予其生活乐趣和活力。菊花既是爱丽莎追求美好的情感寄托,也是其内在精神的象征,她正是在种植、赠送菊花的过程中得到快乐、自信,内心也走向成熟与坚强。菊花不被认可,被抛弃,暗示女主人公的价值不为现实所认同。【解析】(1)本题考查鉴赏环境描写的能力。分析第一段的环境描写,抓住主要景物:“浓雾”,浓雾笼罩,使山谷完全隔离,体现了封闭的特点;“阳光”,阳光是“薄薄的、冷冷的”,且“射不到谷底”,体现阴冷、毫无生机的特点。环境描写的作用通常是渲染气氛,交代背景,烘托人物形象,推动故事情节,暗示作品主题等,这里压抑的环境渲染了阴沉郁闷的气氛,暗示了现实的压抑,也为下文情节发展做了铺垫。本题考查欣赏人物形象的能力。概括性格时应抓住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正面描写和环境烘托、他人评价等侧面描写。本文主要体现于正面描写,如爱丽莎打理花园的动作描写体现她勤劳能干;语言描写“我确实有一套本事”和神态描写“洋溢着得意”都体现她自信好强;给修锅者良种菊花时的自豪以及菊花被遗弃时的伤心,体现她渴望自我价值的认同,这一点应是她性格特点中最核心的部分,前文显示的勤劳能干、自信好强,与后文的憧憬自由、走出农场都与之相关。本题考查概括故事情节,分析作品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爱丽莎的心路历程可根据小说的情节发展来概括,小说主体部分的情节是送给修锅者良种菊花,后菊花被遗弃,由此体现爱丽莎的心理:对自我价值被认同的渴望以及不被认同的伤心痛苦。容易忽视的是小说的开头和结尾,开头的环境描写暗示了现实的压抑,这也是主人公心理的体现;结尾的“一切都结束了。她没有回头”含蓄地表现她走向坚强,重新认识自我。本题考查理解小说思想意蕴的能力。“菊花”是本文的线索,主人公爱丽莎的形象也都是通过菊花展现出来,可以此为突破口,分析菊花的丰富意蕴。从表层来看,菊花衬托了爱丽莎的外在形象勤劳能干;从深层来看,菊花体现爱丽莎自信、坚强的精神特征;从作品主题来看,菊花被遗弃的命运也暗示着主人公自我价值不被认同的命运。第II卷(表达题)五、语言文字运用(25分)12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近日,俄罗斯继续释放愿与OPEC合作恢复油价的意愿,但双方态度暧昧,面对实质问题,大都闪烁其词,没有明确的表示。B.伴随着老龄化程度逐步加深,人社部新闻发言人李忠明确表示,人社部将进行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顶层设计和实践探索,“子女带薪护理”方案呼之欲出。C.他心高气傲,目空一切,总喜欢妄自菲薄别人,结果可想而知,没有人愿意同他打交道,他成了大海里的一叶孤舟。D.25日上午,方怀瑾委员在“加强管理和服务,提高城市发展持续性”专题会议上,建议政府要理性面对节假日“拥挤踩踏”等重大突发事件,不要因噎废食。【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A,“闪烁其词”:言语遮遮掩掩,吞吞吐吐。指不肯透露真相或有意回避要害问题。符合语境。B、“呼之欲出”:形容画像非常逼真,也形容文学作品的人物描写十分生动,也指某事即将揭晓或出现。符合语境。C,“妄自菲薄”:过分看轻自己,形容自卑心理,自轻自贱。本句用于“别人”,使用对象错误。D,“因噎废食”:因为吃饭噎住了,索性连饭也不吃了。比喻要做的事情由于出了点小毛病或怕出问题就索性不去干。符合语境。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猴年春晚可谓星光熠熠,歌手谭维维和她的电声乐队与华阴老腔艺人合作的歌曲华阴老腔一声喊酣畅淋漓、荡气回肠,使人们观赏到来自黄土高坡的古老民间艺术的活力。B.近日,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枣阳市博物馆联合举办的“穆穆曾侯枣阳郭家庙曾国墓地特展”在省博物馆开幕。值得关注的是,一尊刻有“芈”字的青铜鼎首次亮相。C.实施精准扶贫并非只是扶贫方式或手段的简单变换,而是针对贫困人口需求更加多元化,结合不同帮扶对象的具体特点和现实需求,制定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D.某种程度上,1986年播出的西游记已成为我们对吴承恩名著西游记最重要的理解途径,六小龄童对我们并不陌生,成为两代人心中不可替代的美猴王。【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A,搭配不当,“观赏活力”不搭配,可把“观赏”改为“感受”;C,成分残缺,“针对”后缺少宾语中心语,可在“多元化”后加上“的情况”;D,语序不当,“六小龄童对我们并不陌生”主客颠倒,应是“我们对六小龄童并不陌生”,另外,语序调换后,后句“成为美猴王”的主语需补充出来。14按顺序排列下面几个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正确的一项是哈萨克白色的毡房错落在草地上,草地上白色羊群、棕色马群与湛蓝天空上的白云相映成趣。汽车颠来荡去,让人很不舒服,放眼窗外,却赏心悦目。地势渐渐升高,白杨林荫道不见了,道路变得崎岖不平。远方天山雪峰银光闪闪,近山却郁郁葱葱,山顶针叶林,山腰阔叶林,接近山麓则是绿草如茵。汽车驶出伊犁哈萨克族自治州首府伊宁市,沿白杨夹道的公路向东飞驰,丰饶的原野一如内地。A.B.C.D.