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语文 14 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优化设计 大纲人教版第6册.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656761 上传时间:2019-11-28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14 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优化设计 大纲人教版第6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14 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优化设计 大纲人教版第6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14 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优化设计 大纲人教版第6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14 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优化设计 大纲人教版第6册1通假字臣愿奉璧往使 奉,通“捧”。拜送书于庭 庭,通“廷”。召有司案图 案,通“按”。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孰,通“熟”。2古今异义(1)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古义:皇帝左右的侍臣;今义:表示两个方向,左边、右边;表示约数;支配。(2)璧有瑕,请指示王古义:指给看;今义:上级给下级传达的命令。(3)未尝有坚明约束者古义:规约,盟约;今义:限制,管束。(4)(廉颇)宣言曰古义:扬言;今义:国家政党、团体对重大问题公开发表意见的文告。(5)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古义:指内外亲属;今义:指族外亲属。(6)吾所以为此者古义:表原因;今义:因果连词,表结果。(7)兄弟妻子离散古义:妻子和儿女;今义:男性的配偶。3常用实词请幸许交设引4词类活用名词动词名词状语形容词动词使动用法意动用法5特殊句式判断句被动句何以知之?(以何知之?)宾语前置君何以知燕王?(君以何知燕王?)宾语前置求人可使报秦者。(求可使报秦之人)定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1“秦不敢动”一句在文中有何用意?提示 点出了赵在外交上的胜利是以军事力量为强大后盾的,暗示了廉颇的作用。同时也为后文“负荆请罪”故事中,蔺相如回答门客时说到的“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相呼应。2“廉颇曰:我为赵将必辱之。”廉颇的话表现了其怎样的思想感情?与上下文有何关系?提示 廉颇居功自傲,且有贵族等级观念,对蔺相如位高于他不能接受,这既与第一段照应,同时也为后文表现蔺相如的豁达大度作了鲜明的衬托。3“于是舍人相与谏曰”一段中刻画人物突出用了什么手法?起到什么效果?提示 本段写人物时运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作者以廉颇的居功自傲、心胸褊狭,反衬了蔺相如的豁达大度、顾全大局。廉颇炫耀自己有攻城野战之大功,鄙视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蔺相如在与舍人的对话中却说:“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在这里,作者又以廉颇重视军事斗争而轻视外交斗争,反衬出蔺相如的见识独胜一筹,突出了主要人物。1指出下列句中的“其”的用法和意义的类属。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屠自后断其股公问其故其一犬坐于前此之谓失其本心老臣以媪为长安计短也,故以其爱不若燕后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其李将军之谓也欲加之罪,其无辞乎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汝其勿悲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虽有君命,何其速也其济,君之灵也;不济,则以死继之天与,其人与视其缶,而吾蛇尚存苟余心其端直兮,虽僻远之何伤答案 句用作代词,分别指代“他们、它、做法、其中、他、你、那些、自己、那”。