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语文(人教大纲)第三册 10故都的秋(第二课时).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668976 上传时间:2019-11-2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中语文(人教大纲)第三册 10故都的秋(第二课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人教大纲)第三册 10故都的秋(第二课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人教大纲)第三册 10故都的秋(第二课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语文(人教大纲)第三册 10故都的秋(第二课时)教学要点1.重点分析以情驭景、情景交融的特点。2.鉴赏简洁清丽并富有音乐美的语言。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上节课,我们曾拜读过罗兰的秋颂。同学们,请你们想一想(或出示投影)作者所选秋景的色彩如何?(学生明确:色彩是绚丽多姿的,如酡红、艳丽的落日,素红、飒爽的枫树,澄碧、明澈的秋水等)那么,郁达夫笔下的故都之秋又是怎样一番景致呢?二、整体感知1.让学生试将故都之秋五种景况的自然风物概括为五幅画面。明确:可概括为“秋花图”“秋槐图”“秋蝉图”“秋雨图”“秋果图”五幅画面。2.提问:这五幅图构成的故都之秋有怎样的特点?(用文中词语来概括)明确:“清”“静”“悲凉”三、重、难点解决过程1.研习五幅画面,掌握情景交融的特点。(1)背诵文章第3自然段。(2)根据内容,作“秋花图”,然后让12名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最后,教师展示课件,让学生对照。明确(借鉴例子):碧绿辽阔的天空作了画的背景;地面上,五颜六色的牵牛花荟萃成流光溢彩的野花圃;天与地之间,间或出现一两只白色或瓦灰色的驯鸽,点缀在一大片的空白中间,显得疏密得体,浓淡相宜,可与天工媲美;坐在院子里的人,手捧茶碗,抬头望碧空,俯身拾牵牛,耳边不时传来驯鸽的飞声,画面有静有动,绘声绘色,秋的美、秋的情趣完全融合在蓝天白花之中。(解说:通过作画,使本已生动的文字更有一种质感,如同亲眼所见,亲耳所闻。同时,可训练学生的想象力)(3)学生思考:这幅画是怎样体现出“清、静、悲凉”的特点的呢?明确:“很高很高碧绿的天色”给人一种明净高爽、无半点纤尘之感,写出了“清”;“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的蓝朵”以及“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是在写“静”;有着几分冷落和萧条的“破壁”,蓝、白等冷色调的“牵牛花”以及象征生命的衰竭与凄凉的“秋草”体现了“悲凉”。(4)让学生在脑中勾画其余四幅图画的形象,体味它们是如何体现“清、静、悲凉”的特点的。明确(举例分析):如“秋槐图”中,“早晨起来”,看见“落蕊”“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细微极柔软的触觉”体现了“静”;“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体现了“清”;“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落寞”抒发了悲秋之感,紧扣了“悲凉”。(5)组织学生讨论:故都的秋景应是多姿多彩的,而作者为什么不写“暖色”的香山红叶,也不写游人如织的颐和园,而只写带有“清、静、悲凉”特点的秋景呢?出示投影:院子里有一架葡萄,两棵枣树,去年采取葡萄枣子的时候,龙儿站在树下,兜起大褂,仰着看树上的我,我摘取一颗,丢入了他的大褂兜里,他的哄笑声,要继续到三五分钟。今年的这两棵枣树,结满了青青的枣子,风起的半夜里,老有极熟的枣子辞枝自落。女人和我,在这样的时刻,最怕听的就是滴答的坠枣之声现在去北京远了,去龙儿更远了,自家只一个人,只是孤零丁一个人。在这里继续此生中大约是完不了的飘泊。郁达夫散文一个人在途上(1926)不过令人愁闷的贫苦,何以与我这样的有缘?使人生快乐的富裕,何以总与我绝对的不来接近?(郁达夫散文零余者)国民政府,是国民的政府,是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府,它的基础是建设在国民的全数上的,然实际上在这国民政府内在左右政治的大局的,只有几个人,几个和民众漠不相关的前世纪伟人政府仍在说政府的话,被压迫阶级的满肚皮的苦楚,仍旧是吐不出一二分来(郁达夫自传)明确:“法国批评家说,文体像人;中国人说,言为心声。