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新人教版(III).doc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2677327 上传时间:2019-11-28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26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新人教版(III).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新人教版(III).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新人教版(III).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新人教版(III)一、选择题1法国、美国、荷兰的三位科学家因为“在分子机器的设计和合成”方面的贡献获得xx年诺贝尔()A生物奖B化学奖C物理奖D文学奖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硅B氧C铝D镁3食用瘦肉、蛋、鱼等可以补铁这里的“铁”指的是()A元素B原子C分子D单质4下列标识与消防安全无关的是()ABCD5下列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A加热液体B检查装置气密性C取用固体粉末D过滤6下列有关分子与原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原子则不能B分子可构成物质,原子也可直接构成物质C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再分D分子,原子的体积质量和都很小7下列做法中,不利于保护金属资源的是()A回收易拉罐B寻找金属代用品C防止金属的腐蚀D过度开采金属矿物81949年郭文德发明的蜂窝煤被列在xx年北京国际设计周经典设计奖入围名单的前两名,家庭用煤经过从“煤球”到“蜂窝煤”的变化,其目的是()A增大可燃物的热值B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C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D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9根据如图所示实验,不能得到的结论是()ACO2不能燃烧BCO2不支持燃烧CCO2密度比空气大D蜡烛燃烧生成CO2和H2O10下列实验得出的结论不合理的是()A甲实验中黄铜片能在铜片上刻画出痕迹,可以说明黄铜的硬度比铜片大B乙实验中酚酞溶液变红,可以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C丙实验既可以说明二氧化碳易溶于水,又可以说明二氧化碳具有酸性D丁实验既可以说明铁能与硫酸铜反应,又可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11把金属X放入AgNO3溶液中,X表面有银白色固体析出;若放入FeSO4溶液中,无明显现象则X、Ag、Fe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正确的是()AFe、X、AgBX、Fe、AgCFe、Ag、XDAg、X、Fe12蜡烛(足量)在如图所示密封的集气瓶内燃烧至熄火,测得瓶内氧气体积分数的变化如图乙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1 蜡烛刚进入集气瓶时比在空气中燃烧更剧烈2 过程中瓶内物质总量不断减少3 瓶内氧气体积分数小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4 蜡烛熄灭后瓶内只剩CO2气体A1,2B1,3C1,4D2,3二、填空题13用化学符号填写:1,单质铁; 2,碳酸根离子; 3,3个水分子; 4,氯酸钾中氯元素的化合价14如表为元素周期表中某一周期元素原子的信息请回答下列问题1表中磷原子的核电荷数x=;2表中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元素是;3在化学反应中,每个钠原子失去个电子形成钠离子;4镁元素与氯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化学式为;5在周期表中同一周期元素的相同之处是15化学就在我们身边,请从下列物质中选择相应的序号填空石墨 金刚石 氧气 氢气(填上述相应物质的序号,不重复使用)1,可用于充罐探空气球的是;2,可用于制干电池的电极;3,可用于炼钢的是; 4,能用于制玻璃刀刀头的是16铁粉用于食品保鲜的原理:铁生锈时能吸收和,防止食品变质,月饼包装袋里的铁粉主要是通过吸收(只写一种物质)延长月饼保存期三、简答与推理题17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其主要来源之一是化石燃料的燃烧 PM2.5数值越高,对人体健康和空气质量的影响越大1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中除了可吸入颗粒物外,还包括(填序号)1SO2 2NO2 3CO2 4CO2以下不属于化石燃料的是(填序号)1煤 2酒精 3石油 4天然气3目前国家对所有机动车都要进行尾气检测,其中包括 PM2.5汽油燃烧产生的黑色颗粒物主耍成分是,这是汽油发生(填“完全”或“不完全”) 燃烧产生的4下列关于 PM2.5的说法错误的是(填序号)1PM2.5的颗粒大小与原子大小接近2PM2.5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之一3PM2.5数值较高时,应尽量减少室外活动4PM2.5专用口罩使用的活性炭是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18水是重要的自然资源1右图所示为教科书展示的霍夫曼水电解器,先向电解器玻璃管里加满水 再接通电源 该实验可以证明水是由元素组成,管 1 与管 2 内得 到的气体质量比约是2,在检验管 2 内的气体时,有的同学认为应该先验纯再点燃,有的同学认为不用验纯就可点 燃你赞同哪种观点?