句是语气副词,分别表示“大概、难道、将、可要”。句是助词,相当于“地、那样地”。句是连词,表“如果、还是”。2解释下列各句中“乃”的含义。今君乃亡赵走燕臣乃敢上璧项王乃引兵而东家祭无忘告乃翁尔其无忘乃父之志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答案 却,才,就,你的,你,是。3解释下列语句中“与”的意义和用法。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齐与楚从亲与前世而皆然兮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古今一也,人与我同耳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嬉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买五人之脰而函之,卒与尸合答案 均为介词,分别译作:替,跟,跟,替,跟;为连词,表并列,和;副词,全、都;同“欤”,表示语气。同步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秦王饮酒酣,曰:“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赵王鼓瑟。秦御史前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蔺相如前曰:“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秦王怒,不许。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秦王不肯击缶。相如曰:“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缶。”秦之群臣曰:“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蔺相如亦曰:“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请”字的用法,与其他不相同的一项是( )A.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B.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C.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D.因跪请秦王解析 B项为“请允许我”,A、C、D三项均为“请求”。答案 B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 为:演奏。B.秦王不怿,为一击缶 怿:高兴。C.寡人窃闻赵王好音 窃:偷偷地。D.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 顾:回头。解析 C.窃:谦词,私下里。答案 C3下列各句的省略成分与例句的省略成分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为一击缶A.大王见臣列观B.请奉盆缶秦王C.欲以击柱D.与燕王会境上解析 C.介词宾语“之”省略。A.介词“于”省略。B.介词“于”省略。D.介词“于”省略。答案 C4从词类活用看,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与例句中加点的词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左右欲刃相如A.秦御史前书曰B.令赵王鼓瑟C.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D.舍相如广成传舍解析 C.形容词用作使动词,使严。A、B、D三项均为名词用作动词。答案 C5对“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在文中的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呼应“渑池会”的开头,使故事完整。