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3章 基因的本质 第1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课时提升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2.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2663371 上传时间:2019-11-2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3章 基因的本质 第1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课时提升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9-2020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3章 基因的本质 第1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课时提升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9-2020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3章 基因的本质 第1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课时提升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3章 基因的本质 第1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课时提升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2一、选择题(共11小题,每小题5分,共55分)1.(xx衡水模拟)艾弗里的实验证明了DNA是使R型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得出这一结论的关键是()A.用S型活菌和加热杀死后的S型菌分别注射到小鼠体内,并形成对照B.用加热杀死的S型菌与无毒的R型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测定小鼠体液中抗体含量C.从死亡小鼠体内分离获得了S型菌D.将S型菌分离提纯并分别加入各培养基中培养R型菌,观察是否发生转化【解析】选D。将DNA、蛋白质、荚膜多糖等物质分开,分别观察它们在转化中的作用,可以看到DNA能使R型细菌转化,蛋白质不能使其转化,这是实验的关键所在。2.在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中,在培养有R型细菌的1、2、3、4四支试管中,依次加入S型细菌的DNA、S型细菌DNA和DNA酶、S型细菌蛋白质、S型细菌荚膜多糖,经过培养,检查结果发现试管内仍然有R型细菌的是()A.3和4B.1、3和4C.2、3和4D.1、2、3和4【解析】选D。2、3、4三支试管内只有R型细菌,因为没有S型细菌的DNA,所以都不会发生转化。1号试管内因为有S型细菌的DNA,所以会使R型细菌发生转化,但是发生转化的R型细菌只是一部分,故试管内仍然有R型细菌存在。【易错提醒】解答本题时,易忽略1号试管中仍然有R型细菌存在,误认为1号试管中的R型细菌能全部转化为S型细菌,而误选C。3.(xx武汉模拟)艾弗里完成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后,一些科学家认为“DNA可能只是在细胞表面起化学作用,形成荚膜,而不是起遗传作用”。同时代的生物学家哈赤基斯从S型肺炎双球菌中分离出了一种抗青霉素的突变型(记为抗-S),提取出它的DNA,将DNA与对青霉素敏感的R型菌(记为非抗-R)共同培养。结果发现,某些非抗-R型菌已被转化为抗-S型菌并能稳定遗传。下列关于哈赤基斯实验的分析,错误的是()A.实验证明:细菌中一些与荚膜形成无关的性状(如抗药性)也会发生转化B.抗-S型菌的DNA中存在抗青霉素的基因和控制荚膜合成的基因C.实验结果表明:上述对艾弗里所得结论的怀疑是错误的D.非抗-R型菌转化为抗-S型菌是基因突变的结果【解析】选D。抗S型菌的DNA中同时具有控制荚膜形成的基因和抗青霉素的基因。非抗R型菌转化为抗S型菌是基因重组,并不是基因突变的结果,D错误。4.“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是研究遗传物质的经典实验,主要过程如下: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细菌混合培养搅拌、离心检测放射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需要利用分别含有35S和32P的细菌B.中少量噬菌体未侵入细菌会导致实验失败C.的作用是加速细菌的解体D.的结果是沉淀物中检测到放射性【解析】选A。由于噬菌体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所以在标记噬菌体时,需要利用细菌;检测放射性时不能区分何种元素,所以要利用分别含有35S和32P的细菌;中少量噬菌体未侵入细菌会导致上清液中有放射性物质,但不会导致实验失败;搅拌和离心的作用是让细菌和噬菌体分开;标记的元素不同,经离心后出现放射性部位不同,标记S元素的放射性主要集中于上清液,标记P元素的放射性主要集中于沉淀物。5.在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中,赫尔希和蔡斯做了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实验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B.分别用含有32P的T2噬菌体和含有35S的T2噬菌体进行侵染实验C.用含有充足有机物的完全培养基培养T2噬菌体D.用32P标记T2噬菌体的蛋白质,用35S标记T2噬菌体的DNA【解析】选B。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只证明了T2噬菌体的DNA是遗传物质,不能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A项错误;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分为两组,即分别用含有32P的T2噬菌体和含有35S的T2噬菌体侵染细菌,B项正确;噬菌体是一种病毒,不能独立生存,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因此不能用培养基直接培养,C项错误;32P、35S分别标记T2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D项错误。