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讲义 第二章第1讲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中图版必修3.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2652465 上传时间:2019-11-28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2.2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讲义 第二章第1讲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中图版必修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19-2020年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讲义 第二章第1讲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中图版必修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19-2020年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讲义 第二章第1讲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中图版必修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讲义 第二章第1讲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中图版必修3最新考纲1.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及其产生的危害,以及有关的治理保护措施。2.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3.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问题,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4.区域能源、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5.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产生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分析解读1.能够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如水土流失、荒漠化以及森林、湿地等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掌握它们形成的原因,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2.结合流域的背景,分析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措施、开发的基本内容与方法、开发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3.能够以某区域为例(如:东北农业区、西北农业区、西南立体农业区等),分析该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和问题,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4.分析区域内能源矿产资源的优势与开发的条件,理解资源开发利用的相关原则与开发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及综合治理的对策。5.以某经济发达区域为例(如:环渤海、珠江三角洲、中部经济区等),分析该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措施。第1讲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一、区域可持续发展1主要内容: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其中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基础。2解决问题(1)环境污染。(2)生态破坏:主要包括水土流失、荒漠化、森林破坏、湿地减少等。3水土流失(1)概念:指在水力、重力、风力等外营力和人为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遭受的破坏及损失,包括土地表层侵蚀及水的损失。(2)分布:多分布在山地、丘陵和高原地带,其中以黄土高原地区最为严重。二、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原因表现自然原因地貌形态的不稳定与黄土易侵蚀性;降水集中,多暴雨;植被稀少人为原因农业生产造成的森林和草原破坏;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如过度开垦、过度放牧、乱伐树木、开矿以及无计划地修建窑洞等三、水土流失的危害1破坏土壤肥力,造成农业减产。2加剧沟壑发展,威胁工矿交通设施安全。3造成生态环境恶化。4淤积江河湖库,加剧洪涝灾情。5影响水资源合理和有效利用。四、水土流失的治理1主要措施措施具体做法生物措施植树种草工程措施沟谷兴修小型水库、打坝淤地等;坡面修建水平梯田等农业技术措施沟垄种植、草粮带状间作、轮作等2.治理模式以小流域为单元的综合治理(1)综合治理的意义便于对小流域内的农、林、牧业用地进行合理安排和加强统一管理。利用小流域综合治理经验,进行大中流域或以县为单位的大面积治理。