【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本题没有前后语境,那么直接观察所给句子,分析其内在的逻辑关系。这是一段写景的文字,按照作者的行踪来描述景物,那么首先是句“汽车驶出”,然后句“白杨林荫道不见了”承接上句的“白杨夹道的公路”,句承上启下,“颠来荡去”承接上文的“崎岖不平”,“放眼窗外”开启下文的美丽景色,接下来由远及近写景,句末落眼到“绿草如茵”,然后句继续描写草地上的景色。1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元,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营造浓厚阅读氛围,有利于推动“书香社会”建设。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知识的哺育;一个家庭的幸福, 。一个“书香家庭”,无不有追求,有道德,有品位。其实,一本真正有用的书的价值比一件名牌衣服的价值不知要大多少倍。一本好书,小则使人获得知识,懂得道理;,改变人的一生。“耕读传家”,让书籍“走入”每一个家庭,营造读书的环境,沁人心脾,其乐无穷。【答案】为人父母率先读书离不开书香的熏陶大则可以激发人的志向【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理解文段大意,理清结构层次,然后根据前后语境,推测空句的内容和句式,注意关联词和标点符号。句根据前句的主体“家长”和后句的内容“阅读”,可推测出是“家长率先读书”;在句式上与上文“离不开知识的哺育”一致,在内容上要与“读书”相关;在句式上与上文“小则使人获得知识”一致,在内容上要与“改变人的一生”相照应。16仿照下面两个比喻句的句式,以“真诚”开头,写两个句式相同的比喻句。人生犹如一个爱出谜语的顽童,总是出一些难题让你解答;人生犹如一次漫长的旅行,理解就是前进的火把。真诚_,_;真诚_,_。【答案】真诚好像一把能够开锁的钥匙,总会使那种自闭敞开心扉;真诚像一颗播下的种子,沟通就是肥沃的土壤。【解析】本题考查仿用句式的能力。仿写要做到形式一致,内容相关。形式包括句式和修辞,本题明确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内容相关主要是指话题一致和情感主旨一致,本题已给定“真诚”的话题,原句针对“人生”阐述一定的哲理,蕴含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仿写时也应做到这一点。17.xx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峰会将在中国杭州举办。下面是这次峰会的会标,请写出构图要素,并分别说明其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0个字。 (6分)构图要素:_ 寓意: _ 【答案】构图要素:20根线条构成上下对称的拱桥轮廓和倒影,桥洞与倒影恰好合成圆形。当中辅以G20、xx、CHINA和篆刻隶书“中国”字样的印章。寓意:说明此次峰会必将构建各国沟通、合作、共赢的桥梁。【解析】本题考查图文转换。仔细观察图案,注意图标中对称的线条数目,中间的象征“和谐、圆融、圆满”的圆,在辅之以数字文字符号,结合会议的名称及主旨,即可概括出其寓意。 六、写作(60分)18下面是“xx杭州G20峰会”会徽的主体图形,请写出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0个字。注:G20(20国集团)是一个国际经济合作论坛,G20峰会旨在推动已工业化的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之间进行开放深入的讨论和研究,以寻求合作并促进国际金融稳定和经济的持续增长。【答案】要素:桥形轮廓,G20和“中国”印章。桥梁寓意G20成为全球经济增长之桥、国际社会合作之桥,G20的“O”体现了各国团结协作共赢精神,中文印章彰显了中国传统文化内涵。【解析】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分析徽标的题目要分析构图要素,要列举全面,尤其注意抽象的文字和图案,如此题中的“桥”。分析语意注意徽标的名称“G20杭州峰会会标”,要紧扣题目回答。评卷人得分五、作文:共1题 每题60分 共60分18作文。生活是七色板,其中蕴含着追梦的艰辛,成功的喜悦,挫折的苦痛,孤独的寂寞此时,你需要看看周围甜蜜的微笑,听听身旁温馨的话语。请以“生活需要_”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在题目横线上可填上适当的词语(如互助、欢乐、掌声、阳光、理智、感动)使题目完整,并将题目抄写在正文第一行。(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字数不少于800字。(3)文中若需出现真实校名、人名,可用化名代替。【答案】略【解析】本题考查写作的能力。这是一则半命题作文,横线所填的词语其实就是文章所要表现的核心话题,应是抽象概念,如“诚信、责任、乐观”等,也可以是“鲜花、掌声、微笑”等有象征含义的词语,以表达某一主题,注意主题的积极向上,彰显社会正能量,给人以引导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