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里咨询培训师心理学培训第二节婴儿期的心理发展ppt课件

上传人:钟*** 文档编号:2655941 上传时间:2019-11-28 格式:PPT 页数:51 大小:3.6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里咨询培训师心理学培训第二节婴儿期的心理发展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心里咨询培训师心理学培训第二节婴儿期的心理发展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心里咨询培训师心理学培训第二节婴儿期的心理发展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节 婴儿期的心理发展,心理咨询师培训,1,婴儿期的心理发展,一、新生儿的发展,二、婴儿生理和动作的发展,三、婴儿的学习,四、婴儿的认知发展,五、婴儿的语言发展,六、婴儿的个性和社会性发展,2,第一单元 新生儿的发展,个体发展历程 胚肿期 胚胎期 胎儿期,(02周),(38周),(938周),3,新生儿出生后就已经具备对环境中的一些刺激作出适宜反应的能力。这是先天性的有组织的行为模式,它有助于机体对环境的适应。这种最初的适应能力来自无条件反射。 第一类:具有明显的生存意义的无条件反射 第二类:没有明显适应价值的无条件反射,一、新生儿的反射行为,4,抓握反射 吸吮反射 强直性颈部反射 巴宾斯基反射 摩罗反射 游泳反射 踏步反射 降落伞反射,新生儿的反射行为,5,二、新生儿的生活行为模式,新生儿遵循着睡眠觉醒时的活动啼哭这一周期的生活行为模式。 睡眠 觉醒状态 啼哭,6,以感觉的产生为指标 以无条件反射为指标 以出现明显而稳定的条件反射为指标,三、新生儿的心理发展,新生儿期是心理发生的时期,7,婴儿期是指03岁的时期。它是儿童生理发育和个体心理发展最迅速的时期,是人生发展的第一个重要里程 婴儿期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动作发展对心理发展的意义重大;感知觉迅速发展;且在许多方面接近成熟水平。言语发展的重要时期;社会性依恋的发展是情绪情感发展的重要标志。,第二单元、婴儿生理和动作的发展,8,一、婴儿脑的可塑性、可修复性,(1)婴儿脑的可塑性 早在20世纪初,就有人发现,鸟的视觉系统的神经结构会因后天环境刺激的变化而变化。但是直到50年后,人们才从大量的实验研究中发现早期经验在脑发展中的作用。,(2)婴儿脑的修复性 对婴儿脑损伤案例进行研究发现,婴儿早期的大脑具有良好的 修复性。某一半球受损后,另一半球可能产生替代性功能。,9,二、婴儿的动作发展,(一)、婴儿动作发展对心理发展的意义 1、动作的发展是 婴儿心理发展的源泉 2、动作的发展是 婴儿心理发展水平的指标 3、动作的发展 使婴儿获得探究环境的新手段和主动权 4、动作的发展 促进婴儿认知社会和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10,(二)婴儿主要动作的发展(2点) (1)手的抓握动作 五指分化 主动探索周围事物 动作发展的重点: 意义 开始操作工具 手眼协调 多种感觉协调活动 拇指与其他手指分化和手眼协调动作常在56月间出现。 (2)独立行走 婴儿发展的第一个里程碑 活动具有主动性 意义: 扩大认知范围 增加了与周围人的交往机会,11,(1)手的抓握,探索和认识周围事物 操作工具,使动作具有间接性 多感觉协调活动,为知觉发展奠定基础,使活动具有一定的主动性 扩大了认知范围 增加了与周围人交往机会,(2)独立行走,12,婴儿动作发展的规律,整 体,分 化,不随意,随 意,头,尾,近,远,大,小,方向性和顺序性,13,婴儿的学习是指在环境中获得经验,由经验引起行为的变化,婴儿生来就具有学习的能力,这是来至先天的生物学准备。 婴儿学习活动最早表现在胎儿末期,第三单元、婴儿的学习,14,视觉偏爱法:婴儿视觉的发展通过范兹的刺激偏爱程序的创新,发现婴儿对一些视觉刺激有特殊的偏爱。,三、偏好新颖刺激学习形式,二、条件反射学习方式,一、婴儿的模仿学习,15,习惯化范式(去习惯化范式),16,习惯化:同样的刺激如果反复呈现,婴儿的定向反射将逐渐减少直至完全消失,吸吮行为不再受刺激呈现的影响。 去习惯化:如果这时又出现另一个新刺激,婴儿可能又产生新的反射行为,吸吮行为再次发生变化。,17,感知觉是个体认知发展中最早发生,也是最早成熟的心理过程,是婴儿认知的开端。 婴儿感知觉的发展不是被动的过程,而是主动的有选择性的心理过程。