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政治 4.2《建设中国物色社会主义文化》精品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2678614 上传时间:2019-11-28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6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中政治 4.2《建设中国物色社会主义文化》精品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9-2020年高中政治 4.2《建设中国物色社会主义文化》精品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9-2020年高中政治 4.2《建设中国物色社会主义文化》精品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政治 4.2建设中国物色社会主义文化精品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 一、本课设计意图 (一) 教育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近代以来我国文化发展的基本状况,知道中国选择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新民主主义文化和社会主义文化的历史必然性。了解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基本内涵,知道发展先进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四有”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知道坚持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了解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与当代中国文化多样化的辩证关系。知道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是用教条式的马克思主义来指导当代中国的文化建设,而是立足于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用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来指导文化建设的实践。在今天,就是要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来指导当今中国的文化建设。知道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目标是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了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了解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途径是大力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了解党和国家为推动我国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发展所采取的各项政策和措施。 知道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亿万人民参加的创建活动,了解近年来人民群众在精神文明建设中所创造的丰富多彩的形式。2能力目标 提高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各种文化现象的能力,自觉坚持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能够正确辨别科学与非科学现象,自觉树立科学精神,努力学科学、讲科学、用科学。 积极参加有意义的精神文化活动,丰富我们的精神生活,陶冶我们的思想道德,升华我们的道德境界。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本课知识,实现以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了解近代以来我国文化发展的历程,了解中国共产党在推进中国先进文化建设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增强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之情,坚定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信仰,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182 乐于学习,尊重科学,追求真理,具有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敢于同封建迷信思想和资本主义腐朽思想进行斗争。 热爱生活,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二) 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列举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事例,说明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解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二、教材分析 (一) 本课的逻辑结构分析 本课共设两框,第一框是“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第二框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第一框“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包括三目。 第一目“中国先进文化的求索”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中国传统文化在近代的衰落,几代中国人为振兴中国文化的艰辛求索历程;奉行“全盘西化”论和“文化复古主义”,都不是中国文化的真正出路,只有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主线、以人民群众为创造主体的新民主主义文化,才真正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马克思主义传人中国是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 第二目“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中国共产党与先进文化的关系,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的含义;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同坚持社会主义文化的多样性是相统一的。 第三目“永不褪色的旗帜”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最根本的就是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第二框“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共设三目。 第一目“根本目标:培育四有公民”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培育“四有”公民,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目标,也是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任务。 第二目“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必须把教育和科技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促进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 第三目“亿万人民的创建活动”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发展先进文化,在本质上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实践活动;人民群众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创造了丰富183多彩的形式;当代青年应该积极投身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去。 (二) 探究活动的设计意图 第一框“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第一目“中国先进文化的求索”。 探究活动一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近代中国在中西文化冲突的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的出路,以及当时文化界的主要观点。我国的传统文化,曾长期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但近代以来,由于西方国家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在政治上实行资产阶级革命,文化得到了巨大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相对落后了。当西方列强凭借坚船利炮打开中国的国门时,中国的有志之士开始反思传统文化,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出路问题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有的人认为,中国文化无论在哪方面都不如西方文化,应该放下盲目自大的架子,死心塌地地学习西方文化,主张“全盘西化”;有的人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所形成的千年道统,是宝贵的财富,中国文化的唯一出路就是大力复兴传统文化,即所谓的“文化复古主义”。这两种观点都是片面的、错误的。事实证明,奉行这两种观点既不能振兴中国传统文化,也无法实现救亡图存的历史使命。 探究活动二的设计目的,让学生了解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期间,一大批进步的知识分子,如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等人,在深刻分析中国传统文化利弊得失的基础上,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无法担当起救国救民的历史重任,必须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批判性改造。为此,他们高举民主和科学的旗帜,大力倡导新文化,反对旧文化;倡导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倡导新道德,反对旧道德,并对传统文化进行了猛烈的批判,掀起了中国近现代史上著名的新文化运动。这场运动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提供了思想基础。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正在苦苦探寻中国传统文化出路的先进知识分子指明了方向,给他们正在苦思焦虑地探索着的种种问题提供了新的合理的解答,走俄国人的道路、接受马克思主义,成了挽救中国危亡、振兴传统文化的唯一途径。此后,中国进步的知识分子开始致力于研究和传播马克思主义,中国的文化发展,也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历程。可见,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历史性的伟大变革。 第二目“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探究活动一旨在引导学生反驳当前思想文化领域中的错误观点,进一步领会在文化建设领域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重要性,理解指导思想一元化与文化多样化发展之间的关系,从而顺利导入下面正文。 探究活动二旨在帮助学生了解为什么我国把百花齐放和百家争鸣作为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双百”方针的确立,是因为:第一,在思想文化领域还存在着各种不同的观点和学派,还有多样化的文化形式彼此共存,相互激荡;第二,自由的文化环境有利于文化的发展和繁荣;第三,真理越辩越明,思想文化领域的问题只能通过辩论和争鸣的方式来加以解决。“双百”方针是我国文化建设应该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方针。 第三目“永不褪色的旗帜”。184 探究活动一在于使学生了解社会实践对文化建设的作用。文化属于社会意识的范畴,它的产生和发展归根到底离不开社会实践,都是由社会实践的发展状况所决定的。本活动从四个方面让学生了解这一道理,进而认识到当代中国先进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之间的关系,即当代中国先进文化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它的繁荣和发展只能立足于这个伟大实践。由此导人下面的知识点。 第二框“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第一目“根本目标:培育四有公民”。 探究活动一的设计目的在于,让学生懂得培育“四有”公民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目标,了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亿万人民群众共同参与的创建活动,知道“四有”公民的培育,需要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来实现。材料中所列举的“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是广大青年志愿者奉献社会、服务人民的一项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这项活动既促进了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又使青年志愿者们得到了锻炼,对于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加深对中国国情的了解具有重要意义,是培育“四有”公民的一个很好的举措。 探究活动二的设计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具体事例来体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活动通过;引导学生了解一个村庄由富裕到贫困的过程,理解“精神文明建设搞不好,人心涣散,精神颓废,各项事业都难以搞好”这一道理。 第二目“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 探究活动一的设计目的在于,让学生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地位和作用有正确的理解。人们常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很多人往往把这句话中的“科学”理解为自然科学,认为哲学社会科学对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作用不大,只要大力发展自然科学就够了。这种观点没有充分认识哲学社会科学在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是片面的。观点二是正确的。 第三目“亿万人民的创建活动”。 探究活动一的设计目在于,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发展先进文化,本质上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实践活动,是一个立足于当前实际不断进行创新的过程”这一道理。 (三) 本课重点、难点分析 本课的重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概念。因为这是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前提,如果不能准确地把握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内涵和基本特征,就无法理解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更谈不上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第二,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因为,我们所建设的先进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就决定了在指导思想上决不能搞多元化,而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一元化指导。