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语文 3.2.2《今生今世的证据》教案 苏教版必修1.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658821 上传时间:2019-11-2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3.2.2《今生今世的证据》教案 苏教版必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3.2.2《今生今世的证据》教案 苏教版必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3.2.2《今生今世的证据》教案 苏教版必修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3.2.2今生今世的证据教案 苏教版必修1【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深入文本,与文本对话,深刻体会作者的感情和观点。2掌握通过联系生活体验来理解文本,理解作者的思想的方法。二、过程与方法1自主学习,反复阅读,加强文本与自己的对话体验,增进师生间,生生间的交流。2探究与活动,进一步了解“家是人今生今世的证据”的含意。3思维与训练,与文本直接对话,加以点评,并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了解在这种对家的感情。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正确理解人与故乡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热爱家乡的感情。【教学重点和难点】1理解家园的内在含义,体验作者的感情。2找到文本与生活的最好的连结点,调动学生的生活感受来解决文章的重点难点,理解文章深刻的内涵。【教具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时】 1.5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问题设计】哪些同学原来的家在农村,而因为种种原因,现在已经随同父母搬到了镇上或者城里的新家的?有的话请举手。(估计有十几个学生举手)追问:你们的老家还有亲人在生活吗?(有)你们逢年过节的还要“常回去看看”吗?(要)那么假如今天我们全班同学跟你回你老家玩,你会怎么给我们介绍你的老家?你将怎样来证明你确确实实在这里生活过呢?【例举:1、我会把同学们带到还留存着我当年在上面涂鸦的老屋的墙壁处,指着告诉同学们,这是我画的。2:我会把同学们带到我老家门前的那棵老树,指着告诉他们,当年我曾经和我的小伙伴们攀爬的乐事。3:我会把同学们带到老家门前的那株种在泥地里的月季旁,挖出当年埋下的包着我胎发的那个塑料纸包,告诉同学们,这是我的胎发,不由他们不信吧?(众笑)】【导入课文】刚才几位同学的回答很精彩,他们确能让我们相信那是他们生活过的老家,什么原因呢?(因为他们都有证据!(齐声)证据!因为他们都找到了能证明他们曾经生活过的实实在在的物质证据,是他们今生今世的证据。(板书课题)二、文本研习过程1、如果说,刚才同学们的陈述是我们“今生今世的证据”,那么,作者呢,什么是他今生今世的证据?请同学们细读课文,简要回答。【提示:在第二节最后有一句“这些都是我今生今世的证据啊”中的“这些”暗示我们是指故乡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故乡的那一段生活。在乡土情结中曾有这样的话:故乡是人出生、成长、生活与劳作的地方,不管它今后是否有用,也不管人是不是永远永远与它相伴,它都是有意义的,因为它烙上了人的印记,是人生活的物化,用作品里的话说“这些都是我今生今世证据啊”。】2、他为什么要寻觅“今生今世证据”? 【我走的时候,我还不知道曾经的生活有一天,会需要证明。(第三节)(人活在世界上是需要对象来证明自己的,如同任何事物一样,自己并不能证明自己。证明来自于他人,来自于自己生活的地方,来自于自己的劳动成果,这些都是人生命的痕迹。)】追问:为什么“曾经的生活,有一天会需要证明”? 【这个问题指向第4段开头“我也会对以往的一切产生怀疑”。】带领学生读这一节,想想他怀疑什么?3、我们生活当中,你有没有寻找过过去生活的证据?