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5单元 遗传的基本规律(限时训练+提升考能)第15讲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2687205 上传时间:2019-11-2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7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5单元 遗传的基本规律(限时训练+提升考能)第15讲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9-2020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5单元 遗传的基本规律(限时训练+提升考能)第15讲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9-2020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5单元 遗传的基本规律(限时训练+提升考能)第15讲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5单元 遗传的基本规律(限时训练+提升考能)第15讲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新人教版一、选择题1.(xx安徽1号卷)小麦籽粒色泽由4对独立存在的基因(A和a、B和b、C和c、D和d)所控制,只要有一个显性基因存在就表现红色,只有全隐性才为白色。现有杂交实验:红粒红粒63红粒1白粒,则其双亲基因型不可能的是()A.AabbCcDdAabbCcDd B.AaBbCcDdAaBbccddC.AaBbCcDdaaBbCcdd D.AaBbccddaaBbCcDd解析由白粒占1/64(1/4)3,可推出四对等位基因中,出现三对双杂合、一对全为隐性(如选项A)或两对双杂合、两对测交组合(如选项B和C)。答案D2.(xx哈三中期中)水稻的有芒(A)对无芒(a)为显性,抗病(B)对感病(b)为显性,这两对遗传因子自由组合。现有纯合有芒感病株与纯合无芒抗病株杂交,得到F1,再将此F1与杂合的无芒抗病株杂交,子代的四种表现型为有芒抗病、有芒感病、无芒抗病、无芒感病,其比例依次为()A.9331 B.3131C.1111 D.1313解析根据题意AAbb(有芒感病)aaBB(无芒抗病)F1:AaBb(无芒抗病)aaBb(无芒抗病)AaB_(有芒抗病)Aabb(有芒感病)aaB_(无芒抗病)aabb(无芒感病)3131。答案B3.高茎(T)腋生花(A)的豌豆与高茎(T)顶生花(a)的豌豆杂交(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F1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高茎腋生花高茎顶生花矮茎腋生花矮茎顶生花33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亲代基因型为TtAaTtaa高茎与腋生花互为相对性状F1中两对基因均为纯合子的概率为F1中两对性状均为隐性的概率为F1中高茎腋生花的基因型可能为TTAAA. B. C. D.解析亲代杂交,子代中高茎矮茎31,则双亲基因型为TtTt;腋生花顶生花11,则双亲基因型为Aaaa,故双亲的基因型为TtAaTtaa。茎的高矮与花的位置是两对相对性状。F1中两对基因均为纯合子的概率,两对性状均为隐性的概率。F1中高茎腋生花的基因型可能为TTAa或TtAa。答案C4.(xx江淮名校联考)某植物花瓣的大小受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基因型为AA的植株表现为大花瓣,Aa的为小花瓣,aa的无花瓣。花瓣颜色受另一对等位基因R、r控制,基因型为RR和Rr的花瓣是红色,rr的为黄色,两对基因独立遗传。若基因型为AaRr的亲本自交,则下列有关判断错误的是()A.子代共有9种基因型B.子代共有6种表现型C.子代有花瓣植株中,AaRr所占的比例约为D.子代的所有植株中,纯合子占解析由题意可知,Aa自交子代基因型有3种,表现型有3种,Rr自交子代基因型有3种,表现型有2种,故AaRr自交子代基因型为9种,由于aa表现无花瓣,故aaR_与aarr的表现型相同,表现型共5种。A正确,B错误;AaRr自交,后代纯合子为,D正确;子代有花瓣植株基因型频率为AaRr,C正确。答案B5.(xx河南重点高中质检)在玉米的一个自然种群中,有高茎和矮茎、抗病和感病植株,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分别用A、a和B、b表示,其中含A基因的花粉致死。