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化学一轮收官核心考点复习 第2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新人教版必修2.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2667966 上传时间:2019-11-28 格式:DOC 页数:52 大小:59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考化学一轮收官核心考点复习 第2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2019-2020年高考化学一轮收官核心考点复习 第2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2019-2020年高考化学一轮收官核心考点复习 第2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考化学一轮收官核心考点复习 第2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新人教版必修21有关反应热的计算【知识点的认识】1、概念:有关反应热的计算:利用反应热的概念、盖斯定律、热化学方程式进行有关反应热的计算2、计算方法:(1)由化学反应的本质(旧键断裂新键生成)及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的原因(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不等)可得:反应热=断裂旧键所需的能量生成新键释放的能量;反应热=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物的总能量;(2)根据盖斯定律计算:不管化学反应是一步完成或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热是相同的也就是说,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的始态和终态有关,而与具体反应的途径无关所以可将热化学方程式进行适当的“加”、“减”等变形,H进行相应的变化后来计算反应热(3)其他方法根据比热容公式H=cmt进行计算;由生成反应的焓变计算:反应热=生成物生成焓之和反应物生成焓之和【命题方向】题型一:已知一定量的物质参加反应放出的热量,写出其热化学反应方程式;典例1:25(1.01105)Pa下,1g硫粉在氧气中充分燃烧放出9.36kJ热量,写出硫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分析:燃烧热指的是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放出的热量,因此需要把1g硫粉放出的热量换算求出1mol硫粉放出的热量解答:1g硫粉在氧气中充分燃烧放出9.36kJ热量,则1mol硫粉在氧气中充分燃烧放出热量为:32g9.35kJ/g=299.62kJ,因此硫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S(s)+O2(g)=SO2(g)H=299.62kJmol1点评:本题考查燃烧热的概念以及根据一定量的物质参加反应放出的热量写出其热化学反应方程式,注意燃烧热的概念是关键,难度较低题型二:利用键能计算反应热;典例2:(xx重庆)已知C(s)+H2O(g)CO(g)+H2(g)H=akJmol12C(s)+O2(g)2CO(g)H=220kJmol1HH、O=O和OH键的键能分别为436、496和462kJmol1,则a为()A332 B118 C+350 D+130分析:根据盖斯定律计算水分解反应的焓变,化学反应的焓变H=H产物H反应物再结合化学键能和物质能量的关系来回答解答:已知C(s)+H2O(g)CO(g)+H2(g)H=akJmol10,2C(s)+O2(g)2CO(g)H=220kJmol12得:2H2O(g)O2(g)+2H2(g)H=(2a+220)kJmol10,44624962436=2a+220,解得a=+130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盖斯定律的应用以及化学反应的能量和化学键键能之间的关系,注意知识的迁移和应用是关键,难度中等题型三:盖斯定律及其应用;典例3:已知:Zn(s)+O2(g)=ZnO(s)H1=351.1kJ/molHg(l)+O2(g)=HgO(s)H1=+90.7kJ/mol由此可知Zn(s)+HgO(s)=ZnO(s)+Hg(l)的反应热H 为()A260.4kJ/mol1 B+260.4kJ/mol1 C441.8kJ/mol1 D+441.8kJ/mol1分析:根据盖斯定律,利用已知的热化学方程式乘以适当的系数进行加减构造目标热化学方程式,反应热也乘以相应的系数进行相应的加减解答:已知:Zn(s)+O2(g)=ZnO(s)H1=351.1kJ/molHg(l)+O2(g)=HgO(s)H2=+90.7kJ/mol根据盖斯定律,得Zn(s)+HgO(s)=ZnO(s)+Hg(l),则H3=H1H2=351.1kJ/mol90.7kJ/mol=441.8kJ/mol,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盖斯定律、反应热的计算等,难度中等,注意盖斯定律的理解与运用题型四:根据热化学方程式求反应热;典例4:在一定条件下,CO和CH4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2CO(g)+O2(g)2CO2(g)H=566kJmol1CH4(g)+2O2(g)CO2(g)+2H2O(l)H=890kJmol1由1mol CO(g)和3mol CH4(g)组成的混合气体在上述条件下充分燃烧,恢复至室温释放的热量为()A2912kJ B2953kJ C3236kJ D3867kJ分析:根据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中物质的物质的量与反应放出的热量成正比来解答解答:由2CO(g)+O2(g)2CO2(g)H=566kJmol1可知,1molCO燃烧放出的热量为kJ=283kJ;由CH4(g)+2O2(g)CO2(g)+2H2O(l)H=890kJmol1可知,3molCH4(g)充分燃烧放出的热量为3890kJ=2670kJ;所以由1mol CO(g)和3mol