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教案 新人教必修1.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2678727 上传时间:2019-11-2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教案 新人教必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9-2020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教案 新人教必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9-2020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教案 新人教必修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教案 新人教必修1【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雅尔塔体系的主要内容,分析美苏两国从战时盟友变为战后的主要原因;(2)掌握马歇尔计划、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经济互助委员会、华沙条约组织等主要内容,理解美苏两国对峙中各自采取的政治、经济、军事措施;(3)通过对德国分裂、朝鲜半岛的分裂、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古巴导弹危机等史实的了解,从而更加直观的理解美苏两国对峙的表现形式;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战后世界主要国家政治力量对比变化的分析,进一步认识冷战的实质;(2)通过美苏两国对峙中各自采取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措施的分析,认识各项措施所产生的影响;(3)通过情景再现、史料研习等方式,认识美苏两国在“冷战”状态下的对抗和矛盾的激化对世界和平及国际关系造成的深刻影响;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两极格局形成过程的分析,理解在冷战背景下美苏两大军事集团的对峙抗衡既威胁世界和平与安全,又在很大程度上相互制衡,从而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和平状态。【教学方法】1. 分阶段讲述课文内容,使学生对本章有一个系统的认识;2. 在讲述中适当插入问题,进行提问或展开讨论,启发学生的思考能力;3. 运用多媒体教学,再现历史史实,使了解更直观。【教学内容】1从盟友到对手:背景:二战后,西欧和日本衰落,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苏联的实力不断增强,社会主义国家在世界上的影响日益增大,引起了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的敌视。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日益加剧,苏联成为美国称霸世界的最大障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在雅尔塔等国际会议上,美、英、苏等国讨论了结束战争、处理战争遗留问题和战后和平等问题,达成若干协议,形成的以美、苏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系。2 美苏冷战:1947年3月,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说,提出要以“遏制共产主义”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和对外政策的指导思想,这些政策和纲领后来被称为“杜鲁门主义”。它的出台,表明美国公开放弃同苏联合作的政策,标志着“冷战”的正式开始。(1)马歇尔计划(经济表现) :为了帮助西欧恢复经济,美国开始实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的对欧洲经济援助计划,以扶持和控制西欧国家;还企图用马歇尔计划拉拢东欧国家。根本目的在于稳定资本主义阵脚,遏制共产主义(2)成立北约(军事表现):1949年,美国等12国的代表在华盛顿集会,签订了北大西洋公约,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它是一个反对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军事政治集团。 它的成立是美国遏制苏联、称霸世界的重要行动,加剧了“冷战”的程度。(3)经互会的成立:1949年,苏联、保加利亚等国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以打破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对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封锁。(4)成立华约:1955年,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在华沙签订友好合作条约,被通称为“华沙条约”,根据这个条约建立了华沙条约组织。从此,欧洲出现了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局面,美苏两极格局形成。3“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1)德国分裂:二战后,德国被美、英、法、苏四国分区占领。随着“冷战”的开始,德国首先成为美苏“冷战”的焦点。美苏双方未能就德国统一问题达成协议。1949年,在美国和苏联的支持下,德国西部和东部先后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2)朝鲜分裂:1945年日本投降后,美、苏两国以北纬38度线为界,分区占领朝鲜半岛的南部和北部。在朝鲜半岛南部和北部分别建立了大韩民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从此朝鲜半岛处于分裂状态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中国的安全受到严重威胁。为了抗美授朝、保家卫国,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美国被迫签订停战协定。