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30讲 种群的特征及其数量变化.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2687090 上传时间:2019-11-2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30讲 种群的特征及其数量变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9-2020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30讲 种群的特征及其数量变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9-2020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30讲 种群的特征及其数量变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30讲 种群的特征及其数量变化1.下图是墨西哥和瑞士两国人口年龄结构比较,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该图可以帮助预测两国未来人口增长趋势B人口增长率:墨西哥瑞士C仅根据该图不能预测两国人口的数量D墨西哥国家如果一对夫妇只生两个孩子,则人口数量将维持稳定答案:D解析:由于人口惯性作用,短期内墨西哥国家人口将先增加然后趋于稳定。2下列关于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种群数量的变化包括增长、波动、稳定和下降等B种群数量的变化主要是由迁入率和迁出率、出生率和死亡率引起的C在自然界中,种群的增长一般呈“J”型曲线D在自然界中,种群的增长一般呈“S”型曲线答案:C解析:种群的“J”型增长,只有在空间无限、资源无限、不存在任何天敌的条件下才有可能出现,一个种群进入一个新环境,一定时间内会出现“J”型增长,当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K值)时,种群将停止增长,就会出现“S”型曲线。3如图为理想状态下自然环境中某生物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阴影部分表示环境中影响种群增长的阻力a为“J”型曲线,b为“S”型曲线阴影部分的个体数量表示通过生存斗争被淘汰的个体数K值为环境容纳量ABC D答案:D解析: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为“J”型曲线;一般在自然环境中,种群数量增长为“S”型曲线;两线之间的数量差异就是由于环境阻力而淘汰掉的个体数。在“S”型曲线中,随种群数量的增长,资源、空间有限,种内斗争加剧,出生率死亡率,种群个体数达到环境的最大承载量,即环境容纳量(K值),并维持相对稳定。4(杭州高中xx届月考)将某种动物引入一个新的环境,研究人员调查了30年间该种动物种群数量的变化,绘制值变化曲线如下图所示。以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第1年至第5年间该动物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B第5年至第15年间该动物种群数量开始下降C第15年至第20年间该动物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D第20年至第30年间该动物种群数量增长率为0答案:D解析:第1年至第5年间,大于1,种群数量增长;第15年至20年,小于1,种群数量降低;第20年至30年,等于1,种群数量稳定,增长率为0。5(xx上海卷)某类捕食者消耗的猎物数与猎物种群密度的关系如下图曲线,能反映这类捕食者消耗的猎物比例与猎物种群密度关系的曲线是()A BC D答案:D解析:猎物的种群密度越大,其被捕获的概率越大,故捕食者消耗的猎物随猎物种群密度的增大而增大。猎物种群密度越大,种群数量越多,被捕获的猎物数量在猎物种群中所占的比例越小,D项正确,A、B、C三项错误。6右图表示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种群的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在第10年,经调查该种群数量为200只,估算该种群在此环境中的环境负荷量约为()A100只B200只C300只D400只答案:D解析:由图可知,该物种迁入新环境后,种群呈“S”型增长,第10年时增长速率最快,即种群数量达K/2,可估算此环境中的环境负荷量约为2002400(只)。7下列关于种群的说法,错误的是()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B一个池塘中全部的鱼是一个种群C一个种群的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做种群的基因库D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答案:B解析:一个池塘中全部的鱼可能有多种,不是一个种群。8在分析种群年龄特点时,也可将种群分为生殖前期(甲)、生殖期(乙)及生殖后期(丙)等三个年龄层,比较这三个年龄层成员数量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可推测种群未来的成长情形。