CH4(g)组成的混合气体在上述条件下充分燃烧,放出的热量为2670kJ+283kJ=2953kJ,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利用热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明确物质的量与反应中的热量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题目难度不大题型五:求混合物的组成典例1:已知:2H2(g)+O2(g)2H2O(l)H=571.6kJmol1;CH4(g)+2O2(g)CO2(g)+2H2O(l)H=890kJmol1现有H2与CH4的混合气体112L(标准状况),使其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l),若实验测得反应放热3695kJ,则原混合气体中H2与CH4的物质的量之比是()A1:1 B1:3 C1:4 D2:3分析:H2与CH4的混合气体112L,n=5mol,设H2与CH4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y,代入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中计算热量即可解答解答:H2与CH4的混合气体112L,n=5mol,设H2与CH4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y,2H2(g)+O2(g)=2H2O(l)H=571.6kJmol1, 2 571.6kJ x 285.8xCH4(g)+2O2(g)=CO2(g)+2H2O(l)H=890kJmol1, 1 890kJ y 890ykJ则,解得x=1.25mol,y=3.75mol,原混合气体中H2与CH4的物质的量之比是1.25mol:3.75mol=1:3,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反应热的有关计算,明确物质的量与热量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学会利用列方程组来解答即可,难度不大【解题思路点拨】反应热的计算难度虽然不大,但过程中有很多的细节问题需要注意,也有很多的概念容易混淆,需要多练习2不同晶体的结构微粒及微粒间作用力的区别【知识点的知识】1、不同晶体的比较:晶体类型离子晶体分子晶体原子晶体金属晶体定义阴阳离子间通过离子键形成的晶体分子间通过分子间作用力形成的晶体相邻原子间通过共价键结合而成的立体网状的晶体由金属阳离子和自由电子间相互作用形成的晶体构成粒子阴、阳离子分子原子金属离子、自由电子粒子间作用力离子键分子间力共价键金属键代表物金属氧化物(如K2O、Na2O2等)、强碱和绝大多数的盐类大多数非金属单质(除金刚石、石墨、晶体硅、晶体硼外)、气态氢化物、非金属氧化物(除SiO2外)、酸、绝大多数有机物(除有机盐外),像干冰,I2,P4,H2O等金刚石、晶体硅、晶体硼等;常见的原子晶体化合物有碳化硅、SiO2金属单质(除汞外)与合金物理性质熔沸点熔点、沸点较高,多数易溶于水等极性溶剂熔点、沸点低;相似相溶;熔化时不导电,其水溶液可导电熔点、沸点高;难溶解熔点、沸点差异较大,难溶于水(钠、钙等与水反应)导电固态不导电,熔化或溶于水导电差(熔化时不导电,其水溶液可导电)差(有的能导电,如晶体硅,但金刚石不导电)良好(晶体导电,熔化时也导电)导热不良不良不良良好硬度较硬而脆硬度小硬度大硬度差异较大 决定熔点、沸点高主要因素离子键强弱分子间作用力大小共价键强弱金属键强弱熔化时克服的作用力离子键(共价键一般不断开)范德华力和氢键共价键金属键【命题方向】题型一:微粒间作用力的判断典例1:(xx徐汇区一模)下列过程中,共价键被破坏的是()A碘升华 B溴蒸气被木炭吸附 C酒精溶于水 DHCl溶于水分析:分子的形态变化时不破坏化学键,电解质的电离破坏化学键,注意酒精为非电解质解答:A碘升华,只是分子的状态改变,不破坏共价键,分子间作用力发生变化,故A不选;B溴蒸气被木炭吸附,不破坏共价键,分子间作用力发生变化,故B不选;C酒精溶于水,不发生电离,分子间作用力发生变化,故C不选;DHCl溶于水,发生电离,共价键被破坏,故D选;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化学键与分子间作用力,明确分子形态变化及电解质的电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较简单典例2:(xx上海)下列变化需克服相同类型作用力的是()A碘和干冰的升华 B硅和C60的熔化 C氯化氢和氯化钠的溶解 D溴和汞的气化分析:题中碘、干冰、氯化氢、溴、C60属于分子晶体,其中HCl属于电解质,溶于水共价键被破坏,汞属于金属晶体,硅属于原子晶体,氯化钠属于离子晶体,以此判断解答:A碘和干冰属于分子晶体,升华时破坏分子间作用力,类型相同,故A正确;B硅属于原子晶体,C60属于分子晶体,熔化时分别破坏共价键和分子间作用力,故B错误;C氯化氢溶于水破坏共价键,氯化钠溶解破坏离子键,故C错误;D溴气化破坏分子间作用力,汞气化破坏金属键,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晶体的类型和微粒间作用力的判断,题目难度不大,注意物质发生变化时粒子间作用力的变化题型二:根据性质判断晶体类型典例3:根据下表给出的几种物质的熔点、沸点数据判断说法中错误的是()晶体NaClMgCl2AlCl3SiCl4单质R熔点810710180702300沸点14651418177.8572500ASiCl4是分子晶体 BMgCl2中键的强度比NaCl中键的强度小 C单质R是原子晶体 DAlCl3为离子晶体分析:A、根据SiCl4的物理性质分析;B、离子晶体的离子键越强,熔沸点越高;C、根据单质R的熔沸点分析;D、由表中数据可知AlCl3的熔沸点较低,据此判断解答:A、由表中数据可知,SiCl4的熔沸点较低,属于分子晶体,故A正确;B、离子晶体的离子键越强,熔沸点越高,由表中数据可知,NaCl的熔、沸点均比MgCl2高,所以NaCl晶体中的离子键应比MgCl2的强,故B正确;C、单质R的熔沸点很高,所以单质R是原子晶体,故C正确;D、由表中数据可知AlCl3的熔沸点较低,离子晶体的熔沸点一般较高,所以不是离子晶体,是分子晶体,故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不同类型晶体的熔沸点高低及决定熔沸点的因素,题目难度不大,注意归纳影响熔沸点的因素【解题思路点拨】粒子间作用力主要包括: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分子间作用力(包括范德华力和氢键)3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知识点的知识】物质的氧化性强弱、还原性强弱的比较方法:1)依据元素周期表判断 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形成单质的还原性增强,氧化性减弱 