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三语文第五册第20讲孟子见梁襄王教案人教版.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2665459 上传时间:2019-11-28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三语文第五册第20讲孟子见梁襄王教案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2019-2020年高三语文第五册第20讲孟子见梁襄王教案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三语文第五册第20讲孟子见梁襄王教案人教版教学目标及要求:1、解读常见文言词语的用法,注意词类活用、通假、文言句式等知识。2、体会孟子论辩进的讲话艺术和有善于用比喻说理的方法。3、学会比较阅读的方法:同中求异。教材简析孟子一书是儒家经典之作,也是先秦诸子散文中的重要作品。孟子见梁襄王同齐桓晋文之事、庄暴见孟子一样,都同时表现了孟子的“仁政”思想,但角度稍有不同。齐桓晋文之事反映的是“保民而王”和“发政施仁”的思想;庄暴见孟子反映的是“与民同乐”的学说。而孟子见梁襄王一文反映的是“施仁政来获民心”。教学重点1、掌握文中“就”、“卒”、“之”、“孰”、“恶”等词语的用法。2、理解孟子用设喻阐述“仁政”思想的特点。教学难点1、对孟子“民本思想”的评论,论述其雄辩艺术。2、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比喻说理的方法。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方法1、分角色朗读。2、探究学习法。教具多媒体教学平台教学步骤一、导入语:战国七雄争霸的时代,社会矛盾更趋激烈,兼并战争日益频繁。“争地以战,杀人蕴野;争城以战,杀人蕴城”。当时,孟子已经七十多岁了,先前游历过许多国家,思想成熟,经验丰富。孟子见梁襄王以孟子见过梁襄王后,向他人转述他与梁襄王对答的情况。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二、朗读感知1、分角色朗读课文。2、重点字词音、义梳理(放第一张幻灯片)。卒然问曰c通“猝”,突然。恶乎定w相当于“何于”从哪里。嗜杀人sh喜好。沛然pi形容水势很大。然b通“勃”生机勃勃的样子。孰能与之:孰:谁(哪一个)与:归附、跟随。今夫天下之牧:“人牧”相当于“牧人者”统治人民的人(国君)。引领而望之关:伸长脖子。由水之就下:“由”通“犹”好比,“就”趋向。出,语人曰:(省略句)“语”y告诉。三、学生自主翻译理解全文1、学生自译,教师巡回辅导。2、抽查重点段落的翻译理解情况,提问23个学生口译最后一段,对理解不准确的地方教师加以订正。四、分组讨论重点问题,交流订正。1、出示问题孟子如何让自己的说话对象钻进设好的“圈套”中?又怎样引而不发?孟子怎样用设喻的方法阐述他的仁政思想?比较本文与齐桓晋之事、庄暴见孟子辩论风格和思想内容上的异同。2、分组讨论以上三个问题,教师巡回辅导,将各组讨论的结果记录下来,各组选一个代表发言,阐述本组的观点。3、教师明确(放第三张幻灯片)当襄王提出“天下恶夫定?”后,孟子巧妙地诱以“定于一”,襄王不知“孰能一之”,孟子又对以“不嗜杀人者能一之”,一步一步将襄王拉入自己和政治主张,作为一国之君,只有不嗜杀好战,实行仁政,才能得安民心,才能使人民归附,才能归于一统。先用天旱时的“枯槁禾苗”以及风调雨顺时的“勃然禾苗”进行对比,暗喻出人君和暴君的不同。最后说明如果君王实行仁政,那么“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比喻实行“仁政”的效果之明显。论辩风格相同点:比喻、对比论证不同点:齐文:迂回诱导;庄文:转换话题;孟文:直接阐发。思想内容相同点:仁政思想、民本思想不同点:齐文行王道,可王天下;庄文与民同乐:孟文不嗜杀人者能一也。五、拓展延伸:解释下列词语在句中的用法及意义(放第四张幻灯片)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则苗勃然兴之矣就就能破之,尚不能可有也之吾欲之南海,何如民归之,水之就下石之铿然有声者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孰能一之卒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孰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鲁肃闻刘表卒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卒成帝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