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二历史下册战后初期的国际关系和两极格局的形成教案1旧人教版.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653801 上传时间:2019-11-2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二历史下册战后初期的国际关系和两极格局的形成教案1旧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9-2020年高二历史下册战后初期的国际关系和两极格局的形成教案1旧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9-2020年高二历史下册战后初期的国际关系和两极格局的形成教案1旧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二历史下册战后初期的国际关系和两极格局的形成教案1旧人教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二战后美国成为世界霸主;“冷战”政策的含义;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华沙条约组织的形成和性质;“柏林危机”和两个德国的形成;美国侵朝战争和侵越战争。能力目标1.通过对雅尔塔体系的确立背景的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2.通过对雅尔塔体系积极作用与消极作用的分析,培养学生对历史现象辩证分析能力。3.通过对世界近代史国际关系格局演变的梳理,培养学生比较、归纳能力、宏观把握历史现象的推移演变能力以及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能力。德育目标1.通过思索美国在欧洲推行“冷战”政策的原因和在亚洲发动“热战”的表现,使学生认识:霸权主义是导致当代世界政局不稳定的主要因素,是导致战争的根源。2.通过分析美国侵朝战争和侵越战争失败的原因,使学生认识:被侵略被压迫民族团结一致的正义斗争,是削弱美国的霸权地位和遏制其扩张野心的主要因素。教学重点雅尔塔体系的确立和两极格局的形成。教学难点对雅尔塔体系和两极格局的认识与评价。教学方法采用问题解决模式进行教学,教师通过设置富有思维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把握重要概念之间的联系与综合,揭示本质和规律。教具准备投影片、挂图、影像资料。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放映录像(二战后期的几次重要会议),形象地再现二战后期的形势和会议的重要内容,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讲授新课一、战后初期世界形势和雅尔塔体系的建立1.战后初期的世界形势问题设计教师出示问题,学生读书思考:问题一 二战前在世界上占主导地位的是哪些国家?它们的实力经过二战发生了什么变化?答案:西欧势力衰微、美国成为世界头号强国。教师在此处可讲解:二战以后,英法已沦为二流国家,比如:英国在战争中损失兵力120万,消耗资金250万美元,外贸濒于停顿,黄金储备几乎枯竭,海外投资也大部分变卖,战争结束时国债高达237万英镑。美国则成为世界上的头号强国。军事上,1945年美国军队人数高达1200万,拥有30艘航空母舰,在全世界建有500多个军事基地,此外,还垄断了原子弹,军事跃居全世界第一。经济上,美国拥有资本主义世界总产量的60%,黄金储备的59%,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资本输出国和债权国。美国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确立了布雷顿森林体系,掌握了国际金融控制权。通过关税贸易总协定,形成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问题二 在二战后的世界上,有没有能阻碍美国称霸的国家?如果有,是哪个国家?答案:苏联。问题三 苏联为什么能妨碍美国的霸权政策?答案:苏联的影响和各国人民的革命运动在全世界范围内日益扩大。教师在此处补充讲解:在社会主义世界,苏联成为与美国相抗衡的“超级大国”。战争的胜利,苏联的军事力量空前强大,政治威望空前提高,到1945年,拥有军队1140万人,军事工业仅次于美国,通过战争领土面积扩大建立起东方战线,西部邻国的一些地区先后划入苏联版图。在亚洲,苏军进驻中国东北和朝鲜,并将日本北方四岛划归苏联。