同周期元素,从左向右元素形成的单质还原性减弱,氧化性增强2)依据物质的活动性顺序判断: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来判断:按金属活动性顺序,排在前面的金属元素原子的还原性强,排在后面的金属元素阳离子的氧化性强如:还原性NaMgAl,氧化性Cu2+H+Zn2+非金属按F、O、Cl、Br、I、S的顺序从左向右原子氧化性减弱,其阴离子还原性增强原子氧化性:FOClBrIS,离子的还原性:FO2ClBrIS23)根据元素的价态高低判断: 元素处于高价的物质一般具有氧化性,元素处于低价的物质一般具有还原性,元素处于中间价态时,该物质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对于同一种元素,一般是价态越高,其氧化性就越强;价态越低,其还原性越强如氧化性:Fe3+Fe2+,S(+6)S(+4)S(0)特例:HClOHClO2HClO3HClO4(氧化性)4)根据氧化还原反应发生的规律来判断:氧化还原反应可用如下式子表示: 氧化剂+还原剂=还原产物+氧化产物规律: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5)根据反应条件判断: 一般来说与同一还原剂(或氧化剂)反应时,要求反应条件简单的氧化剂(或还原剂)的氧化性(或还原性)越强如:常温下KMnO4可将HCl氧化为Cl2,而MnO2则需加热才能将HCl氧化为Cl2,故氧化性:KMnO4MnO26)根据氧化、还原的程度判断:不同氧化剂与同一还原剂反应,使还原剂被氧化呈高价态的氧化剂氧化性强如Fe分别与S、Cl2、O2发生反应:Fe+SFeS,2Fe+3Cl22FeCl3,3Fe+2O2Fe3O4,可判断出氧化性:Cl2O2S 同一物质在相同的条件下,被不同还原剂还原得越彻底,还原剂的还原性越强如:HCl+H2SO4(浓)不反应,HBr+H2SO4(浓)Br2+SO2+H2O,HI+H2SO4(浓)I2+H2S+H2O,可判断出还原性:HIHBrHCl7)根据反应的剧烈程度判断:不同氧化剂与同一还原剂反应,反应越剧烈氧化剂的氧化性越强;不同还原剂与同一氧化剂反应时,反应越剧烈还原的还原性越强如Fe、Zn与同浓度的稀硫酸反应时,Zn放出大量气泡,Fe缓慢放出气泡,故还原性:ZnFe8)根据电化学原理判断:两种不同的金属构成原电池的两极,还原性:负极金属正极金属 电解池中,氧化性越强的金属阳离子优先在阴极放电,还原性强的非金属阴离子优先在阳极放电 9)某些物质的氧化性、还原性强弱与外界条件有关:浓度:一般而言,同种氧化剂浓度大者氧化性强如氧化性:浓HNO3稀HNO3 温度:升高温度氧化剂氧化性增强,还原剂还原性也增强如常温下CO不能与CuO反应,但加热时能还原CuO 溶液的酸碱度:一般在酸性环境下,氧化剂的氧化性增强,如在中性溶液中Fe2+与NO3可共存,但在酸性条件下Fe2+与NO3不能共存【命题方向】题型一:根据氧化还原反应发生的规律来判断典例1:jyeoo/chemistry2/ques/detail/96d716f8ce73404880e803a8dac1461d(xx浙江模拟)SO2通入足量的Fe(NO3)3稀溶液中,溶液有棕色变为浅绿色,但立即又变成棕黄色,这时若滴入BaCl2溶液,会产生白色沉淀针对上述一系列变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上述过程中,最终被还原的是NO3B从上述反应可以得出结论,氧化性:HNO3Fe3+稀硫酸C上述过程中,会产生一种无色难溶于水的气体D假设通SO2完全反应,同温同压下,SO2和逸出气体的体积比为1:1分析:根据滴入BaCl2溶液,则会产生白色沉淀,则具有还原性的SO2通入Fe(NO3)3溶液中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反应时硫元素的化合价升高被氧化为硫酸,铁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可以依据现象判断,溶液由黄色变为浅绿色,但立即又变为黄色,三价铁离子变为亚铁离子,后又被氧化为三价铁离子,注意NO3在酸性条件下具有强氧化性解答:A、溶液由黄色变为浅绿色,但立即又变为黄色,三价铁离子变为亚铁离子,后又被氧化为三价铁离子,所以最终被还原的是NO3,故A正确;B、由溶液有棕色变为浅绿色,说明三价铁的氧化性强于稀硫酸,但在硝酸存在的前提下立即又变成棕黄色,说明亚铁迅速被氧化成铁离子,故硝酸的氧化性强三价铁,综上所述氧化性:HNO3Fe3+稀硫酸,故B正确;C、硝酸根离子和二氧化硫被氧后产生的氢离子构成强氧化性体系,氧化亚铁时生成无色的一氧化氮气体,故C正确;D、上述过程中,最终被还原的是NO3,故相当于二氧化硫与硝酸根离子之间的氧化还原,3SO22NO3,之比为3:2,故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综合应用,注意利用信息来判断发生的氧化反应,明确硝酸根离子在酸性条件下具有强氧化性是解答的关键典例2:(xx丹东模拟)已知Co2O3在酸性溶液中易被还原成Co2+、Co2O3、Cl2、FeCl3、I2的氧化性依次减弱下列反应在水溶液中不可能发生的是()A3Cl2+6FeI2=2FeCl3+4FeI3 BCl2+2KI=2KCl+I2CCo2O3+6HCl=2CoCl2+Cl2+3H2O D2FeCl2+Cl2=2FeCl3分析:根据化学方程式,只要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强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得出的结果符合题干已知条件的,说明反应成立解答:A、根据反应:3Cl2+6FeI2=2FeCl3+4FeI3,得出氧化性是:Cl2FeCl3,但是氧化性是FeCl3I2,还原性是碘离子强于亚铁离子,碘离子会先被氯气氧化,和题意不相符合,不可能发生,故A选;B、根据反应:Cl2+2KI=2KCl+I2,得出氧化性是:Cl2I2,和题意相符合,反应可能发生,故B不选;C、根据反应:Co2O3+6HCl=2CoCl2+Cl2+3H2O,得出氧化性是:Co2O3Cl2,和题意相符合,反应可能发生,故C不选;D、根据反应:2FeCl2+Cl2=2FeCl3,得出氧化性是:Cl2FeCl3,和题意相符合,反应可能发生,故D不选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根据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难度不大题型二:其他方法的考察典例3:jyeoo/chemistry2/ques/detail/ab448eb937af4ee4be77e52658a2d8ef据下列事实:X+Y2+=X2+Y;Z+H2O(冷)=Z(OH)2+H2;Z2+氧化性比X2+弱;由Y、W电极组成的电池,电极反应为W2+2e=W、Y2e=Y2+,可知X、Y、Z、W的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AXZYW BZWXY CZYXW