并阐述理由 3,区别硬水和软水通常可用,生活中可以通过方法降低水的硬度4,在中学实验室中,净水程度最高的方法是 5,下列做法中,不利于保护水资源的是(填字母序号) A,使用节水型马桶 B,合理施用农药和化肥 C,生活污水任意排放19如下图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物质检的转化关系,其中甲,乙为单质,A,B,C,D 为化合物,且 A 与 B 的组成元素相同,C 与 D 的组成元素也相同,且 C 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DC 用于工业 炼铁其余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已略去试推断:1,写出乙的化学式: 2,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并注明基本反应类型:AB;反应 DC四、实验与探究题20水在化学实验中有重要作用,请回答下列实验中水的作用 1,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集气瓶底部放少量的水,放水的目的是 2,硫在氧气中燃烧时预先在集气瓶中放少量的水,水的作用是 3,如右图所示的实验中热水的作用是和21根据如图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1仪器 a 的名称是,仪器 b 的下端必须伸入反应物液面以下形成“液封”,“液封”的目的是防止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备氧气,发生装置是(填字母序号,下同),反应的化学方 程式是3用 A 装置制备CO2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收集 的装置是,检验 是否集满时,将燃着的木条放在,熄灭则满22某研究小组在学习氧气的化学性质时发现:铁丝燃烧有火星没火焰,蜡烛燃烧有火焰该小组同 学进行了如下探究1写出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2探究一:蜡烛燃烧产生火焰的原因是什么?点燃蜡烛,将金属导管一端伸入内焰,导出其中物质,在另一端管口点燃,也有火焰产生 (如右图所示)由此可知:蜡烛燃烧产生的火焰是由(填“固态”或“气态”) 物质燃烧形成的 3探究二:物质燃烧产生火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物质熔点沸点燃烧时温度有无火焰一氧化碳205.1191.5约2600有石蜡5070300550约600有铁15352750约1800无钠97.8883约1400?由表可知:物质燃烧能否产生火焰与其(填“熔点”或“沸点”)和燃烧时温 度有关由此推测:钠在燃烧时,(填“有”或“没有”)火焰产生 4木炭在纯氧中燃烧没有火焰,但生活中木炭燃烧时会产生火焰,其原因可能是五、计算题23我国普通黄铜(CuZn 合金)牌号的表示方法是代号用“H+数字”例如 H68 就指含铜量为 68%,含锌量为 32%的普通黄铜要确认某普通黄铜的牌号,做如下实验:取 52g 黄铜与100g 稀硫酸(足量)在烧杯中安全反应,反应后测得烧杯中剩余物的总质量为 151.6g,则该黄铜的牌号是?xx学年安徽省马鞍山市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法国、美国、荷兰的三位科学家因为“在分子机器的设计和合成”方面的贡献获得xx年诺贝尔()A生物奖B化学奖C物理奖D文学奖【考点】化学的研究领域【分析】xx年10月5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xx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让皮埃尔索瓦日、弗雷泽斯托达特、伯纳德费林加这三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在分子机器设计与合成领域的贡献分子机器是指在分子层面的微观尺度上设计开发出来的机器,在向其提供能量时可移动执行特定任务诺贝尔奖评选委员会在声明中说,这三位获奖者发明了“世界上最小的机器”,将化学发展推向了一个新的维度,这一研究成果为未来新材料的研发开启了广阔前景【解答】解:xx年10月5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xx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让皮埃尔索瓦日、弗雷泽斯托达特、伯纳德费林加这三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在分子机器设计与合成领域的贡献分子机器是指在分子层面的微观尺度上设计开发出来的机器,在向其提供能量时可移动执行特定任务诺贝尔奖评选委员会在声明中说,这三位获奖者发明了“世界上最小的机器”,将化学发展推向了一个新的维度,这一研究成果为未来新材料的研发开启了广阔前景故选B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硅B氧C铝D镁【考点】地壳中元素的分布与含量;元素的简单分类【分析】根据地壳里各元素的含量由多到少的顺序排列依次是氧,硅,铝,铁进行分析解答本题【解答】解:地壳里各元素的含量由多到少的顺序排列依次是氧,硅,铝,铁,因此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l,现在使用最多的是铝合金故选C3食用瘦肉、蛋、鱼等可以补铁这里的“铁”指的是()A元素B原子C分子D单质【考点】元素的概念【分析】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而元素是指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是一宏观概念;而单质指的是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纯净物,食品、药品中的铁,碘等都是指的元素【解答】解:食用瘦肉、蛋、鱼等可以补铁,这里的“铁”指的是元素,是因为这些食品中有含有铁元素的物质,铁元素以化合态存在,不是指的铁单质和铁原子故选A4下列标识与消防安全无关的是()ABCD【考点】几种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图标【分析】解答本题可根据图中所示标志的含义及题目的要求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吸烟标志,与消防安全有关B、