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语文大二轮总复习 综合练15.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2685526 上传时间:2019-11-2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考语文大二轮总复习 综合练15.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9-2020年高考语文大二轮总复习 综合练15.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9-2020年高考语文大二轮总复习 综合练15.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考语文大二轮总复习 综合练15(xx邯郸质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25分)高睿1907年10月15日,在古城河南开封一户原籍浙江湖州的中医世家,一个男婴呱呱诞生了,他就是赵九章。幼年的赵九章,在私塾中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勉励自己发奋读书,立志长大以后要成为国家的栋梁。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以后,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对赵九章的思想影响很大,少年赵九章不仅因此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并且产生了忧国忧民的思想。他放弃了学习文学的初衷而改学科学,以“科学救国”的远大抱负为己任。1925年,他考进了浙江工业专门学校电机系。在这里,赵九章与一些进步同学走到一起,并参加了共产主义青年团。这对赵九章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从那以后,他以饱满的革命热情投入爱国的民主学生运动中去。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赵九章不幸被捕入狱。所幸赵九章的姨夫戴季陶在国民党政府中位高权重,由他出面疏通关系,终于将已经奄奄一息的赵九章从狱中保释了出来。赵九章虽然出狱了,但大革命失败后,进步势力遭到严重挫折,革命形势十分严峻。有戴季陶这么一个有权有势的亲戚做靠山,而且本身还曾做过戴季陶的机要秘书,以这样的资历,赵九章若要走上仕途,前程自然不可限量。但他却看不惯国民党官场的腐败,不愿同流合污,时常与戴季陶发生矛盾。1930年,他毅然北上,考进了清华大学物理系。1935年7月,赵九章考取了清华大学的公费留学,研习动力气象学、高空气象学和海洋学等课程。1937年,他在现代气象学之研究与气象预报这篇论文中,十分明确地提出了把数学、物理引进气象学领域的想法。同年,他在整理大西洋高空探测资料的基础上,用求解数学、物理方程的方法,定量地讨论了从热带高压到赤道途中信风主流中得到的水汽和热量的多少问题,在专业杂志上发表了论文信风带主流间的热力学。这是他按自己的思路把数学、物理和流体力学的基本原理引进到气象科学中来的首次尝试。该文发表后,立刻引起了国际气象学界的重视,他也因此受到国际专家的瞩目。1938年,赵九章以中国人特有的勤劳与智慧,仅用三年时间就获得了柏林大学的博士学位。那时正值抗日战争最困难的时期,大半个中国都成了抗战区,当时,凭赵九章的社会关系和自身条件,他若要继续留在国外,完全不在话下。可赵九章念念不忘的是用自己的学业报效祖国,因此毅然回到了灾难深重的祖国。1945年,赵九章针对30年代末40年代初由著名气象学家C.G.Rossby等首先创立的大气长波理论的不足,率先以大气长波的临界波长理论,提出了行星波斜压不稳定概念,成为现代天气预报的理论基础之一。1946年,赵九章正式担任中央气象研究所所长职务。新中国临近成立前夕,不甘心失败的国民党当局威逼利诱,要赵九章将气象研究所迁到台湾,但赵九章决不屈服,他顶住国民党当局的胁迫,团结全所同仁,坚持不撤离大陆。身为中科院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长的赵九章,洞察到世界大国争夺外层空间的新动向,并敏锐地意识到,新兴的空间物理研究将在国际上兴起,新中国应该抓住这次机遇。1957年春,赵九章向国家提出了研制和发射人造卫星的可能性和提交技术实现途径的分析报告,成为我国提出研制人造卫星的第一人。针对当时国际上对中国技术封锁的现实,他在报告中提出“中国发展人造卫星要走自力更生的道路,要由小到大,由低级到高级”的重要建议。因此,在开展中国人造地球卫星事业中,赵九章始终都把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建立在中国自己的科技和工业基础上。1959年,国际磁层物理和太阳风研究刚起步,他就在中科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创立了以空间物理研究为目的的磁暴组。他抓住当时空间物理的主题辐射带、太阳风、日地关系等,带领他的研究集体,在短短的几年内便取得一批接近国际水平的研究成果,撰写了中国第一本高空物理学专著,揭开了我国空间物理研究的第一页。