选择高茎抗病植株自交,F1有四种表现型,以下叙述错误的是()A.高茎对矮茎是显性,抗病对感病是显性B.F1高茎抗病植株的基因型有四种C.F1中抗病植株与感病植株的比为31D.F1抗病植株间相互随机传粉,后代抗病植株占8/9解析高茎抗病植株自交,F1有四种表现型,可知高茎对矮茎是显性,抗病对感病是显性,且亲本基因型为AaBb,由于含A基因的花粉致死,所以F1中不会有基因型为AA的植株,则F1高茎抗病植株基因型有两种:AaBB、AaBb,A正确、B错误;AaBb(亲本)自交后代(F1)中抗病植株(B_)与感病植株(bb)的比为31,其中抗病植株的基因型是1/3BB、2/3Bb,抗病植株间相互随机传粉,采用配子法可知,雌雄配子中B均占2/3,b均占1/3,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后代中抗病植株(B_)比例1感病植株比例,即11/31/38/9,C、D正确。答案B6.(xx浙江杭州联考)黄色卷尾鼠彼此杂交,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黄色卷尾、黄色正常尾、鼠色卷尾、鼠色正常尾。上述遗传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可能是()A.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B.控制黄色性状的基因纯合致死C.卷尾性状由显性基因控制D.鼠色性状由隐性基因控制解析由题意可知,黄色卷尾鼠彼此杂交,子代中黄色鼠色8421,对于毛色来说,性状发生了分离,说明该黄色卷尾鼠的黄色是杂合子,且黄色是显性性状;卷尾正常尾31,说明该黄色卷尾鼠的卷尾是杂合子,且卷尾是显性性状,说明这两对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A错误;子代中黄色鼠色21,不符合31的分离比的原因是控制黄色的基因纯合致死,导致后代性状分离比偏离9331的情况,B正确;卷尾性状由显性基因控制并不是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黄色卷尾、黄色正常尾、鼠色卷尾、鼠色正常尾的原因,C错误;鼠色性状由隐性基因控制也不是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黄色卷尾、黄色正常尾、鼠色卷尾、鼠色正常尾的原因,D错误。答案B7.水稻香味性状与抗病性状独立遗传。香味性状受隐性基因(a)控制,抗病(B)对感病(b)为显性。为选育抗病香稻新品种,进行一系列杂交实验。两亲本无香味感病与无香味抗病植株杂交的统计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香味性状一旦出现即能稳定遗传B.两亲本的基因型分别是Aabb、AaBbC.两亲本杂交的子代中能稳定遗传的有香味抗病植株所占比例为0D.两亲本杂交的子代自交,后代群体中能稳定遗传的有香味抗病植株所占比例为解析由题意可知,香味性状对应基因型为aa,一旦出现即能稳定遗传,A正确;由于子代抗病感病11,可推知亲代为Bb和bb,子代无香味香味31,可推知亲代为Aa和Aa,所以两亲本的基因型分别是Aabb、AaBb,B正确;两亲本(Aabb、AaBb)杂交的子代中有香味抗病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均为杂合子,C正确;两亲本杂交的子代为1/8AABb、1/4AaBb、1/8AAbb、1/4Aabb、1/8aaBb、1/8aabb,子代自交,后代群体中能稳定遗传的有香味抗病植株(aaBB)所占比例为1/41/41/41/81/43/64。D错误。答案D8.(xx山东日照质检)节瓜有全雌株(只有雌花)、全雄株(只有雄花)和正常株(雌花、雄花均有)等不同性别类型的植株,研究人员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A.节瓜的性别是由常染色体上的基因决定的,其遗传方式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B.实验一中,F2正常株的基因型为A_B_,其中纯合子占C.实验二中,亲本正常株的基因型为AABb或AaBB,F1正常株的基因型也为AABb或AaBBD.