(3)侵越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法国殖民者重返越南。越南人民在越南共产党的领导下,英勇抗击,迫使法国殖民者撤出。1961年,美国发动越南战争。在越南军民的英勇抗击下,美军被迫于1973年撤出越南。 (4)古巴导弹危机:1962年,苏联开始向古巴运送导弹,准备在古巴建立导弹基地,以改变苏联在核力量对比中的不利地位。美国发现后,采取武装封锁古巴,经过对峙和谈判,苏联最终从古巴撤走导弹,危机结束。4冷战的影响:(1)积极作用。有利于缓解世界紧张局势,在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雅尔塔体系消除了德日两个法西斯战争策源地,有资格打世界大战的美苏两国又长期势均力敌,使双方均不敢贸然行事。这种建立在大国均势基础之上的国际秩序,虽然不能消除冲突的根源,但却使大国行事时有一定的约束。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科技革命的进行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的多极化格局的出现和经济的全球化发展,并进一步影响了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2)消极作用。打上了浓厚的大国强权政治色彩,无视弱小国家利益,导致战后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擅划国界,分裂国家的做法,种下了不稳定的祸根,导致日后世界的纷争和不安宁;战后两大集团日益演变成美苏联各超级大国的工具,为谋求霸权,两强展开长期的军备竞赛和地区争夺,导致世界局势长期紧张动荡。两极对峙的格局下,国际经济秩序长期得不到改善,给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教学重点】1 美苏“冷战”对峙的措施及表现;2 “冷战”对世界的影响。 【热点试题】1二战后,美国为什么要对欧洲实施马歇尔计划?2在“杜鲁门主义”出台后,美国全面推行冷战的表现是什么?3马歇尔计划和杜鲁门主义有什么联系和区别?4北约和华约的共同性质是什么?对欧洲有什么影响?5美苏“冷战”对世界有什么影响?【课堂小结】美苏两极“冷战”格局的形成是战后两国政治、军事实力均衡的产物,两极格局之下,美苏两大集团为各自的集团和国家利益不惜以大国意志分割世界,人为造成长期的国家分裂、地区冲突和骨肉分离。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冷战”背景下美、苏两大军事集团的对峙抗衡既威胁世界和平与安全,又在很大程度上相互制衡,从而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和平状态。第21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识记欧洲共同体形成的原因、形成的标志,欧共体的发展和影响;日本崛起的背景、原因、表现、影响;不结盟运动兴起的原因、倡导人、标志、特点、历史影响;了解美欧关系、美日关系变化的史事;(2)理解因为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导致各国之间实力对比此消彼涨,因此世界出现了多极化的趋势,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主题。2.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生亲自对朝鲜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立场和态度的决策,培养学生解读历史信息能力,并能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外部环境,正确应对重大事件。(2)通过创设重大国际事件为情景,培养学生关注和关心国际、国内焦点,并具备一定的洞察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认识二战后美苏两极以外的各种政治经济力量的增长,初步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形成及影响,树立世界走向多极化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的价值判断标准。 【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谈话法、比较法、分析法、讨论法、情景再现;2. 针对本章知识涉及的国家和地区多、国际关系复杂、时空跨度大的特点,在讲述时可采用分开与整合的方法。将该课的主要问题变复杂为简单、生涩为通俗,以方便面学生理解。【教学内容】1欧洲共同体:欧洲共同体是欧洲若干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在自愿的基础上 组成的一个地区性经济、政治一体化联合体。成立原因:(1)现实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使西欧丧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它要重新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有力影响,必须联合起来。(2)根本原因:经济发展的需要。在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过程中,西欧国家间的联系日益密切。(3)政治因素:美苏争霸的影响:在美苏两极格局下受到美国的控制和苏联的威胁美苏“冷战”开始后,西欧国家逐渐认识到,必须走联合的道路才能保障自身的安全和获得发展。(4)思想因素:欧洲传统的统一思想的影响联合过程: 1951年,法,意、荷、比,卢、联邦德国六国签订了巴黎条约,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这个共同体促使政治宿敌法德之间的矛盾化解。后来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成立。1967年,这三个共同体合并为一个机构欧洲共同体。影响:欧洲共同体成立后,西欧国家不断加强经济合作,经济实力大大增强。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西欧国家开始摆脱美国的控制,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资本主义世界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形成。