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政治 《文化创新》教案1 新人教版必修3.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2679760 上传时间:2019-11-2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中政治 《文化创新》教案1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2020年高中政治 《文化创新》教案1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2020年高中政治 《文化创新》教案1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政治 文化创新教案1 新人教版必修3一、考点导航1.文化创新的源泉与动力 2.文化创新的意义 3.创新与继承的关系 4.创新与借鉴、融合 5.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二、知识网络文化发展的实质不尽的源泉 文化创新的源泉不竭的动力 文化创新的动力创新,民族进步的灵魂,国家兴旺的动力文化创新的 文化创新的意义 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源泉和作用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文化创造的主体呼唤文化创新的时代 当代中国文化工作者的使命文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立足于社会实践化继承传统创推陈出新 文化创新的主要途径: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新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不同民族文化之间应进行面向世界 交流、借鉴和融合文化创新的途径 博采众长以我为主 为我所用坚持正确方向 把握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克服错误倾向 文化的关系 反对两种错误倾向三、考点梳理1、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1)、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文化创新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文化的传播和继承的过程渗透着文化创新的精神。文化自身的继承和发展,是一个新陈代谢、不断创新的过程。(2)、文化创新的必要性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3)、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和基础文化创新的源泉是社会实践人类在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实践这,创造出自己特有的文化。离开了社会实践,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文化创新的动力和基础是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文化创造的源泉,文化创新的灵感最终来自于社会实践。因为:离开了社会实践,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水之木,人们不可能从事任何有价值的文化创造,文化也不可能实现任何新的发展。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和基础。因为:一方面,社会实践不断出现新情况,提出新问题,需要文化不断创新,以适应新情况,回答新问题;另一方面,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源,准备了更加充足的条件。2、文化创新的意义(1)、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文化源于社会实践,又引导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人的的全面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检验文化创新的标准所在。【注意】(1)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给予经济、政治以重大影响。适应社会实践的需要创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更好地为社会实践服务。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标准所在。(2)社会实践和文化创新是辨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社会实践决定文化创新,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和基础。另一方面文化创新对社会实践有反作用,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因此把握二者关系,首先要准确判断哪些现象属于社会实践,哪些现象属于文化创新。其次,要根据材料和有关知识判断材料体现的是决定关系还是反作用关系,从而确定应该运用的教材理论。再次,要真正把握文化的内涵和外延。 (2)、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传统文化才能焕发生机,历久弥新,民族文化才能充满活力,日益丰富。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3、呼唤文化创新的时代 (1)、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辨证关系的指导意义。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和基础。体验生活,属于参加社会实践,只有体验生活才能解决理论和感性认识不能解决的问题,才能成为一个有作为的文化创造者。(2)、当代中国文化工作者的使命和职责人民群众是从来就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文化创作者需要深入社会实践,关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基本需求,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才能激发创作灵感,发挥聪敏才智,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伟大作品。4、文化创新的途径(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源泉。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2)、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一: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着眼于文化的继承,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的文化创新之路,要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注意就中国古代传统文化而言,刚健有为、厚德载物、贵和尚中、仁民爱物、修己安人、义以为上、天人合一、整体为上等,都反映了当时的文化精神;就中国近代传统文化而言,爱国主义、民族主义、科学精神、民主精神、自由精神等,反映了新的时代的文化精神,是古典文化精神的更新和进步。无论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还是中国近代的传统文化,有些基本价值理念是贯穿始终的,如: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爱国主义的深厚情怀,和谐统一的博大胸襟,崇德重义的高尚情怀,文化中国的理想追求,勤劳勇敢的质相秉性,等等。 