60年代初期,在赵九章的领导下,地球物理研究所研制成功并发射了气象火箭,研制出箭头仪器舱内的各种仪器及无线电遥测系统、电源及雷达跟踪定位系统等,还研制了“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使用的多普勒测速定位系统和信标机。这些踏实的工作,为以后成功发射我国的第一颗人造卫星,做出了十分重要的贡献。(选自名人传记,有删改)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赵九章20世纪初出生在一个中医世家,上过私塾,五四运动对他的思想影响很大,他放弃了学习文学的初衷而改学科学。B赵九章进了浙江工业专门学校电机系,并参加了共产主义青年团,彻底改变了他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他曾被捕入狱,后被保释出来。C赵九章考取了清华大学的公费留学,研习气象学等课程,他的论文现代气象学之研究与气象预报引起了国际气象学界的重视。D赵九章仅用三年时间就获得了柏林大学的博士学位,体现了中国人特有的勤劳与智慧,因为成就卓著,他被任命为中央气象研究所所长。E赵九章在开展中国人造地球卫星事业中,始终都把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建立在中国自己的科技和工业基础上,在该事业中做出重要贡献。2赵九章在气象学上取得了哪些成就?请简要概括。(6分)答:3为什么称赵九章为“中国航天事业先行者”?请简要分析。(6分)答:4作为一位取得了丰硕成果的科学家,赵九章充满了人格魅力。请结合文章,就赵九章的人格魅力,谈谈你的看法。(8分)答: (xx衡水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25分)80年不灭的“中国梦”记印度尼西亚华人记者沈慧争虽然已是耄耋之年,沈慧争依旧十分关心中国时政。得知习近平总书记与其他6位政治局常委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这位81岁的印尼华人激动地对记者说:“我也去过那里!”原来,沈慧争和夫人在一年多前,冒着瑟瑟秋风,也曾参观过这个展览。尽管只是走马观花,但沈慧争依然深切地体会到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苦难之深、斗争之长。“所以,习近平总书记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我对此深感认同。”沈慧争1932年出生于印尼。19岁时,作为家中长子的他,已是一名华文教师,工作之余乐于向当地报纸、杂志投稿。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沈慧争从广播与报纸中得知中国欣欣向荣的景象,一颗年轻而热诚的心便飞向了神州大地。“我申请过回中国定居,但由于历史的原因,这个梦想无法实现。”沈慧争的语气中带着遗憾。他留了下来,很快就找到了弥补未偿心愿的方法投身印尼华文教育。虽然上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华文在印尼遭禁,华人及华人文化受排挤,但沈慧争继续担任家庭华文教师,坚持华文创作。印尼没了华文报纸,他就把文章投到香港、马来西亚和中国内地。近半个世纪过去了,经过印尼政府的改革和华人的共同努力,华人的生存空间得到很大改善,华文教育得到政府认可,华语课程普遍开设,甚至到了教师“供不应求”的地步。谈及此,沈慧争十分欣慰:“在传播文化事业方面,我尽了炎黄子孙的责任,也就心安了。”沈慧争的第二个梦想是,让自己的子女能回中国接受教育。1965年,印尼右派军人发动大规模排华浪潮,局势突变,人心惶惶。沈慧争想尽一切办法,终于让当时不满10岁的一双儿女搭上了北归的航班。从此,中国不仅是他的梦之所在,也成了他的情之所系。“他们在北京接受良好教育,毕业之后各自成家立业,一直生活在这个城市,”沈慧争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他们的成长多亏党和国家的关怀和培养。”最令他慨叹的是,数十年里,中国一步步走向繁荣富强,民众的生活随之节节攀高。最初赴中国探亲、采访的年月里,沈慧争常会从印尼购买电器馈赠亲友,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发现,为中国亲友选择礼品成了一件越来越难的事,因为很多东西国内都不缺乏。沈慧争动情地表示:“如果没有强大的中国,我的两个孩子就不会有今天幸福的生活,这是我一生最深刻的感受。我的美梦成真了。”2000年,68岁的沈慧争成为印尼华文报纸千岛日报资深记者。沈慧争说,以高龄出任记者,是因为他的第三个“中国梦”:增进中国与印尼交流,推动两国友好。2001年,沈慧争赴北京采访两会,为印尼华文报业开创先例。此后的10多年间,他多次回国,采访重大事件。采访两会时,沈慧争不仅带着相机、证件,胸前还挂着一张北京市政交通卡,成为许多国内外媒体注意的人物。赴汶川采访时,距离大地震不过一个月时间,余震不断。奥运场馆中,他头戴“Beijing xx”运动帽,胸别奥运纪念章,身背福娃旅行书包,全神贯注地捕捉新闻,精神头一点都不输年轻记者。世博会期间,沈慧争每天都满负荷工作,整理照片、编写稿件时常到深夜,次日照样神采奕奕。