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6月月考试题 苏教版.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2695860 上传时间:2019-11-2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5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6月月考试题 苏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6月月考试题 苏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6月月考试题 苏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6月月考试题 苏教版一、积累与运用(26分)1古诗文名句默写。(10分)(1) ,鲜克有终。诗大雅荡(2)曲径通幽处, 。(常建 题破山寺后禅院)(3)写出登岳阳楼一诗中表现洞庭湖磅礴气势的句子:_, _ 。(4)兼听则明, 。(潜夫论明暗)(5)出淤泥而不染, 。(周敦颐爱莲说)(6)无情有恨何人觉, 。(白莲)(7) ,只有香如故。(卜算子咏梅)(8)党的领导干部当如唐代诗人虞世南蝉诗所言“ , ”,依靠自身的高洁品行赢得人们的广泛赞誉。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2分) A车在路上走,人在画中行,一路美景令我们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B班长提议星期天去敬老院义务劳动,大家随波逐流,纷纷表示赞同。 C陕西姑娘刘波在女子50米步枪奥运选拔赛中一鸣惊人,获得了第一名。 D最近,向阳区开展了许多为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明荣知耻”主题文化活动。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2分)读书不能一味贪多,要抓住有价值的文章和著作不松手,把它读熟,读透,读出自己独到的感受,这样它才会化作你生命 的基础。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上设置的综合素质考查, 只有一分,但意义却很重大,参赛选手在复习备考时 不应掉以轻心。在这件事情上,我们一定要遵守我们的 ,不能出尔反尔。A坚实 纵然/固然 允诺 B坚固 纵然/当然 承诺C坚实 虽然/当然 承诺 D坚固 虽然/固然 允诺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A良好的心态是神舟七号航天员能否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B居里夫人为科学而献身的精神和品质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 C为了防止甲型H1N1流感不在全球范围内蔓延,各国疾控部门都采取了强有力的防控措施。 D生活有多广阔,语文就有多广阔,我们不仅要在课堂上学语文,还要在生活中学语文。5把下面材料概括成一句新闻。(不超过20字)(2分) 在法国隆重纪念诺曼底登陆60周年之际,一座由中国雕塑家遥远创作的世界和平女神像6月3日在昔日诺曼底登陆战场揭幕。世界和平女神像高10米,重16吨用不锈钢制作。她那舞动绸带的双臂一前一后地舒展着,高举的左手上一只和平鸽展翅欲飞。在微风中展开的飘带与女神的双臂连为一体,远远看去,好似“中国”的“中”字、“和平”的“平”字又像英文单词WORLD(世界)的第一个字母“W”和VICTORY(胜利)的第一个字母“V”。6.本学期推荐阅读的名著是西游记,结合作品内容回答下面问题。(4分)(1)说出作品中你喜欢的情节,并说说喜欢的理由。(2分) (2)你从唐僧“西天取经”的故事中得到了哪些启示?(2分) 7.班级组织了一次“保护野生动物,从我做起”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加。(4分)(1)对我们当地野生动物资源、社区居民保护意识等情况,由你来做一个调查,以取得第一手资料。你准备怎么调查?请拟写一个调查提纲。(2分) (2)“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描绘的和谐美好图景已经难以寻觅。请你为本次活动写一句保护青蛙的宣传语。(要求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二、阅读理解(44分)(一)阅读毛泽东的沁园春 雪,完成810题。(9分)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8.