离开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我们的文化建设就会偏离正确的方向,从而给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第三,在新世纪新阶段,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最根本的就是要用“三个代185表”重要思想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就必须用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来指导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事业,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经验的科学总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根本指针,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第四,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问题。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重在实践,如果不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目标就无法实现,就无法真正发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功能和作用,因此,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问题,是一个重点问题。 本课的难点是正确理解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与促进文化多样化发展之间的关系问题。因为,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而要满足广大人民群众不同层次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就必须发展多样化的社会主义文化。如何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问题,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全局。 (四) 相关疑难问题解读 1名词解释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以江泽民为领导核心的党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提出的治党治国治军的完整理论体系。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与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积累了治党治国的宝贵经验,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新的形势下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主题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是保持党的先进性,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今天,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精神文明:指人类改造主观世界所取得的精神成果的总和,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第一,文化方面,包括社会的文化、知识、智慧的状况,科学、教育、文学、艺术、卫生、体育等项事业的发展程度以及与此相应的物质设施、机构的发展规模和水平;第二,思想道德方面,包括社会的政治思想、道德面貌、社会风尚和人们的世界观、理想、情操、觉悟、信念以及组织性、纪律性的状况。精神文明的两个方面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在精神文明中,思想道德方面是具有决定性的因素,它反映着不同历史条件下精神文明的不同性质。精神文明是社会进步和开化程度的精神标志。186 青年志愿者活动:1994年12月5日,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在北京成立。青年志愿者是指无偿地、自愿地为社会和他人提供服务和帮助的人。注册志愿者的基本条件:年满14周岁;具有奉献精神;具备与所参加的志愿服务项目及活动相适应的基本素质;根据自身愿望和条件至少选择一个志愿服务项目从事一定时间的志愿服务工作;遵纪守法。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的主要项目有:青年志愿者“一助一”长期结对服务计划;扶贫接力计划;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保护母亲河“中国青年志愿者绿色行动营计划”等。 保护母亲河行动:是共青团中央、全国绿化委员会、全国人大环资委、水利部、国家林业局和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共同组织实施的一项社会生态公益活动。其宗旨是广泛动员各级团组织和广大青少年及社会各界力量,通过实施保护母亲河工程,深人开展保护母亲河行动系列活动、广泛筹集保护母亲河基金,以工程化造林,项目化管理,社会化筹资的方式,在哺育中华民族和一方人民的主要江河“母亲河”流域植树造林、治理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在全社会倡导和树立“母亲河”意识、绿色文明意识、生态环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再造秀美山川,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谐社会。主要形式是依托“保护母亲河行动周(日)”,教育青少年、昭示社会。所以,选择一些有重要纪念意义的日子,如每年3月12日植树节到3月22日国际水日前后、4月22日的地球日、6月5日世界环境日到6月17日防治荒漠化日前后,为保护母亲河行动日,集中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基金募集和植护治理实践活动。 2理论动态 (1) 牢牢把握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关键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是牢牢把握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关键。因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理论基础。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决定着我国文化建设的性质和方向。离开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我们的文化建设就会因为没有正确的理论基础和思想灵魂而迷失方向,就会归于失败。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最基础的工作是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在全党和全社会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富有成效地做好这项工作,必须坚持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科学生动地宣传马克思主义,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分析和解决现代化建设中所出现的各种新情况和新问题,提高辨别善恶、是非的能力,不断克服和抵御各种错误的、落后的和腐朽的思想文化的影响和侵蚀。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必须反对指导思想上的多元化。