他一点都不觉得辛苦,反倒告诉年轻同行:“我很有兴趣,而且能有这样的机会回中国采访,我觉得很光荣。”沈慧争惊叹于中国的发展,愿将自己的所见所感倾注笔端,与越来越多的印尼读者分享中国日新月异的变化。为了改变一些印尼民众对中国的偏见,沈慧争在报道时始终着力宣传两国友好,“这需要我们长时间的精耕细作”。正是凭着这么一股劲头,他一篇篇地往印尼发回报道和评论。“它们传递了我的心声,但还远远不能完全表达我对中国的感情。”沈慧争说。或许某一天,你会在北京、上海或广州遇到这位白发苍苍、笔耕不辍的老记者。到时候记得停下脚步,和他仔细聊聊“中国梦”。(选自2013年02月26日人民日报)5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沈慧争得知习近平总书记与其他常委参观复兴之路展览的消息,心情激动。因为他在一年多前参观展览时感触很深,时至今日,仍难以释怀。B沈慧争作为一名华人,心中始终怀揣着盼望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伟大梦想。他在海外饱受欺凌的不幸遭遇,更让他加深了对祖国富强的热切盼望。C沈慧争年轻时的最大梦想就是回归祖国,定居故土;年迈之后,他的最大梦想就是宣传中国与印尼的友好关系,推动两国之间的友好交流。D沈慧争因为成功地将自己的子女送回了中国,完成了自己的夙愿,所以对祖国充满无尽的感激之情,愿意穷己一生之力回报祖国。E沈慧争在传播中华文化方面,在为改善印尼华人的生存空间方面,做了许多不懈的努力和艰苦的工作,尽到了一名炎黄子孙应尽的责任。6开头两段在文章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请联系全文简要分析。(6分)答:7沈慧争为了实现自己的“中国梦”,一生做了哪些努力?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答:8文章在叙述沈慧争多次回国报道重大事件时,是如何行文的?这样写可以起到怎样的作用?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8分)答:答案精析综合练141AEB项“彻底改变了他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不正确,参见原文第二段第三句“对赵九章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产生了很大的影响”。C项“他的论文现代气象学之研究与气象预报引起了国际气象学界的重视”不正确,引起了国际气象学界的重视的论文是信风带主流间的热力学。D项“因为成就卓著,他被任命为中央气象研究所所长”于文无据。2首次尝试把数学、物理和流体力学的基本原理引进到气象科学中;率先以大气长波的临界波长理论,提出了行星波斜压不稳定概念。解析解答此类题的方法如下:通读文章,把握文章的主旨和结构脉络;根据题干要求和提示锁定答题区间;把选中的信息进行分类整合,有条理地表述。3洞察到争夺外层空间的新动向,意识到空间物理研究的兴起,提出研制和发射人造卫星的可能性和提交技术实现途径的分析报告;针对国情,提出中国发展人造卫星的重要建议;带领他的研究团体,揭开了我国空间物理研究的第一页;研制出了与人造卫星相关的多种技术工具。解析解答此类题的方法如下:直接提取文中相关的语句,这些句子大多放在开头和结尾处;摘取关键词句进行概括;分层概括,合并整理。4志向远大,追求进步。赵九章从小就立志要成为国家的栋梁,青年时代投身爱国民主运动。淡泊名利。大革命失败后,赵九章本来可以依靠关系和资历走上仕途,前途无量,但他不愿与腐败的国民党官场同流合污。不惧危险,报效祖国。赵九章在国外取得博士学位,本可以留在国外,但他为了报效祖国,毅然回到了灾难深重的祖国。不惧权贵,不屈服压力。新中国临近成立前夕,国民党威逼利诱,要赵九章将气象研究所迁到台湾,他坚决不屈服,顶住了压力。解析解答此类题的方法如下: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大胆而明确地提出自己的观点。结合文本中的实例、细节加以分析论证。再次表明自己的观点。5CEA项原因概述不准确,“时至今日,仍难以释怀”不够严谨。B项“他在海外饱受欺凌的不幸遭遇,更让他加深了祖国富强的热切盼望”属无中生有,于文无据。D项因果关系解释错误。6结构布局上,照应了文题“80年不灭的中国梦”,统摄了全文主要内容。人物刻画上,写出了传主沈慧争虽年岁已高,但关心中国时政的痴情不改,突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表现了他的执着品质。思想内容上,赞颂了传主沈慧争热爱祖国的思想和精神境界。7积极投身印尼华文教育。沈慧争担任家庭华文教师,坚持华文创作。克服一切困难,让自己的子女回中国接受教育。作为印尼华文报纸千岛日报的资深记者,积极采访报道中国,增进了中国与印尼的交流,推动了两国友好。8按时间顺序依次叙述了沈慧争在北京报道“两会”,赴汶川采访,在世博会期间整理照片、编写稿件等多项工作;着重从他的装扮和精神两方面来反映其作为一名印尼华文报纸记者所做的具体工作。这样写,能够更好地展示沈慧争为增进中国与印尼交流,推动两国友好所做出的贡献;同时也折射出他的光荣之感、心声和感情,凸显了他一生所追求的“中国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