下列可能是濒危物种的种群是()A甲乙丙 B甲乙丙C甲乙丙 D甲乙丙答案:D解析:生殖后期种群数量多于其他时期时,种群的出生率低,种群密度不断降低。9下列有关调查动物种群密度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A草地中跳蝻的种群密度一般不采用抽样方法进行调查B对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最好采用抽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C运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时,个体被捕捉的概率应相等,而与标记状况、年龄和性别无关D对农作物上的蚜虫,植物叶片上的昆虫卵常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答案:C解析:跳蝻活动范围很小,一般用抽样方法进行调查。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最好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运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时,个体被捕捉的概率应相等,而与标记状况、年龄和性别无关。对农作物上的蚜虫、植物叶片上的昆虫卵常采用抽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10下列有关种群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种群的“S”型增长曲线中,各阶段的增长率相同B种群是生物进化和繁殖的基本单位C种群中的全部个体的基因组成了这个种群的基因库D种群中各年龄段个体数目比例适中,则该种群的密度在一定时间内保持稳定答案:A解析:种群的“S”型增长曲线中,各阶段的增长率不同。11为了保护鱼类资源不受破坏,并能持续地获得最大捕鱼量,根据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应使被捕鱼群的种群数量保持在K/2水平。这是因为在这个水平上()A种群数量的相对稳定B种群增长量最大C种群数量最大D环境条件所允许的种群数量最大答案:B解析: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在K/2水平上种群增长量最大,鱼类捕捞后应使鱼群保持在K/2。12右图为某种群数量增长的“J”型曲线和“S”型曲线。若不考虑迁入和迁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改善空间和资源条件有望使K值提高Bbc段种群增长率逐渐下降,出生率小于死亡率Cc点时种群增长率为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D曲线Y与曲线X表明自然状态下种群无法超出理想状态下的最大增长率答案:B解析:bc段种群出生率减小,死亡率增大,增长率逐渐下降,但出生率仍大于死亡率。13(xx浙江卷5)下表是调查某野山羊种群生存状况的原始数据。若把表中数据转换为种群存活曲线图并进行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年龄(年)012345678910111213存活数(只)1 0008017897767647346886405714392529663死亡数(只)199121312304648691321871569033A.存活曲线图中横坐标采用的数据来源于年龄,纵坐标的来源于存活数B该种群的存活曲线呈凹形(类型)C该种群中大多数个体在平均生理年龄后死亡D分析存活曲线可知该种群对环境有较强的适应能力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种群的数量变化中的存活曲线,意在考查考生从表格中获取信息与处理信息的能力。根据表格所给信息分析,存活曲线中的横坐标为年龄,纵坐标为个体存活数,由此可将表格中的数据转换为坐标图。据图不难发现,低龄阶段个体的存活数高,如1年801只,2年789只,3年776只,而11年96只,12年6只,说明高龄阶段个体的存活率低,死亡率高,个体在平均生理年龄后大量死亡,即该种群的存活曲线呈凸形(类型)。由此可知,该种群对环境有较强的适应能力。14下列叙述中,不属于种群空间特征描述的是()A斑马在草原上成群活动B每毫升河水中有9个大肠杆菌C稗草在稻田中随机分布D木棉树在路旁每隔5 m种植答案:B解析: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叫做种群的空间特征。B没有体现空间特征。15某小组进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时,同样实验条件下分别在4支试管中进行培养(见表),均获得了“S”型增长曲线。根据实验结果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试管号培养液体积(mL)105105起始酵母菌数(103个)105510A. 4支试管内的种群初始阶段都经历了“J”型增长B4支试管内的种群同时达到K值C试管内种群的K值与试管不同D试管内的种群数量先于试管开始下降答案:B解析:A项中,4支试管中最初环境适宜,所以都经历了“J”型增长;B项中,最初的条件不同,达到K值不会同时;C项中,培养液体积和不同,试管内种群的K值应大于试管;D项中,中起始酵母菌数大于,所以先于试管开始下降。16某科研人员在资源和空间充足的适宜场所通过对100个大草履虫的培养和研究发现,平均一个草履虫每24 h能增殖2.309个新个体。