“风骚”中的“风”原指诗经里的国风,“骚”原指 ,“风骚”在词中指的是 ,与它同义的还有“ ”一词。(3分)9.下面对有关句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 ) A、词的上阕,一个“望”字领起下七句,动静结合,远近结合,不仅逼真地写出了大雪茫茫、天低野阔的景象,而且抒发了诗人豪迈的感情。 B、“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诗人用“惜”“输”“逊”等词对封建统治者进行了断然的否定,指出他们文学才华太低,无法跟现代人相比。 C、“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是本词主旨所在,指出真正“风流人物”只能是在无产阶级和共产党领导下的广大人民群众,因为他们正在创造着前无古人的英雄业绩。 D、“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几句设想雪晴后的美景,由写实进入想像,开拓一层新的意境,表面写雪后天晴,实际上预示着革命成功后祖国河山一定会更加艳丽美好。10.指出沁园春雪写景运用动静结合手法的句子。(1分)_11.“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这是老舍济南的冬天里的句子,它能让你联想到沁园春雪中哪一句?为什么?二者之间有不同之处吗?(3分)_(二)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610题。(14分) 【甲】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乙】生而眇(mio,瞎)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状如铜盘。”扣盘而得其声,他日闻钟,以为日也。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烛。”扪烛而得其形,他日揣(摸)籥(yu,像笛子的管乐器),以为日也。 (节选自苏轼日喻说)12下面哪两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4分)B。A。 益习其声 蔽林间窥之 香远益清(爱莲说) 坐窥井邑(黄鹤楼)C。D。 乃去 至则无可用 太祖乃悟(赵普) 至于园可无憾矣(于园)E。 尽其肉,乃去 日始出时去人近(两小儿辩日)【答】 和 13甲乙两文中共有四个句子含“者”字,其中一个“者”的意思和用法与其它三个不同。这个句子是(2分)【答】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2分)【答】 (2)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烛。”(2分)【答】 15“黔驴之技、黔驴技穷、庞然大物”均是由这则故事中演化出来的成语,请运用这三个成语,简洁地概括本文的故事内容。(2分)【答】 16老虎和眇者对陌生事物有不同的认识过程和结果,你从中得到了哪些启示?(2分)【答】 (三)现代文阅读(21分)A 蜜蜂消失,人类只能再活四年? 大多数人一想起蜜蜂,都会想到蜂蜜、蜂胶、蜂王浆但这和蜜蜂对大自然作出的最大贡献维持生物多样性相比,实在太微不足道了。爱因斯坦曾经预言:“如果蜜蜂从地球上消失,那人类只能再活四年。”因为,蜜蜂是为植物授粉的一支生力军。世界上有数万种植物的繁育依靠蜜蜂授粉,而在人类所种植的农作物中,也有1000多种离不开蜜蜂。 假如蜜蜂消失,人们将告别大多数的粮食和蔬菜瓜果。此外,蜜蜂还为众多饲料植物授粉,没有它,肉类和牛奶也将变得稀有和昂贵;世界上植物类型变得单调,这会直接影响各种动物的生存也就是说:如果在生态系统中丢失了一个环节,整个系统便会开始崩溃。 令人不安的是,蜜蜂消失的事件正在发生。在美国,一些蜜蜂突然神秘地消失得无影无踪,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美国有超过60的蜜蜂消失。如今,蜜蜂消失现象又像瘟疫一样传到了德国、瑞士、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和希腊等欧洲国家。 实际上,不仅仅是蜜蜂遭遇到了生存危机,没有天敌的北极霸主北极熊也被列为了濒危动物。由于气候变暖,北极熊生活的冰面缩小,食物来源变得稀缺,让北极熊的数量也越来越少。冬天,居然有饥肠辘辘的北极熊残忍地捕杀小熊来填饱肚子。 根据联合国的一份报告,目前物种灭绝的速度由大致每天一种加快到每小时一种,比以前快了约1000倍,比新物种的形成速度更是快了100万倍。即使根据最保守的估计,地球上也有至少10的物种正在面临生存威胁。 一旦某种生物绝种,就永远消失,无法弥补;而每当我们失去一样物种,我们就失去一项对未来的选择。随着某种生物的灭绝,或许治疗艾滋病、或发展抗病毒农作物的希望也会跟着破灭。 在地球史上,曾经发生过5次物种灭绝。