在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中,有人错误地以为中国是“多元化”的所有制结构,因此指导思想也应该多元化,指导思想不搞多元化,就是违背“双百”方针,会妨碍民主政治的发展,会妨碍学习世界优秀的文化成果。这些论调是十分荒谬的,也是极其有害的。马克思主义是人类历史上唯一科187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总结。尽管在马克思主义出现以后,西方理论界也曾出现过多种多样的有影响的政治思潮,但没有一种理论、学说能像马克思主义一样,保持着勃勃生机,对推动社会进步起如此巨大的作用,造成如此深远的影响。尽管现在世界上的情况有很多新变化,但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并没有越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揭示的基本规律。放弃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就会动摇我们的精神支柱,势必导致人心混乱,社会动乱。因此,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绝不允许搞指导思想上的多元化。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关键是要紧密结合形势的变化和实践的发展,发扬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的精神,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人们的思想认识也应不断前进。我们不能苛求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对未来实践中所出现的一切问题都作出预测,这就需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一切从实际出发,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主义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大胆探索,勇于实践,用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今天,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就是要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2) 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基本特征 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科学性。科学性是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基本特征,也代表着中国共产党崇尚科学和科学精神的价值追求。先进文化的科学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指导思想上的科学性,一是指重视发展科学技术和倡导科学精神。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科学性,主要表现在它的指导思想的正确性上,即它是一种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的文化。一种文化是否先进,关键是看它的指导思想是否正确,是否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我们所要建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内在地决定了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最基本特征之一,也是区别于一切其他文化形态的最根本标志。 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科学性,还表现在它重视发展科学技术和倡导科学精神上。科学技术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种文化要成为先进文化,就必须在科学技术方面取得领先地位,否则,很难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先进文化。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生产力的飞速发展,科学技术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我们党顺应世界科技革命的趋势,立足世界科技发展的前沿,强调发展科学技术尤其是高精尖科学技术的重要性,并要求中华民族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新时期以来,我们党不断进行科技体制改革,增加科技投入,实施科技创新工程,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科技文化的发展。同时,还注重科学技术的普及工作,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科学精神,反对形形色色的伪科学和反科学的东西,反对宗教迷信,提高了全社会的科学文化素质。崇尚科学技术和科学精神,已经成了当代先进文化的重要特征,也成为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基本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188 二是时代性。任何文化都是社会历史的产物,都受着它所赖以产生的具体社会历史条件的影响,并反映和体现着该社会历史条件的特点。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时代性,就在于它一方面立足时代,准确反映时代的特征,体现时代的发展要求,推动时代的发展;另一方面又不囿于时代的局限,能够超越时代,把握时代发展的趋势和规律。当代中国先进文化,首先必须立足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并服务于这一实践。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已经充分证明,文化的发展什么时候脱离了中国的实际,就会变成空洞的教条,就会失去意义,就会丧失先进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植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中,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因而,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必须立足于中国当前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现实,紧紧围绕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一主题,自觉地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团结和凝聚全国各族人民,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提供必要的思想保证。 当代中国先进文化,还必须有超前的理论视野,及时发现和把握实践中所出现的带有前瞻I生和规律性的问题,从理论上对它们做出解释,以便更好地指导实践。同时,还必须正视当今世界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新趋势,牢牢把握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从理论和实践上解决好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坚持社会主义、如何发展社会主义的问题,增强社会主义中国的国际竞争力,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用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成果,证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进一步坚定人们的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爱国主义信念。这也是时代赋予当前我国文化建设的重要历史任务。 三是民族性。