DZXYW分析:根据同一化学反应中,还原剂的还原性大于还原产物的还原性,据此分析X、Y、Z、W的还原性强弱解答:X+Y2+=X2+Y,X作还原剂,Y是还原产物,所以X的还原性大于Y的还原性;Z+H2O(冷)=Z(OH)2+H2,Z能与冷水反应作还原剂,所以Z的还原性最强;z作还原剂,氢气是还原产物,所以Z的还原性大于氢气的还原性;Z2+氧化性比X2+弱,所以Z的还原性大于X的还原性;由Y、W电极组成的电池,电极反应为W2+2e=W、Y2e=Y2+,Y是还原剂,W是还原产物,所以Y的还原性大于W的还原性;所以X、Y、Z、W的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ZXYW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还原性强弱的比较,难度不大,明确同一化学反应中,还原剂的还原性大于还原产物的还原性,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解题思路点拨】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基本规律:(1)电子得失守恒规律 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得电子总数与还原剂失电子总数相等,常用于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及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运用守恒规律进行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方法:氧化剂物质的量变价元素的原子个数化合价的变化值=还原剂物质的量变价元素的原子个数化合价的变化值 (2)表现性质规律 当元素具有可变化合价,一般化合价处于最低价态时只具有氧化性;处于最高价态时只具有还原性;处于中间价态 时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利用此规律可判断物质是否具有氧化性及还原性,但不能判断物质氧化性及还原性的强弱 (3)反应先后规律 同一氧化剂与含多种还原剂(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溶液反应时,首先被氧化的是还原性较强的物质;同一还原剂与含多种氧化剂(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溶液反应时,首先被还原的是氧化性较强的物质 如:将Cl2通入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NaBr和NaI的混合液中,Cl2首先与NaI反应;将过量铁粉加入到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Fe3+和Cu2+的混合溶液中,Fe首先与Fe3+反应;FeBr2中通入Cl2,Cl2首先氧化Fe2+ (4)价态变化规律 高价氧化(性)低价还原(性),中间价态两边转同一元素的不同价态之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价态只能归中而不能交叉 本规律应用于氧化还原反应的分析和判断(如反应KClO3+6HClKCl+3Cl2+3H2O中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均为 Cl2,生成3molCl2电子转移数是5mol ) 歧化反应规律 同一种物质分子内同一种元素同一价态的原子(或离子)发生电子转移的氧化还原反应叫歧化反应歧化反应化合价的特点是:某元素的中间价态在适宜条件下同时向较高和较低的价态转化歧化反应是自身氧化还原反应的一种,常用于判断某种元素的化合价高低以及有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价态归中规律 同种元素由不同价态(高价态和低价态)转变为中间价态的氧化还原反应,称之为归中反应,也称“反歧化反应”常用于方程式的书写,当有中间价态时,才可能发生,否则不反应,如SO2与浓硫酸不反应,可用浓H2SO4干燥 (5)性质强弱规律 氧化还原反应若能进行,一般为较强氧化性的氧化剂跟较强还原性的还原剂反应,生成弱还原性的还原产物和弱氧化性的氧化产物 常用于在适宜条件下,用氧化性较强的物质制备氧化性较弱的物质或用还原性较强的物质制备还原性较弱的物质,亦可用于比较物质间氧化性或还原性的强弱,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4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知识点的知识】1、有效碰撞理论1)有效碰撞:使分子间发生反应的碰撞2)有效碰撞的条件:发生碰撞的分子具有较高的能量;取向正确3)活化分子:具有较高能量,能够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注意: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一定是活化分子,但活化分子的碰撞不一定是有效碰撞4)活化能:活化分子高出反应物分子平均能量的那部分2、反应过程描述:3、化学反应能量转化的原因: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反应物分子中化学键断裂,形成新的化学键的过程旧键断裂需要吸收能量,新键形成需要放出能量而一般化学反应中,旧键的断裂所吸收的总能量与新键形成所放出的总能量是不相等的,而这个差值就是反应中能量的变化,所以化学反应过程中会有能量的变化【命题方向】题型一:反应物、生成物能量与反应热、焓变之间的关系典例1:jyeoo/chemistry2/ques/detail/56b987a56dbc48508ed192f20933b326(xx山东)下列与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成物总能量一定低于反应物总能量 