,一、感知觉发展,第四单元、婴儿的认知发展,18,视觉的发生发展 视觉集中:婴儿3周时视线开始集中 视觉追踪:1248小时的新生儿 颜色视觉:15天 对光的察觉:2496小时的新生儿 视敏度:最快是在7岁 听觉的发生发展 听觉辨别能力 语音感知 音乐感知 视听协调能力 味觉、嗅觉、触觉的发生发展,19,婴儿感知觉的发展:肤觉,触觉: 温觉: 痛觉: 3岁前占主导地位,20,形状知觉 3个月婴儿已有分辨简单形状的能力 深度知觉 6个月婴儿已有深度知觉 视崖装置 方位知觉 发展顺序: 先上下、次前后,再左右 注意:婴儿期是个体感知觉发展的最重要时期, 也是发展最迅速的时期。,婴儿感知觉的发展:知觉,21,婴儿注意的发展 新生儿在无条件反射的基本上产生定向反 射,这是注意的萌牙; 3个月出现条件反射的定向反射; 5、6个月出现不随意注意; 1岁出现随意注意的萌芽; 3岁以前开始出现有意注意。,二、婴儿注意和记忆的发展,22,婴儿注意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于注意内容的选择:,1、受刺激物外部特征的制约 2、受知识经验的支配 3、受语言的调节和支配,23,婴儿的记忆,12个月之前的记忆,12个月之后的记忆,1、记忆发生的时间:胎儿末期,24,婴儿记忆的发展,条件反射的出现是记忆发生的标志 3 - 6 个月:长时记忆能力有很大发展 6 -12 个月:出现认生和大量的模仿动作都 是再认的表现 12 个 月:岁左右的视觉记忆表象是回忆的表 现;延缓模仿的出现标准着表象记 忆和再现能力的初步成熟 1 3 岁陆续出现情境记忆,词语理解记忆与 图形符号记忆。,25,612个月:认生、模仿行为等出现 12个月以后:延迟模仿的出现标志着表象记忆和再现记忆能力的初步成熟 衡量记忆发生的三个指标:习惯化、条件反射、重学节省,三、加工整合信息与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一)加工信息能力的发展,26,(二)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意义:刷新了过去人们对婴儿问题解决能力的认识,揭示了婴儿积极主动的探索周围环境,能将客体分类编码,揭示了婴儿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尝试行为和策略的发展,27,言语发展是婴儿心理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第五单元、婴儿的言语发展,28,一、婴儿的发音,29,1、词汇量的发展: 115岁之间掌握第一批词汇,其数量5060左右,3岁儿童达到1000左右 2、掌握词汇的特点: 内涵、外延、丰富 从熟悉的事物的名称开始 理解词的意义不尽相同,二、婴儿词汇的发展,30,不 单词句:11.5岁 球球、抱抱 完 整 多词句:1.53岁 妈妈鞋、娃娃排排坐 句 完 简单句:他觉觉了、妹妹读书 整 复杂句:老师教我们做游戏 句 复合句:吃了饭以后,我和小华玩一会 就看电视了,三、婴儿句子的发展,31,1、前言语交往 前言语交流的目的性 原始祈使 原始陈述 前言语交流的指代性 前言语交流的约定性 2、婴儿与成人言语交往 3、成人与婴儿是言语交往,四、婴儿与成人之间的言语交往,32,研究表明:1525岁的婴儿是掌握母语基本语法的关键期,到了3岁末基本掌握了母语的语法规则系统。 言语发展的理论p219 1、后天学习理论:强调后天环境对儿童的言语获得起决定作用 代表人物:斯金纳 班杜拉 布鲁纳。 (1)强化说用操作性条件反射,正强化、负强化解释言语的获得. (2)社会学习说儿童通过模仿成人而获得言语,五、婴儿语法的获得,33,2、先天成熟理论:强调先天因素的决定作用。 儿童言语发展决定于成熟,故又称自然成熟说 代表人物:乔姆斯基,转换生成语法理论的创始人. 他假设人类先天就具有学习语言的内在结构普遍语法,在后天语言环境的作用下,通过大脑中的语言获得装置(LAD),普遍语法转换成个别语法,成为使用某一具体语言的能力。 3、主体与环境相互作用论:主张儿童的言语获得是主体的先天能力和后天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代表人物:皮亚杰,认为语言源于认知,而认知起源于主客体之间的交互作用,所以语言源于主客体相互作用。,34,1、人脑的结构和机能是人类语言发 展的生物前提 2、认知发展是句法发展的基础 3、儿童与周围人的言语交往的句法 获得的必要条件 4、对成人语言的学习和选择性模仿 是句法习得的重要条件 5、儿童自身主动而创造性的探索语 法规则,不断的提出假设、检验 和修正假设,以获得正确语法。 