在苏联的帮助下,东欧和亚洲建立了一系列人民民主国家。双方实力相当。补充材料布雷顿森林体系:1944年7月122日,由44国代表团参加的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在美国的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举行。大会通过了最后议定书以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两个文件,统称为“布雷顿森林协定”。由此一个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建立起来。新的国际货币体系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两个挂钩,即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前者是指美元和黄金规定有固定的官价,并承担可兑换货币的义务,各国官方可以随时用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当时规定的黄金官价是一盎司黄金等于35美元。各国政府要协同美国在国际货币金融市场上保持这一官价,使黄金的波动局限在官价上下各1%的幅度之内。后者指各国货币都要与美元确定固定比价,比价确定以后不得随意变动,各国政府有义务维持本国货币与美元的固定比价,使外汇行市的波动不超过货币平价上下各1%。为了推行这个国际货币体系,专门设立了国际货币组织。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确立,标志着战后国际货币一体化的正式形成;同时通过该体系美国不仅把美元散发到世界各地,而且通过美元的发行、信用的扩张和收缩,操纵国际金融活动,真正成了世界经济霸主。战后美苏战时同盟破裂的原因:二战期间为了消灭德、意、日法西斯的总目标使它们结成盟友。战争结束后,原来联合的基础消失,掩盖的矛盾暴露出来。美苏同盟关系破裂的原因既有意识形态的因素,也有国家利益的因素。苏联要在东欧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美国要在西欧建立资本主义制度。美国要推行全球霸权战略,苏联也要在国际上发挥大的影响力。2.雅尔塔体系的建立问题设计教师出示问题,学生读书思考:问题一 何谓雅尔塔体系?教师在学生看书、回答基础上概括:战后世界大国按照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建立新的国际关系格局。问题二 雅尔塔体系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归纳:处置战败国。重新划定欧亚政治地图。建立联合国。问题三 雅尔塔体系确立的背景或者说条件有哪些?总结前一标题的学习,形成答案要点:美国在战后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苏联在战后由于政治、军事实力大大增强,成为唯一能抗衡美国的国家。德、意、日法西斯集团被打垮,英法在战争中受到重创而衰落。问题四 雅尔塔体系的实质是什么?美苏国根据自己的战略需要,对世界格局做出的两分天下的划分,它深深打上了大国强权政治的烙印。(它建立在美苏两强实力均势基础之上、事实上划分了美苏的势力范围。)补充材料雅尔塔体系:是指二战后主要战胜国根据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通过对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重新进行划分而建立起来的新的国际关系格局。雅尔塔体系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如何最后打败德日法西斯,如何处置战败国及防止法西斯主义复活;战后建立联合国组织,作为维持世界和平的机构;重新绘制战后欧亚的政治版图,特别是重新划定德、意、日法西斯国家疆界及其占领地区的边界与归属:战败国的殖民地及国际委任统治地以托管的形式列入大国保护之下,原则上承认被压迫民族的权利;在欧洲,对德国实行分区占领,巴尔干地区由西方和苏联分别控制,苏波边界、波德边界西移;在亚洲,苏联以收回南库页岛和千岛群岛,恢复帝俄在中国东北的特权为条件,默认美国单独占领日本、承认由美国支持的蒋介石政府统一中国,在朝鲜半岛以北纬38度线为界划分双方势力范围。实际上是美苏双方西起易北河东至北纬38度线两分天下的体制。雅尔塔体系是战后初期各种力量消长的产物,一度为全球性东西方政治对抗、经济分裂和军事对峙的界线。雅尔塔体系的确立,标志着近代以来以欧洲为中心和维持欧洲大国均势为主的传统国际关系格局的结束,以美苏两极格局为特征,现代国际关系开始进入一个新阶段。