(2)综合治理的原则: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紧密结合。考点一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图中A、B、C三地的地形区名称:A_,B._,C._。(2)B地形区的生态问题严重,说明主要是何种生态问题,并扼要说明其成因。(3)图中B地形区内的著名引水工程是_。为防止该区域因煤炭资源的开发而引发生态环境问题,在煤炭开发时应采取什么措施?答案(1)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2)该地形区主要的生态问题是水土流失。产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是土质疏松,多暴雨,植被稀少;人为原因是不合理的耕作制度(轮荒耕作),不合理采矿,过度樵采等。(3)引黄入晋要有计划地存放表土,大力开展矿区的土地复垦工作,避免因煤炭开采而引起大规模的水土流失。解析根据图中的经纬度、长城、河流特征及图中地名信息等可以判断,该地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其中地处黄河中游以东的B地为黄土高原,长城以北的A地为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以东的C地为华北平原。黄土高原突出的生态问题是水土流失,其形成原因可从地形、气候、土质、植被、人类活动等多个方面分析。B地区离黄河最近,可通过引黄入晋解决当地水资源紧张的问题;煤炭开采会破坏植被和原生地面,堆放土石会给水土流失提供物质来源,必须有计划地存放表土,搞好矿区的土地复垦工作。【考向立意】该题借助区域图,考查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的成因。【思维过程】由区域图的经纬度范围以及图内具有指示性事物(城市、长城、河流等)确定该区域位置调运所学知识判定该地主要生态问题结合已有知识分析其成因准确规范地写出答案。【误区警示】对区域判定不准;对水土流失的成因分析不全面。【预测展望】1利用区域图判定黄土高原范围,进而考查水土流失的原因。2结合某些自然要素,利用整体性观点分析地理要素间的联系。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原因产生的影响自然原因地理位置的过渡性各种位置相互交错,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土质疏松容易被侵蚀,为水土流失提供了丰富的物源条件降水集中,多暴雨冲击力大,水流速度快,为水土流失提供了良好的动力条件地质灾害频繁滑坡、泥石流、塌陷时有发生,加剧水土流失植被覆盖差地表疏松的土壤缺少植被根系的保护,易被侵蚀人为原因过度开垦为解决粮食问题在陡坡开荒,使地表变得疏松,增加水土流失的物源过度放牧破坏草场资源,使地表失去保护,易遭侵蚀毁坏树木和过度樵采破坏植被,使地表缺少植被的保护露天开矿开矿时,破坏了植被,使矿区土壤抗侵蚀能力下降,并形成水土流失新的物源和触发机制战乱和营造宫殿大量植被砍伐作为建筑材料或被烧毁不合理利用土地轮荒使地表失去自然植被或农作物的保护,滥挖窑洞形成水土流失的新物源特别提醒人为原因是现代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而人口的过度增长又是导致人地关系紧张的关键。由于人口增长导致经济压力增大,为了生存和发展选择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因此水土流失的治理应以“脱贫”为中心。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黄土高原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南连秦岭,北抵长城,主要包括山西、陕西以及甘肃、青海、宁夏、河南等省部分地区,面积40万平方千米,为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厚50180米。黄土颗粒细,土质松软,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养分,利于耕作,农垦历史悠久,是中国古代文明的摇篮。现在,黄土高原平坦耕地不到1/10,绝大部分耕地分布在1035的斜坡上,地块狭小分散,地表支离破碎,沟壑纵横是黄土高原的基本特征。材料二黄土高原地处半湿润、半干旱地带,本区人口承载力低于30人/平方千米,其中北部低于10人/平方千米,而其实际的人口密度远高于此,如延安地区47人/平方千米,榆林地区为64人/平方千米,有的县甚至超过100人/平方千米。人口严重超载,被迫开垦30以上的陡坡地材料三下表为黄土高原某地1978xx年相关统计资料。统计项目1978年xx年耕地面积(万公顷)4.04.6森林、草原面积(%)1810气温年较差()3336年降水量(毫米)440380水土流失范围小大粮食平均亩产(千克)160150粮食总产量(万吨)9.610.5人口(万)3240(1)你知道黄土高原沟壑纵横的地貌特征是如何形成的吗?(2)黄土高原上的典型民居是窑洞,这与黄土质地有什么关系?这种土质对水土流失有什么影响?(3)黄土高原位于我国的季风区还是非季风区?该区域的降水有什么特点?对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有什么影响?(4)30年间,该地区土地利用状况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变化?当地自然环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5)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主要人为原因有哪些?答案(1)黄土高原地区由于长期过度农垦,植被破坏严重,加之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及黄土的易侵蚀性等因素的影响,在长期流水侵蚀下,地面被分割得非常破碎,形成沟壑纵横的地貌特征。