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烟火标志,与消防安全有关C、图中所示标志是中国节能标志,与消防安全无关D、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放易燃物质标志,与消防安全有关故选C5下列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A加热液体B检查装置气密性C取用固体粉末D过滤【考点】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固体药品的取用;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分析】A、根据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粉末状固体药品的取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给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试管在火焰上斜上下移动,使试管底部受热均匀,图中所示操作错误;B、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C、取用粉末状或小颗粒状的药品时要用药匙或纸槽,不能用手,药品由毒或有腐蚀性,且会污染药品,图中所示操作错误;D、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选:B6下列有关分子与原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原子则不能B分子可构成物质,原子也可直接构成物质C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再分D分子,原子的体积质量和都很小【考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分析】根据已有的分子和原子的区别以及联系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A、由原子构成的物质,其化学性质由原子保持,错误;B、分子可构成物质,原子也可直接构成物质,正确;C、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再分,正确;D、分子,原子的体积质量和都很小,正确;故选A7下列做法中,不利于保护金属资源的是()A回收易拉罐B寻找金属代用品C防止金属的腐蚀D过度开采金属矿物【考点】金属资源的保护【分析】回收利用废旧金属;寻找金属代用品;用油漆、搪瓷等涂覆在金属表面形成保护层防止金属的腐蚀;有计划、合理开采矿物资源等都可以保护金属资源【解答】解:A、回收易拉罐,属于回收利用废旧金属,利用保护金属资源,故A不符合题意;B、寻找金属代用品,利用保护金属资源,故B不符合题意;C、防止金属的腐蚀,利用保护金属资源,故C不符合题意;D、有计划、合理开采矿物资源等都可以保护金属资,而不能过度开采金属矿物,故D符合题意故选D81949年郭文德发明的蜂窝煤被列在xx年北京国际设计周经典设计奖入围名单的前两名,家庭用煤经过从“煤球”到“蜂窝煤”的变化,其目的是()A增大可燃物的热值B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C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D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考点】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分析】根据促进可燃物燃烧的方法有: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或增大氧气的浓度,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A、家庭用煤经过从“煤球”到“蜂窝煤”的变化,增大了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而不是增大可燃物的热值,故选项错误B、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是不变的,不能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故选项错误C、家庭用煤经过从“煤球”到“蜂窝煤”的变化,增大了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而不是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故选项错误D、家庭用煤经过从“煤球”到“蜂窝煤”的变化,增大了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能使煤充分燃烧,故选项正确故选:D9根据如图所示实验,不能得到的结论是()ACO2不能燃烧BCO2不支持燃烧CCO2密度比空气大D蜡烛燃烧生成CO2和H2O【考点】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用途【分析】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及用途进行解答,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不支持燃烧【解答】解:上图所示实验看到的现象是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但不能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选D10下列实验得出的结论不合理的是()A甲实验中黄铜片能在铜片上刻画出痕迹,可以说明黄铜的硬度比铜片大B乙实验中酚酞溶液变红,可以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C丙实验既可以说明二氧化碳易溶于水,又可以说明二氧化碳具有酸性D丁实验既可以说明铁能与硫酸铜反应,又可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A、合金的硬度比组成其的纯金属的硬度大,B、分子在不断的运动,氨气的水溶液呈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