B.点出廉颇在“渑池会”中所起的作用。C.交代了秦从此不敢再出兵赵国的原因。D.指出廉颇负荆请罪的基本原因。解析 A、C、D三项的分析都没有根据。答案 B延伸阅读一、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6题。刘宽字文饶,弘农华阴人也。宽尝行,有人失牛者,乃就宽车中认之。宽无所言,下驾步归。有顷,认者得牛而送还,叩头谢曰:“惭负长者,随所刑罪。”宽曰:“物有相类,事容脱误,幸劳见归,何为谢之?”州里服其不校。延熹八年,征拜尚书令,迁南阳太守。典历三郡,温仁多恕,虽在仓卒,未尝疾言遽色。常以为“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吏人有过,但用蒲鞭罚之,示辱而已,终不加苦。事有功善,推之自下。灾异或见,引躬克责。每行县止息亭传,见父老慰以农里之言,少年勉以孝悌之训。人感德兴行,日有所化。熹平五年,代许训为太尉。灵帝颇好学艺,每引见宽,常令讲经。宽尝于坐被酒睡状。帝问:“太尉醉邪?”宽仰对曰:“臣不敢醉,但任重责大,忧心如醉。”帝重其言。宽尝坐客,遣苍头市酒,迂久,大醉而还。客不堪之,骂曰:“畜产。”宽须臾遣人视奴,疑必自杀。顾左右曰:“此人也,骂言畜产,辱孰甚焉!故吾惧其死也。”夫人欲试宽令恚,伺当朝会,装严已讫,使侍婢奉肉羹,翻污朝衣。婢遽收之,宽神色不异,乃徐言曰:“羹烂汝手?”其性度如此。海内称为长者。(后汉书卓鲁魏刘列传)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州里服其不校 校:计较。B.灾异或见,引躬克责 躬:自身。C.人感德兴行,日有所化 化:风俗人心的变化。D.其性度如此 度:推测。解析 D.应为气量,胸襟。答案 D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B.C.D.解析 D.结构助词,用于定语与中心词之间,相当于“的”。A.人称代词,表单数,相当于“他”;人称代词,表复数,相当于“他们”。B.连词,表示顺承关系,相当于“就”;连词,表示递进关系,相当于“而且”。C.用在动词“刑罪”之前,构成“所”字结构;表示被动。答案 D3下列各个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宽无所言,下驾步归刘宽什么也没说,卸下驾车的牛交给失牛的人,自己步行而归。B.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用刑罚来整治百姓,百姓就会只求逃避刑罚而没有了羞耻之心。C.宽尝于坐被酒睡状刘宽曾经在座位上显出醉酒入睡的样子。D.宽尝坐客,遣苍头市酒刘宽曾经在外做客,派仆人去买酒。解析 D.应是刘宽陪客坐,即招待客人。答案 D4“物有相类,事容脱误,幸劳见归,何为谢之”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A.事物有同类的,事情也允许有错误,劳累你来把牛归还我,为什么还要道歉呢?B.事物有相似之处,事情也允许有错误,劳累你来把牛归还我,为什么还道歉呢?C.事物有同类的,事情也容易有错误,劳累你发现了就归还,为什么还要道歉呢?D.事物有相似之处,事情也允许有错误,劳累你发现了就归还,为什么还要道歉呢?解析 类:相似。容:允许。脱误:言行有误。见归:归还给我。答案 B5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能表现刘宽行为宽厚仁慈的一组是()虽在仓卒,未尝疾言遽色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但用蒲鞭罚之,示辱而已,终不加苦臣不敢醉,但任重责大,忧心如醉宽须臾遣人视奴宽神色不异,乃徐言曰:“羹烂汝手?”A. B.C. D.解析 表现其温和,表现其以德为政的主张,表现其一心为政。答案 C6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宽为人宽厚,他不仅没有责罚那个失牛的人,反而加以宽慰,在州里赢得了声誉。B.刘宽历任郡守,不用严刑峻法整治百姓。属吏有错,只是象征性地施刑以示羞辱,从不施加严刑。政务有了功绩,则归功于下属。C.刘宽以德为政。他巡视属县时,对老年人谈农事和乡土之事,以示关切,对年轻人则用孝顺父母顺从兄长的教诲加以鼓励。D.刘宽性情温和慈爱。夫人在早晨会客时让侍女故意以肉汤污其官服以试其会不会发怒,而刘宽不但神情自若,反而关心侍女烫伤了没有。解析 D.应是准备上朝,已穿好官服的时候。答案 D参考译文 刘宽字文饶,弘农郡华阴县人。