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课时提升作业二十五11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2676991 上传时间:2019-11-2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课时提升作业二十五11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课时提升作业二十五11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课时提升作业二十五11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课时提升作业二十五11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下图为某社会发展阶段人地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该社会发展阶段()A.人们依赖环境,崇拜自然B.人类试图主宰自然,征服自然C.环境问题主要为局部性的生态破坏D.人类已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2.图示生产活动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主要是()植被破坏水土流失酸雨危害环境污染A.B.C.D.【解析】1选C,2选A。第1题,图中的生产活动为农业生产,因而该图反映的社会发展阶段是农业文明时期。农业文明时期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逐渐增强,在局部地区出现了生态破坏问题。可持续发展思想是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才明确提出的。第2题,农业生产活动会造成地表植被的破坏,容易导致水土流失。(xx四川文综)农业化肥使用会增加河水中的N,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会增加河水中的P。下表为亚马孙河、密西西比河、长江、黄河四条河流中N和P的浓度数据。读表回答3、4题。河流N(mol/dm3)P(mol/dm3)32.90.678.51.617.50.2121.00.43.表中代表亚马孙河的序号是()A.B.C.D.4.若只考虑河流补给,黄河中游河水流经下游,N和P的浓度()A.均显著增加B.均不会增加C.N减少P增加D.N增加P减少【解析】3选C,4选B。第3题,亚马孙河流域农业活动规模小,工业不发达,人口密度小,污染物排放量最小,因此N和P的浓度最低。第4题,黄河下游为地上河,生活和生产中的污水无法排入到河流中,所以河流中N和P的浓度均不会增加。(xx衡水模拟)耕地在国家经济发展建设中具有多种功能,如生态安全维护、国民经济贡献、基本生活保障、粮食安全保障等功能。读我国1949xx年耕地功能变化示意图,完成5、6题。5.1985年后出现的曲线反映的耕地功能是()A.生态安全维护B.国民经济贡献C.基本生活保障D.粮食安全保障6.引起曲线功能强度持续上升且跃居首位的最主要原因是()A.人口总数巨大B.现代农业的发展C.大力开垦荒地D.地理环境的变化【解析】5选A,6选A。第5题,由图可知,1985年后我国才开始重视此项耕地功能,并且其功能强度逐渐增大,应为生态安全维护功能,A正确。第6题,我国人口规模大,耕地数量少,人均耕地还不到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一半,却要养活全球近五分之一的人口,因此我国耕地的最大功能是粮食安全保障,并且此功能将持续处于第一位,A正确。联合国组织300名科学家对地球臭氧水平进行持续监测,最新监测显示2000年至xx年,中纬度地区50千米高度的臭氧水平已回升4%,科学家提出臭氧层可能会在21世纪中期实现痊愈,但仍需靠各国的共同努力。据此完成7、8题。7.材料显示,实现可持续发展应遵循的原则是()A.公平性原则B.持续性原则C.共同性原则D.公平性和共同性原则8.目前破坏臭氧层的主要污染源是()A.工厂、家用炉灶燃烧矿物能源B.汽车尾气C.有色金属冶炼工业排放废气D.工业、家庭广泛使用空调和冰箱【解析】7选C,8选D。第7题,联合国统一组织科学家监测,体现了全球整体性的协调;各国的共同努力,体现了各国的参与,因此体现了共同性原则。第8题,臭氧层被破坏主要是由于氟氯烃化合物的排放,其主要来自人类使用冰箱、空调等制冷设备。读图,回答911题。9.图中A、B、C分别代表()A.资源市场环境B.环境市场资源C.环境资源市场D.资源环境市场10.此工业地域()A.以廉价劳动力导向型工业为主B.产品更新换代快C.可能发展成为工业城市D.工业发展趋向分散11.在此循环经济体系中()A.各产业之间以主产品为原料发生联系B.所需要能源完全由余热发电提供C.污染物实现了零排放D.生产环节的废弃物被回收再利用【解析】9选C,10选C,11选D。第9题,从图中信息判断,将生产和生活达到排放标准的物质排放到环境之中,为工业生产提供的是资源,工业生产的产品最终流向市场,由此得出结论。第10题,此工业地域以化工、有色及无机材料产业为主导,工业聚集程度高,发育程度高,有可能发展成为工业城市。化工、有色产业对资源和能源的需求高;产品更新换代快的为高新技术产业,其工业也趋向分散,而此地域工业以集中为主。