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必然是民族的文化,即要充分体现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浓郁的民族性,是中国先进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从人类文化发展的历程来看,任何民族的文化,都鲜明地打着该民族的烙印,体现着该民族特定的社会发展状况、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保持着浓郁的民族特色、民族内容、民族形式、民族个性、民族风格。我们所建设的先进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其中,“中国特色”就内在地蕴含着文化的民族性。 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民族性,渊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史。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留下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这是我们今天进行文化建设的宝贵的精神资源。江泽民在美国哈佛大学的演讲中,把中国优秀的文化传统,精辟地概括为“团结统一”的传统、“独立自主”的传统、“爱好和平”的传统、“自强不息”的传统。无视这些优秀的文化传统,搞民族虚无主义,根本无法建设真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更无从建设真正的先进文化。因为,我们很难设想,一个缺乏自尊、自信、自强的民族,能够创造出具有鲜明民族风格的文化。 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民族性,还体现在它的功能上。从根本上说,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主要是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和复兴服务的。即通过文化建设,团结全国各民族人民,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把全国各族人民引导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上来,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挖掘传统文化资源,弘扬优秀的文化传统和伟大的民族精神,并对它们进行创造性转换,使之融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变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成为中国先进文189化的基本内答。 四是开放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文化,开放性是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历史的发展一再证明,闭关自守,盲目自大,拒绝向别人学习,是无法建设先进文化的。在当今全球化进程日趋加快的国际形势下更是如此。世界文化的发展日新月异,相互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不断加强,如果不能以积极的、开放的心态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就是自甘落后。 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建设,同样不能离开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立足于当代中国发展的实际,着眼于现代化的历史潮流,着眼于当今世界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积极参与到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中,通过多种形式的对外文化交流活动,博采各国文化之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抵制西方资本主义消极腐朽的思想文化观念侵袭的同时,以博大的胸襟和开阔的视野,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积极的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先进技术、科学管理经验,极大地推动了我国文化建设的进程。始终坚持开放性,是保持中国文化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发展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内在要求。 五是群众性。一切先进的文化,都来自群众的实际生活,体现群众的价值取向,代表群众的根本利益,满足群众的精神需要。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也就是说,人民群众不仅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而且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文化创造和发展的最深厚的根源,蕴藏于广大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亿万群众共同创造和享受的文化,因而它比以往历史上任何文化更具有广泛的群众性。江泽民多次要求文艺工作者要深入生活,深人群众,向群众学习,认识社会发展的客观进程,认识人民群众的利益所在,认识人民群众的历史创造性和精神生活的进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本身,就是亿万群众演出的艰苦创业、威武雄壮的历史活剧。文艺要讴歌英雄的时代,反映波澜壮阔的现实,深刻而生动地表现人民群众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伟大实践和丰富的精神世界。离开广大人民群众,离开他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发展先进文化就会成为一句空话。 先进文化不仅来源于群众,而且要服务于群众。早在60多年前,毛泽东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文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问题、原则问题。我们建设先进文化的目的,就是要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丰富的精神文化产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江泽民在庆祝建党80周年的讲话中指出,发展教育科技事业,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目的,就是“使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机会和享受文化成果的充分权利,使人们的精神世界更加充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在这一点上,大力发展先进文化,同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的最终目的是一致的。广泛的群众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区别于其他社会形态下的文化的显著特征之一。 六是创新性。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任何文化都具有创新性,但社会主义文化比历史上其他文化更具有创新性。这是因为,社会主义事业是前无古人的事业,它的产生和发展本身就是对原有的社会制度、思想文化、价值观念等进行创新的产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产物,对于建设过程中所遇到的许多问题,是没有现190成的答案的。在批判地继承人类文化一切优秀成果的基础上,不断创造性地回答社会实践提出的新问题,总结社会实践中的新经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在要求。实践是无止境的,创新也是无止境的。