实验一中F1正常株测交结果为全雌株正常株全雄株1 21解析实验一全雌株与全雄株杂交,F1全正常株,F2代的分离比接近3103,共16个组合,可见该节瓜的性别决定是由两对基因控制的,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A正确;F2正常株的基因型为A_B_、aabb,其中纯合子占,B错误;实验二中亲本为纯合全雌株(AAbb或aaBB)与正常株杂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1,故亲本正常株有一对基因杂合,一对基因纯合,即亲本正常株的基因型为AABb或AaBB,C正确;实验一中F1正常株测交结果子代全雌株(单显)正常株(双显或双隐)全雄株(单显)121,D正确。答案B二、非选择题9.(xx安徽1号卷)已知某雌雄同株植物的花色(红花、紫花和白花)受三对等位基因(用Aa、Bb、Cc表示相关控制基因)。如果某种基因型中三种显性基因都存在时,则表现为红花,如果有两种显性基因则表现为紫色,其他基因型为白色。如图是该植物体细胞中与花色有关的基因组成。(1)选取多株这样的植株自交产生的后代中,花色类型及其比例接近_。(2)为了验证这三对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老师要求用测交的方法进行,所要选取的另一个亲本的基因型及性状表现分别是_、_,该实验的结果是_。(3)如果图中的三对染色体丢失了任何一条都不影响活性。已知该植物的一植株丢失了其中的一条,性状为紫色,请你预测该植株丢失的染色体可能是_。答案(1)红花紫花白花272710(2)aabbcc白花红花紫花白花134(3)1或3或510.某植物的高茎(B)对矮茎(b)为显性,花粉粒长形(D)对圆形(d)为显性,花粉粒非糯性(E)对糯性(e)为显性,非糯性花粉遇碘液变蓝色,糯性花粉遇碘液呈棕色。现用品种甲(BBDDee)、乙(bbDDEE)、丙(BBddEE)和丁(bbddee)进行了如表所示的两组实验(减数分裂过程中可能发生交叉互换,但几率较低)。请据表回答下列问题:亲本F1生殖细胞组合一甲丁BDeBdebDebde4114组合二丙丁BdEBdebdEbde1111(1)由组合一可知,基因B/b和基因D/d位于_(填“同一”或“不同”)对同源染色体上。利用其F1自交,_(填“能”或“不能”)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2)由组合二可知,基因E/e和基因_位于不同对同源染色体上。利用F1自交所得F2中,杂合子占_。(3)已知乙品种为bbDDEE,利用花粉鉴定法(检测F1花粉性状)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可选用的亲本组合有(用甲、乙、丙、丁表示)_。解析(1)分析表格所给信息,由组合一品种甲和丁杂交得到的F1的基因组成为BbDdee,其产生的四种配子的基因型和比例为BDeBdebDebde4114,而不是1111,说明基因B/b和基因D/d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2)纯合品种丙(BBddEE)和丁(bbddee)杂交得到的F1的基因组成为BbddEe,其产生的四种配子BdEBdebdebde1111,说明基因B/b或D/d和基因E/e位于不同对同源染色体上,其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F1自交所得F2中,纯合子占的比例为(1/2)(1/2)1/4,杂合子占的比例为11/43/4。(3)应该将花粉粒糯性和非糯性、花粉粒长形和圆形这两对相对性状的纯合子杂交获得F1,若F1产生的花粉遇碘后可表现出圆形蓝色圆形棕色长形蓝色长形棕色1111的性状比,即可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故选择的亲本得具有基因D和d、E和e。答案(1)同一不能(2)B/b或D/d3/4(3)乙丁和甲丙深化拓展11.(xx河南八市重点中学质量监测)已知某种性别决定属于XY型的动物的眼色受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如图甲。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图甲基因与某种动物眼色关系图(1)由图甲可知,无色眼的基因型是_,猩红色眼对应的基因型有_种。(2)从图甲信息可知,基因与生物性状之间的关系为_。(3)某同学为了进一步研究该动物的眼色遗传情况,对该种动物的眼色进行了调查,绘制的遗传系谱图如图乙,其中1号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图乙某动物的眼色遗传系谱图3号个体为纯合子的概率是_;若3号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则4号个体的基因型为_。若让6号与7号个体多次交配并产生足够多的后代(F1),则后代(F1)共有_种基因型,_种表现型;F1猩红色眼中纯合子所占比例是_;若让6号与7号的后代(F1)中的个体随机交配,则产生的F2中深红色眼个体占_。