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一记叙文阅读考点强化训练 (II).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657880 上传时间:2019-11-2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一记叙文阅读考点强化训练 (II).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2020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一记叙文阅读考点强化训练 (II).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2020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一记叙文阅读考点强化训练 (II).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一记叙文阅读考点强化训练 (II)一、(xx福建)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22分)一棵小白杨朱金平“一棵呀小白杨,长在哨所旁。根儿深、干儿壮,守望着北疆” 一路听着这首耳熟能详的军旅歌曲,我们的越野吉普车向着西北边陲的小白杨哨所奔去。那个在歌声中被传唱了多年的北疆哨所,最标准的名称是:塔斯提边防连。 远远望去,矗立在一座山岗上的小白杨哨所,在逶迤高耸的雪山映衬下显得那么不起眼。 身着迷彩服的哨所四班长王克怀,见面就给我们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十八岁那年,新兵训练刚结束,他就和十八位新战友乘坐一辆卡车,唱着那首脍炙人口的小白杨,向边境线上的小白杨哨所驶去。哨所矗立在一座陡峭的山顶上,四周的积雪还没有融化,卡车喘着气怎么也上不去。大家下车使劲去推,车子还是爬不动,无奈中他们又返回了营部。三天后,他们再次出发,谁知融化的冰雪在山下通往哨所的小路上划出一道七八米宽的口子,冰块和着泥水汹涌奔流,载着他们的卡车又打道回府了。一周之后,他们才终于越过一路坎坷,登上了哨所。此时,连队在冬天里已被冻裂的水管还没来得及维修,他们上来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到十里外的河里挑水回来用。洗脸、洗衣服,都是冰凉的雪水,小伙子们的手很快就被冻肿了。大雪封山,连队官兵吃不上新鲜蔬菜。面对这样艰苦的环境,王克怀起初一颗火热的心似乎被冰水浇凉了。 连队组织新兵来到那棵小白杨下进行革命传统教育,要求大家向哨所的前辈学习,以苦为荣、乐守边疆。王克怀看到那棵名闻天下、参天而立的小白杨,浑身上下又充满了力量。 打枪,是每个军人的基本功。但边防连主要的职责是站岗、巡逻、执勤,对打枪的要求并没有步兵连那么高。可王克怀不这么想:既然来当兵,就要当一个精武的兵。xx年5月,边防团组织各连进行步枪射击考核,王克怀与战友一起进行一百米射击考核。随着一阵枪响,报靶员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举靶高喊:“王克怀,五十环!”小白杨哨所自1962年组建以来,在正式考核时还没有人打出过五十环。考核组组长、团政委带人现场反复验靶,确认王克怀这一成绩。领导当即给王克怀戴上了大红花,一片喜悦的红云飞过小伙子的脸颊。 作为一个优秀班长,王克怀认识到“一花独放不是春”。他把自己的射击经验耐心地教给班里的全体战士。他带领的四班在上级组织的一次次射击比赛中名列前茅。几年后,王克怀当爸爸了。为了能靠爱人更近一点,他的妻子放弃了收入不菲的工作,带着孩子搬到离哨所六十多公里远的县城,与人合租了一套民房住下。这样,母子俩几个月就能和王克怀见上一次面。 三岁多的儿子,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父亲和军营的熏陶,对哨所有种天然的亲密感。一天早上,刚来哨所的儿子,听到起床的哨音,像爸爸一样,咚地一下跳下床,光着一双小脚就冲出门,要跟着爸爸出操,妈妈再拉也不行。于是,在连队出操的队伍后面,跟着一根“小尾巴”,嘴里还喊着“一二一”的口令。