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九年级语文中考复习试题:考点跟踪突破16.doc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2694024 上传时间:2019-11-2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九年级语文中考复习试题:考点跟踪突破16.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9-2020年九年级语文中考复习试题:考点跟踪突破16.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9-2020年九年级语文中考复习试题:考点跟踪突破16.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九年级语文中考复习试题:考点跟踪突破16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基础梳理1名句默写(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_濯清涟而不妖_。(2)_香远益清_,亭亭净植。(3)予谓菊,_花之隐逸者也_;牡丹,_花之富贵者也_;莲,_花之君子者也_。(4)人们常用周敦颐爱莲说里“_(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_,_濯清涟而不妖_”来赞美人们洁身自好,超世脱俗,不同流合污的高尚品德。(5)古往今来,人们多以爱莲说中的名句“_出淤泥而不染_”提醒自己洁身自好,以不断提高个人修养。2重点字词句梳理(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之:_助词,的_蕃:_多_划分节奏:水陆草木之花水陆草木/之/花(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染:_沾染(污秽)_濯:_洗涤_妖:_美丽而不端庄_划分节奏: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_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_译文:_我唯独喜爱莲出自淤泥而不被沾染,在清水里洗涤过,而不显得妖媚。_(3)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蔓:原意为枝蔓;活用意思为_生枝蔓_。枝:原意为枝节;活用意思为_长枝节_。亭亭:_耸立的样子_植:_立_译文:_(茎)中间贯通而外形挺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芬芳远播,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_(4)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亵:_亲近而不庄重_译文:_只可以远远地欣赏却不可贴近去玩弄啊。_(5)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译文:_牡丹是花中富贵的(花)。_(6)菊之爱,陶后鲜有闻。鲜:_少_译文:_对于菊花的喜爱(的人),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_(7)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译文:_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_(8)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宜:_应当_译文:_对于牡丹的喜爱,人该是很多了。_3文本研读(1)本文写莲,同时还写到了菊和牡丹,这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何作用?这里运用了衬托手法,用菊花正衬,牡丹反衬,突出了莲的高贵(高洁)品质。(2)作者以莲自喻,表明他什么样的生活态度?表明了他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生活态度。(3)文中“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写出了莲的什么品质?写出了莲花的高洁傲岸,冰清玉洁。(4)文末为什么将前文菊、牡丹、莲的写作顺序改为菊、莲、牡丹?为了突出作者对当时追名逐利世风的讽刺和批判,深化文章主旨。(5)文中作者喜爱“莲”的原因是什么?因为莲具有纯洁、正直、雅致的个性特征。寄寓了作者对君子品德的追求。4中心概括本文以莲喻人,通过对莲花的描写与赞美,歌颂了它坚贞不渝、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品质,表现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5写作特色(1)托物言志。本文借赞美莲花的高洁来歌颂君子的坚贞气节,既是作者的自况,也是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世态的批评。(2)以宾衬主。文章自始至终以“菊之爱”正衬“莲之爱”,以“牡丹之爱”反衬“莲之爱”。(3)语言精练,骈散相间。6现实意义文章借“莲”阐述了人与环境的关系问题。一个人如果自持力强,能不受环境影响,就可以做到“出淤泥而不染”,保持自己的高尚情操;反之,一个人如果自持力弱,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就会“近墨者黑”。安徽真题再现爱莲说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5分)(1)可爱者甚蕃(通“繁”,多)(2)濯清涟而不妖(洗涤)(3)香远益清(更,更加)(4)亭亭净植(“植”通“直”,立)(5)宜乎众矣(当然)2翻译下列句子。(4分)(1)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2)菊之爱,陶后鲜有闻。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3陶渊明“爱”和世人“爱牡丹”的原因各是什么?请用文中语句回答。(2分)陶渊明“爱菊”的原因:花之隐逸者也;世人“爱牡丹”的原因:花之富贵者也4怎样理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4分)示例一:这是一个反问句。表达了知音甚少的无限感慨。一方面照应上文“予独爱莲”,另一方面也透露出对人生 世事的感叹,慨叹当时与作者志同道合的人少,能做到品行高洁的人少。示例二:既明确写出了作者对莲花的喜爱,又表达了作者对追名逐利的事态的厌恶,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态度。全国真题精编一、阅读爱莲说,回答问题。(8分)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2分)(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却)(2)陶后鲜有闻(少)2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示例:(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远播,更加清香,它笔直、洁净地立在水中,(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3文章题目为“爱莲说”,为何还写了“菊”和“牡丹”?(3分)示例:运用衬托的写法,突出了莲的高尚情操。二、阅读爱莲说,完成14题。(15分)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沾染(污秽)(2)濯清涟而不妖(美丽而不端庄)(3)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耸立的样子(高高的样子)(4)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认为)2翻译下列句子。(4分)(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水中陆地上的草本、木本的花,可爱的很多。(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莲的茎)内空外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3“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示例:对世人缺少君子之德的遗憾(惋惜,慨叹),对世人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鄙视(批判,嘲讽)。4爱莲说这篇散文,在做人方面给了我们哪些启示?(4分)无论环境怎样,都要保持高洁的品格(操守);有正确的价值取向,在精神上、人格上保持独立,不随波逐流。安徽名师预测一、阅读爱莲说,分别回答问题。(15分)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5分)(1)世人盛爱牡丹(大多;非常)(2)香远益清(更加)(3)亭亭净植(立)(4)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亲近而不庄重)(5)宜乎众矣(应当)【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常见文言字词含义的理解。考查应注意有的词可以根据现代汉语中的意思推断如“盛”“益”“宜”;而“植”“亵”就要注意固定词语中的固定意思。2翻译下列句子。(4分)(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我唯独喜爱莲花出自污泥却不受一点沾染,在清水里洗涤过,却不显得妖媚。(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解析】此题考查对重点句子的理解和翻译能力。翻译时要做到字字落实,尤其是重点词语要理解正确。关键词有“染”“濯”“同”“何”等。3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下面的填空。(3分)本文最显著的艺术特点是_托物言志_(限填四个字),借赞美莲花歌颂君子的可贵品质。从表达方式上看,本文第一段运用描写的手法,展现莲的形象;第二段运用_议论_的手法,通过品评菊、莲、牡丹,揭示主旨。“爱莲”即爱_君子之德_。通篇章法严谨,而行文却跌宕有致,摇曳多姿。4文章第一段中作者是从哪些角度对莲进行描写的?有什么作用?(3分)作者是从莲的生长环境和莲的香味、莲的外观(或嗅觉、视觉)等角度进行描写的,突出了莲的洁净、单纯、雅致的美好形象。【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先找出第一段中与莲相关的语句,如“出淤泥”“香”“亭亭净植”等字、词、句加以辨析、概括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