刘宽曾经乘牛车出行,有一个丢失了牛的人,就指认刘宽的驾车牛为他丢失的牛。刘宽没有说什么,卸下牛交给他步行而归。过了一会儿,指认牛的人找到了丢失的牛后将刘宽的牛送还,叩头谢罪说:“我对不起您这样的长者,任您处罚。”刘宽说:“事物有相似之处,事情也允许有错误,劳累你来把牛归还我,为什么还要道歉呢?”州里的人都很钦佩他的不计较。延熹八年,朝廷征召他,授官尚书令,后升任南阳太守。先后主管过三个郡,他和气仁慈,多行宽恕,即使在匆忙之时,也从未有语言、神情急躁。刘宽一向认为若以刑罚来整治百姓,百姓就会只求逃避刑罚而没有了羞耻之心。属吏犯了过错,他只用蒲草做的鞭子施刑处罚,只是为显示羞辱,始终不对其施加严刑。政务有了功绩,总是推让给下属。有时出现了灾异,他就引咎自责。每次巡视属县,都只是住在乡间客舍,看见老年人总是与他们谈农事和乡土之事,以示关切;对年轻人则用孝顺父母顺从兄长的教诲加以鼓励。人们被他的道德和行为所感化,风俗人心一天天地改善。熹平五年,代许训担任太尉。灵帝很爱好学术技艺,每次召见刘宽,常让他讲解经书。刘宽曾经在座位上显出醉酒入睡的样子,灵帝问:“太尉是醉了吗?”刘宽仰起头回答说:“臣不敢醉酒,但深感责任重大,内心忧虑如醉。”灵帝很看重他的说法。刘宽曾经招待客人,派仆人去买酒。隔了好久,仆人醉醺醺地回来了。客人忍不住,骂道:“畜生。”刘宽即刻派人去探视这个仆人,怀疑他会自杀。并对身边的人说:“他是个好人啊,骂他是畜生,还有什么样的侮辱比这更厉害呢?所以我害怕他会去死。”夫人想试试让刘宽发怒,待他准备上朝,已穿好官服的时候,让侍女送上肉汤,故意打翻沾污了官服。侍女匆忙收拾,刘宽神情不变,缓缓地对侍女说:“汤烫伤你的手了吗?”他的性情气度如此。国内的人都称他是长者。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题。吴起传吴起者,卫人也,好用兵。齐人攻鲁,鲁欲将吴起,吴起取齐女为妻,而鲁疑之。吴起于是欲就名,遂杀其妻,以明不与齐也。鲁卒以为将。将而攻齐,大破之。鲁人或恶吴起曰:“起之为人,猜忍人也。其少时,乡党笑之,吴起杀其谤己者三十余人。鲁君疑之,起杀妻以求将。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吴起于是闻魏文侯贤,欲事之。文侯问李克曰:“吴起何如人哉?”李克曰:“起贪而好色,然用兵,司马穰苴不能过也。”魏文侯以为将,击秦,拔五城。起之为将,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与士卒分劳苦。文侯以吴起善用兵,乃以为西河守,以拒秦、韩。魏文侯既卒,起事其子武侯。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而谓吴起曰:“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起对曰:“在德不在险。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尽为敌国也。”武侯曰:“善。”田文既死,公叔为相,尚魏公主,而害吴起。因与武侯言曰:“夫吴起贤人也。臣窃恐起之无留心也。试延以公主,以此卜之。”吴起辞魏武侯。武侯疑之而弗信也。吴起惧得罪,遂去,即之楚。楚悼王素闻起贤,至则相楚,明法审令,捐不急之官,废公族疏远者,以抚养战斗之士。要在强兵,破驰说之言从横者。故楚之贵戚尽欲害吴起。及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乱而攻吴起,吴起走之王尸而伏之。击起之徒因射刺吴起,并中悼王。太史公曰:世俗所称师旅,皆道吴起兵法,世多有,故弗论,论其行事所施设者,语曰:“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吴起说武侯以形势不如德,然行之于楚,以刻暴少恩亡其躯。悲夫!(选自史记吴起列传)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鲁君疑之,谢吴起谢:道歉。B.起事其子武侯事:侍奉。C.公叔为相,尚魏公主尚:臣娶君女。D.明法审令,捐不急之官捐:撤除。解析 A.谢绝、摒弃。答案 A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B.C.D.解析 A项“而”均为连词,表因果关系,译为“因而”;B项“之”均为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C项“则”均为连词,第一个表承接关系,译为“于是”,第二个表假设关系,译为“那么”;D项“然”均为连词,表转折关系,译为“但是”。