B放热反应的反应速率总是大于吸热反应的反应速率C应用盖斯定律,可计算某些难以直接测量的反应焓变D同温同压下,H2(g)+Cl2(g)2HCl(g)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H不同分析:化学反应中一定伴随着能量变化,反应中既有放热反应,又有吸热反应,取决于反应物和生成物总能量的大小,生成物的总能量低于反应总能量的反应,是放热反应,若是吸热反应则相反,化学反应速率取决于物质的性质和外界反应条件,与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没有必然的联系,反应热只取决于反应物和生成物总能量的大小,与反应条件无关解答:A、生成物的总能量低于反应总能量的反应,是放热反应,若是吸热反应则相反,故A错;B、反应速率与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没有必然的联系,故B错;C、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大小取决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大小,与反应途径无关,应用盖斯定律,可计算某些难以直接测量的反应焓变,故C正确;D、根据H=生成物的焓反应物的焓可知,焓变与反应条件无关,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该反应的H相同,故D错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着重于对概念的理解,注意放热反应、吸热反应与反应物、生成物以及反应速率、反应条件之间有无必然关系,做题时不要混淆题型二:活化能、焓变等概念考察典例2:jyeoo/chemistry2/ques/detail/dac24b87adb44f29a81ecc62f9c1e305某反应的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逆反应的活化能大于正反应的活化能 B该反应为放热反应C催化剂能改变反应的焓变 D催化剂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分析:E1是正反应的活化能,E2是逆反应的活化能,H是反应的焓变,是生成物与反应物的能量差,生成物的能量比反应物高,反应吸热,据此解答解答:A、E1E2正反应的活化能大于逆反应的活化能,故A错误;B、生成物的能量比反应物高,反应吸热,故B错误;C、催化剂只能加快反应速率,不影响平衡移动,所以,不影响焓变,故C错误;D、催化剂通过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使反应物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多而加快反应速率,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通过图象考查化学反应中正逆反应的活化能与焓变的关系,以及催化剂对焓变的影响,题目难度不大【解题方法点拨】常见概念辨析: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一定不同,不是放热,就是吸热;反应物总能量和生成物总能量的相对大小决定了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需要加热的反应不一定为吸热反应,有些放热反应也需要吸热,如铝热反应是放热反应;放热的反应在常温下不一定很容易发生,如铝热反应;吸热反应不一定只能在加热的条件下才能进行,如Ba(OH)28H2O与NH4Cl反应常温下就能发生5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知识点的知识】1、两条基本自然定律:1)质量守恒定律:自然界的物质可以发生相互转化,但是其总质量保持不变2)能量守恒定律:一种能量可以转变为另一种能量,但是能量的总量是保持不变的2、化学变化中能量变化的形式:1)能量变化的原因: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2)能量变化的表现形式: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同时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而这种能量的变化又通常表现为热能变化;3)吸放热反应的判断: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在发生过程中是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取决于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总能量的相对大小【命题方向】题型:化学能和热能的相互转化典例:jyeoo/chemistry2/ques/detail/d8283f03611b483ab275bacc17954281下列有关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关系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任何一个化学变化的过程中都包含着能量的变化B化学变化过程中能量变化的实质就是旧键断裂要吸收能量,新键生成会放出能量C如果生成物的能量比反应物的能量高,则该反应为放热反应D如不特别注明,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就是就是该反应的焓变分析:A、根据化学变化的特征分析;B、根据化学变化的实质分析;C、如果反应物的能量大于生成物的能量,则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反之则为吸热反应D、在恒压条件下的反应,反应的焓变等于反应的反应热解答:A、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伴随着能量变化,故A正确;B、化学变化的实质反应物中旧键断裂和生成物中新键的形成,断键要吸收能量,成键要放出能量,故B正确;C、如果反应物的能量大于生成物的能量,则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反之则为吸热反应,故C错误;D、在恒压条件下的反应,反应的焓变等于反应的反应热,通常的反应都是在一个大气压条件下发生的,所以如不特别注明,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就是就是该反应的焓变,故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放热反应的判断,焓变与反应热的关系,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比较简单6燃料的充分燃烧【知识点的知识】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1)要有足够的空气;(2)燃料要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一般来说,燃料在空气中的燃烧,是燃料和空气中氧气的氧化还原反应,为使燃料充分氧化,应保证有足够的空气同时,为保证固体和液体燃料燃烧充分,增大燃料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固体燃料粉碎、液体燃料以雾状喷出等)也是有效的措施【命题方向】题型: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典例:jyeoo/chemistry2/ques/detail/6428f680e2b34c0f968d29ece5e780ca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是()A有更高的温度 