(2)黄土直立性较强,适宜建窑洞。黄土垂直节理发育,土质疏松,极易受到流水侵蚀,导致水土流失。(3)根据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可以看出黄土高原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并且处于季风区向非季风区的过渡地带,具有降水集中、多暴雨的特点。黄土高原降水过于集中和多暴雨是导致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4)耕地面积扩大,森林、草原面积减小。因为人口不断增长,人地矛盾十分突出,人们毁林开荒,乱伐滥垦。气温年较差增大,年降水量减少,水土流失面积增大。(5)人类在长期农业生产过程中大面积的毁掉森林和草原。不合理利用土地。考点二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与治理2读“黄土高原上韭园沟小流域治理纵剖面图”,回答问题。(1)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对环境的不利影响有哪些?(2)从水土流失治理的三大类措施来看,图示治理措施有哪些类型?答案(1)使黄土高原地区土层变薄、土壤肥力下降、水资源减少等;黄河下游地区河道泥沙淤积,形成“悬河”,旱涝灾害加剧,河流两岸土壤发生盐碱化;中游水库淤积,调蓄径流的能力降低。(2)工程措施,如建淤地坝;生物措施,如建防护林。解析黄土高原流失的土壤在河流下游及河流入海口处淤积形成冲积平原和三角洲。但造成的危害也是巨大的,主要表现在对土壤结构的破坏、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淤积江河湖库等。图中反映出的防治措施要从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两方面来分析。1水土流失的危害从表面上看,水土流失表现为土壤侵蚀,但水土流失过程是地貌、土壤、生物、水文统一变化的过程。如下图所示: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采用合理利用土地与综合治理相结合,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农业技术措施相结合,实行“保塬、护坡、固沟”方针,进行综合治理,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具体措施如下图所示:思维拓展我国其他地区的生态问题地区生态问题形成原因整治措施东北地区黑土侵蚀、湿地萎缩、森林破坏黑土被开垦后,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土壤冲刷,土地肥力下降;沼泽开垦导致湿地萎缩;林木超采,毁林开荒,居民烧柴等导致森林资源减少对坡面、沟壑的治理,植树造林,土壤的培肥;停止对沼泽地的开垦;合理采伐,营造人工林,木材的综合利用,建立自然保护区黄淮海平原土地盐碱化春季干旱且蒸发旺盛;地势低洼处地下水位距地表近;不合理的灌溉方式,大水漫灌导致地下水位上升调节、控制水盐运动南方丘陵山区水土流失能源短缺,农村薪柴匮乏,乱砍滥伐发展立体农业;发展沼气,发展节能炉灶,营造薪炭林,解决生活用能问题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干旱多大风的气候;丰富的沙源;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农垦;水资源利用不当等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控制人口增长,合理利用水资源;合理调整农业结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构筑防护林体系云贵高原水土流失,导致“石漠化”降水多,流水侵蚀强;山地地形,坡度大、土层薄;人类破坏植被、陡坡开垦保护地表植被,禁止陡坡开垦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据统计,改革开放30多年来,黄土高原地区共开展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7.9万平方千米,平均每年减少入黄泥沙3.5亿至4.5亿吨,对防治水土流失、群众脱贫致富和区域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材料二我国某区域地形图(1)结合材料一,回答黄土高原地区治理水土流失的措施有哪些?治理水土流失的效益有哪些?(2)材料二显示地区水土流失在全国仅次于黄土高原,造成两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根本原因是什么?(3)在治理水土流失时,材料二地区能否完全照搬黄土高原地区的经验?为什么?答案(1)采用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模式,生物措施、工程措施紧密结合。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2)人口多耕地少,粮食短缺,人地矛盾突出。(3)不能。因为两地区存在很大不同,如气候、地形等,只可有选择地借鉴黄土高原区的成功经验,江南丘陵区又必须依据当地实际寻找措施治理水土流失。解析第(1)题,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可得出黄土高原区治理水土流失的措施,以及所获得的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第(2)题,仔细观察图示材料可知该区位于江西省,是江南低山丘陵的一部分,该区人口密集,耕地较少,能源不足,导致植被破坏,引起水土流失,根本原因与黄土高原区应是一样的,即人地矛盾突出,人地关系尖锐。第(3)题,治理水土流失要因地制宜,因此南方丘陵区只能借鉴黄土高原区的经验,不能完全照搬。例如,江南丘陵区可通过建小水坝发电、建沼气池等解决当地能源短缺的问题。