答案 C3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吴起“善用兵”和“刻暴少恩”的一项是( )A.B.C.D.答案 A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齐国进攻鲁国时,鲁国想用吴起做将军,又因吴起娶了齐国女子为妻而猜疑他。吴起为谋取将军职位,就杀掉自己的妻子,以表明他不依附齐国的立场。B.魏文侯听说吴起贤明,又很有军事才能,就重用吴起为将军,让他率兵进攻秦国,夺取了五座城池。C.公叔做宰相时,忌妒吴起,就向魏武侯进谗,吴起害怕获罪,就离开魏国,马上到楚国去了。D.吴起在楚国担任相职,申明法度,赏罚分明,裁减闲职,废除部分贵族爵位,触犯了王室大臣的利益,终于在楚悼王死后招致杀身之祸。解析 B.魏文侯听说吴起“贪而好色”但很有军事才能。答案 B5联系全文,下列对文末太史公司马迁一段话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司马迁充分肯定了吴起具有很高的军事才能,其军事著作兵法在世上广泛流传。B.借用吴起劝说文侯推行仁政,而自己在楚国行事刻暴少恩,说明“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的道理。C.司马迁认为正是由于吴起行事残暴狠毒,缺少仁德,才招致在楚国的杀身之祸。D.吴起既事鲁君,又事魏文侯、武侯,终事楚悼王,太史公认为他缺乏从一而终的忠君思想。解析 D.司马迁没有谈到吴起“缺乏从一而终的忠君思想”。答案 D6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2)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答案 (1)山河的险固形势多么壮美啊,这是魏国的瑰宝。(2)能够做的人不一定能说,能够说的人不一定能做。参考译文 吴起是卫国人,喜欢带兵打仗。齐国攻打鲁国时,鲁国想任用吴起做将军,可吴起娶了齐国的女子为妻,因而鲁国猜疑他。吴起想要谋求功名,就杀了他的妻子,以表明自己不依附齐国。鲁国终于任命他为将,率兵进攻齐国,大败齐军。鲁国有人诋毁吴起说:“吴起为人心狠毒辣。他年轻时,乡邻们讥笑他,吴起就杀了三十多个讥笑他的人。鲁国君主猜疑他,吴起就杀掉妻子来谋取将位。鲁国是个小国,却有战胜齐国的名声,那么别的诸侯国就会图谋鲁国。况且鲁、卫两国是兄弟之国,而君王重用吴起,就是疏远了卫国。”于是鲁君不再信任吴起,摒弃了他。在这时,吴起听说魏文侯贤明,想要侍奉他。魏文侯询问李克:“吴起是个什么样的人呢?”李克说:“吴起贪图名声而喜好女色,然而带兵打仗,连著名的司马穰苴也不能超过他。”文侯就任吴起为将,让他率兵攻秦国,夺取了五座城池。吴起担任将军,睡觉不用褥席,行军不乘马车,和士兵分担劳苦。魏文侯因为吴起会带兵,于是派他做西河守,以抵抗秦、韩两国。文侯死后,吴起侍奉他的儿子武侯。武侯有次乘船漂流沿西河顺流而下,半途中,武侯回头对吴起说:“山河的险固形势多么壮美啊,这是我魏国的瑰宝。”吴起回答说:“国家的险固在仁德而不在地势险要。如果您不推行仁政,那么这条船上的人也都会成为您的敌人。”武侯赞叹说:“好。”田文死后,公叔接替相位,他娶了魏国公主为妻,忌妒吴起。就对武侯说:“吴起是个贤人,我私下担心他没有留魏之心。请试以公主招亲挽留他,用这种办法来考察他。”吴起谢绝了魏武侯。魏武侯就怀疑吴起没有留魏之心,因而不信赖他了。吴起害怕获罪,就离开了魏国,马上到了楚国。楚悼王向来听说吴起贤明,一到楚国就任命他做宰相,吴起便申明法度,赏罚分明,裁减冗员,废除那些疏远的王族们的爵禄,用来供养作战的将士。重在强兵备战,摒弃那些宣扬合纵连横到处奔走的说客。因此楚国的贵族都想谋害吴起。等到楚悼王死时,王室大臣就起来叛乱追杀吴起,吴起逃到悼王的尸体旁,伏在尸体上,追击吴起的人于是射杀吴起,同时射中了悼王的尸体。太史公说:社会上谈论军旅的事,都要引用吴起的兵法,这书世上流传很广,所以不在这里论述了,只论述他施用于行事中的实迹,人们常说:“能够做的人不一定能说,能够说的人不一定能做。”吴起劝说魏文侯山河之险不如推行仁政,然而他在楚国行事,因为残暴狠毒,缺少仁爱而招致杀身之祸。真是可悲啊!三、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6题。赵奢解阏与之围秦伐韩,军于阏与注。王召廉颇而问曰:“可救不?”对曰:“道远险狭,难救。”又召乐乘而问焉,乐乘对如廉颇言。又召问赵奢,奢对曰:“其道远险狭,譬之犹两鼠斗于穴中,勇者胜。”王乃令赵奢将,救之。兵去邯郸三十里,而令军中曰:“有以军事谏者死!”秦军军武安(赵邑)西。