最近的一次发生在6500万年前,一次陨石撞击地球,造成了包括恐龙在内的大量物种的灭绝。 目前,地球再一次走向物种灭绝的边缘,原因却是人类本身的行为:在过去的100年里,地球上45的森林已经被砍伐掉了;全球20的珊瑚礁已经遭到无法逆转的彻底破坏,而另外50的珊瑚礁也接近崩溃边缘联合国将xx年定为“国际生物多样性年”,呼吁各国政府和全世界人民共同努力来保护地球上的生命。 和很多人的理解不同,在生态系统中,是没有“害虫”和“益虫”这类概念的,每个物种都有其特定的“使命”。例如,昆虫吃的往往是一些老弱病残的树,或许正好切断了树木疾病的传播途径。因此,地球上的每个物种都值得尊敬和保护。 作为人类的个体,我们能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做出什么贡献呢?我们可以不再吃珍稀野生动物,少吃肉类多吃素食,节约用纸和燃气,少坐车多步行其实,由于人类活动与生物多样性关系太密切,只要我们能稍微压制一点点欲望,都是对保护生物多样性做出的贡献。 17文章说明了 的现状,造成这一现状的主要原因是 。(2分)18第段划线句子运用了 、 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 。(3分) 19.第段中加点词语“特定的使命”指的是 。(2分) 2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第段中“或许正好切断了树木疾病的传播途径”中“或许”表猜测,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B说明文语言也可以生动形象,例如第段中“神秘地消失得无影无踪”、“像瘟疫一样”等就体现了这一点。 C从文中可以看出,人类活动与生物多样性关系密切,我们应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来保护地球生物的多样性。D本文的说明对象是蜜蜂,按照由个别到一般的顺序进行说明。B 三袋米的故事儿子刚上小学时,父亲去世了,母亲没改嫁,含辛茹苦地拉扯着儿子。那时村里没通电,儿子每晚在油灯下书声朗朗、写写画画,【A】母亲拿着针线,轻轻地、细细地将母爱密密缝进儿子的衣衫。日复一日,年复一年,【B】当一张张奖状覆盖了两面斑驳陆离的土墙时,儿子也像春天的翠竹,噌噌地往上长。望着高出自己半头的儿子,母亲眼角的皱纹张满了笑意。当满山的树木泛出秋意时,儿子考上了县一中。母亲却患上了严重的风湿病,干不了农活,有时连饭都吃不饱。那时的一中,学生每月都得带30斤米交给食堂,对于这个家庭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没多久,母亲一瘸一拐地挪进学校食堂,气喘吁吁地从肩上卸下一袋米。负责掌秤登记的熊师傅打开袋口,抓起一把米看了看,眉头就锁紧了,说:“你们这些做家长的,总喜欢占点小便宜。你看看,这里有早稻、中稻、晚稻,还有细米、粗米,简直把我们食堂当杂米桶了。”这位母亲臊红了脸,连声说对不起。熊师傅见状,没再说什么,收了。又一个月初,这位母亲背着一袋米走进食堂。熊师傅照例开袋,眉头又锁紧,还是杂色米。他想,是不是上次没给这位母亲交待清楚,便一字一顿地对她说:“不管什么米,我们都收。但品种要分开,千万不能混在一起,否则没法煮,煮出的饭也是夹生的。下次还这样,我就不收了。”母亲不敢吱声,低着头一瘸一拐地离开了食堂。第三个月初,母亲又来了,熊师傅一看米,勃然大怒,用几乎失去理智的语气,毛辣辣地呵斥:“哎,我说你这个做妈的,怎么顽固不化呀?咋还是杂色米呢?你呀,今天是怎么背来的,就怎样背回去!”母亲似乎早有预料,两行热泪顺着凹陷无神的眼眶涌出:“大师傅,我跟您实说了吧,这米是我讨讨饭得来的啊!”熊师傅大吃一惊,眼睛瞪得溜圆,半晌说不出话来。母亲坐在地上,挽起裤腿,露出一双肿大的僵硬的变形的腿。母亲抹了一把泪,说:“我得了晚期风湿病,连走路都困难,更甭说种田了。儿子懂事,要退学帮我,被我一巴掌打到了学校”校长知道了这件事,不动声色,以特困生的名义减免了儿子三年的学费与生活费。三年后,儿子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清华大学。欢送毕业生那天,县一中锣鼓喧天,校长特意将这位母亲的儿子请上主席台,此生纳闷:考了高分的同学有好几个,为什么单单请我上台呢?更令人奇怪的是,台上还堆着三只鼓囊囊的麻布袋。此时,熊师傅上台讲了母亲讨米供儿上学的故事,台下鸦雀无声。校长指着三只麻布袋,情绪激动地说:“这就是故事中的母亲讨得的三袋米,这是世上用金钱买不到的粮食。下面有请这位伟大的母亲上台。”儿子疑惑地往下看,只见熊师傅扶着母亲正一步一步往前走。我们不知儿子那一刻在想什么,相信给他的那份震撼绝不亚于惊涛骇浪。于是,人间最温情的一幕上演了,母子俩对视着,母亲的目光暖暖的、柔柔的,一绺儿花白的头发散乱地搭在额前,儿子猛扑上前,搂住她,嚎啕大哭:“娘啊,我的娘啊”(选自文章阅读网,有删改。)2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这个故事表现了什么主题?