区域生态问题分析思路以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为例 读“我国某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1)据图分析影响水土流失的因素。A、B、C、D四处水土流失程度有何差异?(2)治理该区域环境问题的最有效措施是_。在沟谷采取的工程措施及其功能分别是_、_。 (1)降水强度、地面坡度、地表植被、地表物质构成等。水土流失最强的地方是B处,因为B处没有植被覆盖,土质疏松,坡度较大,降水强度大。其次是D处,第三是A处,最小的是C处。(2)植树造林建淤地坝拦泥蓄水分析区域环境与发展的思路与方法一个区域的环境与发展,常与该区域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密切相关,如水土流失、荒漠化的形成和发展就与不合理开发利用森林、草地等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只有通过分析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以及资源利用中的不合理问题,把造成环境问题的各方面因素联系起来,才能发现其症结所在,从而找到环境综合整治的有效对策。解决环境与发展问题的一般思路与方法如下所示:一、选择题读“中国生态环境问题分布图”,回答13题。1图中反映我国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A土壤侵蚀 B生物多样性锐减C草地退化 D森林破坏2甲、乙两地区森林主要生态功能的差异是()A甲防风固沙、保护农田,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B甲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乙防风固沙、保护农田C甲保护草原、防风固沙,乙减少地震、防治滑坡D甲绿化美化、保持水土,乙吸烟滞尘、保护生态3丙、丁两地区都存在土壤侵蚀,丙地危害较为严重,其理由并不包括()A地形起伏大,土层薄B河流下游城市密集,经济发达C土地开发强度大,生产能力高D降水变率大,地表水渗漏严重答案1.A2.A3.D解析第1题,结合图例,根据图中各种生态环境问题的分布,可以看出图中反映我国最主要的生态问题是土壤侵蚀。第2题,甲地在农耕区和畜牧区之间,森林的作用主要是防风固沙,保护农田;乙地在西南横断山区,森林的主要作用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第3题,丙地位于东南丘陵地区,这里土壤侵蚀危害较重可从地形、土壤、城市分布、土地生产能力方面考虑。下图是“我国境内沿38N纬线的地形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45题。4图中乙地形区较为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A水土流失 B水体污染C土地沙漠化 D土地盐碱化5造成乙地形区生态环境问题严重的自然原因是()破坏植被该地区夏季多暴雨土质疏松距海遥远,气候干旱A B C D答案4.A5.C解析第4题,读图可知,乙地形区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现象严重。第5题,由于乙地形区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加上黄土土质疏松,易被流水冲刷,所以水土流失严重。目前我国水土流失面积达356.92万平方千米,亟待治理的面积近200万平方千米,全国现有水土流失严重县646个,其中82.04%处于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并且76%的贫困县和74%的贫困人口生活在水土流失区。据此回答67题。6长江流域、黄河流域产生水土流失不同的自然因素是()地形坡度降水量土壤特性过度砍伐A B C D7治理水土流失,要做到()退耕还林还草,恢复植被严禁矿产开采合理发展经济,消除贫困大面积开荒种粮,发展经济综合治理小流域A B C D答案6.B7.C解析第6题,两流域水土流失区都受地形坡度大、过度砍伐的影响,不同之处在于长江流域降水量多,黄河流经的黄土高原区土壤疏松。第7题,治理水土流失要采取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模式,恢复地表植被,并结合工程措施、农业技术措施进行治理,而合理发展经济,消除贫困是治理水土流失的关键所在。严禁矿产开采不利于经济的发展,要采用合理方式开采。大面积开荒种粮会加剧水土流失。读下图,回答89题。8图示堤坝的主要作用是()A拦沙蓄水 B发电灌溉C防洪抗旱 D调节气候9在区域整治的过程中,下列各地形部位采取的措施,不正确的是()A甲平整土地,建设基本农田B乙封坡育林育草,涵蓄径流C丙修建梯田,发展林果基地D丁疏浚河道,排沙泄洪答案8.A9.D解析由图中经纬度可知该地为黄土高原地区,防治水土流失的措施包括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图中甲处为黄土塬,可平整土地,建设农田;乙和丙都是坡地,但乙处较陡,应种植林草,丙处坡缓,可修水平梯田;丁位于沟底,应以打坝淤地为主,拦沙蓄水。下图是“我国南方某县某河流下游横截面略图”,该河下游所在地区的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读图,回答1011题。10我国南方农村存在着较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图中各地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是()A甲 B乙 C丙 D丁11关于该区域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A大力发展水稻种植,以解决我国南方人多地少、粮食供应不足的问题B利用低山丘陵为主的地形,大规模植树造林,从而改变该处的降水量,使河流的径流量没有季节变化,使居民免受洪涝灾害之苦C大力发展立体农业,水面养鱼,低缓的平地种植水稻等农作物,低山丘陵则发展经济林木D加快城市化发展进程,将该区域的农村全部转变为城市答案10.B11.C解析第10题,甲、乙、丙、丁四地中,乙地坡度大,且没有良好的植被覆盖,故其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第11题,因为此地农村地形多样,故应发展立体农业。