王克怀的父亲是一个从不流泪的铁汉子,当看到儿子在那样艰苦的环境里驻守边防的一个个镜头,不禁老泪纵横:“没想到这娃子,在部队里变得那么能干、那么有出息还是部队锻炼人、出息人啊!” 离开哨所前,我们去参观那棵小白杨。 1982年,连里一个战士探亲带回十棵小白杨,栽种在哨所旁,最终成活了这一棵。如今,这棵小白杨已经长成大白杨。其洁白的身躯挺立在天地间,一根根枝杈向上蓬勃地伸展着,显得那么伟岸、质朴、纯洁。 这棵高大的白杨树旁,还生长着一棵个头稍矮的白杨。指导员说这是那棵白杨树根上冒出来的子母树。 看着眼前普通而实在是不平凡的小白杨,小白杨优美的歌声仿佛在耳边再次响起,“一棵呀小白杨,长在哨所旁。根儿深、干儿壮,守望着北疆”(摘编自2017年5月10日人民日报) 1.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C)A. 王克怀是中国千千万万不畏艰难、忠于祖国的边防军人群体形象的典型代表。 B. 王克怀认识到“一花独放不是春”,带领的四班在射击比赛中一次次名列前茅。 C. 文章材料安排详略得当,如,妻子的事迹详写,战士探亲带回小白杨的是略写。 D. 受到小白杨精神的触动,“我们”被深深地感染,离别前专门去参观那棵小白杨。 【解析】妻子的事迹和战士探亲带回小白杨都是略写,故选C项。2. 王克怀从一名新兵成长为一名优秀班长,其间经历了怎样的心理变化?请简要概括。(3分) 刚到哨所,面对艰苦环境,火热的心变凉了;在小白杨树下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后,感到充满力量;射击考核获得优异成绩,心怀喜悦。3. 阅读文中画线的句子,按要求回答问题。(6分) (1)“一周之后,他们才终于越过一路坎坷,登上了哨所”句子中,加点词有什么作用?请简要说明。(3分) 【考点1考向2】“才”和“终于”两个词(副词)连用,强化了他们路程的不易和艰难,突出了驻守塔斯提哨所边防军人的感人形象。(2)“考核组组长、团政委带人现场反复验靶,确认王克怀这一成绩”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是什么?请简要概括。(3分) 【考点1考向1】“反复”是一遍又一遍的意思。这一射击成绩是哨所从未有过的,难以相信,因此多次验证,加以确认。(意思答对即可)4. 文章写王克怀儿子的举动,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考点4】儿子的举动是受到父亲和军营的熏陶,侧面表现部队能锻炼人、出息人。(意思答对即可)5. 文章以“一棵小白杨”为标题,有什么寓意?请结合全文简要概述。(6分) 答案要点:指塔斯提哨所;既指优秀战士王克怀,又指普通而不平凡的中国军人;象征边防战士扎根边疆、无私奉献、牢记嘱托的精神。(意思答对即可)二、(xx济南)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19分)冬霜暖阳钱红莉上午,我坐在客厅的日影里,剥平包菜,一片一片撕碎,放到洗菜盆里做这些零碎琐屑的事,一屋子都是安宁因为专心,无杂念,情绪也随之平和。宛如一些美好的时光,因为短暂,让人贪恋。把平包菜撕完,日影移走大概因小区前面起了三四十层的高楼。冬天的日光贵重,但凡投罩下来,必然暖融融的,所以美好。儿时,我们村里老人集体坐在背风的草堆旁,无别事,也就为晒晒太阳。老蓝布对襟褂子,黑裤黑鞋,双手笼在袖子里,缩脖,垂头,发丝不乱,一齐在阳光里打盹,他们脸上的皱纹深如沟壑。不知他们在日光下想些什么,但,那一刻是安宁的。一年里也没有多少次机会,可以望见蓝天了。近来冷空气过境,把天洗了一遍,天蓝得有一份失而复得的贵重。常年的失眠纠缠,让人感叹青春岁月一去不还。医生建议,唯锻炼,方能缓解一二。于是,清早买菜,特意拐弯去屋后的荒坡走了走。荒坡上的枯草仍有霜迹,寒光凛凛,踩上去格外清脆。水渠里倒伏的莽草身上,霜意犹深,迎着光,直刺人眼。这些自然界中的东西,比如雾呀,霜呀,总是招人喜爱。小时候特别喜欢下雾天,白茫茫,一个人走在上学路上,前后均不见人,到了学校,头发能拎出水。我妈妈每次去一个叫作“横埠河”的集镇买柴,总是有雾的天气。站在村口,我望着她去时的方向,渐渐地,渐渐地,茫茫白雾里,一个妇女挑柴的身影终于显现出来,她把一担柴来回换着肩,一点一点地出现在圩埂上我总是幻想,她或许会带一根油条回来,或许别的好吃的呢,总会有的吧。