欧洲共同体增强了与美苏抗衡的实力,冲击了两极格局,使世界朝多极化方向发展2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1)原因:经济的发展和实力的增强。二战后,日本政府进行民主改革:以铲除军国主义的社会经济基础,进一消除生产关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这就为日本经济恢复和发展奠定了基础。1948年后,随着“冷战”的加剧,美国开始帮助日本恢复经济首先是一再削减直至免除日本对美国的战争赔偿,井将已拆迁的工业设备全部发还日本。同时,美国还向日本提供恢复生产急需的资金和物资。朝鲜战争爆发后,日本通过提供商品和劳务得到大量的“特需”收入。日本政府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制定出合乎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日本加强政府投资,重视教育。日奉还提出“贸易立国一出口第一”的口号(2)结果:1956年1972年,日本经济高速发展,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经济大国;改变了战后初期向美国一边倒的政策,实行以美日关系为轴心的全方位外交;形成了美、日、欧三足鼎立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冲击了两极格局,促进世界格局多极化发展。20世纪80年代,日本提出成为政治大国的目标。(3)影响:不再受制于美国,在国际中与美国既有联盟亦有摩擦。在资本主义世界,与美、西欧三足鼎立。提出“政治大国”的目标。促使世界向多极化格局发展。3不结盟运动的兴起:(1)原因:政治基础: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许多国家从殖民统治下相继获得独立;20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开始,新独立的广大亚非拉国家为了摆脱美苏的控制和维护自身的独立,主张团结起来,相互支持,不结盟运动兴起;1955年亚非会议召开,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的新高涨。(2)标志: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会议在贝尔格莱德举行。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不结盟运动经过进一步发展,提出重要任务和行动纲领:政治上反对美苏霸权主义;经济上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3)意义:不结盟运动奉行非集团,不结盟的政策,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深入发展,加速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20世纪70年代开始,不结盟运动把反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作为重要任务,同时,将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作为不结盟运动的行动纲领。标志着广大发展中国家所构成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两极格局。4中国的振兴:中国的经济发展迅速,国际地位也不断提高,成为世界政治舞台上的重要力量【教学重点】西欧、日本的崛起,不结盟运动的兴起。1 日本战后经济的发展,谋求政治大国地位。2 第三世界的崛起对两极格局的冲击【热点试题】1试述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及其影响。2日本经济的崛起给我们什么启示?3简述多极化趋势与两极格局的关系,促进世界向多极化发展的因素有哪些?【课堂小结】二战结束后初期,美国无论是在经济上还是军事上,都是世界第一强国,尤其是在核武器的垄断时期,这种地位牢不可破。但是因为在越南战争的泥潭越陷越深以及与苏联的军备竞赛,再加上60年代美国经济增势趋缓,美国的综合实力相对衰落了。随着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日本经济的迅速崛起,这两个以前美国的盟友因自身利益的需要开始奉行相对独立的外交政策,不再惟美国马首是瞻。另外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不结盟运动关系紧密,在国际上发挥越来越大的影响力。两极之一的苏联当然还是传统强国。由此,世界多极化趋势逐步形成。第22课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识记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及这个阶段世界各主要国家的发展;(2)了解20世纪末世界格局的演变及原因,培养在大范围分析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熟知世界格局变化前的背景,国家发生变化的原因和必然性;(2)提出问题分组讨论,各抒己见,充分发挥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后老师补充,使学生对问题有全面的认识,以增强其归纳和概括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要求学生正确看待这一阶段世界格局发生的变化,了解其深层次的原因,对历史事件作出客观、辩证地分析与评论;(2)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对历史人物作出综合评价,对这一时期的变化作综合分析。【教学方法】1 利用图像与影视教学,让学生直观了解20世纪末世界格局发生的重大转变,增进学生对本章内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2 在教学中采用讲述、提问、讨论相结合的方法,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逐步锻炼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3 搜集课外史料,尽可能多地阅读相关资料,以增进对本课的理解,使学生能够对二战后两极世界格局的形成和解体有个总体的认识。【教学内容】1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1)东欧剧变。