C、二氧化碳与水反应能生成碳酸,D、铁能够和硫酸铜发生化学反应且反应前后质量不变【解答】解:A、甲实验中黄铜片能在铜片上刻画出痕迹,说明合金的硬度比组成的纯金属大,故结论正确;B、分子在不断的运动,氨气的水溶液呈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故结论正确;C、二氧化碳与水反应能生成碳酸,碳酸呈酸性,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该实验不能说明水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碳酸,故结论错误;D、铁能够和硫酸铜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硫酸亚铁和铜,可以观察到铁的表面附着一层红色的固体,且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因而能够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故结论正确;故选项为:C11把金属X放入AgNO3溶液中,X表面有银白色固体析出;若放入FeSO4溶液中,无明显现象则X、Ag、Fe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正确的是()AFe、X、AgBX、Fe、AgCFe、Ag、XDAg、X、Fe【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分析】根据金属活动顺序进行分析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前边的金属可以把后边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解答】解:根据题意:把金属X放入AgNO3溶液中,X表面有银白色固体析出,说明X活泼性大于银;若放入FeSO4溶液中,无明显现象,说明了说明Fe活泼性大于X则三种金属的活泼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Fe、X、Ag由此可知:A、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Fe、X、Ag故A正确;B、Fe活泼性大于X,故B错误;C、X活泼性大于银故C错误;D、Ag的活泼性最弱,故D错误故选:A12蜡烛(足量)在如图所示密封的集气瓶内燃烧至熄火,测得瓶内氧气体积分数的变化如图乙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1 蜡烛刚进入集气瓶时比在空气中燃烧更剧烈2 过程中瓶内物质总量不断减少3 瓶内氧气体积分数小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4 蜡烛熄灭后瓶内只剩CO2气体A1,2B1,3C1,4D2,3【考点】蜡烛燃烧实验【分析】根据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图,反应前瓶内氧气的体积分数约是19%,当氧气的体积分数达到%时,蜡烛熄灭,说明开始时瓶内含有其它气体,氧气的浓度低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据此结合题意、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1、由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图,反应前氧气的体积分数为30%,蜡烛刚进入集气瓶时比在空气中燃烧更剧烈,故选项说法正确2、任何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密闭容器内的物质的质量总质量不会减少,故选项说法错误3、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图,当氧气的体积分数达到15%时,蜡烛熄灭,说明氧气的浓度低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故选项说法正确4、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瓶内不会只剩下二氧化碳,还应有水蒸气、燃烧前瓶内的其它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B二、填空题13用化学符号填写:1,单质铁Fe; 2,碳酸根离子CO32; 3,3个水分子3H2O; 4,氯酸钾中氯元素的化合价KO3【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分析】1铁属于金属单质,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其化学式2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3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分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4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解答】解:1铁属于金属单质,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其化学式,其化学式为Fe2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则碳酸根离子可表示为:CO323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分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3个水分子可表示为:3H2O4氯酸钾中钾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氯元素显+5价;由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故氯酸钾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5价可表示为:KO3故答案为:1Fe;2CO32;3.3H2O;4KO314