雅尔塔体系以倡导的和平民主原则,把美苏两种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的和平共处纳入同一国际关系体系,对战后的国际关系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但该体系也有局限性,它是建立在美苏战时实力均势基础之上的,是苏联和美英之间互相妥协的产物,深深打上了大国强权的烙印。雅尔塔体系事实上划分了美苏的势力范围。由于美苏的社会制度和对外方针都有很大差异,双方的国家利益又有很大矛盾和冲突,最终使世界分裂,导致两大阵营的形成。雅尔塔体制的演变经过:雅尔塔体制从本世纪40年代中到90年代初,经历了冷战、冷战与缓和的交错,美攻苏守,美苏对峙,美苏互有攻守的演变过程。其中19451955年是雅尔塔体制的形成和战后初期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出现,19551969年是美苏冷战中的局部缓和,19691985年前后是美苏缓和中的激烈争夺,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是雅尔塔体制的瓦解。雅尔塔体系的建立是以战后初期国际力量对比为基础的,由于各国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使各国在国际上的对比力量发生变化,使雅尔塔体系受到冲击,两个超级大国对各自盟国的控制力也不断减弱。首先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兴起,一大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独立,成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给美苏两极体系以有力冲击。如在联合国中,改变了超级大国操纵国际事务的局面。其次,日本、西欧重新崛起,使美国独霸资本主义世界的局面,逐渐转变为美、日、西欧三个经济中心。东欧国家独立自主的倾向不断增长,两极格局的基础终于动摇了,世界多极化趋势迅速发展。年代末年代初,东欧剧变,德国重新统一,华沙条约组织解体,尤其是年苏联解体,东西方冷战结束,它标志着以两大政治军事集团对峙为主要特征的国际格局发生了根本变化,雅尔塔体系最终瓦解,世界政治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雅尔塔体系的积极和消极影响:(1)积极方面:雅尔塔体系原则上倡导和平、民主。如同意被解放的各国用民主方式解决自己国家的问题。承认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性。主张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和平共处与合作。这对于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起了积极作用。(2)消极方面:雅尔塔体系体现出大国强权政治,无视别国利益,一切由大国控制和安排。如对朝鲜北纬38度线的划分,对德国的分区占领,都是大国根据自己的需要划分世界。又如在雅尔塔会议上做出的苏联在欧战结束后三个月内对日作战的协定,其实是带有附加条件的。这些附加条件包括:维持内蒙现状、大连港国际化、苏联租用旅顺为海军基地的条件。这是典型的强权政治,侵犯了中国主权。知识综合通过投影片打出:近代以来几次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及其变化的主要原因哪次战争后体系国际关系格局拿破仑战争后维也纳体系欧洲大陆均势,英国占有很大优势一战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英国和美国争夺世界霸权二战后雅尔塔体系美苏两极格局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各国实力对比的变化。问题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比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和雅尔塔体系的异同。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归纳要点如下:相同点:它们都是世界大战后出现的国际关系新格局和新秩序,都是大国间军事和经济实力对比和相互妥协的产物。