不管是如何善于矫揉造作的人,在文章里,自然总会流露一点真性情出来,这是一定的道理。”(郁达夫写作闲谈)可见,郁达夫将个人的不幸遭际、动荡的现实及腐败的当局都融入到故都的秋姿、秋色、秋味、秋的意境中去了。“清、静、悲凉”的故都之“秋”,正是郁达夫“清、静、悲凉”心境之“秋”的折射。(解说:学生回答这个问题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可补充一些关于郁达夫的辅助材料)2.欣赏品味“语言美”(1)品味“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但草木凋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明确:分号后的三句,结构相同,动词后面均辅以结构助词“得”,形式整齐划一,有种整齐的美感。作谓语的形容词,“慢”“润”“淡”,表现的都是平淡细腻的意味。它们又都是响亮的音节。“慢”()、“润”()、“淡”()、声调相同,前后两字又押韵,这样读起来声韵铿锵,词势贯通,具有很强的音乐感。(2)品味“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领略的过程上,是不合适的”。明确:作者用“反喻”的手法使“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表现出与一般句式相比较的“语言美”,即他不说“秋是(像)什么”,而说“秋不是(不像)什么”,从而增强了新意。下面又用“借喻”的手法将对名花、名酒的领略不深不透,比得像“花的半开”和“酒的半醉”,同样增强了新意。(3)品味“南国之秋,当然是也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譬如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可是色彩不浓,回味不永。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明确:本段中作者使用内容上的对比,比较南北方“秋”的区别,其中不仅上下部分内容的表述都用了整齐的排比句式,尤其下半部分,作者不直接和具体说南北方有关秋的比较,而是使用文言句式的排比句表达出只能意会不好言传,并能留给读者丰富想象余地的艺术效果。四、组织学生研究性阅读研究课题:“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镆镆,鲈鱼之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中四对喻体的本体。学生思考后,教师可出示如下投影内容,供学生参考:贺诚章先生认为:“这段文字使用了比喻,多角度表达了对南北方秋天的具体差别的体验:一是味道薄厚的差别(黄酒之与白干);二是充实程度的差别(稀饭之与馍馍,实际是感觉);三是肥美程度的差别(鲈鱼之与大蟹,还是味觉);四是规模的差别(黄犬之与骆驼,又回到了视觉)。” 而漆瑗先生则认为:“黄酒之与白干,一个温和,一个刚烈;稀饭之与馍馍,一个稠润,一个硬实;鲈鱼之与大蟹,一个细腻、秀美,一个粗壮、威严;黄犬之与骆驼,一个机灵、活泼,一个沉稳、刻苦。”复旦大学附中张大文先生认为:“作者把南方的秋味同故都的秋味相比较,认为前者之与后者,有如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在这里,四对喻体作比较,目的是从四个角度说明一对本体的特点。第一对喻体说明本体的浓烈度不同;第二对喻体说明本体的敦实度不同,这两点较为易解;第三对喻体是从鲜味说明深长度不同,虽然同以上两对喻体都是就实论虚,但要同浓烈敦实相区别,已有不少困难;第四对喻体说明什么特点呢?要从黄犬、骆驼的生活特点来考虑:黄犬走一段路,撒一泡尿,如此轻佻,而骆驼一步一个脚印,这般厚重。这样,浓烈、敦实、深长、厚重四个概念对说明故都的秋的特征,使各尽其妙,又相互渗透。” 张宏星先生认为:“郁达夫连用四组比喻性的对比,目的是为了形象地说明南国之秋色彩不浓,回味不永的特点。具体来说,黄酒之与白干比喻南国之秋秋味平淡,北国之秋秋味浓烈;稀饭之与馍馍比喻南国之秋秋味稀薄,北国之秋秋味厚实;鲈鱼之与大蟹比喻南国之秋秋味柔软,北国之秋秋味刚强;黄犬之与骆驼比喻南国之秋范围狭小,北国之秋范围广大。”五、课堂练习1.背诵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并试着仿其格式把故都的秋景连缀成诗,并表达出作者(郁达夫)的情感。借鉴实例:破屋浓茶小院,漏光鸽声碧天,秋草蓝朵残垣。槐蕊落地,落寞人在故都。2.请仿照下面句子中的画线部分,仍以“时间”为话题,仿写一个句子。时间从来就没有公正过。对排队的人,它磨蹭着;对有急事的人,它拖延着。对美妙幸福的事,它吝啬着。它就是这样生性荒诞无稽,常常捉弄人。