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这种寻找在我们现实生活中表现为什么?学生具体谈谈他们自己在生命中对往事的回忆。【明确:这种寻找在我们现实生活中表现为怀旧。人喜欢怀旧。】4、联系课文中第4段的描写和每个人自己的回忆来分析人为什么喜欢怀旧。学生齐读课文第4段;联系刚才学生们自己的回忆和课文中第4段的描写,看看人的回忆有一个什么共同点。然后以此为思考的切人点,来分析问题。【明确:回忆的内容中有一个主人公“我”存在,每个人的回忆的内容中的主角是不一样的,每一个人的回忆都是对自己过去生活的回忆。人是能够感知时间无情的动物,明知旧日时光的一去不返,旧地重游,物是人非,能够证明我们存在过的东西是物,那是我们人类经历和情感依附的唯一证明,所以人怀旧的实质就是人对自己过去生活和情感的留恋。为何故乡的明月是最亮的?为何故乡的山水是最美的?因为故乡是留有我们生活经历与情感的最多的地方。韩少功在我心归去中写道:“故乡存留了我们的童年,或者还有青年和壮年故乡比任何旅游区多了一些东西:你的血、泪,还有汗水”正是因为那是我们生命经历过的,情感依附过的地方,所以我们始终念念不忘,而作为这些东西具象表现的物是我们直接抒情的对象。】5、结合课文的描写回答,作者找到他的生命证据了吗?【这个问题是解读文本的第5,6节。先让学生读。】【明确:这个问题可能在学生中形成两种答案:一、找到了。文中的证据为“如果没有它们,谁会证实以往的生活”;二、没有找到。课文的证据有“即使有它们,一个人内心的生存谁又能见证”。实际上,这是作者观点的层进式的表现由一般意义上的家园过渡到精神的家园,开启了下文。要让学生在阅读分析中体会到这一点。】6、没有了“今生今世的证据”,结果会怎样?(文本的第9节) 【当故乡也就是一个人生命的印记不复存在时,他的生命,他的历史也就成了一片虚空,他没有“根”,也就没有了寄托与归宿,没有了通向未来的方向,他的“回家”,只能是走向“虚无”。】三、总结:曾经的生活会需要证明曾经的生活没有了见证家园废失,人走向虚无今生今世的证据是一篇有关故乡的散文,但是它跟一般的乡思作品明显不同。如果说许多乡思作品是在反复吟咏人与故乡的依恋之情的话,那么今生今世的证据则是越过这种感情去进一步追问这种感情何以会产生,人与故乡的关系到底是什么,故乡对一个人来说又意味着什么,人离开家乡,家乡成为故乡,这其间都发生了什么事,有什么变化深藏其中?总之,刘亮程在追寻故乡对于人生的意义。 我们的肉体可以跟随时间身不由己地进入现代,而精神和心灵却有它自己的栖居年代。心灵总是落后的与古老的。现代生活只是一段躯体生活,当它成为“过去”时,心灵才可能缓缓地到达这里。【以上内容为为第一课时】四、学生评点:留下生命阅读的证据【点评示例】我走的时候,我还不懂得怜惜曾经拥有的事物,我们随便把一堵院墙推倒,砍掉那些树,拆毁圈棚和炉灶,我们想它没用处了。(许多事理总是要经过人生历炼和心灵思考才会明白,等到明白时,时间的流水已经带走了许多的东西,所以人生常有遗憾。文章开篇实际是站在今天对昨天的假设。) 这些都是我今生今世的证据啊。(这是本篇的关键词。) 我走的时候,我还不知道曾经的生活有一天,会需要证明。(人活在世界上是需要对象来证明自己的,如同任何事物一样,自己并不能证明自己。证明来自于他人,来自于自己生活的地方,来自于自己的劳动成果,这些都是人生命的痕迹。) 即使有它们,一个人内心的生存谁又能见证。(文章的意思又进一层。“内心的生存”是一个复杂的表述,包含了人内心丰富的精神生活。如果人“内心的生存”找不到依凭,那么就会产生空虚感和漂泊感,所谓“精神的流浪”是现代人常有的精神疾患。本文的“证据”、“村庄”、“家园”实际上都包含多层的意思,既是日常生活的,又是精神的。) 当家园废失,我知道所有回家的脚步都已踏踏实实地迈上了虚无之途。(一个人要想将他生命的物质痕迹全部留住是不可能的,但它们会长久地留存在记忆中,成为人的精神财富和思想资源。只有这样,“家园”才不会废失,否则,就如结尾所言,人只能在“虚无”中了。)五、结束语:学习了本篇课文,我们理解到,“故乡不是地理学意义上的某个处所,它跟经度纬度无关,跟土地肥瘠无关,跟贫富无关,它只跟人的心灵相关,是远离之后难于割舍的眷恋,是五步一回头的伤感,是对韶华不再生命流逝的慨叹,是追怀往事的怅惘。情感意义;故乡只跟人的精神相关,它是一个人的根,是心灵的寄寓之所,是精神的栖居之地。哲学意义”所以,刘亮程告诉我们,“人确实无法选择生活,却可以选择记忆已经消逝的人、事和物,我们可以凭借记忆把它们重新唤回,用文字符号向它们招魂,把它们从过去的时光中带回到眼前,变为活生生的、当下的存在,重新建构我们与这些人、事和物的关系。”