不同点:(1)影响的深度和广度不同,就时间之长和涉及范围之广而言,雅尔塔体系的影响远大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2)扮演的主角有变,从前者的英法在欧洲、美日在远东太平洋地区,到后者的美苏在全球各个角落;(3)形成的过程有异,前者是在大战结束后的两年内形成的,后者则是在战争接近尾声时到战争结束后不久形成的;(4)格局的性质有悖,前者本质上是帝国主义之间的争夺,后者由于战争的反法西斯性和社会主义国家的介入,而具有反对法西斯实行民主政治,以及大国间称霸的双重性质。3.联合国的成立教师讲授雅尔塔会议上曾作出过两项重要的规定,即决定建立联合国和惩办法西斯战犯。战争结束后,雅尔塔会议上的这两项重要内容得以实施。关于联合国的成立,教师可在学生看书基础上进行归纳,并打出如下一张投影片:(1)背景:反法西斯战争即将胜利的前夕,几大国之间为了协调行动,加强合作,决定成立一个国际性组织。(2)建立:1945年春天,中、美、英、苏等50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旧金山开会,筹划建立联合国。10月,联合国宪章正式生效,联合国成立。(3)总部:设在纽约。(4)主要机构:联合国大会和安全理事会(安理会是联合国中唯一有权采取行动来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的机构。)(5)常任理事国:中、苏、美、英、法。(6)宗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发展各国间的平等友好关系,促进国际合作,协调各国行动。(7)原则:联合国宪章规定了各会员国必须遵守的原则,如主权平等,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和平共处等。(8)初期执行情况:联合国实际为美国所操纵。课本史料应用阅读下列材料:联合国的宗旨为:一、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并为此目的:采取有效集体办法,以防止且消除对于和平之威胁,制止侵略行为或其他和平之破坏;并以和平方法且依正义及国际法之原则,调整或解决足以破坏和平之国际争端或情势。二、促成国际合作,以解决国际间的属于经济、社会、文化及人类福利性质之间问题,且不分种族、性别、语言或宗教,增强并激励对于全体人类之人权及基本自由之尊重。联合国宪章回答:(1)据材料概括联合国的主要宗旨是什么?联系时代背景说说它的成立反映了当时世界人民的什么愿望?(2)联合国的宗旨在联合国成立初期是否得到贯彻?为什么?试举例说明。答案:(1)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体现了反法西斯国家试图把战时同盟的友好关系延续到战后的心愿。反映了世界人民爱好和平的共同愿望。(2)没有。因为美国实际上操纵着联合国,如以联合国的名义发动朝鲜战争。同时阻止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问题讨论讨论题一:联合国成立至今已过半个世纪,在美苏两极对峙背景下成立的这一国际性组织,在两极格局已经解体的今天,我们应如何看待它的地位与作用?教师归纳:联合国在成立初期曾被少数大国所操纵,成为维护大国利益的工具。但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后,随着一大批发展中国家的加入,联合国逐渐改变被少数大国操纵的局面。在两极格局的时代,联合国不可避免地被打上了“冷战”的深刻印迹,但同时我们也不可否认,联合国在维护和平、促进发展方面也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两极格局解体后,国际格局出现多极化趋势,国际形势总体上趋向缓和,但天下并不太平。和平与发展这两大问题至今一个也没有解决,而且面临新的挑战。世界上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加,例如超级大国仍然留有冷战思维特点,总企图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支配世界,谋求霸权,输出自己的政治模式和价值观,干涉别国内政;由宗教、种族、领土等矛盾而导致的地区冲突此伏彼起;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下的“南北矛盾”(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矛盾)依然突出;人类可持续发展进程中面临的世界性的环境、资源、人口等问题;xx年9月11日发生的震惊世界的恐怖分子袭击美国的“911”事件,使人们意识到恐怖主义已对世界和平与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如此等等,不一而论。