只有与时俱进,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才能保持文化上的先进性;只有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在世界科技领域处于领先地位,才能充分体现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因此,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促进文化的发展,才能始终保持文化上的真正先进性。 (3) “双百”方针的提出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是1956年4月,党中央在讨论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的过程中,把它确立为指导科学文化工作的重要方针的。1956年4月28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我看这应该成为我们的方针。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1957年2月,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报告中,专门讲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问题。毛泽东指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是促进文艺发展和科学进步的方针,是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方针。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科学上的不同学派可以自由争论。“艺术和科学中的是非问题,应该通过艺术界科学界的自由讨论去解决,通过艺术和科学的实践去解决,而不应当采取简单的方式去解决,为了判断正确的东西和错误的东西,常常要有考验的时间。历史上新的正确的东西,在开始的时候常常得不到多数人承认,只能在斗争中曲折地发展。正确的东西,人们一开始常常不承认它们是香花,反而把它们看作毒草。”因此,对于科学、艺术上的是非问题,应当保持慎重的态度,提倡自由讨论,不要轻率地作出结论。 (4) “四有”公民的提出及其含义 培育“四有”公民,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目标,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所谓“四有”,指的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 “四有”这个提法,首先是在解放军中提出来。1981年2月19日,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发出的(关于加强部队青年工作的指示中,提出了“四有、三讲、两不怕”的号召,即“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识、有体力,讲军容、讲礼貌、讲纪律,不怕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在建设现代化革命军队的各项工作中发挥突击作用。”其中的“四有”的提法,后来在不同的场合有所变化,逐步完善。 党的十二大报告在谈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时,把精神文明分为文化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两个方面,其中思想建设方面,“概括起来说,最重要的就是革命的理想、道德和纪律。我们全党和全社会的先进分子,一定要不断地传播先进思想,在实际行动中发挥模范作用,带动越来越多的社会成员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劳动者。” 1983年4月29日,邓小平在会见印度共产党中央代表团时的谈话中,指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最根本的是要使广大人民有共产主义的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1985年3月7日,他在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说,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时,一定要坚持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坚持五讲四美三热爱,教育全国人191民做到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 “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这四个方面,都具有各自特定的内涵。 “有理想”,就是要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有道德”,就是要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道德。“有文化”,是指通过学习,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具备一定的智力和技术水平等。“有纪律”,是指增强社会主义公民意识和法纪观念,自觉遵纪守法。“四有”这四个方面的内容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是一个缺一不可的有机整体。因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社会主义公民素质的要求是全面的,既需要高度的思想觉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严格的政治纪律,又需要具备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理想、道德、文化、纪律四个方面相互支持,共同构成社会主义公民的必备素质。同时,也应该看到,在四者之中,它们的地位并不是平行的,其中最重要的是“有理想”和“有纪律”。邓小平曾多次强调指出:“这四条里面,理想和纪律特别重要。” 三、教学建议 (一) 教学提纲第九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一、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1中国先进文化的求索 (1) 奉行“全盘西化”论与“文化复古主义”都不能产生中国先进文化 (2) 马克思主义的传人是中华文化走向重振的转折点 2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1) 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2) 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意义 (3) 把握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关键 (4)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与发展文化多样性是一致的 3永不褪色的旗帜 (1) 马克思主义是引领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永不褪色的旗帜 (2)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 (3) 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当代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1根本目标:培育“四有”公民 (1) 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2)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 2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 (1)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大力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 (2) 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的内容192 3亿万人民的创建活动 (1) 人民群众是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主体 (2) 人民群众参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意义 (3) 积极投身于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 (二) 课时安排 建议课时为两课时,原则上每一框题一课时,根据活动课安排可适当增加课时。 (三) 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1基本流程图示193 2典型粟例导入 教师可以通过探究活动一引入本框题的教学内容。探究活动一通过对“全盘西化”论和文化复古主义”的探究,引导学生回顾近代文化界为再创中华文化辉煌而进行的求索过程,认识到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够引领中华文化重新走向辉煌;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将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以下材料可用于课堂导入。 材料一:张之洞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 张之洞在劝学篇中整合诸家之说,系统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所谓“中学为体”,指以孔孟儒学为核心的“中学”是中国古老文明的根本,是治国安邦的依据,不可变易。“中国学术精微,纲常名教以及经世大法无不具备。”但同时这种观点又承认“中学”中有不足,即缺乏制造“坚船利炮”的近代工业技术,应借鉴和效仿西方,“取西人之长补我不逮足矣”。这种“中体西用”思想一度成为晚清中国社会思想的重要潮流。 材料二:昙花一现的“戊戌变法” 1895年4月,日本逼迫中国签订马关条约的消息传到北京后,康有为发动当时在北京应试的l 300多名举人联名上书光绪皇帝,痛陈民族危亡的严峻形势,提出拒和、迁都、练兵、变法等自强主张,史称“公车上书”,从而揭开了戊戌变法的序幕。在维新人士和帝党官员的积极推动下,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并颁布了一系列变法诏书和谕令实行新政。新政虽然没有触及封建统治的基础,但是,由于这些措施代表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为封建顽固势力所不容。1898年9月21日凌晨,以慈禧太后为代表的封建顽固势力突然发动政变,将光绪皇帝囚禁于中南海瀛台,然后发布训政诏书,慈禧太后再次临朝“训政”,同时下令捕杀变法人士,所有新政措施,除7月开办的京师大学堂外,全部都被废止。“戊戌变法”失败。 3形成新的理念 本框题主要通过对近代以来几代中国人为再创中华文化辉煌而进行求索的过程进行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无论是“全盘西化”论还是“文化复古主义”都无法产生中国先进文化,进而再创中华文化的辉煌。在此基础之上,使学生认识到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1) 再现中国先进文化的求索过程。 通过第八课的学习,学生认识到:应当在现代社会文化生活中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本课紧接上一节的内容,进一步从指导思想上分析如何建设我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中华文化曾经因为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过巨大贡献。近代以来,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由于封建专制的桎梏而逐步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进而导致了深重的民族灾难。在这样一种背景之下,自然便产生了如何重振中华文化辉煌的问题。 如何再创中华文化的辉煌?教材结合“全盘西化”论和“文化复古主义”两种观点引导学生思考。就这两种观点来看,都属于片面化、绝对化的观点。“全盘西化”论看到了西方现代文明的某些先进之处,却对其存在的糟粕和中华文化的精华视而不见,而“文化复194古主义”论则夸大了中华文化的先进之处,忽视了其中所包含的糟粕,对西方现代文明抱有盲目排斥的态度。因此,基于这两种观点而进行的探索都无法解决中国所面临的发展先进文化的急迫问题。在此处需要讲清楚,以上两种观点只是当时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两种观点,同时还存在其他一些观点,如近代一些爱国知识分子提出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观点、“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观点等,都属于具有一定代表性的观点,教师可要求学生联系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对这些观点加以总结。 4师生共同探究 本框题共安排了五个课内探究活动。 探究活动一 “全盘西化”论和“文化复古主义”在对待中西文化方面都存在着片面化和绝对化的问题。教师可以运用该活动培养学生辩证思维的能力,使学生认识到发展先进文化必须批判吸收人类文明中一切有益于自身发展的优秀成果,同时要发扬传统文化的长处。 探究活动二 该探究活动在探究活动一的基础之上,通过引导学生对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过程及意义进行探究,使学生认识发展中国先进文化必须在马列主义指导下,高举民主和科学的大旗,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深刻的反思,而不是搞“全盘西化”或者“文化复古”。建议在完成该探究活动时,联系学生所学中国近现代史的有关知识,重点探究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与马列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之间的内在关系,帮助学生理解发展中国先进文化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指导。 探究活动三 在探究过程中请注意两点:一是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二是帮助学生了解一元化、多元化、社会意识、指导思想、文化形态等相关概念。 探究活动四 在探究过程中,建议考虑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提醒学生所举事例最好是当前我国社会文化生活中具有典型性的事例,体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特点;二是不要把文化性质和文化形式混为一谈。 探究活动五 引导学生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如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等,都是由实践提出来的。 5学生践行要求 了解我国文化发展的现状、特点及面临的矛盾和问题,体会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重要性。 195第二课时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1基本流程图示 2典型案例导入 教师可以通过探究活动一引入本框题的教学内容,也可以使用以下材料引入本课教学。 材料一:新时代的中国工人许振超。 许振超,一个普通的吊车司机,他的工作在许多人看来再平凡不过把货物从码头吊上车、船,或者是从车、船吊到码头上。然而正是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他几十年如一日,勤学不辍,刻苦钻研,成为一个只有初中文凭的桥吊专家,一年内两次刷新世界集装196箱装卸纪录,创造出了无论多大船,全部十小时以内完成作业的世界一流装卸效率。许振超经历了青岛港由肩扛手抬的人力作业到现代化的桥吊作业的飞跃历程,成功地跟上了当代产业技术飞速发展的步伐。许振超的感人事迹证明,我国工人阶级不愧为我国的领导阶级和民族振兴的开路先锋,不愧为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中坚力量。 3形成新的理念 引导学生自觉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之中。这也是全课最终落脚点所在,体现了本课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教学目标。 4师生共同探究 本框题共安排了四个课内探究活动。 探究活动一 建议教师在实施该探究活动的时候,联系“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的事例加以说明,以加深学生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意义的认识。 