我站在原地,仿佛胜券在握。只是,每次都落空。也不介意,至少望着她一点点自白雾里现身那么漫长的等待过程,我起码是快乐的,充满着企盼和渴念的。后来,长大了,才明白过来人最幸福的,是期盼的过程,得到与失去,并无两样。有时,更甚至,失去未必比得到更沮丧。失去,可以让灵魂痛苦:得到时的狂喜,永远那么浅薄轻飘,不值一提。生命只有在一次次失去时的煎熬里,才会慢慢强大无摧。失败也是升华,如浊浪淘沙,日日年年,总有一天成就你珍珠或者金子,只要自己不先撒手放弃。所以,一直喜欢雾天,天地同白,湿了山川草木,以及行走其中的人。如今,雾已难见,雾霾常有。幸而还有霜,让我魂牵梦绕。相比雾来说,霜更美,满身寒气,萧杀而来,又呼啸而去。小时候村庄里每一户人家的鱼鳞瓦,都是霜的同谋。童年,每到严冬,屋头上皑皑一片浅白,不是雪,是霜。泡桐树被冻僵了,立在原地一动不动。在日光下,唯有霜是跳跃的,麻雀一样忽东忽西。最疼爱的事情是,不小心掉在地上的稻草,被霜上上下下里里外外裹起来,呵护备至你说霜为何这么疼惜掉在地上的一根稻草呢?夜里,一根稻草独自躺在地上,孤单无依,没有谁肯给它暖意,唯独霜是宽厚仁慈的还是我来裹它取暖吧。天地之中,真是有情有义。霜不仅裹落单的稻草,还裹稻草垛,棉花垛霜想把天地里一切孤单的东西都暖起来。脚下的荒草,在霜的包裹中依然清脆,迎着光,熠熠生辉。我内心的狂热,竟也在日光里一点点激发出来,然后点燃。或许命运不尽完美,但只要我们心中有爱、有暖、有期盼这一生,何曾白活。(文章有删改)1通读全文思考:文章描写了儿时的三个场景:(1)村里老人集体晒太阳、(2)作者在雾中期盼母亲归来、(3)霜包裹稻草,给天地带来温暖,表达了(4)对人生满怀期盼,饱含爱心与温情的思想感情。(4分)【解析】文章主要记述了“我”儿时的三个场景,分别与暖阳、雾、霜对应。如第一个场景在文章第段,提示词为“儿时”,主要介绍了村中老人集体晒太阳的情景;第二个场景,在文章第段,提示词为“小时候特别喜欢下雾天”,主要介绍了“我”在雾中等待母亲从集市归来的场景;第三个场景在文章第段,其提示词为“小时候”,主要介绍了小时候雾满大地,将天地包裹得严严实实的场景。从这些场景中作者提取的人生启示是温暖、期盼和爱。2品味语言,回答下面的问题。(共6分,每小题3分)(1)从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第段画线句。(3分)【考点2】老蓝布对襟褂子,黑裤黑鞋,双手笼在袖子里,缩脖,垂头,发丝不乱,一齐在阳光里打盹。他们脸上的皱纹深如沟壑。外貌描写。通过对老人们外貌的描写,展现了冬天暖阳给人们带来的安宁与惬意,为文章后面的抒情作铺垫。【解析】这句话介绍了村中老人的穿着、外形外貌,属于典型的外貌描写。通过这些外貌描写,表现了阳光给人们带来的温暖与安适。(2)结合语境,分析第段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3分)【考点1考向2】近来冷空气过境,把天洗了一遍,天蓝得有一份失而复得的贵重。“贵重”说明看见蓝天的机会不多,照应了第段,也表现了作者见到蓝天那份惊喜和珍惜的心情。【解析】因为见到蓝天的机会少,偶尔见到蓝天倍感珍贵,所以才有下文去荒坡看霜。3. 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第段画线句“人最幸福的,是期盼的过程,得到与失去,并无两样”的理解。(4分)【考点3考向1】人生最幸福的是期盼的过程,最终的结果得与失是次要的,有时甚至失去比痛苦对人生更有帮助,更有意义。【解析】“我”在雾中期盼母亲带回好吃的东西,这一体验使“我”认识到等待的过程最幸福,得与失的结果和期盼的过程相比,显得不那么重要。4. 文章第段在写作方面富有特色,结合文章内容,就其中一点写出你的发现和见解。(4分)(提示:可从修辞方法或写法的角度作答)【考点3考向2】示例:这两段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述了霜给稻草、稻草垛、棉花垛及天地万物带来的温暖,展现了霜宽厚仁慈,充满爱心与温暖的特性。为下文的抒情奠定情感基调。【解析】这两段内容将霜人格化了,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可以使要表现事物的特点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