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二历史现代科学技术.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670211 上传时间:2019-11-2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二历史现代科学技术.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9-2020年高二历史现代科学技术.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9-2020年高二历史现代科学技术.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二历史现代科学技术(一)知识目标 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出现的条件和内容;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的特点: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的影响。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的讲述,使学生认识第三次科技革命与前两次科技革命的异同点,提高学生分析、比较历史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内容、特点及影响的讲述,培养学生运用科技与经济的关系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论,分析当代的一些现实问题,提高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概括、归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1邓小平同志提出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是被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科学技术和生产的发展实践所证实的真理。 2第三次科技革命对每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刻苦学习,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世界性浪潮中,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中华民族在21世纪的腾飞,做出应有的贡献。 重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难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和发展 1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的时间:20世纪四五十年代,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 2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的标志:以原子能技术、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为代表,还包括人工合成材料、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等高新技术。 补充 原子能 实际指原予核能。原子核能是指原子核结构发生变化时放出的能量。在实用上指重核裂变和轻核聚变时所放出的巨大能量。物质所具有的原子能要比化学能大几百万倍以至一千万倍以上。如一千克铀235全部裂变时产生的原子能相当于25m吨左右优质煤燃烧时放出的能量。利用裂变所放出的能量已建成各种类型的原子核反应堆和原予能发电站。轻核聚变时放出的能量要比同质量重核裂变时大几倍。怠剧的裂变和聚变反应会引起爆炸。人们据此制造了原子弹和氢弹。此外,对放射性同位素放出的Q、p、丁射线的应用也是原予能利用的一个重要方面。 3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的历史条件 (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1科技推动生产力飞速发展 科学技术在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 忡l、充l 过去从发明到大规模地运用,照相用了1X年 电话用了56年,而现代的电视只用了5年,激光用了2年,从原子能的发现到世界上第一座核电站投入使用,用了15年。 讨论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科学的发明、发现到实际运用, 所经历的时间在20世纪初为35年,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为18年,战后为9年。”“西方国家工业生产的年平均增长率二战前为17, 二战后增至61。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科技进步的因素约占肋和过去不同,科学已开始扮演最革命最积极的角色。” 摘自苏联大百科全书第三版 材料二 科学技术国际化趋势形成和发展的经济背景是生产的国际化和经济的全球化。规模经济会带来最大效益,追求规模效益是主导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则。当代跨国公司大量涌现,正是为了追求规模效益以便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取胜 科学技术的国际化导致国际科技分工协作新体系的建立,反映了生产国际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要求,并且成为全球经济竞争的一种手段。 摘自现代科学技术基础知识材料三 江泽民指出:“二战后,以电子信息、生物技术和新材料为支柱的一系列高新技术取 得重大突破和飞速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和人类的生活。科学技术日益渗透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活跃的因素。并且国际间的竞争,说到底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竞争。” 材料四 20世纪特别是“二战”以来,许多国家竞相增加对教育的投资,超前规划教育的发展,并全面改革教育制度,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 请回答: (1)概括提炼材料一、材料二的观点。 *(2)科学技术国际化的动力、目的和途径各是什么? (3)综合以上材料,你认为中国应如何应对当前世界经济和科技发展的新形势? 参考答案l (1)观点: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大大加快;当代科技已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源泉;科学技术的国际化趋势形成;世界经济的全球一体化趋势日益增强。 (2)动力:追求科技知识的更大规模效益。目前的:增强经济竞争所依赖的科技实力。途径:建立 PF国际科技分工协作新体系和跨国公司。 (3)应对措施:国家和社会应大力增强对教育的投资,全面改革教育制度;建立科技创新体制,加强国际间的科学技术协作与交流;提高中华民族的科教兴国意识;积极参与全球经济竞争。 2科学和技术密切结合,相互促进 , 随着科学实验手段不断进步,科研探索领域也不断开阔。以往的技术革命,科学和技术是相对分离的,这就造成研究成果要经历相当长的时间才导致生产过程的深刻变化,或者是在技术革新后的相当一段时间才有科学理论的概括。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科学与技术之间的相互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科学与技术相互渗透,科学、技术、生产形成了统一的革命过程。一般来说,二次大战后的重大技术突破,都是在自然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实现的,而重大的技术革命的成果,又进一步丰富、充实了自然科学的理论,二者相辅相成。 