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9.36生态环境的保护规范训练(含解析).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2677068 上传时间:2019-11-2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9.36生态环境的保护规范训练(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2020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9.36生态环境的保护规范训练(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2020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9.36生态环境的保护规范训练(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9.36生态环境的保护规范训练(含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有关生物多样性叙述错误的是()A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B建立自然保护区和进行易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方法C生物多样性保护就是要保护所有的野生动物和所有的野生植物D保护生物多样性要防治环境污染,协调好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答案】C2生物多样性形成的根本原因是()A遗传信息的多样性 B蛋白质的多种多样C物种的多样性 D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答案】A3广州南沙区拥有面积达200多公顷的湿地,这是多种候鸟南下过冬的重要栖息地,被誉为广州的“南肾”。由于近年来多项大型石油化工项目落户南沙,引起环保专家对南沙自然环境的关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湿地的破坏不会影响该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B负反馈调节是湿地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C南沙湿地群落的物种丰富度会保持不变D南沙开发应追求经济发展第一,不用考虑对环境的影响【答案】B4下列关于人口增长与开垦土地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口增长人均耕地减少开垦土地植被破坏自然灾害频繁B人口增长人均耕地减少植被破坏自然灾害频繁开垦土地C人口增长开垦土地人均耕地减少植被破坏自然灾害频繁D人口增长人均耕地减少开垦土地自然灾害频繁植被破坏【答案】A5(xx东莞质检)人工湿地是为了处理污水人为设计建造的、工程化的湿地生态系统(如图所示)。对该人工湿地的作用效果进行检测,结果见表。其中化学耗氧量(COD)表示在强酸性条件下重铬酸钾氧化污水中有机物所需的氧气量;生化耗氧量(BOD)表示微生物分解水体中有机物所需的氧气量。调查结果显示此人工湿地生态系统中()项目COD/(mgL1)BOD/(mgL1)总氮量/(mgL1)进水750360700出水1505025B植物的吸收作用可降低水体富营养化程度C群落结构多样有利于生态系统稳态的维持D物质的分解只依靠厌氧呼吸的微生物完成【答案】B【解析】由题意可知,COD、BOD值越高,表明污染程度越高;从总氮量下降可以看出,植物可吸收水中的氮等,降低富营养化程度;由调查结果不能得出群落结构多样有利于生态系统稳态的维持的结论;物质的分解主要依靠的是需氧呼吸的微生物。6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保护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酸雨等B就地保护为行将灭绝的物种提供最后的生存机会C引入外来物种不一定能增加当地的生物多样性D保护森林就是要将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和保护森林资源有机结合起来【答案】B7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就是在基因、物种和群落三个层次上采取保护措施B为了增加当地物种的多样性,可以大量引进外来物种C昆虫多数以植物为食,它们的存在对植物的多样性是一种威胁D生物多样性是治疗人类疾病不可缺少的基因库【答案】D【解析】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就是在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三个层次上采取保护战略和保护措施,故A错误;新的物种引入到一个生态系统中,可能由于缺乏天敌而迅速繁殖,从而使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遭到破坏,故B错误;昆虫的存在对植物的多样性不会构成威胁,反而会增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故C错误。8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调查校园周围池塘的水质污染状况,采集水样镜检水中动物和植物的种类和数量,结果如下:1号池塘水样中有单一种类的纤毛虫,如草履虫,且数量极多;2号池塘水样中单细胞藻类种类较多,且数量也极多,动物较少;3号池塘水样中未见任何动物和植物,且发出刺鼻的气味;4号池塘水样中昆虫、植物均有发现,数量较多。根据以上结果分析,池塘污染的严重性由重到轻的排列顺序是()A3、1、4、2 B3、1、2、4C4、2、1、3 D2、4、3、1【答案】B【解析】池塘生态系统正常情况下,含有较多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遭到污染后,生物的种类和数量都会有所减少,并且污染程度越高,动植物种类越少。9(xx广宁质检)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与保护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生物多样性是保持生态系统稳态的重要条件B保护生物多样性,关键是协调好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C保护大熊猫的有效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提高环境容纳量D在草原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不存在负反馈调节【答案】D10(易错题)下列属于生物多样性间接价值的是()A“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激发人们文学艺术创作灵感B野生生物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共同维系生态系统的稳态C科学家根据苍蝇平衡棒的导航原理,研制出新型的导航仪D生物多样性是培育农作物、家畜和家禽新品种不可缺少的基因库【答案】B【解析】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实际上就是生态功能。