因为,这些都是我们今生今世的证据! 六、【课堂练习】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 )A浩渺 桎梏 皓月当空 明察秋毫 B澄澈 田塍 称心如意 游目骋怀C嗜好 狭隘 苦心孤诣 浮粪四溢 D渗浸 觐见 噤若寒蝉 加官晋爵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1)即使墙皮全掉光,也在不经意的、风雨_不到的墙角上,留下巴掌大的一小块吧,留下泥皮上的烟垢和灰。(2)我走的时候还不知道向那些_的东西告别。(3)许多年前他们往这些墙上抹泥巴、刷白灰时,我便知道这些白灰和泥皮迟早会_ 得一干二尽。A、冲刷 熟悉 脱落 B、冲洗 熟悉 脱落 C、冲洗 熟知 脱落 D、冲刷 熟知 脱离3、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 )A、世界很难再找到像巴黎这样的城市:古典高雅的韵味和现代时尚的潮流完美地融为一体,既充满反差,又相得益彰。B、很多老师和学生都有这样的经验和体会,在考试前一定要保持轻松的心态,采用疲劳战术和题海战术只会事倍功半。C、生命需要证据,当一个人的家园废失,那他所有回家的脚步都踏上了漫长的虚无之途,家园成了他一生魂牵梦萦而却无法回归的精神之所。D、这两位进城打工的农民遭到保安人员的非法拘押和刑讯逼供,他们在被毒打后忍无可忍,不得不承认偷了商场的物品。4、下列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A、与作家不同的是,摄影家们不是把自己对山川、草木、城市、乡野的感情倾注于笔下,而是直接聚焦于镜头。B、观摩了这次关于农村经营承包合同法的庭审以后,对我们这些“村官”的法律水平有了很大提高。C、一只早年间日日清脆嘹亮的鸣叫唤醒人们的大公鸡,是否也与一粒土一样归于沉寂。D、北京以56票申奥成功,翻阅上百年的申奥史册,我们至今还极其罕见在第二轮就取得高的得票率。5作者在文中反复说“我走的时候,我还不懂得怜惜曾经拥有的事物”,“我走的时候还不知道向那些熟悉的东西告别”,“我走的时候,我还不知道曾经的生活有一天,会需要证明”。作者反复说“我还不懂得”“我还不知道”,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_6、作者说“当家园废失,我知道所有回家的脚步都已踏踏实实地迈上了虚无之途”“虚无之途”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作者回家的脚步踏上的是虚无之途? _ _ _7、“墙打好后,每堵墙边都留下一个坑那时我就知道一个土坑漫长等待的是什么”,“我”知道土坑漫长的等待是什么?(5分)_ 8、把下面的句子改写成排比句。音乐家常把灵感变为跳跃的音符,文学家呢,他们优美的辞章往往缘于灵感,至于画家,他们完满的构图也常常与灵感相关,而一般人的灵感,则常是霎时的喜悦。_ _.七、布置作业。(略)【参考答案】1、D 2、A(“冲刷”是水流冲击,使土石等流失或剥蚀,“冲洗”是用水冲,使附着的东西去掉。前者是自然的水流,后者是人为的,从(1)句语境看,应用“冲刷”。“熟悉”是知道得很清楚,“熟知”是清楚地知道,前者强调了了解的状况,后者强调了了解,从语境看应用“熟悉”。“脱落”是附着的东西掉下来,“脱离”是离开某种环境和情况,从句意看应选“脱落”) 3、D (“忍无可忍”是再也忍受不下去了的意思,但它往往要作出某些反抗举动,这与句意不符)4、A (B去掉“对”;C在“年间”后加“以”;D“罕见”与“极其”重复)5、(1)表达了作者对家园的思念之情。(2)表达了作者对生命证据的珍爱之情。(3)表达了作者对自己当初不懂得珍惜的自责之情。 6、(1)“虚无之途”的意思是没有生命证据的路途。(2)因为家园废失了,自己所有生命证据都不见了,没有谁也没有什么东西能够证明自己了,自己回家的脚步踏上的只 能是无法证明的路途。7、是时间的流逝和土坑的荒芜和消失。 8、解析:这是一个散句,要把它变为排比句,首先就要对原句的内容和结构进行分析,然后把它组合成句式整齐的一组排比句。答案:音乐家的灵感常成为跳跃的音符,文学家的灵感常成为优美的辞章,画家的灵感常成为完满的构图,一般人的灵感常只是霎时的喜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