参考答案:对找时间的人,它躲闪着;对赶时间的人,它飞跑着。对没办法打发时间的人,它恶意地空洞着。对辛酸痛苦屈辱的事,它挥霍放纵着。六、课文总结文贵创新,要有自己独特的视角和个性。在不少人面对众多的咏秋佳作望而生畏,欲写止笔时,郁达夫却以自己个性鲜明的思想,选择独特的角度,运用与众不同的手法,为咏秋佳作增添了新篇章。文章也正如郁达夫所说“要把情感渗入到景物描绘中去,使读者几乎不能辨出这美丽的自然是不是多情善感的主人公的身体的一部分”,达到了情景交融,物我合一的境界!七、布置作业请以“家乡的春(夏、秋、冬、雨、雪、)”为题,写一篇抒情散文。板书设计总起对北国之秋的感受对南国之秋的感受分写记叙清晨静观落蕊轻扫秋蝉残鸣都市闲人胜日秋果议论总起对比南国北国之秋热爱痴迷故都之秋抒发神往眷恋之情流露忧思落寞之感情景交融景人合一故都的秋延伸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报 秋 宗 璞 似乎刚过完春节,什么都还来不及干呢,已是长夏天气。让人懒洋洋的像只猫。一家人夏衣尚未打点好,猛然却见誓簪花那雪白的圆鼓鼓的棒槌,从拥挤看的宽波的绿叶中探出头来。我先是一惊,随即怅然。这花一开,没几天便是立秋。以后便是处暑便是白露便是秋分便是寒露,过了霜降,便立冬了。真真的怎么得了! 这花的生命力极强,随便种种,总会活的。不挑地方,不拣土壤,而且特别喜欢背阴处,把阳光让给别人,很是谦让。据说花辩可以入药。还有人来讨那叶子,要捣烂了治脚气。我说它是生活上向下比,工作上向上比,算得一种玉謦花精神罢。 我喜欢花,却没有侍弄花的闲情。因有自知之明,不敢邀名花居留,只有时要点草花种种。有一种太阳花又名死不了,开时五色缤纷,杂在草间很好看。种了几次,都不成功。“连死不了都种死了。”我常这样自嘲。 玉簪花却不同,从不要人照料,只管自己蓬勃生长。往后院月洞门小径的两旁,随便移栽了几个嫩芽,次年便有绿叶白花,点缀着夏末秋初的景致。我的房门外有一小块地,原有两行花,现已形成一片,绿油油的,完全遮住了地面。在晨光熹微或暮色朦胧中,一柄柄白花擎起,隐约如绿波上的白帆,不知驶向何方。有些植物的繁茂枝叶中,会藏着一些小活物,吓人一跳。玉簪花下却总是干净的。可能因气味的缘故,不客虫豸近身。 花开有十几朵,满院便飘着芳香。不是丁香的幽香,不是桂花的甜香,也不是荷花的那种清香。它的香比较强,似乎有点醒脑的作用。采几朵放在养石子的水盆中,房间里便也飘散香气,让人减少几分懒洋洋,让人心里警惕着:秋来了。 秋是收获的季节,我却是两手空空。一年、两年过去了,总是在不安和焦虑中。怪谁呢,很难回答。 久居异乡的兄长,业余喜好诗词。前天寄来南宋词人朱敦儒的西江月:日日深杯酒满,朝朝小圃花开,自歌自舞自开怀,无拘无束无碍。 青史几番春梦,红尘多少奇才,不消计较与安排,领限而今现在。我把“领取而今现在”一句反复吟哦,觉得这是一种悠然自得的境界。其实不必深怀酒满,不必小圃花开,只在心中领取,便得逍遥。领取自己那一份,也有品味把玩、获得的意思。那么,领取秋,领取冬,领取四季,领取生活罢。 1作者在第一自然段中写到看见玉簪花开,“先是一惊,随即怅然”。 (1)作者为什么吃惊? 因为 (不超过8个字) (2)联系全文看,作者为什么怅然?(不超过10个字) 2作者在第三自然段中写自己种太阳花的经历,这样写有什么作用?(不超过12个字)3作者在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中,分别使用了6个“便”字和5个“领取”,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1)反复使用“便”字的好处是 (不超过26个字) (2)反复使用“领取”的好处是 (不超过26个字) 4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鉴赏,正确的三项是 ( ) A.玉簪花的芳香似乎有点醒脑的作用,可以提醒人们秋的到来,让人减少一些惰性。 B.本文的主旨可以概括为主要赞美那种“生活上向下比,工作上向上比”的玉簪花精神。 C作者对“领取而今现在”一句的吟哦让人体味到一种悠然自得、面对现实的人生态度。 D“领取自己那一份”,是劝慰人们要及时把握自己应得的那一份,而不要有非分之想。 E作者借助比较的手法。巧妙地写出了玉簪花所散发出的与其他几种花不同的芳香。 F作者把玉簪花的绿叶描写为“绿波”,使人联想到生活的长河,有广阔的空间感和深邃的时间感。参考答案: 1(1)没几天便是立秋。 (2)收获季节却两手空空。 2反衬玉簪花生命力之强。 3(1)将一个个节气紧凑地衔接起来,强调时光飞逝。 (2)层层铺开,逐步扩大,对点明本文主旨起到强化作用。 4ACE(B项中“玉簪花精神”不是本文主旨;D项“不要有非分之想”则说得过了,根据不 足;F项“有广阔的空间感和深邃的时间感”则夸大过分,有牵强附会之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