如表为元素周期表中某一周期元素原子的信息请回答下列问题1表中磷原子的核电荷数x=15;2表中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元素是氩元素;3在化学反应中,每个钠原子失去1个电子形成钠离子;4镁元素与氯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化学式为MgCl2;5在周期表中同一周期元素的相同之处是电子层数相同【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分析】1根据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来分析;2最外层具有8个电子的原子具有相对稳定结构;3最外层电子数4,则一般为金属元素,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据此进行分析解答;4镁元素显+2价,氯元素显1价,写出其化学式即可;5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来分析【解答】解:1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所以x=2+8+5=15;故填:15;2最外层具有8个电子的原子具有相对稳定结构,表中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元素是氩元素;故填:氩元素;3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在化学反应中,每个钠原子失去1个电子形成钠离子;故填:1;4镁元素显+2价,氯元素显1价,所以二者形成的氯化镁的化学式为MgCl2;故填:MgCl2;5观察可知,每种元素的原子核外都有3个电子层,所以周期表中处于同一周期故填:电子层数相同15化学就在我们身边,请从下列物质中选择相应的序号填空石墨 金刚石 氧气 氢气(填上述相应物质的序号,不重复使用)1,可用于充罐探空气球的是;2,可用于制干电池的电极;3,可用于炼钢的是; 4,能用于制玻璃刀刀头的是【考点】常见气体的用途;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分析】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由空气中各成分的性质与用途进行分析解答即可【解答】解:(1)氢气密度比空气小,可用于充罐探空气球;(2)石墨具有导电性,可用来制干电池电极;(3)氧气具有助燃性,可用于炼钢;(4)金刚石硬度大,可用于制作玻璃刀刀头故答案为:(1);(2);(3);(4)16铁粉用于食品保鲜的原理:铁生锈时能吸收氧气和水蒸气,防止食品变质,月饼包装袋里的铁粉主要是通过吸收氧气(只写一种物质)延长月饼保存期【考点】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分析】根据铁的锈蚀条件以及延长食品保质期的方法来分析【解答】解:铁能够在潮湿的空气中与氧气和水发生反应,所以可以用铁粉来吸收食品中可能混有的氧气或水,起到保护食品的作用,故填:氧气;水蒸气;氧气三、简答与推理题17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其主要来源之一是化石燃料的燃烧 PM2.5数值越高,对人体健康和空气质量的影响越大1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中除了可吸入颗粒物外,还包括124(填序号)1SO2 2NO2 3CO2 4CO2以下不属于化石燃料的是2(填序号)1煤 2酒精 3石油 4天然气3目前国家对所有机动车都要进行尾气检测,其中包括 PM2.5汽油燃烧产生的黑色颗粒物主耍成分是碳,这是汽油发生不完全(填“完全”或“不完全”) 燃烧产生的4下列关于 PM2.5的说法错误的是1(填序号)1PM2.5的颗粒大小与原子大小接近2PM2.5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之一3PM2.5数值较高时,应尽量减少室外活动4PM2.5专用口罩使用的活性炭是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考点】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自来水的生产过程与净化方法;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分析】(1)根据空气的污染物分析回答;(2)根据化石燃料的种类分析回答;(3)根据汽油在不完全燃烧时能产生碳粒分析回答;(4)根据PM2.5的特点、对人体健康和空气质量的影响和活性炭的习俗行分析判断【解答】解:(1)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中除了可吸入颗粒物外,还包括SO2、NO2和CO(2)化石燃料主要有煤、石油、天然气,酒精不是化石燃料(3)汽油燃烧产生的黑色颗粒物主要成分是碳,这是汽油发生不完全燃烧产生的(4)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比原子大的多;故说法错误;PM2.5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之一,说法正确;PM2.5数值较高时,为了减少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应尽量减少室外活动,说法正确;由于活性炭有吸附性,PM2.5专用口罩使用的活性炭是利用了活性炭的吸附性,说法正确故答为:(1)124;(2)2;(3)碳,不完全;(4)118水是重要的自然资源1右图所示为教科书展示的霍夫曼水电解器,先向电解器玻璃管里加满水 再接通电源 该实验可以证明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管 1 与管 2 内得 到的气体质量比约是8:12,在检验管 2 内的气体时,有的同学认为应该先验纯再点燃,有的同学认为不用验纯就可点 燃你赞同哪种观点?