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政治 生活与哲学 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2681116 上传时间:2019-11-2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中政治 生活与哲学 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2020年高中政治 生活与哲学 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2020年高中政治 生活与哲学 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政治 生活与哲学 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学 案【温故知新】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是什么?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取得了哪些重要理论成果?【目标导航】高考考点: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理解哲学的运动概念、物质与运动的关系、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理解规律的含义、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自主探究】:亲爱的同学,请你根据下面的提示,带着问题阅读课本,做好自学和预习。相信你一定行!一、哲学的物质概念:自然界的物质性;人类社会的物质性1.为什么说自然界具有物质性?2.为什么说人类社会具有物质性?3.为什么说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4.什么是物质?二、哲学的运动概念:运动和物质的关系;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1.什么是运动?2.运动与物质的关系?3.什么是静止?4.运动和静止的关系?三、物质运动的规律:规律的概念;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1.什么是规律?2.什么是规律的客观性?什么是规律的普遍性?3.为什么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教 案【温馨提示】有教养的头脑的第一个标志就是善于提问。(普列汉诺夫)自学过程中你还有什么发现、有什么疑惑?请及时把你思维的火花记录下来,以便与其他同学讨论、共享。一、互动探究: 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培根)亲爱的同学,请你参与讨论,合作共享。1、议一议:物质和物质具体形态的区别和联系首先,二者是紧密联系的。物质是从物质的具体形态中概括抽象出来的,没有物质的具体形态就谈不上哲学上所说的物质,物质只能存在于物质的具体形态之中,万事万物都只是物质的具体表现。它们之间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是普遍和特殊的关系。其次,二者又是有区别的。物质的具体形态各有其属性与特征,而哲学上所说的物质则舍弃了这些具体属性与特征,它只承认物质的惟一特性客观实在性。哲学上讲的物质是物质具体形态的共同属性,它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永恒的、不灭的;而物质的具体形态可能是看得见的、暂时的、可以消灭的。2、想一想:否认运动会导致什么错误?否认相对静止会导致什么错误?只承认静止而否定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是相对主义和诡辩论。3、议一议:人在规律面前应该怎么办?尊重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去认识规律和把握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二、误区点拨:1、理解物质概念时应把握的要点: 把握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 它是从万事万物中抽象出来的,只有这种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性,才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同时要把握物质的可知性。 要明确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要知道哲学的物质概念与自然科学物质概念的关系:自然科学中讲的物质是指有形的实体,是物质的具体形态,而哲学上讲的物质概念则囊括了整个世界的万事万物,反映的是自然界和社会各种物质具体形态的共同唯一特征。两者不能等同。 要划清旧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在对物质含义上的界限。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由实物构成,近代机械唯物主义则将物质同原子等自然科学物质具体形态等同起来。 把握世界统一于物质。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世界上各种事物和现象有一个统一的本原,这个本原是物质而不是精神,并不是说世界上只有物质的东西,没有精神的东西。2.注意:发现规律创造规律亲爱的同学,如果你还有不明白的问题,不要紧,请认真听讲,老师和其他同学会和你一起解决的。【原理与方法论归纳】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1、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的。意识是物质的派生。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2、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认识和客观实际相符合。3、反对:反对实际工作中,违背世界物质性原理的表现是主观主义。二、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重点掌握】1、原理内容:所谓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被改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2、方法论: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即坚持实事求是),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3、反对:反对否认规律的客观性和企图创造规律或消灭规律的唯心主义观点,反对不讲科学,不顾客观规律的冒险盲干的主观主义。三、知识盘点:你能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本课时学习的内容吗?围绕该内容,你学到了哪些重要知识?你能画出本课的知识结构图吗?试试看,你能行!巩固案一、单项选择题1.(06政治江苏卷)人们能够创造出自然界里本来没有的东西,如计算机、电冰箱、宇宙飞船等。这表明A人们能够创造自然物 B人们能够改变自然物的具体形态C人工化的自然物不再具有客观性 D人们已经全面把握自然规律2.随着人类改造自然的范围扩大和程度的加深,一些原来只在动物中传播的疾病威胁到人类的健康。这提醒我们A人类改造自然的同时也改变了自然界的客观规律B利用和改造自然必须以认识和保护自然为前提C受人类活动影响的自然失去了客观性D改造自然必然以牺牲自然为代价3.