秦军鼓噪勒兵,武安屋瓦尽振。军中候有一人言急救武安,赵奢立斩之。坚壁,留二十八日不行,复益增垒。秦间来人,赵奢善食而遣之。间以报秦将,秦将大喜,曰:“夫去国三十里而军不行,乃增营垒,阏与非赵地也!”赵奢既已遣秦间,乃卷甲而趋之,二日一夜至。令善射者去阏与五十里而军。军垒成,秦人闻之,悉甲而至。军士许历请以军事谏。赵奢曰:“内之!”许历曰:“秦人不意赵师至此,其来气盛,将军必厚集其阵以待之。不然,必败。”赵奢曰:“请受令。”许历曰:“请就斧质之诛!”赵奢曰:“胥(通须)后令邯郸!”许历复请谏曰:“先据北山上者胜,后至者败。”赵奢许诺,即发万人趋之。秦兵后至,争山,不得上。赵奢纵兵击之,大破秦军。秦军解而走,遂解阏与之围而归。(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注:阏与,地名。阏,。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间来人 间:间谍。B.秦军鼓噪勒兵 勒:训练,操练。C.赵奢曰:“内之!” 内:通“纳”,采纳。D.赵奢纵兵击之 放:发,放。解析 C.“内”通“纳”,让进来。答案 C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B.C.D.解析 B.两个“而”不同,一表修饰,一表转折。答案 B3下列各组句子中都能表明赵奢“沉着冷静”的一项是( )A.B.C.D.答案 A4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省略成分,正确的一项是( )A.兵去邯郸三十里,(廉颇)而令军中曰:“有以军事谏者死!”B.(赵奢)令善射者去阏与五十里而军。C.不然,(秦军)必败。D.秦军解而走,(赵王)遂解阏与之围而归。解析 A.应为赵奢;C.应为“赵军”;D.应为“赵奢”。答案 B5下列叙述与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秦国攻打韩国时,赵王问廉颇能否去救援,廉颇认为路途遥远,山道险窄难于救援,乐乘也一样认为。B.赵王向赵奢问起同样的事,赵奢也认为路途确实遥远、险恶、狭窄,在那儿打仗就好像两只老鼠在洞中打斗一样,哪方的将领勇敢,哪方就会取得胜利。这也正体现了赵奢的勇敢和智慧。C.赵奢率领军队坚守营盘,不向前推进。这时秦国的一个间谍进入了赵军的营区,赵奢命人热情招待,然后打发他回去。这是因为赵奢深知“两国交兵,不斩来使”的道理。D.赵奢率领军队到了前线之后,并不轻易进军,也不让人“以军事谏”,这是赵奢头脑冷静的表现。后来军士许历向他进谏,他立刻接受了,也正是采用了他的建议,才大获全胜,解围而归。解析 C.赵奢款待秦国间谍是为了麻痹秦人。答案 C6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秦军鼓噪勒兵,武安屋瓦尽振。(2)秦人不意赵师至此,其来气盛,将军必厚集其阵以待之。答案(1)秦军击鼓呐喊,操练人马,武安城内屋顶上的瓦片全都振动。(2)秦军料想不到赵国大军这么快就来到这里,他们赶到这里来,士气旺盛,将军一定要厚集兵力,严阵以待。参考译文 秦国攻打韩国,军队驻扎在阏与。赵王召来廉颇问道:“能不能去救呢?”廉颇回答说:“阏与距此路途遥远,山道艰险狭窄,难于救援。”赵王又召乐乘,问他能不能去救援,乐乘的回答与廉颇一样。赵王又召赵奢,问他这件事,赵奢回答说:“那段路确实遥远、险恶、狭隘,在那儿与秦军作战,就好比两只老鼠在洞中打斗,勇敢的那一方得胜。”赵王于是令赵奢率领军队去救援韩国。大军离开邯郸三十里,赵奢命令军中说:“有人敢对军事来进谏的,处死刑!”秦军在武安以西驻扎。他们击鼓呐喊,操练人马,武安城内屋顶上的瓦片全都振动。有一个军中候请求火速救援武安,赵奢当即把他斩了。赵奢命令部队坚守营盘,留守了二十八天,没有向前推进,又增筑营垒工事。秦国的间谍进入了赵军营区,赵奢命令好好地用饮食款待,然后打发他回去。间谍把赵军的情况报告秦将,秦将非常高兴,说:“离开国都三十里就驻兵不前,还增筑营垒,阏与不归赵国所有了!”赵奢打发走了秦国的间谍之后,就命令部队卸去甲衣,迅疾赶往阏与。两天一夜到达了阏与前线。赵奢命令善于射箭的部队距离阏与五十里扎下营盘。营垒刚成,秦军得到消息,也全副武装地赶来了。军士许历请求赵奢允许他就军事进谏,赵奢说:“让他进来!”许历进来之后说:“秦军料想不到赵国大军这么快就来到这里,他们赶到这里来,士气旺盛,将军一定要厚集兵力,严阵以待。不这样的话,定会打败仗。”赵奢说:“我很愿意接受您的指教。”许历说:“请让我依照军法而受戮吧!”赵奢说:“回邯郸以后再听命令吧!”许历又进言道:“先占据北山山头的就可取胜,后到的只能打败仗。”