B有氧气参加 C达到着火点 D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分析:根据促进可燃物燃烧的方法有:增大氧气的浓度;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进行解答解答:促进可燃物燃烧的方法有:增大氧气的浓度;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是:燃烧时要有足够多的空气;燃料与空气要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燃烧的条件,难度较小,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注意基础知识的积累掌握7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知识点的知识】1、吸热反应的概念:化学键角度:新化学键的形成所释放的能量小于破坏旧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能量守恒角度: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化学反应2、常见的吸热反应或部分物质的溶解过程:大部分分解反应,NH4Cl固体与Ba(OH)28H2O固体的反应,炭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炭与水蒸气的反应,一些物质的溶解(如硝酸铵的溶解),弱电解质的电离,水解反应等3、放热反应的概念:化学键角度:新化学键的形成所释放的能量大于破坏旧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能量守恒角度: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化学反应4、常见的放热反应:燃烧反应;中和反应;物质的缓慢氧化;金属与水或酸反应;部分化合反应5、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能量变化图如图所示:注意:1)反应放热还是吸热主要取决于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2)不是需要加热的反应都是吸热反应,燃烧大多数要点燃,都是放热反应吸热反应就是在化学变化中,需要不断吸收大量热量的反应不是需要使用催化剂的反应都是吸热反应【命题方向】题型一: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概念典例1:jyeoo/chemistry2/ques/detail/79251e95d6e9495cb10b772d8cf0f957已知 2SO2+O22SO3为放热反应,对该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O2的能量一定高于SO2的能量 BSO2和O2的总能量一定高于SO3的总能量CSO2的能量一定高于SO3的能量 D因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不必加热就可发生分析:对于放热反应,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对于吸热反应,反应物总能量小于生成物总能量有的放热反应需要加热才能发生解答:因反应 2SO2+O22SO3为放热反应,所以SO2和O2的能量和一定高于SO3的能量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形成过程,而断键过程需要吸收能量,故放热反应有些也需要一定条件该反应是放热的,但需要在高温下才能发生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能量和反应热的关系解此类题要明确反应物能量是指反应物的总能量,生成物能量是指所有生成物能量和,而不是某一个反应物和某一个生成物能量进行对比题型二: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图示典例2:jyeoo/chemistry2/ques/detail/5147956b12c54e2a8bf289d6acda0c53(xx黄浦区一模)下列各图所表示的反应是吸热反应的是()A B C D分析:根据反应物的总能量和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来判断解答:若反应物的总能量生成物的总能量,则反应为放热反应,若反应物的总能量生成物的总能量,则反应为吸热反应故选:A点评:在化学反应中,由于反应中存在能量的变化,所以反应物的总能量和生成物的总能量不可能相等题型三:常见的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典例3:jyeoo/chemistry2/ques/detail/39f9e25f57094674b1db4fe181f74be3(xx东城区)下列反应属于吸热反应的是()A石灰石在高温下的分解反应 B生石灰和水的反应C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分析:根据常见的放热反应有:所有的物质燃烧、所有金属与酸反应、金属与水反应,所有中和反应;绝大多数化合反应和铝热反应;常见的吸热反应有:绝大数分解反应,个别的化合反应(如C和CO2),少数分解置换以及某些复分解(如铵盐和强碱)解答:A、石灰石在高温下的分解反应是吸热反应,在反应中吸收热量,故A正确;B、生石灰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则属于放热反应,放出热量,故B错误;C、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是中和反应,是常见放热反应,在反应中放出热量,故C错误;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是常见放热反应,在反应中放出热量,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反应的热量变化,学生应注重归纳中学化学中常见的吸热或放热的反应,对于特殊过程中的热量变化的要熟练记忆来解答此类习题题型四:物质稳定性和能量高低的关系典例4:jyeoo/chemistry2/ques/detail/cccb14b31d9c4bb69d65957c599b79d4石墨与金刚石都是碳的单质,工业上常用石墨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金刚石的反应原理生产人造钻石已知12g石墨完全转化成金刚石时需要吸收E