在21世纪,人类要生活得更安全、更美好,国与国之间必须遵循平等友好、和平共处的基本准则,而联合国作为当今世界最广泛和最具代表性的国际政治组织,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发展方面,应该也可以发挥更加积极有效的作用。讨论题二:比较国联和联合国国联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产物,联合国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产物。国联是世界上第一个较为普遍的国际组织,但由于凡尔赛和约的先天不足和它自身的缺点,使它诞生的第一天起就带有自身的致命的弱点,致使它缺少普遍性和权威性。美国没有参加,德国、苏联一开始就被排除在外,参加后不久又先后退出或被开除,日本和意大利后来也退出了国联,由英法操纵的国联对诸大国并无约束力。国联的大会一致原则使决议在实际上无法实施,不可能具有权威性。联合国汲取了国联的教训,经过较长时间的酝酿和磋商,在比较民主的基础上建立起新的国际普遍组织机构;强调以防止世界大战和维护世界和平为首要任务;联合国所确定的大国否决权原则,对于大国的协调与合作具有重要的意义。50年代联合国由包括中、美、英、法、苏五个常任理事国在内的51个创始国组成,发展到目前184个会员国,联合国包括了所有大国在内,在目前世界形成的220个政治实体中,除了永久中立国瑞士,几乎囊括了所有重要的国家和地区。联合国成立之初为美国所操纵,做了一些坏事。70年代以来,随着越来越多的第三世界国家加入联合国,联合国受某些大国摆布的局面逐渐发生了变化。它在维护世界和平、缓解国际冲突,在促进世界经济及社会进步和发展,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方面;在反对殖民主义、种族主义,促进非殖民化运动方面;在谴责霸权主义扩张方面,均发挥了一定的影响。此外,它还是各国外交政策的国际讲坛和开展多边外交的场所,是联合国制订国际法和国际规范的主要立法机关。二、对德日法西斯的处理1.对德国的处理布置学生看书,总结战后对德国法西斯处理的情况。教师打出幻灯片(1)纽伦堡审判:战后欧洲国际军事法庭在德国的纽伦堡对纳粹战犯进行审判,法西斯分子受到应有的惩罚。(2)四国分区占领德国:苏、美、英、法对德国及其首都分区占领,各国都把处理德国问题纳入本国的战略方针的轨道,在各自的占领区内实行不同的政策,美、英、法与苏联的矛盾逐渐加剧,造成了德国分裂。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楷体字,熟悉纽伦堡审判的时间、概况。对四国分区占领德国的情况,教师出示地图,让学生从中找出苏、美、英、法占领区的位置。2.对日本的处理布置学生看书,总结战后对德国法西斯处理的情况。教师打出幻灯片(1)美国对日本单独占领:日本投降后,美国为了扩张在东亚的势力,派军队以“盟军”名义由麦克阿瑟任驻日盟军总司令,单独占领日本。(2)东京审判:1946年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开始对日本战犯进行审判。美国出于自己利益的考虑,对一些曾经杀害许多中国人的日本战犯免予起诉。美国还保留了日本的天皇制。课本史料解读阅读下列材料:我决定,对日本的占领不能重蹈德国的覆辙。我不想分割地管制或划分占领区。我不想给俄国人以任何机会,再让他们像在德国和奥地利那样去行动。杜鲁门回答:(1)材料中所说的“德国的覆辙”是指什么?(2)日本实际占领情况又是怎样?分析其原因。答案:(1)指二战后,英法美苏四国分区占领德国。(2)美国单独占领日本。为了遏制苏联,与苏联争夺在远东的势力范围。问题讨论二战后同盟国对德、日法西斯都做了惩处,惩处的程度有哪些不同?原因何在?产生了哪些不同的后果?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二战后同盟国对德国法西斯的惩处比较彻底,法西斯组织被铲除,法西斯分子受到应有的惩罚,而对日本法西斯的处理却不彻底,军国主义的最大代表天皇未受到惩处。产生这种不同的结果是美国出于其全球战略考虑和东亚的政局,对日本的处置一切以美国的利益为出发点,主要表现为:美国要确保日本不再成为美国的威胁,实现美国统治下的目的,同意惩处日本战犯并促使日本进行各种社会改革,且按美国的三权分立的原则对日本的政治制度进行了改革。美国力求日本成为其在亚洲太平洋地区推行霸权政策的基地,成为反共反苏的工具,为此保留了天皇制,并从政治、经济、军事上全面扶植日本。同盟国对两国法西斯的惩处不同,造成的影响延至今日。