6.下列关于生物体内遗传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A.细菌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B.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和RNAC.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D.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解析】选C。解答本题需要理解“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和“是遗传物质”二者的不同。绝大多数生物,包括所有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和DNA病毒,其遗传物质都是DNA;R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细菌是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因此细菌的遗传物质是DNA。【易错提醒】本题易错选D项,错因在于受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的影响,误认为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也可以是RNA。7.下列有关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异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两者都设法把蛋白质和DNA分开,单独地、直接地观察蛋白质或DNA的作用B.两者的实验对象都是原核生物C.两者都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D.两者都能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解析】选A。两个实验的材料和处理方法虽然不同,但是实验思路都是一样的,即设法将蛋白质和DNA分开,单独地、直接地观察它们的作用,故选A。8.(xx荆州模拟)如图所示,甲、乙为两种不同的病毒,经人工重建形成“新型病毒丙”,用丙病毒去侵染植物细胞,在植物细胞内增殖后产生的新一代病毒可表示为()【解析】选D。重组病毒的核酸来自乙病毒,则新一代病毒的性状与乙病毒相同。9.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分别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5S和放射性同位素32P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B.分别用35S和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进行长时间的保温培养C.用35S标记噬菌体的侵染实验中,沉淀物存在少量放射性可能是搅拌不充分所致D.32P、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分别说明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解析】选C。噬菌体营寄生生活,不能用培养基直接培养;保温时间不能过长,若保温时间太长则可能有含32P子代的噬菌体释放出来,离心后存在于上清液中,导致上清液中也能检测到放射性;用35S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理论上应存在于上清液中,但可能因搅拌不充分而使部分噬菌体外壳仍吸附在细菌表面,离心后存在于沉淀物中;两个实验共同说明DNA是遗传物质,而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10.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经培养、搅拌、离心,检测到上清液的放射性占10%,沉淀物的放射性占90%。上清液带有放射性的原因可能是()A.离心时间过长,上清液中析出较重的大肠杆菌B.搅拌不充分,吸附在大肠杆菌上的噬菌体未与细菌分离C.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后,大肠杆菌裂解释放出子代噬菌体D.32P标记了噬菌体蛋白质外壳,离心后存在于上清液中【解析】选C。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时,经过搅拌、离心,上清液是质量较轻的噬菌体外壳,沉淀物是被侵染的大肠杆菌,A项错误;搅拌不充分,噬菌体与细菌未分离,放射性应出现在沉淀物中,B项错误;32P标记的是噬菌体的DNA,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时注入自身的DNA,子代噬菌体的DNA会含32P,上清液带有放射性的原因可能是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后,大肠杆菌裂解释放出子代噬菌体,C项正确,D项错误。11.(能力挑战题)(xx长沙模拟)在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中,将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与R型细菌相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死亡,则小鼠体内S型、R型细菌含量变化情况最可能是哪种()【解析】选B。无毒性的R型细菌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混合后,部分转化为有毒性的S型细菌。S型细菌数量应该先增加后稳定;开始小鼠的免疫能力较强,R型细菌数量减少,后来S型细菌在小鼠体内增殖,导致小鼠免疫力下降,R型细菌逐渐增加后稳定。【知识总结】两种肺炎双球菌在小鼠体内的数量变化(1)适量的R型细菌注入小鼠体内,数量会减少,最后几乎降为0,原因是小鼠具有免疫系统,能将少量的R型细菌清除。