并阐述理由 3,区别硬水和软水通常可用肥皂水,生活中可以通过加热煮沸方法降低水的硬度4,在中学实验室中,净水程度最高的方法是蒸馏 5,下列做法中,不利于保护水资源的是C(填字母序号) A,使用节水型马桶 B,合理施用农药和化肥 C,生活污水任意排放【考点】电解水实验;水的净化;硬水与软水;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分析】(1)根据电解水实验的现象和结论分析回答;(2)根据氢气具有可燃性,点燃易发生爆炸解答;(3)根据利用肥皂水可以区分硬水和软水;加热煮沸可以降低水的硬度解答;(4)根据蒸馏可以得到纯水解答;(5)根据已有的保护水资源的措施解答即可,可以从防止水污染以及节约用水的角度解答【解答】解:(1)根据通电分解水的实验的现象和结论分析水通电分解时,正极产生的气体为氧气、负极产生氢气,两气体的体积比为1:2;1试管里的气体是电源上的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2试管里的气体是电源上的负极产生的气体,是氢气该实验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该实验的化学方程式是: 2H2O2H2+O2 212 162 1 8管 1 与管 2 内得 到的气体质量比约是8:1;(2)应该先验纯再点燃,因为氢气具有可燃性,点燃易发生爆炸;(3)向水中加入肥皂水时,如果产生的泡沫较多,是软水,如果产生的泡沫很少或不产生泡沫,是硬水;加热煮沸时,水中的钙离子、镁离子能够以碳酸钙沉淀、氢氧化镁沉淀的形式从水中析出,从而降低水的硬度(4)蒸馏可以得到纯水,在中学实验室中,净水程度最高的方法是蒸馏;(5)A、使用节水马桶能节约用水,有利于保护水资源;B、合理使用化肥能防止水体污染,有利于保护水资源;C、生活污水任意排放会造成水体的污染,不利于水资源的保护;答案:(1)氢氧;8:1;(2)应该先验纯再点燃;氢气具有可燃性,点燃易发生爆炸;(3)肥皂水;加热煮沸;(4)蒸馏;(5)C19如下图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物质检的转化关系,其中甲,乙为单质,A,B,C,D 为化合物,且 A 与 B 的组成元素相同,C 与 D 的组成元素也相同,且 C 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DC 用于工业 炼铁其余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已略去试推断:1,写出乙的化学式:H2 2,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并注明基本反应类型:AB2H2O22H2O+O2;分解反应 DCFe2O3+3CO2Fe+3CO2【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反应类型的判定;书写化学方程式、【分析】根据组成元素相同的物质有过氧化氢和水;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由C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可确定物质C为CO2;由C与D的组成元素也相同,可判断D为CO;A与B的组成元素相同,可判断A为过氧化氢、B为水;则甲为氧气,由B分解生成氧气和乙,则乙是氢气;根据DC 用于工业 炼铁,确定是一氧化碳与氧化铁的反应;通过以上分析,可判断确定转化关系图中的各种物质,从而解决问题【解答】解:组成元素相同的物质有过氧化氢和水;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由C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可确定物质C为CO2;由C与D的组成元素也相同,可判断D为CO;A与B的组成元素相同,可判断A为过氧化氢、B为水;则甲为氧气,由B分解生成氧气和乙,则乙是氢气;根据DC 用于工业 炼铁,确定是一氧化碳与氧化铁的反应;(1)根据分析,乙是氢气,化学式为H2;(2)由上述分析可知:AB,即A为过氧化氢,双氧水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属于分解反应;DC是一氧化碳和氧化铁高温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Fe2O3+3CO2Fe+3CO2;故答案为:(1)H2;(2)2H2O22H2O+O2;分解;Fe2O3+3CO2Fe+3CO2四、实验与探究题20水在化学实验中有重要作用,请回答下列实验中水的作用 1,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集气瓶底部放少量的水,放水的目的是防止高温生成物溅落炸裂瓶底 2,硫在氧气中燃烧时预先在集气瓶中放少量的水,水的作用是集气瓶中的水是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3,如右图所示的实验中热水的作用是提高温度和隔绝空气【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氧气的化学性质【分析】1铁在氧气中燃烧能生成高温熔融物四氧化三铁;2硫在氧气中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是大气污染物;3烧杯中的热水起提高温度和隔绝空气的作用【解答】解:1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中,集气瓶底部加有少量的水是防止溅落的熔融物炸裂瓶底;故填:防止高温生成物溅落炸裂瓶底;2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硫是一种大气污染物,能和水反应生成亚硫酸,所以硫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集气瓶底部加有少量的水目的是吸收有害气体,防止污染空气;故填:集气瓶中的水是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3烧杯中的热水起提高温度和隔绝空气的作用,故填:提高温度;隔绝空气21根据如图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1仪器 a 的名称是锥形瓶,仪器 b 的下端必须伸入反应物液面以下形成“液封”,“液封”的目的是防止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备氧气,发生装置是B(填字母序号,下同),反应的化学方 程式是2KMnO4K2MnO4+MnO2+O23用 A 装置制备CO2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CO3+2HCl=CaCl2+H2O+CO2,收集 