(09政治广东卷)近年来,某地的洪水泛滥越来越严重,对民生危害越来越大。造成洪水泛滥的原因之一是人类活动增多所造成的地球环境破坏。从哲学上看洪水与自然灾害之间存在本质的联系 改造自然,务必要尊重、顺应和保护自然人类活动必将引起自然灾害的出现 事物之间存在着因果联系A. B. C. D.4.物理学家把由反粒子组成的物质称作反物质。1997年美国科学家发现在银河系上方约3500光年处有一个不断喷射反物质的反物质源。xx年欧洲核子研究中心首次成功地对反物质原子的内部结构和物理特性进行了研究。从哲学上看,反物质的存在表明A.世界的本质并非是物质 B.新事物总是层出不穷C.人类可以有意识地改造自然 D.整个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5.(xx年江苏)“树欲静而风不止”,这句话反映了( )A客观事物的存在与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B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物质的C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D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6.(07江苏政治)赫拉克利特说世界是团永恒的活火,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烧,在一定的分寸上熄灭。它包含的哲学道理有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A. B. C. D.7.古希腊哲学家克拉底鲁认为,万物只是一种不可名状的“旋风”,瞬息万变,他拒绝给事物以名称,主张对客观事物“什么都不能说”。其错误在于A否定了事物的客观性 B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C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 D割裂了物质和运动的关系8.(07广东大综合)王夫之说:“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者含动,动不舍静”。下列观点与之相符的是A.运动和静止都是绝对的B.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C.静止是绝对的,运动是相对的D.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9.人的思维活动和认识发展是有规律的,这种规律受到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制约 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是可以改造和创新的 是能够被人们所认识和利用的A. B. C. D.10.清代著名画家郑板桥在题画中说:“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强调“意在笔先”、“趣在法外”。这说明:( )A绘画创作不遵循认识的一般规律 B并非所有的意识都是由客观存在决定的C艺术创作只凭主观虚构 D艺术创作有其特有的规律11.人们现在还不能准确预测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强度。这说明A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不可能预测地震的发生 B有些自然规律是无法掌握的C如果掌握了地震的规律,就可以防止地震的发生D科学的预见离不开对于客观规律的掌握12.水的流动规律在不同的条件下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或者“洪水无情”,或者“细水润田”。我国兴建三峡工程对于防洪、发电、航运、灌溉等所起的作用极为有利的。这说明( )A.人们发挥自觉能动性,就可以改变水流动的规律,变害为利B.人们可以认识和改变规律C.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改变条件和规律,就可以限制水流的破坏作用D.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利用规律创造有利条件,为人类服务13.“庖丁解牛,游刃有余;揠苗助长,苗枯田荒”。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 )A现象是规律的外在表现形式 B人在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C尊重规律是取得成功的基础 D解放思想是取得成功的条件14.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到xx年建成后,将避害趋利,按照人们的意志发挥出巨大的综合效益。上述材料还充分说明 ( )人们能够认识规律并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 人们能够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造客观世界 人们利用规律的前提是服从规律 人们可以改变规律,使其服从人们的需要A. B. C. D.15.早在1600年前的古代,我国劳动人民就利用蚂蚁捕捉害虫。近年来,我国运用人工繁殖法生产农作物害虫的天敌昆虫,用来防治农作物的多种害虫,取得了很大成功。这表明( )A.人能够发行某些有害的规律 B.人类不仅能够认识事物运动的规律,而且能够利用规律,以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 C.人能够创造害虫与其天敌昆虫的联系D.人们不能根据自己的意志创造一个客观上不存在的规律,或者改造、消灭仍然起作用的二、简析题:16.材料一:中国经济增长已连续5年保持在以上的速度,但是伴随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石油等资源的短缺成为了中国能源安全的核心和国家安全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中国石油安全问题不能不通过国际石油市场来解决,然而,当今世界石油市场的发展趋势却使中国石油安全面临一系列严峻的国际环境。为此,必须广泛参与国际石油领域的竞争与合作,实施维护石油安全的对外战略,以确保中国海外石油供应安全。材料二: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联系上述材料,运用辩证唯物论的观点,分析我国开展“节能减排”的哲学依据。学习评价1、你完成本“案”的情况( ) A.很好 B.较好C.一般 D.较差2、你在本节课上的表现情况( )A.很积极主动 B.较积极主动C.一般 D.较差3、你的收获与困惑:教学反思: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5:BBDDA 6-10:ACDBD 11-15:BDCAB 二、简析题:答: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节能减排有利于优化能源结构,减轻环境压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节能减排正是从全球环境恶化、我国人均资源较少等现实作出的要求。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要以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为基础,节能减排符合我国的能源和生态要求,符合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规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