例如,个人专断,宗法亲情,道德至上,反对竞争,轻视效率,贬斥利益,等等。人们今天当然可以而且应当痛彻地予以批判。 创新与批判继承的关系:批判继承是基础,是起点。不能离开传统空谈文化创新。一个国家或民族,如果漠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其民族文化的创新,也就失去了根基。有批判继承才有创新,才能不断创造新文化。创新是在批判继承基础上融会新实践经验的升华创新,是发展。文化创新要体现时代精神。(3)、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二: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不同民族文化之间应进行交流、借鉴和融合,这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实现文化创新需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文化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文化创新的基础。必须以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开展文化交流、借鉴和融合,以发展本民族文化。在学习和借鉴其它民族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4)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文化创新要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反对两种错误倾向 “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这是一味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拒绝接受新文化和任何外来文化的倾向。 “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这是一味推崇外来文化,根本否定传统文化的倾向。这两种倾向都不利于文化创新,是错误的思想倾向,必须予以克服,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文化创新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正确的方法进行。坚持正确方向中国民族文化的发展、创新,不能排斥外来文化,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纵览古今,文化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充满生机与活力。今天,我们更要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着眼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在历史与现实,当方与西方的文化交汇点上,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吸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努力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四、典例精析【例1】(09安徽高考) 京剧是中华民族的国粹。它是在18世纪下半叶经徽戏、秦腔、汉调的交融,并借鉴吸收昆曲、京腔之长而形成的。京剧的形成体现了A. 各具特色的文化艺术异彩缤纷 B. 中华文化薪火相传和一脉相承C. 中华传统文化所具有的兼容性 D. 不同文化都能够实现融会贯通【精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文化创新的理解。经徽戏、秦腔、汉调的交融,并借鉴吸收昆曲、京腔之长而形成了京剧。由题干可选C. 中华传统文化所具有的兼容性。A直接不符合题干,B光说继承,没有体现吸收借鉴,D说法不准确。【答案】 C【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把握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特别是文化创新与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之间的联系。【例2】(09江苏20)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将中华文化与奥林匹克精神完美结合,向世界奉献了一部奥运史上最华美的乐章。这充分说明m 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 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外来文化是中华文化创新的基础 中华文化正在成为世界文化A B C D【精析】本题考查文化创新及中华文化的特点,考查学生解读和获取信息的能力。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基础,故的说法错误;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说法错误;的说法正确的反映了题意。故本题选A项。【答案】A【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提高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注意提取题干和题肢的有效信息。【例3】(09安徽高考)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历史表明,经济危机形成的倒逼机制,往往会对经济结构产生“洗牌效应”,为一些产业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安徽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近年来,中共安徽省委、省政府提出并实施了“建设文化强省”的发展战略,将文化产业作为实现崛起的支柱产业之一,着力培育软实力。xx年以来,全球性金融危机“寒风劲吹”,安徽文化产业却凭借“厚积薄发”的底气,抢抓机遇,逆势而上,成为江淮大地加速崛起的新引擎。(3)请你结合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就怎样推动安徽文化创新提出合理化建议。【精析】本题以全球性金融危机为背景,考查学生解读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理解和运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本题具有两个大的特色:一是具有时代特色,紧跟当今重大的时政问题(经济危机);二是具有地方特色,紧密结合安徽地方特色【答案】 (3)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安徽改革开放的实践,汲取营养,推动文化创新。继承我省优秀传统文化,兼收并蓄(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加强交流,推陈出新。着眼于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发挥广大人民群众在文化创新中的主体作用。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内容形式和传播手段等不断创新,促进文化的全面繁荣。【点拨】首先,要注意模块限定文化生活,其次,推动安徽文化创新措施既要结合材料,更要注重把握教材知识的归纳总结,此题在于平时的知识的积累和总结。