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十五章 第31讲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课后达标检测.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2669752 上传时间:2019-11-2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十五章 第31讲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课后达标检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2020年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十五章 第31讲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课后达标检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2020年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十五章 第31讲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课后达标检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十五章 第31讲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课后达标检测一、选择题读某地区图,回答12题。1图中地区的主要地势特征是()A北高南低 B地势起伏大C地势相对低平 D由东南向西北倾斜2该地区多沼泽的主要原因是()A排水不畅 B降水较少C蒸发较强 D地势较高解析:第1题,结合图中河流的流向以及沼泽地的分布情况,可知该地区应是西南高东北低,而且地势相对低平。第2题,沼泽多分布在地势低平、降水较多、蒸发弱、地下有冻土层的地区。该地区地势低平,降水较多,排水不畅,蒸发较弱。答案:1.C2.A下图示意我国不同历史时期农(农耕区)牧(畜牧区)区界线的变化情况。据此完成34题。3由上图可知()A农牧区界线的总体变化是北方地区较南方地区变化大B农牧区界线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经济重心南移C农牧区界线的变化是自然条件变化的结果D农牧区界线主要向西南方向推进4农牧交错带农业的发展方向是()A增大耕地面积,提高粮食产量B大量开垦荒地,提高人均耕地面积C实行机械化,建设商品粮基地D退耕还林(草),种植饲料作物,发展舍饲养殖业解析:第3题,由图可知农牧区的界线总体向西北推进,并且北方的变化幅度比南方大。第4题,农牧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若开垦荒地,易产生荒漠化,因而要退耕还林(草),发展舍饲养殖业。答案:3.A4.D玉米原产地在墨西哥,16世纪时传入中国,玉米在中国的播种面积很大,分布也很广。读中国玉米分布图,回答56题。5东北地区多春播玉米,华北地区多夏播玉米,造成东北地区和华北地区播种时间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气候变化 B市场需求C作物熟制 D水分差异6为了解决东北地区卖粮难的生产销售怪圈问题,应采取的合理对策是()A对农民增加粮食直补 B发展养殖业和农产品深加工业C减少农作物播种面积D提高机械化水平解析:第5题,东北地区作物熟制为一年一熟,玉米适宜在春季播种(春播玉米);华北地区作物熟制为两年三熟,需要在6月上旬冬小麦收获之后进行播种(夏播玉米),造成东北地区和华北地区播种时间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作物熟制。第6题,发展养殖业和农产品深加工业,可以解决农产品生产销售怪圈问题;对农民增加粮食直补可以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但不能解决销售问题;东北地区减少农作物播种面积,对我国粮食安全有不利影响;提高机械化水平只能提高劳动生产率,不能解决粮食销售问题。答案:5.C6.B蚯蚓具有喜温、喜湿的生活习性,最适宜的生存温度为2027 ,此时能较好地生长发育和繁殖。下图为我国某地秸秆菌业循环利用模式图。读图,回答78题。7若充分考虑气候特征,下列地区中适宜推广该生产模式的是()A三江平原 B塔里木盆地C雅鲁藏布江谷地 D江南丘陵8该生产模式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有()增加农民收入增加就业机会,彻底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 促进农业生产结构多元化优化农村能源消费结构,保护生态环境A B C D解析:第7题,江南丘陵年均气温较高,有利于蚯蚓的生长发育和繁殖,也有利于沼气发酵,多样的地形也有利于发展农业的多种经营。第8题,该生产模式有利于提高农产品品质、增加农民收入、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农业生产结构多元化等;保护生态环境属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该生产模式虽然能增加就业机会,但能否彻底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需要综合考虑提供的就业岗位数量和剩余劳动力的数量方可判断。