(3分) 22、本文语言优美、清新自然。请你从第自然段画线的【A】【B】两处中任选一处加以品析。(3分)答:我选( )处: 23、第自然段:校长为什么说这三袋米是世上用金钱买不到的粮食?(2分) 24、第自然段:“我们不知儿子那一刻在想什么,相信给他的那份震撼绝不亚于惊涛骇浪。”请你发挥合理的想象写出儿子当时的“那份震撼”。(2分) 25、“父爱如山,母爱如水。”请你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谈对父(母)爱的感受。要求情感真挚,不少于50字。(2分) 三、作文:(30分)26时光飞逝,七年级的学习生活很快就将结束了。在这一年之间,每个人都经历了快乐与痛苦,成功与失败。在此过程中,老师帮助过我们,家长支持过我们,同学安慰过我们,朋友激励过我们。不论,今天我们是否取得满意的成就,都应该对这些帮助过我们的人、这些给我们经验教训的事说声“谢谢”。请以“谢谢你(您), ”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将题目补充完整;除诗歌外,文体不限;要有自己的体验和感悟,不得抄袭;不少于500字;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谢谢你(您), 400500560七年级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一、积累与运用(26分)1古诗文名句默写。(10分)(每空1分)靡不有初 禅房花木深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偏信则暗濯清涟而不妖 月晓风清欲堕时 零落成泥碾作尘 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秋风。2B 3C 4D 5遥远创作的世界和平女神像在法国揭幕。 6(1)(2分)情节1分,理由1分。(2)(2分)示例:为了实现甘一崇高目标,我们必须艰苦奋斗,长期,勇敢地战胜一切困难和挑战。7(1)一、明确调查的目的和内容;二、确定调查的对象和范围;三、确定调查的形式,卒谈、问眷顾等;四、预设调查结果的呈现方式等(意思对即可)(4分) (2)立意正确,使用修辞恰当即可(2分)二、阅读理解(44分)(一)(9分)8. 楚辞里的离骚 文学才华 文采(3分)9、B 10、“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11、“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因为这两句都是写雪后天晴的美景。沁句是虚写,济句是实写(二)(14分)12.C D13.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14.(1)略(2)有人告诉瞎子说:“太阳的光亮像蜡烛。”(以“或”及两个“之”为得分点)15.如:驴虽为庞然大物,却只有黔驴之技,面对聪明的老虎黔驴技穷,最终被老虎吃掉。16.参考答案:认识事物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不能被表象所迷惑。看问题要全面,不能片面。认识事物要亲身实践,不能主观臆断。要讲究科学的思维方法,不能盲目推断。(评分标准2分,答出一点得1分,答出两点得2分)(三)(共21分)17、物种正在加速灭绝 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行为(评分:4分。每空2分) 18、列数字 作比较 准确说明了地球物种消失速度之快(评分:3分。每空1分)19参考答案:在维持生态平衡中所起的独特的作用(或维持生态平衡),(评分:2分。只答“独特的作用”得1分)20D 21、文章叙述了一个身患重病的母亲讨饭(米)供儿子读书的故事,表现了母爱无疆的主题。22、(1)“轻轻地、细细地”表现对儿子的呵护,通过细节描写,体现了深厚的母爱。(2)斑驳陆离:形容土墙已经百孔千疮破败不堪了。噌噌:形容长得很快。 本句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儿子”家虽然十分贫穷,但儿子在母亲的呵护下健康地成长。23、因为这三袋米,凝聚着母亲的汗水和心血,是母爱的结晶,母爱是无价的,金钱买得到粮食,但买不到母爱。24、示例:天啊!那位靠乞讨大米供儿子上学的母亲竟是我的娘。娘啊!您拖着残疾的身躯乞讨供我读书,那漫长的乞讨路上却印下了您对儿子的一片深情和殷切希望。儿子不知怎样才能回报您的恩情。25、示例一:每天早晨桌上的早餐,每次出门前那声亲切的叮咛,获得成功时给我肯定,遭遇失败时给我鼓励我愿永远停靠母爱的港湾。示例二:爸爸总是那么严厉,生活中让我独立、学习上让我自主,每次遇到风险总不让我退缩。其实,在他那威严的面孔下藏着一颗慈爱的心。三、作文:(30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