为了研究大草履虫种群数量的变化情况,设计了如下数学模型。请对该模型进行补充:大草履虫情况研究方法平均一个大草履虫每24 h能增殖2.309个新个体观察研究对象,_(1)_在资源和空间无限的环境中,大草履虫种群的增长不会受种群密度增加的影响_(2)_(3)_(写出t天后种群个体数量的数学模型)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对事物的性质进行表述观察、统计细菌数量,对自己所建立的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_(4)_(1)_(2)_(3)_(4)_答案:(1)提出问题(2)提出合理的假设(3)NtN02.309t(4)通过进一步实验或观察,对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解析:本题通过草履虫的繁殖建构种群数量变化的数学模型。步骤为:观察现象,提出问题;提出合理的假设;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对事物的性质进行表述;通过进一步实验或观察,对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1.(xx新课标)某岛屿上生活着一种动物,其种群数量多年维持相对稳定。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个月。下图为某年该动物种群在不同月份的年龄结构(每月最后一天统计种群各年龄组的个体数)。关于该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A该种群10月份的出生率可能为零B天敌的迁入可影响该种群的年龄结构C该种群的年龄结构随着季节更替而变化D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不会影响该种群的密度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种群的特征及影响种群密度的因素,以柱状图的形式考查考生的比较、归纳能力,难度较大。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各种因素对种群数量的影响。据图可知,不同月份种群的年龄结构不同,其中4至10月份,个体逐渐发育到性成熟,12月份没有未成熟个体,表明在10月份种群的出生率可能为零,A、C两项正确。天敌迁入后,会捕食该种群中年幼或弱小的个体,影响种群的年龄结构,B项正确。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会降低种群的出生率,从而对种群的密度产生影响,D项错误。2(xx重庆理综)下图为某地东亚飞蝗种群数量变化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为有效防治蝗灾,应在a点之前及时控制种群密度Bab段,该种群的增长率与种群密度之间呈正相关C利用性引诱剂诱杀雄虫改变性别比例可防止c点出现D控制种群数量在de水平,有利于维持该地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了种群的数量变化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等知识。分析图中曲线可发现,由起点到b点为“S”型曲线,ab段中,该种群的增长率在逐渐下降,而种群密度在逐渐增加,二者呈负相关,故选B;a点时,种群增长速率大,此时防治蝗虫效果差,应在a点之前及时控制种群密度;利用性引诱剂诱杀雄虫改变性别比例后,降低了出生率,故可防止c点出现;蝗虫种群数量控制在de水平,可大幅度降低蝗虫对各种植物的危害,同时保护了生物多样性,提高了该地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3(xx江苏单科)蓝藻、绿藻和硅藻是湖泊中常见藻类。某课题组研究了不同pH对3种藻类的生长及光合作用的影响,实验结果见图、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图和图分析,3种藻类中pH适应范围最广的是_;在pH为8.0时,3种藻类中利用CO2能力最强的是_。(2)在培养液中需加入缓冲剂以稳定pH,其原因是_。(3)在实验中需每天定时对藻细胞进行取样计数,请回答下列问题:取出的样液中需立即加入固定液,其目的是_。在计数前通常需要将样液稀释,这是因为_。将样液稀释100倍,采用血球计数板(规格为1 mm1 mm0.1 mm)计数,观察到的计数室中细胞分布见图,则培养液中藻细胞的密度是_个/mL。答案:(1)绿藻蓝藻(2)藻类生长代谢会改变培养液pH(3)维持藻细胞数量不变藻细胞密度过大1108解析:(1)分析图,3种藻类中pH适应范围最广的是绿藻,不同pH条件对其生长速率没有明显的影响。分析图,在pH为8.0时,蓝藻的光合速率最大,可见其利用CO2的能力最强。(2)藻类自身的生长代谢会改变溶液的pH,如光合作用会吸收培养液中的CO2,导致pH升高,故在培养液中需加入缓冲剂以稳定pH。(3)藻类繁殖速度快,取样计数时若不立即加入固定液进行固定,则藻细胞会因细胞分裂而数量增多,导致计数结果偏大。培养后期藻细胞密度过大,会因一个小方格内藻细胞数量过多而难以计数,故需在计数前将样液进行稀释。统计图中四个角落及位于中间的中方格中的藻细胞数量,求平均值得每个中方格中约含藻细胞4个,则每毫升培养液中含藻细胞的数量为4251 0000.11001108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