德国的民主化进程比较彻底,战后德国政府和人民对历史的反思也比较深刻和彻底,今天德国虽然也有个别极右势力组织为法西斯翻案,但是德国政府和大多数德国人民、政府的态度始终是明确反对法西斯。再看日本,日本的右翼团体和少数右翼政治家不断有美化侵略,为当年军国主义招魂的言行,近年来反复出现的“教科书事件”“参拜靖国神社”事件、黄祸论、否认南京大屠杀事件,军国主义势力始终阴魂不散,其中的原因固然很多,但对日本法西斯的处理不够彻底应是重要的历史原因。三、两极格局的形成教师讲述:事实上雅尔塔体系划分了美苏的势力范围,奠定了两极格局的基础。战后,美国凭借经济军事优势,企图把资本主义制度推广到全世界各地,打开世界市场,实现全球霸权。正当美国的实力与扩张野心在战后达到空前高度时,苏联和世界各国人民革命力量也正在世界范围内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在美国看来,苏联和各国人民的革命力量,妨碍了其实现全球霸权的计划,美国把这一障碍最终归罪于共产主义和苏联,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矛盾冲突的不断加剧,美苏关系由同盟走向对抗。但鉴于战争刚刚结束世界人民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美苏两国谁都不愿也不敢将自己再卷入一场全新的战争,况且双方势力相当,美国也不敢贸然越过战时美苏划定的范围界限,为此,美国对苏联实行了“冷战”政策。问题设计设计一 何谓“冷战”政策?即以武力为后盾,采取除军事进攻以外的一切敌对活动和对抗形式,同时对欧洲资本主义国家加以控制和扶植,并力求控制广大的“中间地带”即亚、非、拉国家。教师讲述:冷战:是相对热战,即敌对双方直接诉诸武力而言的。它是指国际关系中一种激烈的对抗形式,是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对峙的一种形式。这种激烈的对抗形式主要是在政治、经济和意识形态等方面展开,包括开展军备竞赛和用武力优势相威胁,但没有直接诉诸武力的进犯行动,其基本状态是“不战不和”。设计二 美国推行“冷战”政策有何具体表现?丘吉尔“铁幕”演说杜鲁门主义出笼马歇尔计划出台北约的组建。(序曲) 正式开始的标志 经济表现军事表现设计三 马歇尔计划与杜鲁门主义的联系和区别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延续和扩大,是更为隐蔽的更为精巧的杜鲁门主义,两者互相联系,目的基本一致,但手段各有特色。杜鲁门主义表现为公开的赤裸裸的反共反苏,而马歇尔计划则采用隐蔽的经济手段来稳定资本主义制度,控制欧洲,联合西欧各国共同反共反苏。设计四 马歇尔计划包括苏联和东欧国家的意图何在?假如苏联和东欧国家接受援助,对美国的计划是否会产生不利影响?这是马歇尔一石二鸟之计。如果苏联和东欧国家不参加这一计划,美国就可以顺理成章地把欧洲复兴计划改为西欧复兴计划。就可以把分裂欧洲的责任推给苏联,并可挑拨苏联与东欧国家的关系。假如苏联和东欧国家参加这一计划也不会影响美国的意图。因为从政治上对美国有利,原因是援助带有限制条件,美国可以利用援助限制条件控制苏联和东欧。从经济上对美国也有利,因为东欧丰富的煤铁资源是西欧、美国所需要的。这就可以把苏联东欧变成商品和原料、投资市场。教师讲述:1946年2月美国驻苏代办乔治凯南发回国内长达8000字的电报,对战后苏联的“理论、意图、政策的做法”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提出了一整套“遏制”苏联的“冷战”政策。随后丘吉尔在1946年3月于美国富尔顿发表题为中流砥柱的“冷战”演说,他宣称: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铁幕后边的中、东欧国家受苏联“高压控制”,“由极权主义”统治,“根本没有真正的民主”。丘吉尔号召英美结成同盟、英语民族联合、运用各种力量和手段对付共产主义对基督教文明的日益严重的挑衅和危险。丘吉尔的铁幕演说成为美国冷战的序曲。1946年9月杜鲁门的白宫助理克利福德的美国与苏联关系的报告,正式提出对苏“冷战”的纲领。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出笼。它是美国遏制苏联、控制中间地带、称霸世界的战略原则,是美国公开推行对苏冷战的重要步骤,是美苏战时同盟正式破裂,美苏冷战全面展开的标志。随后的马歇尔计划和北约的建立是冷战在经济和军事上的体现。战后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具体还包括:缔结众多的军事条约,建立庞大的军事集团,建立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包围圈;进行军事威胁,煽动战争;实行经济封锁,粗暴干涉他国内政;进行颠覆阴谋活动等。