11.xx年8月,有消息称:中断了5年的外国人来华狩猎活动有望在今年重启,狩猎的对象是盘羊、岩羊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狩猎的数量由当地主管部门确定。狩猎资格需要严格的审批,有资质的狩猎者只能猎杀年老的雄性个体, 不能猎杀雌性个体和幼年个体。对此狩猎活动分析不正确的是()A.利于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B.使被猎杀的种群而濒临灭绝C.被猎杀的个体数量必须结合环境容纳量进行评估D.若被保护的动物的种群数量太大,会对本物种、其他物种的生存造成压力,此时需要人为手段加以控制【答案】B【解析】只有当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在某一环境中由于繁衍过快而造成新的危害时,才可以用狩猎方法进行人为控制种群数量;而狩猎的关键在于管理和评估在不猎杀雌性个体和幼年个体时,对种群数量变化影响不大。因此经过我国相关部门严格审批的狩猎活动,不会有损于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12.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下列措施最合理的是()A.通过生物技术手段,转化淀粉生产可再生能源B.使用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保证粮食稳产C.发展生态农业,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D.大力开垦湿地,扩大粮食种植面积【答案】C【解析】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就必须保持可持续发展。A项通过生物技术等,转化淀粉生产可再生资源,这可能会消耗大量粮食,引发粮食危机。B项化学农药的使用会导致环境污染,而且长期使用某种化学农药也会导致害虫的耐药性增强。C项能实现无废弃物生产,有利于保持可持续发展。D项湿地面积大量减少,会导致其蓄洪防旱等功能的减弱。13.某环保部门在凌晨2时选择某养猪场附近河流的4个不同地点,由上到下依次标记为1、2、3、4并测量其溶氧量,结果如图所示,根据图示分析不正确的是()A.这条河流污染最严重的是地点3附近B.污染最可能从地点2附近开始C.地点3溶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光照不足,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减弱D.地点4数据表明该河流具有抵抗力稳定性【答案】C【解析】地点3溶氧量最低,污染最严重。地点3溶氧量减少主要是由水中好氧型细菌分解有机物消耗氧气引起的。14.某研究机构研究人工湿地对生活污水的净化,实验结果如图。其中P表示磷,N表示氮,COD表示化学需氧量(代表水中微生物分解有机物的氧气消耗量)。据图分析能得出的结论是()A.人工湿地对生活污水有一定的净化作用B.人工湿地对污水中的P去除效果好于NC.811月份流经人工湿地的污水中N和P的减少是同步的D.从12月份COD的曲线变化分析,浮游动物的取食作用对污水有一定的净化作用【答案】A【解析】由图可知,人工湿地对污水中的N去除效果要好于P;在811月份,流经人工湿地的污水中N的含量在8月中旬至10月中旬是持续下降的,但P的含量呈波动趋势,所以不是同步的;从整体上看,人工湿地对生活污水有一定的净化作用,但图中没有信息能反映出浮游动物的取食作用对污水有一定的净化作用。二、非选择题15(xx海南)某果园发生了虫害,该虫害是由害虫A引起的。害虫招来了一种小蜂和一种小鸟,小蜂把卵产入害虫A体内,孵出的小蜂幼虫吃空虫体后羽化飞出,再攻击害虫A的其他个体。小鸟特别喜食害虫A,也捕食小蜂。在体内有小蜂幼虫的害虫A中,有些个体常疯狂地摇摆身体,因而容易被小鸟发现而被捕食。回答下列问题:(1)小鸟和小蜂的种间关系是_。(2)小鸟捕食疯狂摇摆的害虫A,对A种群的生存_(填“有利”、“不利”或“无影响”),理由是_。(3)体内有小蜂幼虫的害虫A摇摆身体为小鸟提供了一定的信息。在生态系统中,信息对种间关系就有_作用,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答案】(1)捕食和竞争 (2)有利 小鸟捕食了体内有虫卵的小蜂,减少了害虫的数量,减少了对小蜂的侵害 (3)调节【解析】(1)根据题干可知,小蜂吃害虫,小鸟捕食害虫A和小蜂,因此小鸟和小蜂的种间关系是捕食和竞争。(2)捕食者吃掉的大多数是被捕食者中年老、病弱和年幼的个体,客观上促进了种群的发展。(3)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具有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稳定的作用。16奶牛场每于排放大量的粪便、饲料残渣,如不处理会严重影响周边人、畜的饮水安全等。下图是某奶牛场废水处理流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输入此氧化塘的能量有_。氧化塘中的风车草、圆田螺、细菌等生物共同构成_。(2)植物细胞吸收的磷酸根离子用于合成的生物大分子主要是_,氧化塘后部的溶解氧含量比前部的_。(3)废水流入厌氧池前,需经稀释处理,是为了防止_。(4)氧化塘后部种植莲等挺水植物,有利于减少出水口处水中的浮游藻类,原因是_。(5)控制废水流入氧化塘的速率,除有利于氧化塘中有机物被充分分解外,还有利于_,使出水口处的水质达到排放要求。废水不能过量流入氧化塘,说明生态系统的_。【答案】(1)太阳能和化学能生物群落(2)核酸高(多)(3)微生物失水过多死亡(4)挺水植物起遮光作用,影响浮藻类进行光合作用(5)无机盐被充分吸收自我调节能力有限【解析】(1)输入此氧化塘的能量有粪便、饲料残渣中的化学能和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氧化塘中的风车草、圆田螺、细菌等生物共同构成群落。(2)含磷的生物大分子主要是核酸。氧化塘后部的有机物减少,无机物增多。植物增多,溶解氧含量比前部的高。(3)废水流入厌氧池前,需经稀释处理,是为了防止外界浓度过高,导致微生物失水。(4)氧化塘后部种植莲等挺水植物,挺水植物遮挡阳光,使水体中光照减弱,抑制浮游藻类生长。(5)控制废水流入氧化塘的速率,有利于氧化塘中有机物被充分分解和无机物被充分吸收。废水不能过量流入氧化塘,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有一定的限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