解析(1)根据图甲可知,A_B_为深红色眼,共4种基因型;A_bb和aaB_为猩红色眼,共4种基因型;aabb为无色眼。(2)基因与性状的关系有直接关系和间接关系两种。分析图甲可知,本题中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属于间接关系,即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另外,根据图示可知,该动物的眼色性状由A、a和B、b两对基因控制,故可得出性状可能由多个基因共同控制的结论。(3)由图乙可知,9号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则6号和7号个体的基因型一定均为AaBb;再根据7号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8号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可知3号和4号个体均为杂合子;若3号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则4号个体的基因型一定为aaBb(或直接由3号和7、8号个体基因型推导出4号基因型)。已知6号与7号个体的基因型均为AaBb,则6号与7号个体多次交配,子代(F1)共有9种基因型和3种表现型(深红色眼猩红色眼无色眼961);F1猩红色眼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1/3;在连续随机交配过程中,种群的表现型及比例不变,6号(AaBb)与7号(AaBb)交配产生后代(F1)的过程可以看做随机交配,F1再经随机交配产生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与F1应该是相同的,即F2的表现型及比例是深红色眼猩红色眼无色眼961。答案(1)aabb4(2)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或性状可能由多个基因共同控制)(3)0aaBb931/39/1612.(xx南宁、桂林一模)科学家对猕猴(2n42)的代谢进行研究,发现乙醇进入机体内的代谢途径如图所示。缺乏酶1,喝酒脸色基本不变但易醉,称为“白脸猕猴”;缺乏酶2,喝酒后乙醛积累刺激血管引起脸红,称为“红脸猕猴”;还有一种是号称“不醉猕猴”,原因是两种酶都有。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乙醇进入机体的代谢途径,说明基因可通过控制_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从而控制生物的性状;从以上资料可判断猕猴的酒量大小与性别关系不大,理由是与酒精代谢有关的基因位于_(填“常”或“性”)染色体上。(2)在此猕猴群中,A基因是由a基因突变而成的,其本质是a基因的DNA分子中可能发生了碱基对的_、增添或缺失。(3)请你设计实验,判断某“白脸猕猴”雄猴的基因型。实验步骤:让该“白脸猕猴”与多只纯合的“不醉猕猴”交配,并产生多只后代。观察、统计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结果预测:.若子代全为“红脸猕猴”,则该“白脸猕猴”雄猴基因型为aaBB;.若子代_,则该“白脸猕猴”雄猴基因型为_;.若子代_,则该“白脸猕猴”雄猴基因型为_。解析(1)从题干和图示可知,相应酶的存在与否使猕猴个体表现出不同的性状,这说明基因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从而控制生物的性状。4、12号染色体是常染色体,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的遗传与性别没有关系。(2)基因突变是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者替换引起的。(3)“白脸猕猴”雄猴的基因型可能为aaBB、aaBb或aabb,纯合“不醉猕猴”的基因型为AAbb,如果“白脸猕猴”的基因型为aaBB,则子代的基因型为AaBb,子代全为“红脸猕猴”;如果“白脸猕猴”的基因型为aaBb,则子代的基因型为AaBb(“红脸猕猴”)、Aabb(“不醉猕猴”),且子代中“红脸猕猴”“不醉猕猴”11;如果“白脸猕猴”的基因型为aabb,则子代的基因型为Aabb,子代全为“不醉猕猴”。答案(1)酶常(2)替换(3).“红脸猕猴”“不醉猕猴”11aaBb.全为“不醉猕猴”aab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