的装置是D,检验 是否集满时,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熄灭则满【考点】氧气的制取装置;氧气的收集方法;氧气的检验和验满;书写化学方程式、【分析】(1)熟记仪器的名称;(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和条件写化学方程式,利用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发生装置;(3)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来制取,同时生成氯化钙、水,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即可;利用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选择收集装置;【解答】解:(1)仪器a是锥形瓶;仪器 b 的下端必须伸入反应物液面以下形成“液封”,“液封”的目的是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备氧气,因为反应物高锰酸钾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所以选择的发生装置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和条件写化学方程式是2KMnO4K2MnO4+MnO2+O2;(3)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来制取,同时生成氯化钙、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CO3+2HCl=CaCl2+H2O+CO2由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且易溶于水,确定所选用的收集装置为D检验 是否集满时,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熄灭则满答案:(1)锥形瓶;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2)B;2KMnO4K2MnO4+MnO2+O2;(3)CaCO3+2HCl=CaCl2+H2O+CO2;D;集气瓶口22某研究小组在学习氧气的化学性质时发现:铁丝燃烧有火星没火焰,蜡烛燃烧有火焰该小组同 学进行了如下探究1写出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3Fe+2O2Fe3O4 2探究一:蜡烛燃烧产生火焰的原因是什么?点燃蜡烛,将金属导管一端伸入内焰,导出其中物质,在另一端管口点燃,也有火焰产生 (如右图所示)由此可知:蜡烛燃烧产生的火焰是由气态(填“固态”或“气态”) 物质燃烧形成的 3探究二:物质燃烧产生火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物质熔点沸点燃烧时温度有无火焰一氧化碳205.1191.5约2600有石蜡5070300550约600有铁15352750约1800无钠97.8883约1400?由表可知:物质燃烧能否产生火焰与其沸点(填“熔点”或“沸点”)和燃烧时温 度有关由此推测:钠在燃烧时,有(填“有”或“没有”)火焰产生 4木炭在纯氧中燃烧没有火焰,但生活中木炭燃烧时会产生火焰,其原因可能是木炭燃烧过程中产生的CO等可燃性气体继续燃烧产生了火焰【考点】探究氧气的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分析】1、据铁和氧气反应原理书写方程式;2、由实验探究蜡烛燃烧产生的火焰的原因分析;3、由表格数据进一步探究物质燃烧能否产生火焰与其熔点、沸点和燃烧时温度的关系,并用实例说明;4、探究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没有火焰,但生活中木炭燃烧时会产生火焰的真正原因【解答】解:1、铁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四氧化三铁,反应方程式是3Fe+2O2Fe3O4;2、由实验探究蜡烛燃烧产生的火焰的原因:点燃蜡烛,将金属导管一端伸入内焰,导出其中物质,在另一端管口点燃,也有火焰产生(如题干图所示)由此可知:蜡烛燃烧产生的火焰是由气态物质燃烧形成的;3、由表格数据进一步探究物质燃烧能否产生火焰与其熔点、沸点和燃烧时温度的关系:分析蜡烛的熔点、沸点和燃烧时温度,发现其燃烧的温度比沸点高,燃烧产生了火焰分析铁丝的熔点、沸点和燃烧时温度,发现其燃烧的温度比沸点低,燃烧不产生火焰再分析钠的熔点、沸点和燃烧时温度,发现其燃烧的温度比沸点高,故推断其燃烧能产生火焰;4、探究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没有火焰,但生活中木炭燃烧时会产生火焰的真正原因:木炭在氧气中能充分燃烧没有火焰,而木炭在空气中燃烧不充分,在此过程中产生的CO等可燃性气体继续燃烧产生了火焰;故答案为:1、3Fe+2O2Fe3O4;2、气态; 3、沸点; 有;4、木炭燃烧过程中产生的CO等可燃性气体继续燃烧产生了火焰五、计算题23我国普通黄铜(CuZn 合金)牌号的表示方法是代号用“H+数字”例如 H68 就指含铜量为 68%,含锌量为 32%的普通黄铜要确认某普通黄铜的牌号,做如下实验:取 52g 黄铜与100g 稀硫酸(足量)在烧杯中安全反应,反应后测得烧杯中剩余物的总质量为 151.6g,则该黄铜的牌号是?【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分析】铜不与稀硫酸反应,锌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了氢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混合物减少的质量就是生成的氢气的质量,由氢气的质量可求出锌的质量,据此可分析黄铜的牌号【解答】解:生成氢气的质量为:52g+100g151.6g=0.4g设参加反应的锌的质量为xZn+H2SO4ZnSO4+H2 65 2x 0.4g 解得:x=13g铜的质量分数是: =75%由题意可知该铜的牌号是H75答:该黄铜的牌号是H7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