kJ的能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石墨不如金刚石稳定 B金刚石不如石墨稳定C等质量的石墨和金刚石完全燃烧,金刚石放出的能量多D等质量的石墨和金刚石完全燃烧,石墨放出的能量多分析:12g石墨完全转化成金刚石时需要吸收E kJ的能量,说明石墨的能量低于金刚石的能量,石墨更稳定金刚石的能量高,1mol石墨和金刚石完全燃烧时释放的能量金刚石比石墨多解答:A、石墨转化为金刚石要吸收能量,说明石墨的能量低,稳定,故A错误;B、石墨转化为金刚石要吸收能量,说明石墨的能量低,稳定,故B正确;C、金刚石的能量高,等质量的石墨和金刚石完全燃烧时释放的能量金刚石比石墨多,故C正确;D、金刚石的能量高,等质量的石墨和金刚石完全燃烧时释放的能量金刚石比石墨多,故D错误;故选BC点评:本题考查金刚石和石墨的转化以及涉及到的能量变化,注意能量低的物质更稳定即可解答【解题思路点拨】该考点虽然题目难度不大,但做题时错误率较高,一般最好的方法是结合能量变化图进行理解和做题8反应热和焓变【知识点的知识】1、反应热和焓变的概念:1)反应热: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当反应物和生成物具有相同温度时,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成为化学反应的反应热2)焓变:焓是与内能有关的物理量,恒压条件下的反应热又称“焓变”,符号用H表示,单位一般采用kJ/mol,放热反应H0,吸热反应H0反应在一定条件下是吸热还是放热由生成物和反应物的焓值差即焓变决定E1正反应活化能;E2逆反应活化能;说明:1)化学反应中不仅存在着“物质变化”,还存在着“能量变化”,这种变化不仅以热能的形式体现出来,还可以以光、电等形式表现2)如果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那么在发生化学反应时,就有部分能量以热的形式释放出来,称为放热反应;如果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那么在发生化学反应时,反应物就需要吸收能量,才能转化为生成物2、反应热与物质稳定性之间的关系:不同物质的能量(即焓)是不同的,对于物质的稳定性而言,存在着“能量越低越稳定”的规律,因此,对于同素异形体或同分异构体之间的相互转化,若为放热反应,则生成物能量低,生成物稳定;若为吸热反应,则反应物的能量低,反应物稳定【命题方向】题型一:反应热的图示典例1:已知化学反应A2(g)+B2(g)=2AB(g)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每生成2分子AB吸收bkJ热量 B该反应热H=(ba)kJmol1C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D断裂1molAA和1molBB键,放出akJ能量分析:化学反应A2(g)+B2(g)=2AB(g)的能量变化依据图象分析,结合反应前后能量守恒可知,反应物能量之和小于生成物的能量之和,反应是吸热反应,反应过程中断裂化学键需要吸收能量,形成化学键放出热量解答:A、形成化学键放出热量,每生成2分子AB放出bkJ热量,故A错误;B、该反应焓变=断裂化学键吸收热量形成化学键所放出热量,所以焓变为H=+(ab)kJ/mol,故B错误;C、反应是吸热反应,依据能量守恒可知,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故C正确;D、断裂1molAA键和1molBB键,吸收a kJ能量,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反应热量变化的分析判断,图象分析,反应前后的能量守恒应用,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与能量的关系,计算焓变的依据,题目较简单题型二:正、逆反应活化能和反应热的关系典例1:jyeoo/chemistry2/ques/detail/6f40c17992c648c5b99d06adb8694304(xx海南)某反应的H=+100kJmol1,下列有关该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A正反应活化能小于100kJmol1 B逆反应活化能一定小于100kJmol1C正反应活化能不小于100kJmol1 D正反应活化能比逆反应活化能大100kJmol1分析:根据在可逆反应过程中活化能有正反应和逆反应两种,焓变与活化能的关系是H=正反应的活化能逆反应的活化能;H0,则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解答:A、某反应的H=+100kJmol1,则正反应的活化能逆反应的活化能=100kJmol1,无法确定正反应活化能的大小,故A错误;B、某反应的H=+100kJmol1,则正反应的活化能逆反应的活化能=+100kJmol1,无法确定逆反应活化能的大小,故B错误;C、某反应的H=+100kJmol1,则正反应的活化能逆反应的活化能=+100kJmol1,正反应活化能大于100kJmol1,故C正确;D、某反应的H=+100kJmol1,则正反应的活化能逆反应的活化能=+100kJmol1,即正反应活化能比逆反应活化能大100 kJmol1,故D正确;故选:C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焓变与活化能的关系,需要注意的是活化能有正反应和逆反应两种题型三:利用键能计算反应热典例3:jyeoo/chemistry2/ques/detail/05cc82c3183748f5865c5a3954df93eb根据键能数据估算CH4(g)+4F2(g)CF4+4HF(g)的反应热H为()化学键CHCFHFFF键能/(kJ/mol)414489565155A1940 kJ/mol B+1940 kJ/mol C485 kJ/mol D+485 