90年代以来,虽然冷战结束了,但它所遗留下来的许多问题却至今都难以解决,如朝鲜半岛问题。概念诠释杜鲁门主义:美国杜鲁门政府对外政策的总纲领,又称遏制战略。二战后,美国经济和军事实力大大膨胀,企图建立全球霸权。1947年2月,英国表示无法继续按照传统的政策援助希腊政府,希望美国接过这副担子。这是美国夺取巴尔干半岛和地中海战略要地,把自己的势力范围推进到苏联、东欧边界的极好时机。同年3月,杜鲁门在国情咨文中公开宣称:“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自由国家抵抗少数外来武装的干涉企图。”要求国会拨款4亿美元援助希腊、土耳其政府。这就是“杜鲁门主义”。杜鲁门主义的出笼标志着美国外交政策的重大转折,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具有全球战略性质的国家安全战略,突破了美国历史上以本土安全为主的“孤立主义”战略思潮和以本土为中心的“门罗主义”式的“泛美主义”战略束缚,转向积极干预世界事务、争夺世界霸权的全球性战略,是战后美国历届政府全球战略沿革的基点。它公开宣称世界所有地方都与美国的安全有关,第一次把遏制苏联、称霸世界的基本国策公布于世,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的彻底破裂和东西方冷战的正式开始。马歇尔计划:即二战后初期美国援助欧洲的计划,又名“欧洲经济复兴计划”。该计划是美国国务卿马歇尔于1947年6月5日在哈佛大学发表的一篇演说中提出的,故称“马歇尔计划”。马歇尔提出这项计划的目的,在于用经济手段扶助西欧,使其迅速复兴和稳定,进而拉拢和控制西欧,共同与苏联抗衡。该计划历时四年,从1948年4月1952年6月。在此期间,美国国会为之拨款131亿美元。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的经济渗透和扩张加深了西欧对它的经济依赖,同时加强了美国对西欧的控制,巩固了它的盟主地位,促使西欧在美苏冷战中更加唯命是从,追随美国,遏制苏联,从而增强了美国对抗苏联的实力。“马歇尔计划”是美国战后初期最大的对外经援项目。它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促使西欧经济复兴,使困顿不堪的西欧经济呈现起色。北约和华约:是二战后在欧洲形成的两大军事防御集团。北约的出现是美国和西欧各国相互需要的产物。美国在经济上援助西欧,西欧在军事上也需要仰赖美国的支持。英、法曾以西欧军事力量薄弱为由,要求美国提供军援。美国也想借此机会,筹建一个把美国和加拿大都包括在内的北大西洋集体安全体系,从军事上控制西欧,与苏联抗衡。1949年4月4日,美、加、英、法、荷、比、卢、丹、挪、冰、葡、意等12国外长在华盛顿正式签署北大西洋公约。公约规定:“各缔约国同意,在欧洲或北美,对它们当中的一国或数国的武装攻击均应视为对所有缔约国的武装攻击”,“如果发生这种攻击,则它们之中的每一国均将行使联合国宪章第51条所承认的单独或集体自卫的权利,单独或与其他缔约国协同合作,立即采取它认为必要的行动,向遭受到这种攻击的一国或数国提供包括使用武力在内的援助。”8月24日,各缔约国按照各自宪法程序完成了批准手续,北约至此正式生效。1955年巴黎协定生效后又吸收西德加入北约。北约的成立,立即引起苏联的反应。1955年5月1114日苏联与东欧七国在华沙签订了友好互助条约,即通常所说的华沙条约。根据条约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总部设在莫斯科。华约组织和北约组织的建立和相抗衡,标志着欧洲正式出现了相互对立的两大军事同盟组织,正式形成了以这两大组织为核心的社会主义阵营和帝国主义阵营,对战后世界历史的进程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问题设计设计一 美国是如何控制广大“中间地带”国家的?学生看书讨论回答:教师总结参考答案:发动侵朝战争,并公然派舰队驶入台湾海峡,干涉中国内政,除此之外,美国还发动了侵越战争,直到1973年才与越南签订了停战协定。请同学们看一段关于朝鲜战争的录像。设计二 两极格局最终形成的标志是什么?为了对付美国的扩张和威胁,苏联于1955年5月建立华沙条约组织,两极格局最终 形成。设计三 两极格局影响了战后近50年的国际关系,我们应如何评价它?教师引导学生从战后以来的和平局面的形成,科技革命的进行和发展,科技竞争的激烈、超级大国推行霸权主义、地区纷争、美苏争霸。世界局势紧张动荡及对发展中国家经济的不利影响等方面,联系现实去讨论。这一次的讨论应该最为充分、热烈。