赵奢采纳了他的意见,立即派出一万人急速赶去占领北山山头。秦军后到,两军争山,秦军终不能登上山头。赵奢发兵攻击,大破秦军。秦军溃散逃走,赵奢最终解了阏与之围,胜利归来。略谈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的艺术特色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的第一个艺术特色是选材典型。一个人一生中所做的事情很多,可是写人物传记时,就不能事无巨细,统统罗列,而是必须对这些传记的素材进行加工、提炼,选择最能表现人物主要性格特征的典型事件来写。这些典型事件,往往是历史人物一生的关键所在。写好这些关键之处,不仅可以表现出历史人物一生的主要功罪,而且可以显示历史发展的进程及其特点。廉颇、蔺相如所处的时代,正是战国后期。当时“七雄”并峙,彼此攻城略地,弱肉强食,战祸频繁,民不聊生。“七雄”中秦国最强,强秦力图兼并六国,六国则与强秦抗衡,故又有“连横”“合纵”之举。秦国自“连横”以后,想对六国各个击破,而赵国则首当其冲。惟赵在当时还有一些实力,秦尚难轻取。赵国在“七雄”纷争局面中,为了自身的生存,自然要重视军事、外交的措施。廉颇和蔺相如,一武一文,一个是忠于赵惠文王的、富有沙场经验的宿将,一个是忠于赵惠文王的、智勇双全的外交家,两人自然成了赵国封建统治集团中举足轻重的人物。司马迁为了要表现廉颇、蔺相如的主要性格特征,不是给廉颇、蔺相如各开一张履历表,而是选择了“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件事来写。这三件事反映了两种矛盾:一是秦、赵两国之间的矛盾,一是廉、蔺两人之间的矛盾;前一个矛盾发展的后果,是构成后一个矛盾的原因。通过这两种矛盾冲突,廉颇和蔺相如的主要性格特征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同时,秦、赵争夺和氏璧与渑池之会两件事,实质上是两国统治阶级维护其政治威信的两次实力较量,是秦国大举进攻赵国的前奏。所以写这两件事,也显示了历史发展进程的特点。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的第二个艺术特色是一详一略的写法。“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件事,特别是前两件事,作者着力写蔺相如,笔墨酣畅,具体入微;写廉颇则较简略。在三个历史故事中,有关廉颇的素材,几乎被作者提炼到“浓缩”的程度。为什么这样详略不同?从这篇文章的本身,我们可以找到答案。廉颇早有“攻城野战之大功”,在文章中一开始就以上卿的身份出现。蔺相如原为“宦者令缪贤舍人”,是个门客。廉、蔺两人开始时地位高下悬殊,但由于蔺相如获得了两次重大外交斗争的胜利,被“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在当时“七雄”纷争的局面中,外交斗争的作用已经重于军事斗争,“斗智”已经重于“斗力”,“谋”已经重于“勇”。作者之所以对蔺相如详写,而对廉颇略写,就是因为蔺相如是一个忠于赵国的、智勇双全的、出色的外交家,他在秦、赵两国的矛盾斗争中所起的作用自然大于廉颇,在当时历史发展的进程中所起的作用比廉颇显著。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的第三个艺术特色是反衬手法的运用。运用反衬手法,可使主要人物相得益彰,形象显得更加鲜明突出。该文的主要人物是蔺相如,但也还写了其他一些人。“完璧归赵”这个故事中,作者还写了秦王的贪欲,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又写了秦王的欺诈,如“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这是秦王耍花招,继续制造骗局。在“渑池之会”的故事中,也对秦王有所描述,先写秦王令赵王鼓瑟,戏弄赵王。当相如提出“以相娱乐”的要求时,“秦王怒,不许”。但最后还是“不怿,为一击缶”。写出了秦王的色厉内荏、难以下台的窘态。在这两个故事中,作者写了秦王的贪欲、欺诈、色厉内荏、窘态毕露,主要是为了反衬出蔺相如的机智勇敢。“负荆请罪”这个故事,作者以廉颇的居功自傲、心胸褊狭,反衬出蔺相如的豁达大度,顾全大局。廉颇炫耀自己“有攻城野战之大功”,鄙视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蔺相如在与舍人的对话中则说:“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在这里,作者又以廉颇重视军事斗争、轻视外交斗争,反衬出蔺相如的见识独胜廉颇一筹。