这是儿童所持有的能动性,我国学者的研究:p219,35,第六单元、婴儿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一、婴儿的气质 二、婴儿基本情绪的发展 三、婴儿的社会性依恋 四、婴儿自我的发展,社会化的过程就是人格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过程 p219,36,一、婴儿的气质,气质的类型 托马斯切斯的三类型说p220 容易抚养型40% 易于适应环境,生活习惯规律,愉快主动 抚养困难型10% 难于适应环境,生活无规律,负性消极 发展迟缓型15% 慢于适应环境,对新异 刺激适应较慢情绪经常不愉快 按活动特点划分p219 情绪性、活动性、冲动性、社会性 婴儿气质的稳定性 婴儿气质的可控性和可变性 婴儿气质对早期教养和发展的意义,37,婴儿气质的稳定性特征p220 1、在出生后第一年,婴儿气质的稳定性呈连续增长模式。 2、气质稳定是中等程度的稳定性 婴儿气质的可控性和可变性及其与教养的关系p220 1、婴儿气质对早期教育的影响 2、早期教育与婴儿气质的影响,38,二、婴儿基本情绪的发展,最初的情绪反应 遗传本能 与生理需要是否满足直接相关 是生物 生活现象,39,1、自发性微笑阶段(0-5周):反射性的笑。 2、无选择的社会性微笑(5周-3个半月) 3、有选择的社会性微笑(3个半月后): 真正的社会性微笑,(二)婴儿的社会性微笑,40,婴儿啼哭的发展 在学会语言前,哭声是表达需要的唯一方式。是自出生就有的,且较早出现分化。 婴儿啼哭的五种原因: 饥饿、瞌睡、身体不佳、心理不适、感到无聊 婴儿啼哭的形式:自发性的哭(生理反射性) 应答性哭 主动操作性哭 p222,(三)婴儿的社会性哭泣,41,分离焦虑:p222 是指婴儿在离开母亲,遭遇陌生人和陌生环境的情况 下,产生惊恐、躲避反应。 分离焦虑的发展过程: 1、最初阶段:啼哭、悲伤、呼唤妈妈、愤怒的抗议 2、第二阶段:希望破灭、尝受失望、减少啼哭、情感 冷漠 3、第三阶段:无能为力、无可奈何、寻求可亲的陌生 人,企图去适应新的环境。,(四)婴儿的分离焦虑,42,1、情绪是婴儿早期适应环境的首要心理承担者 2、情绪是激活婴儿心理获得和行动的驱动力 本能的驱动力 心理社会性驱动力 3、情绪的社会参照功能 p223,(五)情绪对婴儿生存和发展的意义,43,三、婴儿的社会性依恋,依恋的含义p223 什么是依恋 依恋是婴儿寻求并企图保持与另一个人亲密的身体联系的一种倾向。 依恋主要表现为啼哭、笑、吸吮、喊叫、抓握、身体接近偎依和跟随等行为。 依恋是婴儿最初的社会性联结,是情感社会化的 标志,是婴儿与抚养者之间的一种积极的情感联系。,44,根据心理学家鲍尔比等的研究,依恋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1、无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对一切人都不加区别的反应(0-3个月) 2、有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对母亲有偏爱,对熟悉的人和陌生人有不同的反应。 (3-6个月) 3、特殊情感联结阶段;对母亲产生特别依恋,形成专门的对母亲的情感联结。 (6个月-3岁) 4、互惠关系形成阶段;把母亲当做交往的伙伴,对母亲的依恋目标有所调整。,(一)、婴儿依恋的发展阶段,45,1、安全型依恋(占6570%) 有母亲在就有安全感。对外界积极反应。 2、回避型依恋(占20%) 缺乏依恋与母亲来建立起感情联结。 3、反抗型依恋(占1015%) 既寻求与母亲接触,又反抗母亲的爱托,亦称矛盾型依恋。 (P224),(二)、婴儿依恋的类型,46,1、早期社会性依恋的 重要意义p224 对日后人格特征的影响 影响个体内在工作模式的形成,(三)、早期教养对依恋的影响,同伴交往,心理健康,社会认知,.,依恋,47,2、衡量婴儿期母亲教养方式的三个标准 p225,48,自我意识:个人作为主体的我,对自己以及对自己与他人关系的认识. 主体我的发展 8个月之前 主体我未发生 哈 (5-15个月) 9-12个月 初步的主体我 特 2-15个月 将自己和他人分开 客体我的发展 15-18个月 将自己作为客体认知 (15-24个月) 18-24个月 具有明确的客体我的认知 儿童用适当人称代词(如你、我)称呼自己和他人 个体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一个飞跃,四、婴儿自我的发展,49,婴儿自我的发展,自我认识(2岁) 引发出自豪、自疚、尴尬等情感.,50,婴儿期是感知觉能力发展的干预和训练的重要时期 充足的营养和睡眠 关注婴儿的情感需要,建立安全型的依恋 针对不同气质类型的婴儿采取不同的抚养方式,积极对待婴儿的表现 创造适合婴儿发育和发展的条件,提供足够的空间和认知刺激,促进婴儿自我的健康发展,5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大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