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受苏联改革和国内经济困难的影响,东欧局势发生激烈动荡,东欧各国的执政党纷纷丧失政权,社会制度随之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东欧各国在改革进程中出现了重大挫折。1989年东欧发生剧变,其特点是:来势迅猛,呈多米诺骨牌效应。东欧八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共产党和工人党在短时间内纷纷丧失政权。社会制度发生变化。各国纷纷放弃社会主义制度。大多通过自由选举的和平方式。仅有罗马尼亚发生流血冲突。东欧版图发生变化。德国实现了统一,南斯拉夫一分为五,捷克斯洛伐克分裂为二。 (2)苏联解体。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改革的背景:进入70年代后,苏联经济日益衰退和恶化,为了维持苏联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需要进行改革。基本理论:在政治改革中,提出建立“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改革不只是“纠正社会主义机制的部分扭曲现实”,“而是要根本改造整个社会大厦,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 实质:从根本上否定社会主义。实践历程: 首先进行经济改革,困难重重,无法打开局面。 其次进行政治改革,提倡所谓“民主化”和“公开性”,放弃党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影响:经济发展速度接连下滑;出现多党,苏联共产党失去对俄罗斯联盟(加盟共和国)的领导权;民族矛盾尖锐,各加盟共和国开始脱离苏联;苏共党内斗争尖锐化,局面已难以控制。苏联解体:1991年底,俄罗斯等11个加盟共和国的领导人宣布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随之,苏联不复存在,两极格局瓦解。2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1)随着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发展,日本和欧共体逐渐加强与美国的竞争。1973年,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崩溃;与此同时,日本和欧共体积极地为提高自身的政治地位而努力。这样,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了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2)20世纪70年代中期,第三世界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他们展开了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斗争,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世界的面貌。从此,在东西方两大军事集团之外,出现了一支由绝大多数亚、非、拉美发展中国家构成的国际政治力量,它有力地冲击了战后国际关系中的两极格局。(3)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直接导致了两极格局的解体。(4)1971年,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以恢复,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综合国力不断提高,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5)当今,美国是世界上惟一的超级大国;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但欧洲联盟、日本、俄国、中国等国,家都是国际格局中的重要力量。从长远来看,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是不可逆转的。3现代史上世界格局的三次变化: (1)第一次:一战打破了资本主义的一统天下,出现了社会主义的苏联,形成资本主义大国联合包围苏联的格局。 (2)第二次:二战打破了资本主义对苏联的包围,出现了社会主义阵营,形成了以美苏对抗、以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集团对峙为标志的两极格局。 (3)第三次:苏联解体,华约解散,两极格局结束,并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目前正处在新旧格局复杂交替的过渡时期,即暂时以“一超”(美国)“多强”(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等)为特征的多元化格局。【教学重点】1 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2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形成和加强。【热点试题】1 “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有哪些变化?2 简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过程和特点。3 苏联解体的原因是什么?4 简介世界多极化趋势。【课堂小结】“冷战”期间,美苏展开的军备竞赛,消耗了苏联国力,加剧了苏联国内的社会矛盾。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弊端长期积累的种种矛盾与问题孕育着严重的社会危机,以戈尔巴乔夫为首的苏共领导集团又推行了一条背叛社会主义方向的改革路线,一步步把苏联引向深渊,最终导致1991年苏联解体。 世界政治格局变化的根本动因是格局中主角力量的消长以及力量对比的变化。世界政治格局变化的直接动因是主角对自己国家利益的考虑及外交政策的调整。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都和主要国家社会制度之间的斗争和改变相联系。总之,一种世界格局的形成,是世界上各种力量经过不断消长变化和重新分化组合,从量变逐渐发展到质变,构成一种相对稳定的均势的结果。一种世界格局的解体,则是这种稳定的均势被打破,再也无法保持下去的具体表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