3科学技术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 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情况下,出现了两种趋势:一方面,学科越来越多,分工越来越细,研究越来越深人;另一方面,学科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科学研究朝着综合性方向发展。 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科学、技术、生产三者之间的联系大为加强。科学提供物化的可能,技术提供物化的现实,生产则成为物化的具体实现过程。对于科学来说,技术是科学的延伸;对技术而言,科学是技术的升华;对生产来说,科学技术是其实践活动的必要前提。三者之间相互渗透、相互影响以致出现了密不可分的趋势。 (三)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1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补充 劳动生产率 劳动生产率指的是劳动的生产效率。用单位时间内生产某种产品的数量来表示,亦可用生产单位产品的劳动时间来表示。同单位时间内所生产的产品量成正比,而同单位产品所包含的劳动量咸反比。单位时间内所生产的产品愈多,单位产品所包含的劳动量愈少,则劳动生产率愈高;反之,则愈低。决定劳动生产率水平的主要因素有:科学和技术的发展水平和它在工艺上应用的程度、生产资料的规模(如高炉容积的大小)和效能以及自然条件、劳动者的劳动熟练程度、生产组织和劳动组织的形式等。其中科学技术最为重要。提高劳动生产率是资本家榨取相对剩余价值的基本手段,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对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有极其重大的意义。列宁说:“劳动生产率,归根到底是保证新社会制度胜利的最重要最主要的东西。”(列宁选集第4卷第16页)在社会主义经济中,常用人均产值来表现企业劳动生产率和社会劳动生产率。有时也把劳动生产率称为“劳动生产力”。 阡I充 邓小平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经济发展得快一点,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我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近一二十年来,世界科学技术发展得多快啊!高科技领域的一个突破,带动一批产业的发展。我们自己这几年,离开科学技术能增长得这么快吗?要提倡科学,靠科学才有希望。 (选自邓小平著: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杜1993年版,第377378页。) 讨论 邓小平在1978年科技工作会议上强调过什么论断?第三次科技革命是怎样体现这一科学论断的? 答:(1)科学技术是生产力。(2)由于在新科技革命的条件下,主要通过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劳动者素质和技能的不断提高、劳动手段的不断改进,来提高劳动生产率。“当代科技进步已经成为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整个经济增长的源泉”。 2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结构的变化 讨论 20世纪社会生活的高度信息化 20世纪的信息爆炸、知识爆炸是一个显著特点。在19世纪,人类的知识量大约50年翻一番,到20世纪初缩短为30年,加世纪中叶只需要10年,到 80年代只需要35年即可实现人类知识量的翻番。据统计,世界上各种重大创造发明在16世纪只有26项,17世纪也只有106项,18世纪为156项,19世纪为546项,而世纪前50年就有961项,比此前人类历史全部创造发明的总和还多130项。 随着知识量、信息量的急剧增加,人们的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在与信息发生密切的联系。为了适应人类从泛滥成灾的信息流中迅速、准确、有效地获取和传递信息的需要,从20世纪70年代起,以微电子为中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兴起,使信息技术的具体应用已达5000多种。信息技术掀起的“三C”革命和“三A”革命,使整个社会生活信息化、自动化。电子计算机运用于工厂生产,使得从设计、加工、检验包装到销售,全部实现了自动化。电脑技术运用于生产,不单是替代了人对生产过程的操纵、监视、调节管理等劳动,更重要的是提高了产品的质量,节约了材料和能源。电子计算机运用于办公室,使计划、财务、工资、信贷、物资、人事档案、文书处理等工作实现了完全自动化,把办公人员从繁琐的办公事务中解放出来。电子计算机运用于家庭,可以自动完成烹饪、洗衣、清扫、购物、订票、付款等家务劳动,还可以用于家庭防火防盗、报警、定时叫醒等。由于工厂办公室和家庭都实现了自动化,使很多劳动的地域限制被打破,原本必须到劳动现场完成的工作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在办公室或在家中操作完成,从而避免了上下班途中的时间浪费,既提高了劳动效率,又增加了劳动者的闲暇时间。 3第三次科技革命也推动了国际经济格局的调整 补充 战后新科技革命的世界性影响表现在 当代新科技革命就其深度和广度及其对全世界的影响而言,是前所未有过的。第一,它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推动了现代化的发展。第二,它促进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结构的革命性变化,并酝酿一场新的产业革命。战后由于一系列新技术工业的兴起,使发达国家物质生产各个领域的面貌为之一新。主要表现为:三大产业结构的革命性变化。信息产业及其他新兴产业的兴起,新技术革命使能源消费结构、就业结构、贸易结构、资本和商品流向也发生相应变化。生产关系的深刻变化和社会各阶层的巨变。推动部门经济结构、地区经济结构和学科发生了重大变化。第三,它加速了社会生活的现代化和全球化趋势。第四,新科学技术革命推动了国际经济格局的调整,扩大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间的差距。第五,它促进了武器的急剧变革和军事战略的重大调整。第六,新科学技术革命对社会文化生活和思想理论产生了影响,它推动了文化艺术和教育现代化的急剧变化,它还有利于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 讨论 第三次科技革命对国际经济格局的调整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1)使世界各国经济相互依存,联系更加紧密。 (2)科技竞争越来越重要。(3)发达国家同不少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差距进一步扩大。 因此,在前两次工业革命中,亚、非、拉美的绝大多数国家,还处于外国资本主义、帝国主义的奴役之下,失去了发展的机会。今天,赢得独立的I许多发展中国家,面对汹涌而来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抓住这次难得的发展机遇,根据本国的特点,制定相应的经济、科技、社会发展战略,努力缩小同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差距。探索一条适合本国高速发展的道路,是摆在广大发展中国家面前的首要任务。 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从时间、特点、影响三个方面了解了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我们看到,这次科技革命就其规模、深度和影响来说,远远超过前两次工业革命。这场科技革命对每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因此我们每一位学生应该树立远大的理想,刻苦学习,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为中华民族在21世纪的腾飞做出应有的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