探究活动二 引导学生收集有关材料,体会社会主义建设应当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道理。 探究活动三 建议将学生分成正方和反方,分别收集有关材料,在课堂进行现场模拟。 探究活动四 建议启发学生结合具体事例理解有关道理。 4学生践行要求 结合实际,参加一项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写一篇心得体会。 (四) 学习方法指导 第一,准确把握相关概念,切忌在概念上含混不清、模棱两可、界限不明。 第二,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切忌死记硬背。 第三,理论联系实际,切忌理论与实际相脱节。 四、教学评价建议 (一) 评价方式 关于本课的评价方式,请注意两点:第一,应当将知识评价和能力评价相结合;第二,将教学活动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从而体现本课教学的价值。197 (二) 自我测评及参考答案 有人认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国家的事情,与个人无关。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 答:(1)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作为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人民群众的参与,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社会主义文化根深叶茂的土壤。 (2) 人民群众的参与有利于创造丰富多彩的精神文明活动形式。 (3) 参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对个人具有重要意义。在自觉参与创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过程中,人们的思想情感得到熏陶,思想觉悟得到启发,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意识得到增强,道德境界得到升华。 (4) 投身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做新时期中国先进文化的传播者和建设者,是当代中国青年成长、成才的必然选择。 五、教学资源链接 1北京人艺高扬先进文化的主旋律 2002年6月12日,对于喜爱话剧的人来说是一个需要记住的日子,因为这一天是北京人艺50岁的生日。 50年来,北京人艺共上演251个剧目,演出12 575场,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导演、表演人才和遍及全国的无数话剧观众。仅近10年就上演37个剧目,演出l 668场。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说,50年来,北京人艺始终作为中国话剧界的领军剧团而存在。这些带有时代印记又被不断创新的经典剧目仿佛一幅悠长的历史画卷,不仅勾勒出北京人艺50年发展的脉络,同时也沉淀着人艺人半个世纪来为追逐艺术之梦而留下的光荣记忆。 50年来,人艺之所以能在当代话剧史上写下光辉的一页,永葆艺术青春,从根本上说,是得益于高扬先进文化的主旋律,得益于走了一条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戏剧之路。 人艺的艺术创作都从生活出发。多年来,观众普遍反映人艺剧作者写的戏“生活味特浓”。即使剧院在经费困难的情况下,每年仍旧拨款支持编剧到生活第一线去。在人艺上演的所有剧目中,除了个别的实验剧目外,都没有脱离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剧目就是龙须沟和茶馆。 一位评论家说,北京人艺的现实主义不是简单的自然主义,而是真实深刻、细腻洗练的独特的现实主义风格。 人艺的艺术生产都是为了人民大众。曹禺曾说:“我们眼里一定要有观众。”剧院负责人说:“我们剧院的成长一刻也离不开人民,剧院作为人民艺术剧院,就要时时刻刻想到人民,让人民喜闻乐见。”话剧界尽人皆知,北京人艺的舞台一直是严肃、纯洁的,人艺选择198剧本的标准也非常严格。正因为如此,几十年来人艺上演的话剧中没有一部思想内容不健康、情趣低俗、格调不高。 主旋律作品往往会有宣传味太浓之嫌,而人艺却通过导演、演员深厚的生活基础、深刻的内心体验和鲜明的人物形象较好地解决了思想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问题。从旮旯胡同到(金鱼池,无不为政府与百姓架起了沟通和理解的桥梁。人艺人坚信:“我们的戏就是要让观众坐得住、看得进、有所思。” 人艺演出的剧目内容、题材和形式丰富多样。这些年,人艺在上演的新戏里,也有争议的作品。但是,剧院领导认为,编导对生活表达的某种看法,只要内容健康、有益,不反党反社会主义,就应当允许它存在,绝不上纲上线,随意扣帽子。在遇到有尖锐争议的问题时,剧院则会认真分析,该改的则坚决改,该承担责任的,绝不拿作者“是问”。正是因为有了这种为艺术家们施展才华、潜心钻研艺术的良好环境,才有人艺50年话剧的繁荣。 1980年,茶馆在欧洲15家剧院演出25场,引起轰动。许多观众主动摘下了同声翻译机,他们已经被中国话剧的原味打动了。在这次巡演中,茶馆被誉为“远东的戏剧的奇迹”、“现代戏剧的精华”。从此以后,北京人艺几乎每两年就要出去交流演出,足迹遍布欧亚几十个国家和地区,为北京人艺“奠定了世界一级剧院的地位”。 五十载春秋,硕果累累。北京人艺已被人民尊为“北京文化的一个名牌,中国话剧的金牌,中国文化的一个品牌”。 2青春接力、你我同行在大山深处传播先进文化的志愿者们 我愿意成为一名光荣的志愿者。我承诺:尽己所能,不计报酬,帮助他人,服务社会。践行志愿精神,传播先进文化,为建设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美好社会贡献力量! 这是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团的口号。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团是由共青团中央、国家教育部联合实施的扶贫开发志愿服务项目。该活动通过在全国部分重点高校招募一定数量取得研究生入学资格、有奉献精神、综合素质优秀的应届毕业生,以志愿服务形式到中西部贫困地区支教一年。服务期满后,再由下一批志愿者接替,以形成“志愿加接力”的良好机制。 研究生支教团项目自xx年开始实施。六年以来,在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与教育部的指导下,支教团的参加人数、参选高校、志愿服务实施地等几方面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从第一届的101名队员,参选高校26所,服务地5省7县,到xx年第六届研究生支教团,共有66所高校l 355名志愿者参与其中。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之下,支教团的活动因地制宜、百花齐放。既有建立电脑教室、图书室、广播站、操场、文化活动室等硬件设施的活动,也有举办文化节、夏令营、英语竞赛、拓展训练等增加青少年素质和阅历的活动,他们还通过网络教学、普法宣传、电影放映等形式提高当地人民群众的文明程度。 以下是一些关于支教活动的剪影。 宁夏西海固,自然环境的恶劣使其成为最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之一,然而复旦大学的支教队员却适应了那里的艰苦生活,他们用100元钱在学校里举办了学生们从来没有听199说过的首届“校园文化节”。“抢板凳”成为了学生们玩过的最有趣的游戏。更让当地人民群众感动的是,志愿者们用几千元钱在当地挖了一条水渠,大大缓解了全村人的吃水难问题。 四川昭觉县,地处凉山彝族自治州,这个半农半牧的高寒山区彝族聚居县是一个从奴隶制社会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贫困县,1987年被首批定为国家级贫困县。以盐水煮土豆作为日常饭菜的人们对志愿者们所提出的举办一个“国际彝族服饰文化节”不禁感到不知所措。于是来自四川大学和浙江大学的支教队员们成了文化节的执行主力,他们指导部分学生承担文化节的翻译人员,还组织学生志愿者队维护县里的交通与治安。有一位同学利用自己的艺术特长为县里布置了彝族服饰文化博物馆,积极向外宣传彝族的历史与文化,还穿着自己设计的彝族服装在北京的民族文化交流会上积极推广彝族文化。 江西瑞金,这个红色革命圣地长期活跃着一群乡村放映队,这是来自中国人民大学的支教队员们。他们利用周末背负着投影仪和幕布奔走在田间村头,为当地的村民定期放映电影,不仅丰富了人民群众的业余生活,还有效地进行科学文化知识的普及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