五、巩固训练(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xx年10月 “神舟”七号飞船,顺利升空,标志着我国的航天事业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在航天事业的发展过程中,我国的航天工作者创造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航天精神”,以上事实说明( D )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实践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 服务于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 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基础A B C D2、金秋“神七”遨苍穹,盛世祥光贯九重。火箭高科如鬼斧,飞船新技似神工。自然奥秘须参透,宇宙精微欲探穷。千古先贤多创造,今朝奇绩更丰隆。这是神七发射后,一网友写下的贺诗,喜悦之情跃然纸上。神五、神六、神七成功发射与返回,以及航天人所创立的“航天精神”必将激励我国人民以更大热情投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中。材料表明( B )文化创新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 文化决定于经济、政治,并反作用于经济、政治 一定的文化对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会起重大的促进作用 实践是检验文化创新正确与否的根本标准A B C D3、一曲富含现代音乐元素的奥运歌曲北京欢迎你红遍全国。而这首灵感源自童谣的歌曲是用中国古代宫、商、角、徵、羽五调式谱写,“歌曲中流淌的全是中国DNA”。上述材料说明( D )A传统文化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B优秀文化具有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C社会实践是实现文化创新的源泉 D文化创新必须实现传统和现代的融合4、北京奥运会著名建筑“鸟巢”和“水立方”是设计者在潜心研究中外建筑的基础上精心设计而成的建筑精品,参加北京奥运会的中外观众无不为这一精美的建筑所折服。这说明( A )A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 B文化创新来源于作者的灵感C传统建筑是民族精神的火炬 D建筑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5、下列关于文化创新的源泉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B )A文化创新的源泉来自于传统文化而非外来文化B文化创新的源泉只能是社会实践C文化创新的源泉既指传统文化,也指外来文化D文化创新源于对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批判性继承6、唐代大书法家柳公权,在博采众长的基础上创造了柳体,丰富了中国书法艺术,为中国书法艺术增添了新的气息和活力。这体现了( C )A、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B、社会实践对文化创新的推动作用C、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D、人民群众中的任何一员,都能进行文化创新7、南京中山陵是中西合璧的建筑。它是当时的设计者在潜心研究中国古代皇陵和欧洲帝王陵墓建筑风格的基础上,根据紫金山地形设计而成的建筑精品。这说明( C ) A建筑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B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C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 D潜心思考是文化创新的基础8、冼星海在抗日战争时期创作了黄河大合唱等名曲,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这表明( A ) A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 8文化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 C文化的发展与社会实践同步 D文化创造的主体是知识分子9、荀子在劝学篇的首句即告诫人们:学不可以已。中国教育的开山始祖、至圣先师孔子教导人们: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这告诉我们(C)应提倡全民学习,终身学习 学习应成为人们学习生活的“第一需要” 活到老、学到老应成为人生的境界 每个人都必须掌握所有的科学知识 A、 B、 C、 D、(二)非选择题 10、xx年,中国之骄傲,世界之惊叹。我校高二政治兴趣小组师生以“世界的奥运,梦想的舞台”为主题,成立合作学习小组,开展探究性活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后,兴趣小组成员在街头进行随机采访:市民甲:太棒了!一幅卷轴在“鸟巢”中央徐徐打开,光影变幻中,展现出一幕幕风格各异、气势磅礴“中国画卷”,向世界立体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底蕴与文化风采。学生乙:和平、和睦、和谐,一个“和”字,表达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外国游客丙:富于创造性的开幕式,通过现代技术,将民族特色与奥林匹克精神融合在一起,真是太神奇了!请你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结合上述甲、乙、丙三人的观后感,你认为,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是如何实现文化创新的?【答案】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源泉和动力,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立足予中国传统文化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之一。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体现了时代精神。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是文化创新的又一重要途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学习、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的同时,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11、看漫面,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注:本题漫画根据方成的洗澡改编(1)漫画中的文化教育存在什么偏差?【答案】漫画中的文化教育存在只注重中国传统文化排斥外来文化的偏差。(2)中华文化与外来文化应如何交流、借鉴与融合?【答案】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是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以发展本民族文化的过程;是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相互借鉴,以“取长补短”的过程;是在文化交流和文化借鉴的基础上,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的过程。 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熔铸百家的气魄,科学分析的态度。不同文化之间,有差异就难免有矛盾、有竞争,但文化差异不应该成为文化交流的障碍,文化竞争并不排斥文化合作。不同民族文化之间,应该平等交流、相互借鉴,共享世界文化创新成果。 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我们要跻身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必须深深植根于自己民族的文化土壤,不断实现中华民族的文化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