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的第四个艺术特色是注意了能表现人物性格特征的细节与人物语言的个性化。富有特征性的细节描写,对于重大事件来说,犹如人体之血肉对于骨骼,能使人物形象显得更加丰满。如“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的“视”,虽是细节,却写出了蔺相如善于观察情势、分析情况的才能。“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运用夸张的手法,写了蔺相如的几个利落的动作和怒不可抑的神态,突出了蔺相如的“智”“勇”。“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描摹蔺相如的神态,十分逼真,突出了蔺相如的“勇”。“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也突出了蔺相如临危不惧的“勇”。这些细节描写,能使读者对于蔺相如的“智”“勇”认识得更具体更深刻。人物语言的个性化,也是揭示人物性格特征的重要手段。如在“完璧归赵”的故事中,相如廷叱秦王的这段话,先说出了赵群臣开始时对秦索璧的看法,“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一针见血地揭出秦王的欺诈行为;接着说出当时自己的看法,“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实质是讽刺秦王的言而无信;接着又对比了赵王送璧时的隆重仪式和秦王受璧时傲慢的神态、轻率的动作,指出了秦王的欺诈迹象;最后表示了不受秦王欺诈的决心。这一段话,真是刚柔相济,充分写出了“能言善辩”的战国时期外交家的形象与“知死必勇”的策士风度。再如蔺相如二上秦廷怒斥秦王的一段话也是如此。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的第五个艺术特色是前后照应。文章开始概括介绍廉、蔺两人的身份,前为上卿,后为门客,一贵一贱,两人地位高下悬殊,这是为后面廉、蔺矛盾安下伏笔。在后面“负荆请罪”的故事中,廉颇居功自傲,囿于贵族等级观念、甚感不平的一段牢骚话,就是有力地回应了这开头的伏笔。再如“渑池之会”写到最后说:“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点出了赵在外交上的胜利是以军事力量做后盾的,暗点了廉颇的作用。在后面“负荆请罪”的故事中,蔺相如回答门客时说到“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也是照应了前面,表现了蔺相如看问题的客观和全面。如要细细分析起来,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还有其他一些艺术特色,以上五点是就其主要而言的。(王伟民选自课文分析集广东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历代名家评廉颇蔺相如列传茅 坤两人为一传,中复附赵奢,已而复缀李牧,合为四人传,须详太史公次四人线索,才知赵之兴亡矣。(选自史记钞卷四九)凌稚隆相如渑池之会,如请秦王击缶,如召赵御史书,如请咸阳为寿,一一与之相匹,无纤毫挫于秦,一时勇敢之气,真足以褫秦人之魄者,太史公每于此等处,更著精神。(选自史记评林卷八一)李晚芳人徒以完璧归赵、渑池抗秦二事,艳称相如,不知此一才辩之士所能耳,未足以尽相如;唯观其引避廉颇一段议论,只知有国,不知有己,深得古人公尔国尔之意,非大学问人,见不到,亦道不出,宜廉将军闻而降心请罪也。人只知廉颇善用兵,能战胜攻取耳,亦未足以尽廉颇;观其与赵王诀,如期不还,请立太子以绝秦望之语,深得古人社稷为重之旨,非大胆识,不敢出此言,非大忠勇不敢任此事。钟伯敬谓,二人皆古大臣风,斯足以知廉蔺者也。篇中写相如智勇,纯是道理烂熟胸中,其揣量秦王情事,无不切中者,理也。措辞以当秦王,令其无可置喙者,亦理也。卒礼而归之,非前倨而后恭,实理顺而人服耳。观其写持璧睨柱处,须眉毕动;进缶叱左右处,声色如生。奇事编得奇文以传之,遂成一段奇话,琅琅于汗青糜间,千古凛凛。廉将军居赵,事业甚多,史独纪其与王诀及谢如二事而已,非略之也。见此二事,皆非常事,足以概廉将军矣。读此可悟作史去取之法。(选自读史管见卷二廉蔺列传)(高中语文第六册教师教学用书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