kJ/mol分析:化学反应的焓变可以用反应物和生成物的键能计算,依据H=反应物键能之和生成物键能之和,计算得到解答:H=反应物键能之和生成物键能之和,结合图表中键能数据和反应中化学键的判断进行计算,H=414kJ/mol4+4155kJ/mol(489kJ/mol4+4565kJ/mol)=1940kJ/mol,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反应焓变的计算方法,主要是利用反应温和生成物键能计算的方法应用,题目较简单【解题思路点拨】H=E(生成物的总能量)E(反应物的总能量)=E(反应物分子化学键断裂时所吸收的总能量)E(生成物分子化学键形成时所释放的总能量)=E1(正反应的活化能)E2(逆反应的活化能)9热化学方程式【知识点的知识】1、定义:表明反应放出或吸收的热量的化学方程式叫做热化学方程式2、意义:热化学方程式不仅表示了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也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3、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要注明温度、压强,但中学化学中所用的H数据一般都是25、101kPa下的数据,因此可不特别注明必须注明H的“+”与“”“+”表示吸收热量,“”表示放出热量要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g表示气体,l表示液体,s表示固体,热化学方程式中不用气体符号或沉淀符号热化学方程式各物质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仅表示该物质的物质的量,并不表示物质的分子或原子数因此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热化学方程式的数值与化学计量数有关,对于相同的物质反应,当化学计量数不同,其H也不同当化学计量数加倍时,H也加倍当反应逆向进行时,其反应热与正反应的反应热数值相等,符号相反对于化学式形式相同的同素异形体,还必须在化学是后面标明其名称如C(s,石墨)可逆反应的反应热指的是反应物完全反应后放出或吸收的热量,不是达到平衡时的【命题方向】题型一:热化学方程式书写综合考察典例1:jyeoo/chemistry2/ques/detail/2ae43a75441c4d09bddbdada45a6d0d4(xx湖北一模)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正确的是()A甲烷的燃烧热为890.3 kJmol1,则甲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CH4(g)+2O2(g)=CO2(g)+2H2O(g)H=890.3 kJmol1B500、30MPa下,将0.5mol N2和1.5molH2置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NH3(g),放热19.3 kJ,其热化学方程式为:N2(g)+3H2(g)2NH3(g)H=38.6 kJmol1CHCl和NaOH反应的中和热H=57.3 kJmol1,则H2SO4和Ca(OH)2反应的中和热H=2(57.3)kJmol1D在101 kPa时,2g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lkJ热量,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表示为2H2(g)+O2(g)=2H2O(1)H=571.6 kJmol1分析:A、根据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以及燃烧热的定义来判断;B、根据热量与物质的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以及可逆反应不能完全反应来解答;C、根据中和热的定义来解答;D、根据物质的质量与热量之间的关系以及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来解答解答:A、因燃烧热是指1mol纯净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放出的热量,一般HH2O(l),CCO2,SSO2,由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可知甲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CH4(g)+2O2(g)=CO2(g)+2H2O(l)H=890.3 kJmol1,故A错误;B、因N2+3H22NH3是可逆反应,0.5mol N2和1.5molH2置于密闭容器中不能完全反应,若完全反应放出的热量大于19.3 kJ,故B错误;C、因在稀溶液中,稀的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而生成1mo水,这时的反应热叫做中和热,所以H2SO4和Ca(OH)2反应的中和热H=57.3kJmol1,故C错误;D、2g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lkJ热量,则4g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571.6热量,所以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表示为2H2(g)+O2(g)=2H2O(1)H=571.6 kJmol1,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物质的质量与热量之间的关系以及燃烧热的定义,注意概念的运用,难度不大题型二:根据反应能量变化图书写热化学方程式典例2:jyeoo/chemistry2/ques/detail/8ac34b15a64e44d1a6fba4932b81daa7化学反应N2+3H2=2NH3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AN2(g)+3H2(g)=2NH3(l);H=2(abc)kJmol1BN2(g)+3H2(g)=2NH3(g);H=2(ba)kJmol1C N2(g)+H2(g)=NH3(l);H=(b+ca)kJmol1D N2(g)+H2(g)=NH3(g);H=(a+b)kJmol1分析:根据反应热等于反应物总能量减去生成物总能量计算反应热并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注意反应物的物质的量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解答:由图可以看出, molN2(g)+molH2(g)的能量为akJ,1molNH3(g)的能量为bkJ,所以N2(g)+H2(g)=NH3(g);H=(ab)kJ/mol,而1mol的NH3(g)转化为1mol的NH3(l)放出的热量为ckJ,所以有: N2(g)+H2(g)=NH3(l);H=(abc)kJ/mol,即:N2(g)+3H2(g)=2NH3(1);H=2(abc)kJmol1故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