第11题,在此循环经济体系中,生产环节的废弃物被回收再利用;各产业也有副产品的联系;所需能源有原煤;达标排放也会有少量污染。【加固训练】(xx厦门模拟)读某岛屿的文明生态湖区规划图,完成(1)、(2)题。(1)该发展模式所具有的特点是()主要关注经济领域中产值和利润的增长发展经济的同时注重对环境的保护获得最大经济效益,促进社会财富的积累属于种-养-加工一体化经营的生态农业模式A.B.C.D.(2)该图显示了该湖区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措施有()将林地、草地都开垦为耕地合理开发利用环境资源废弃物综合利用培育优良品种,发展高效农业A.B.C.D.【解析】(1)选D,(2)选D。第(1)题,由图中信息可知,该地属于种-养-加工一体化经营的生态农业模式,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又保护了当地环境。第(2)题,该图显示了该湖区因地制宜,合理开发利用环境资源,建立各种农业基地,培育了优良品种,发展高效农业。二、非选择题(共56分)12.读我国某生态农场平面示意图及其生产过程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28分)(1)判断该农场的农业地域类型;分析这里发展肉、蛋、奶、蔬菜、鱼的主要区位优势。(2)结构示意图所显示的生产过程中,哪一个生产过程的环境效益最大?理由是什么?(3)简析该农场建设生态农业所采取的主要措施。(4)该生态农业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什么原则?【解析】第(1)题,该农场进行多种经营,属于混合农业,其区位优势从市场、交通、科技等方面分析。第(2)题,生产过程3是“废弃物”的再利用过程,环境效益最大。第(3)题,注意从图中读取信息。第(4)题,该生态农业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持续性原则。答案:(1)混合农业。靠近京、津等大城市,市场需求量大;有高速公路经过,交通便利;有生态农业科教培训中心,技术水平高。(2)生产过程3。实现了“废弃物”的再利用。(3)调整产业结构,变单一种植业为农、林、牧、副、渔五业并举;实行综合循环利用;开发利用沼气等新能源。(4)持续性原则。【加固训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河南省濮阳市德信农民种植合作社共种植稻田1 068亩,稻田附近建了一个5万只规模的养鸡场,鸡粪生成沼气,沼气低于市场价卖给周边农户,沼液、沼渣就顺着地埋管进入稻田,稻田里还安装了35台频振式杀虫灯。稻田长出的有机大米售价20元一斤,再加上每亩养殖产出的七八十斤泥鳅苗,仅此两项每年户均增收6 000多元。材料二下图示意“沼气-稻田-泥鳅”农业生产模式。(1)简述德信种植合作社发展“沼气-稻田-泥鳅”农业生产模式的生态意义。(2)河南省一些沿黄地区水资源丰富,但土地盐碱化问题相对突出,分析在此基础上该省沿黄地区推广“沼气-稻田-泥鳅”农业生产模式的可行性。【解析】第(1)题,生产模式的生态意义可以从土壤肥力、环境污染、农产品质量、生活能源等方面回答。第(2)题,可行性要从水源条件、土地盐碱化治理、农业增收等方面分析。答案:(1)增加土壤有机质;减少农药、化肥使用,有效减少农田污染;水稻等农产品绿色、无污染;沼气为当地农民提供清洁能源。(任答三点即可)(2)沿黄地区水源丰富,利于水稻种植;通过种植水稻以水洗去盐碱,治理土地盐碱化问题;开拓市场,实现农业增收增效。13.(能力挑战题)根据下列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8分)材料一水环境功能区规划,就是按照不同的水质使用功能、水文条件、排污方式、水质特征划分水质功能区,监控断面,建立水质管理信息系统。材料二下图为华北某地水环境功能分区及垃圾场建设规划图。(1)据图说明饮用水集中取水口位置分布的特点,并解释其原因。(2)规划在甲、乙、丙、丁四处分别选建垃圾填埋场和垃圾发电厂,若建垃圾填埋场宜选哪处最合理,若建垃圾发电厂宜选哪处最合理,试分别说明理由。(3)简要说明水环境的城市景观功能区的主要作用。(4)若图中自然保护区遭受生态破坏,将给河流下游带来哪些影响?【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饮用水集中取水口主要布置在河流上游;其原因主要考虑水质影响。第(2)题,垃圾填埋场对环境污染较大,若建垃圾填埋场则要考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若选择建垃圾发电厂,则主要考虑盛行风,不要对城区产生污染。第(3)题,水环境的城市景观的主要功能可从对第三产业、气候、环境的影响方面分析。第(4)题,若图中自然保护区遭受生态破坏,将对下游河流的含沙量、水质、旱涝灾害、景观等影响较大。答案:(1)相对于城区而言,布置在河流上游。原因:位于河流上游,水质较好。(2)建垃圾填埋场:丁;理由:位于河流下游,地势较低,避免市区地下水污染。建垃圾发电厂:乙;理由:该地主导风向是夏季东南风,冬季西北风,厂址位于与市区主导风向垂直的郊外,避免废气污染市区大气。(3)发展旅游;美化环境;调节气候;缓解城市内涝。(答案合理即可)(4)河流含沙量增大;淤塞河道,旱涝频发;水质变差,影响城市景观和城市用水。(答案合理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