(2)适量的S型细菌注入小鼠体内,数量会先减少后增加,因为S型细菌有毒,会使小鼠的免疫力大大下降。(3)适量的混合菌注入小鼠体内,数量都会先减少后增加,因为S型细菌的存在,导致小鼠免疫力下降,使细菌的数量增加。(4)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与正常的R型细菌混合注入小鼠体内,R型细菌数量会暂时下降,但一旦S型细菌的DNA将R型细菌转化成有活性的S型细菌,小鼠的免疫力会大大下降,接下来两种细菌的数量都会增加。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共45分)12.(15分)自人类首次发现病毒以来,已发现病毒的种类高达4 000多种,尤其是近年来不断发现新的病毒,对人类的健康造成了巨大威胁。试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病毒与肺炎双球菌在结构上最大的区别是_;有人认为“病毒不是生命系统”,得出这一结论最可能的依据是_。(2)导致人类患艾滋病的病原体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该病毒遗传物质的基本单位是_;其明显不能发生的可遗传变异有_。(3)俄国生物学家伊凡诺夫斯基在试图证明:“烟草花叶病的病原体是细菌”时,进行了如下实验研究,试回答相关问题:实验主要实验步骤实验结果一以病叶研磨液擦涂健康的烟草叶片发生斑纹病二以加热的病叶研磨液擦涂健康的烟草叶片不发病三以细菌过滤器过滤病叶研磨液,获得滤液,再以滤液擦涂健康的烟草叶片(注:细菌不能透过滤器的滤膜)发生斑纹病四研磨实验三中得到的病叶获得研磨液,擦涂健康的烟草叶片发生斑纹病实验二的结果中出现健康叶片“不发病”的原因是_。实验三结果说明引起烟草叶片病变的病原体可能是_。【解析】(1)病毒与原核细胞相比,不具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进行生命活动,因此不属于生命系统。(2)艾滋病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其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病毒的繁殖过程不涉及减数分裂,因此不可能发生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3)四组实验对照说明,加热导致病原体或致病物质失去致病能力;引起烟草叶片病变的病原体是比细菌小的生物或物质分子。答案:(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病毒不能独立生活(或病毒不能独立进行新陈代谢)(2)核糖核苷酸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3)加热导致病原体或致病物质失去致病能力比细菌小的生物或物质分子13.(15分)如图是赫尔希和蔡斯研究遗传物质实验中的物质示意图及实验过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3中用35S标记噬菌体蛋白质外壳,标记元素所在部位是图2中的_。如果用32P标记噬菌体的DNA,标记元素所在部位是图1中的_。(2)赫尔希和蔡斯选用噬菌体作为实验材料,其原因之一是_。(3)实验中采用搅拌和离心等手段,目的是_。(4)仅有图3的实验过程,_(填“能”或“不能”)说明DNA是遗传物质,原因是_。【解析】(1)32P标记的是(磷酸基团),(肽键)不含S,有些R基含S,故35S标记的是R基。(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设计思路是单独地观察生物体内每一种化学成分的作用,而噬菌体只由蛋白质外壳和DNA组成,这是它被选为实验材料的原因之一。(3)实验中采用搅拌和离心等手段,目的是让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与细菌分离,以便观察放射性存在的部位。(4)图3实验中不能体现DNA在噬菌体繁殖中的作用,不能说明噬菌体的DNA是遗传物质。答案:(1)(2)噬菌体只由蛋白质外壳和DNA组成(3)让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与细菌分离(4)不能实验不涉及DNA14.(15分)(能力挑战题)赫尔希和蔡斯研究了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在侵染细菌过程中的功能,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组成噬菌体的化学物质的组成元素是_。细菌的遗传物质是_。(2)获得分别被32P、35S标记的噬菌体的具体方法是_。(3)侵染一段时间后,用搅拌器搅拌,然后离心得到上清液和沉淀物,检测上清液中的放射性,得到如图所示的实验结果。实验结果表明,当搅拌时间在25 min时,上清液中的35S、32P分别占初始标记噬菌体放射性的90%和20%左右,由此可以推断出_。图中“被侵染细菌”的存活率曲线基本保持在100%,本组数据的意义是作为对照组,以证明_。(4)通过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发现,细菌裂解后释放出来的噬菌体大小、形状等都与原来的噬菌体一致,实验证明_。【解析】(1)噬菌体是由DNA和蛋白质外壳组成,组成它们的元素包括C、H、O、N、P、S。细菌属于原核生物,遗传物质为DNA。(2)噬菌体是病毒,营寄生生活,如果想得到分别被32P、35S标记的噬菌体,需先对其宿主细菌用含32P和35S的培养基分别进行培养。(3)35S、32P分别存在于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中,实验结果说明DNA进入细菌,蛋白质没有进入细菌。(4)细菌裂解后释放出来的噬菌体大小、形状等都与原来的噬菌体一致,说明噬菌体通过DNA将遗传性状传递给子代,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答案:(1)C、H、O、N、P、SDNA(2)分别用含32P和35S的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再用噬菌体分别侵染被32P和35S标记的大肠杆菌(3)DNA进入细菌,蛋白质没有进入细菌细菌没有裂解,子代噬菌体没有被释放出来(4)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或噬菌体的各种性状是通过DNA传递给后代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