教师总结参考答案:积极作用:有利于缓解世界紧张局势,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因为有资格打世界大战的美苏两大国长期处于均势,双方都不敢贸然行事。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科技革命的进行创造了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消极作用:打上了浓厚的大国强权政治的色彩,无视弱小国家利益,导致战后的超级大国和霸权主义。擅自划分疆界,分裂国家,种下了不稳定的祸根,导致以后世界的纷争和不安宁。两国为谋取霸权,展开了长期的军备竞赛和地区争夺,世界局势长期紧张动荡。两极对峙的格局下,国际经济秩序长期得不到改善,给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带来了不利的影响。考题链接阅读以下四段反映同一时期的材料:材料1 从波罗的海斯德丁(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无一不处在苏联的势力范围之内。丘吉尔在富尔顿的演说材料2 余相信美国之政策旨在支持自由之民族以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之征服企图。杜鲁门致国会的咨文材料3 美国应该尽力协助世界回复至经济健全的常态美国政府能够尽力缓和局势,协助欧洲走上复兴道路。马歇尔在哈佛大学的演说材料4 本公约各缔约国决定联合一切力量,进行集体防御。北大西洋公约回答:(1)丘吉尔所说的铁幕下国家和地区指的是哪些?(2)根据材料2、3,杜鲁门政府采取了什么具体措施?(3)这四段材料反映的美国战后初期的政策是什么?它说明了什么?(4)针对材料4所反映的内容,苏联采取了什么措施?它意味着什么?答案:(1)南斯拉夫、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波兰和德国苏占区。(2)杜鲁门在1948年4月签署了对外援助法。(3)反映了美国在战后初期的冷战或遏制政策。说明美国企图通过冷战或遏制政策,确立自己的霸权地位。还说明欧洲是美国对外扩张的全球战略重点。(4)1955年5月在华沙签订了友好同盟互助条约(通称华沙条约),建立了华约组织。它标志着两大政治军事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说明美苏双方争夺的重点在欧洲。本课小结两大阵营的形成:从1947年以后美国以反苏反共为旗号,积极组织以它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首先,1947年3月美国提出了杜鲁门主义,正式把反苏反共为特征的遏制战略作为全球战略目标。接着美国抛出“马歇尔计划”,加强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联系,形成了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联盟。1949年4月,美国与西欧等国在华盛顿签订了以美国为首、以西欧为核心的军事联盟,这样就最终形成了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为了对抗西方国家发动的冷战,社会主义各国加强了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联系,先后成立了欧洲九国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经互会和华约组织,逐步形成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 阵营。两大阵营的对立:在政治上的对立与抗争,主要表现为冷战;在军事上的抗争,表现在由冷战发展到热点,其代表性事件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挑起朝鲜战争以及越南战争和柏林危机等;在经济上的对抗,表现为封锁与反封锁的斗争;1949年11月成立了由西方15国参加的“巴黎统筹委员会”严格向社会主义国家出口,社会主义阵营则在自力更生基础上发展同新兴民族国家的经济关系;在意识形态领域,主要是西方国家对社会主义阵营实行“和平演变”策略。板书设计第一节 战后初期的国际关系和两极格局的形成正板书一、雅尔塔体系的确立1.战后初期的世界形势2.雅尔塔体系的建立3.联合国的成立二、对德日法西斯的处理1.对德:分区占领,纽伦堡审判2.对日:美国单独占领,东京审判三、两极格局的形成1.两极格局形成的基础和原因2.两极格局的形成过程副板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