答案:7.D8.B(xx石室中学一模)下图中阴影地区以干旱严重闻名,被称为“旱腰带”。现在该地区道路四通八达,万亩酿酒葡萄绿满田野,过去贫穷落后的“旱腰带”已变成如今名副其实的“金腰带”。读图回答910题。9制约该区域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包括()地处干旱地区,全年降水稀少 土质疏松,水土流失严重年积温低,作物只能一年一熟 季风气候,旱涝灾害频繁A B C D10该区域发展葡萄种植业的突出优势是 ()A地形平坦,土壤肥沃B光照强,昼夜温差大C道路四通八达,交通便利D劳动力充足,生产经验丰富解析:第9题,该区域位于黄土高原地区,温带季风气候区,土质疏松,夏季降水集中,水土流失严重。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和年际变化大,旱涝灾害频繁。第10题,该区域气候大陆性强,光照强,昼夜温差大,有利于葡萄生长和糖分积累。答案:9.D10.B11下图为我国各大农业区分布示意图。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属于不同的农业区B是我国重要的茶叶产区C地区最主要的农业类型是绿洲农业D地是我国重要的商品基地解析:选D。为西北牧业、灌溉农业区,为东北地区,为黄土高原地区,为黄淮海平原区,为青藏高寒牧区,为西南地区,为长江中下游地区,为华南地区。属同一农业区;为我国重要茶叶产区;地种植业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区(河谷农业);地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二、综合题12(xx孝感统考)结合材料和图,利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东北地区山环水绕,沃野千里,自然地域完整,农业生态类型多样,生产部门齐全,是我国主要的商品农业生产基地。材料二下图为东北地区图。(1)图中甲、乙两地气温年较差较大的是_,试分析其原因。(2)东北地区是我国主要的商品粮基地,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东北地区商品粮基地的地位将如何变化?我们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进一步促进东北商品粮基地发展?(3)描述丙地地表形态特征,并指出其生态功能。解析:第(1)问,气温年较差的大小要考虑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幅度,此外还要考虑海洋和冬季风的影响程度。第(2)问,随着交通的发展,地广人稀的东北商品粮基地的地位将不断上升;促进该商品粮基地发展的措施可从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发展科技、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等方面分析。第(3)问,丙地位于三江平原,该地地势低平、沼泽广布;沼泽的生态功能可从它对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的影响分别进行描述。答案:(1)甲地原因:甲地较乙地的纬度高,甲地的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较乙地的年变化大;甲地比乙地距海洋远,夏季和冬季的升温、降温较乙地快;甲地冬季受冬季风的影响更大,冬季降温幅度更大。(2)地位将不断上升。措施:加强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大力发展农业科技,培育良种;延长农业的生产链,提高商品粮的附加值;加大政策的支持力度,提高农民生产商品粮的积极性;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减轻自然灾害对商品粮生产的影响。(3)特征:地势低平,沼泽广布。功能:调节气候;调节径流;蓄洪防旱;降解污染物;保护生物多样性等。13(xx乌鲁木齐模拟)读我国东部某地区地形等高线及年等降水量线图,回答下列问题。(1)据图分析该地区地形地势特征。(2)图中甲地为我国畜牧业较发达的地区之一,试据图分析发展畜牧业有利的自然条件。(3)乙处为我国目前重点造林地区,试简述乙处森林主要的生态作用,并说明在图示区域的开发中应如何保护森林资源。(4)近年来图中L湖泊面积在逐渐缩小,其变化对A城还是B城附近河段的水文特征产生影响?具体的影响是什么?解析:本题考查读图获取信息、空间定位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森林的环境作用,河湖的水文特征及影响等知识。(1)地势特征根据等高线来分析。(2)通过空间定位,准确分析其畜牧业发展的自然条件。(3)森林在生态保护方面有多个作用,在山地主要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保护农田;保护措施根据实际分析。(4)从等高线分布看,B城位于湖泊的下游,影响大;其影响与湖泊面积减小的原因有关,主要是泥沙淤积造成的,湖泊调蓄功能减弱。答案:(1)地势东南高,西北低;东南部为低山丘陵,西北部为平原。(2)地形平坦广阔;降水量在400 mm左右,适合牧草生长。(3)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保护农田。禁止乱砍滥伐;建立自然保护区;采育结合;大力人工造林。(4)B城。径流量变化增大,洪涝灾害加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