A项中此地为低山丘陵区不宜大规模发展种植业;B项中不能够通过植树造林,改变该处的降水量,但可以通过修建水库等水利设施解决洪涝灾害问题;D项中该地不适合全部转变为城市。(xx海南地理)下表为我国某区域xx年主要土地覆被类型的面积。下图示意该区域xxxx年土地覆被类型面积变化率,正值表示增长,负值表示减少。该区域生态环境已呈退化趋势。据此完成1213题。土地覆被类型面积/万hm2沙地468.7草地58.8盐碱地32.1耕地16.6沼泽地10.7建设用地1.412改善该区域生态环境首先应()A治理盐碱地 B退耕还草C保护沼泽地 D植树造林13该区域可能位于()A云贵高原东部 B松嫩平原中部C黄土高原中部 D内蒙古高原西部答案12.B13.D解析第12题,草地减少,耕地、沙地增加,说明过度开垦现象严重,应退耕还草。第13题,由表中沙地和草地所占比例较高,可知该区域降水较少,结合选项,可能位于内蒙古高原西部。下图是“植被、风速与输沙率的关系图”。读图回答1415题。14图中反映出()A同一植被覆盖度条件下,输沙率与风速呈负相关B同一风速条件下,输沙率与植被覆盖度呈负相关C在植被覆盖度为10%20%时,风速对输沙率的影响较小D输沙率与植被覆盖度、风速的关系不明显15由图可知,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是()A合理利用水资源B保护和恢复天然植被、植树种草C设置沙障固沙D小流域综合治理答案14.B15.B解析该题组主要考查学生获取信息、解读信息的能力,难度中等。第14题,图中显示同一风速条件下,植被覆盖度越高,输沙率越低,故输沙率与植被覆盖度呈负相关。第15题,由图可知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是植树种草,提高植被覆盖度。二、综合题16下图中分别代表不同的山脉,甲代表地形区,乙代表河流名称,读后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下列数字所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名称:山脉_,_,_,_,河流乙_。(2)乙河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这是由于甲地区存在着严重的_。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可概括为_。(3)下图为该地区由于植被破坏造成的生态问题示意图,将下列选项的序号填入图下的横线上。洪涝灾害增多水土流失加剧土壤肥力下降A_B_C_(4)甲地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的治理要以_为中心,因地制宜安排农业生产,实行_综合发展,其中_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答案(1)阴山贺兰山太行山秦岭黄河(2)水土流失土质疏松、易被侵蚀;多暴雨;乱砍滥伐,植被遭破坏(3)ABC(4)水土保持农林牧小流域综合治理解析图示的主体部分为黄土高原,由于严重的水土流失,流经该地区的河流含沙量很大。引起该地区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包括地形、地质、气象条件及土质等,人为因素尽管较复杂,但可概括为人类对植被的破坏。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以水土保持为中心,从合理利用土地着手,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因地制宜安排农业生产,实行农林牧综合发展,小流域综合治理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17结合下面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2011年1月4日,英国晚报发表文章,称中国的治理沙漠化行动取得历史性突破。截止到xx年的5年间,中国的沙漠面积每年减少1 717平方千米,估计中国有53万平方千米沙漠土地可以得以恢复。材料二(1)A山脉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其主体位于_(省区),从自然区来看,该山脉以东是_,以西是_。(2)B地区是内蒙古的科尔沁地区,试分析该地荒漠化的分布特点及形成原因。(3)C地区荒漠化的分布特征及形成原因是什么?(4)针对该区域的荒漠化问题,应采取哪些措施进行治理?答案(1)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2)呈斑点状及片状分布。过度农垦,破坏植被。(3)斑点状的荒漠化圈。水井周围集中了大量牲畜,过度放牧。(4)调整土地利用结构,退耕还林还草,扩大林草地面积;集约经营水土条件好的丘间低地;营造护田林和防护林等。解析第(1)题,A山脉是大兴安岭,主体位于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东部季风区和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分界线。第(2)题,科尔沁沙地位于半干旱的旱作农垦区周围,是由于过度开垦形成的,荒漠化土地呈斑点状及片状分布。第(3)题,呼伦贝尔草原(C地区)斑点状荒漠化圈,主要分布在水井周围,集中连片的掘水工程使得牲畜数目迅速增加,大面积的草地被破坏。第(4)题,采取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进行治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