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考点规范练34 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2652350 上传时间:2019-11-2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考点规范练34 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考点规范练34 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考点规范练34 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考点规范练34 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一、选择题1.“三百年前,人类的思想还充斥着迷信和恐惧,水为什么往低处流?太阳为什么升起落下?这些今天看来简单之极的问题,在当时却是根本无法认识和把握的。”(大国崛起解说词)。能破解这些“当时却是根本无法认识和把握的”问题的科学成就是()A.爱因斯坦相对论B.牛顿的经典力学C.达尔文的进化论D.普朗克的量子论2.(xx浙江杭州二模)下图是近代一部科学技术名著的部分目录,请判断该名著是()第一编物体的运动第2章向心力的确定第3章物体在偏心的圆锥曲线上的运动第7章物体的直线上升或下降第12章球体的吸引力第二编物体(在阻滞介质中)的运动第三编宇宙体系(使用数学的论述)A.关于正常光谱能量分布定律的理论B.论动体的电动力学C.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D.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位置3.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修正了经典力学体系,并非否定。在相对论中,牛顿三大定律依然正确,只不过在分析问题时还要考虑到相对论的效应而已。以上阐述的相对论与经典力学的关系是()A.各自独立B.继承与发展C.否定与对立D.否定与发展4.法新社斯德哥尔摩1918年12月10日电:“由于他对能的性质所做的革命性发现,今天被授予诺贝尔物理奖。”这里的“革命性发现”指的是()A.万有引力定律B.经典力学体系C.相对论D.量子理论5.(xx浙江金丽衢十二校二模)物种起源的发表在欧洲思想界引起了很大分歧,宗教势力强烈反对,叫嚣“打倒进化论”,而支持者却称达尔文是“生物学领域的牛顿”。这说明达尔文的进化论()是对人类尊严的莫大伤害把生物学放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之上挑战了封建神学创世说促进了欧洲宗教改革A.B.C.D.6.科学家达尔文在研究中发现,“在浅色的桦树林里,浅色种类的蛾通常是深色种类的蛾的6倍;相反,在深色的松树林,深色种类的蛾通常为浅色种类的蛾的16倍”。由此,他得出的结论是()A.生物现存的物种具有共同的原始起源B.生物个体之间存在本种类内部的竞争C.生物的进化经历了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D.不同物种的变异是“自然选择”的结果7.被西方教会势力指责为“意在扰乱对神的信仰,企图毁灭上帝”,而中国启蒙思想家严复则认为“其彰人耳目,改易思理,甚于奈端(牛顿)氏之天算格致”的学说是()A.日心说B.进化论C.量子论D.相对论8.1859年以后,信仰再次产生严重的危机。“宗教真理之金同那个盛装它的古老破旧的钱袋一起丢弃了,而且再也找不回来了。”这主要是由()A.马丁路德提出信仰得救,与“上帝直接对话”B.牛顿创立经典力学理论,摆脱神学对科学的束缚C.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否定生物“神创说”D.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突破近代物理学理论框架9.“它曾推动了机械工业甚至社会的发展。随着它的发展而建立的热力学和机构学为内燃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这里的“它”应指()A.蒸汽机B.发电机C.量子论D.进化论10.下列学术观点与科学家相匹配的是()人的结构和其他动物一样,尤其和猿更接近第一次实现了电磁运动向机械运动的转换,从而建立了电动机的实验室模型物质的辐射能以最小的、不可再分的一定数值的整数倍跳跃式变化一切物体皆有引力,而且与各自所含的质量成正比A.达尔文奥斯特爱因斯坦牛顿B.达尔文法拉第普朗克牛顿C.拉马克牛顿爱因斯坦伽利略D.拉马克牛顿普朗克伽利略11.(xx浙江文综)某英汉词典在解释“bus”时,列出的义项有公共汽车;火箭的一级;火车车厢;公共马车。如果按照历史上这些含义出现的先后来编写辞条,那么正确的排序应当是()A.B.C.D.12.有学者认为,就像蒸汽火车和轮船使人们更容易在国内和世界各地走动一样,互联网也使世界各地的人们更容易交流。这一观点意在强调现代信息技术()A.发挥了蒸汽火车和轮船的作用B.推动世界经济一体化加速发展C.决定了人类出行及交流的方式D.促使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和发展二、非选择题13.牛顿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科学革命,一方面在人类科学史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另一方面也深刻影响了思想革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亚里士多德以为天体是神圣而不腐坏的而今人们却这样把天体纳入研究范围之内,并且证明天体也按照牛顿根据地面上的实验和归纳所得到的力学原理,处在这个巨大的数学和谐之内。从前人们认为他们所居处的世界,是一个富有色、声、香,充满了喜乐、爱、美的理想的世界,现在这个世界则是一个量的世界,一个服从机械规律性,可用数学计算的运动的世界。英W.C.丹皮尔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材料二极富玄想天分的法国人还很自然地由自然界联想到人类社会。伏尔泰写道:“如果全部自然界,一切行星,都要服从永恒的定律,而有一个小动物,五尺来高,却可以不把这些定律放在眼中,完全任意地为所欲为,那就太奇怪了。”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材料三爱因斯坦与牛顿的对话(虚拟)爱因斯坦:你真伟大,你建立了牛顿力学框架体系,相对论中存在的问题都被你指了出来。牛顿:你比我更伟大,相对论在许多学科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和量子力学一起,已成为近代物理学的两大基础理论,相对论包容了我的三条运动定律及万有引力定律。爱因斯坦:你我的理论都有瑕疵。牛顿:哪有十全十美的理论,大家不用我们的理论,他们没有别的理论可用,圣人、神仙也要犯错误,你我都是凡人,你我的身躯已经融入了自然界,但是,你我的灵魂还留在人间。摘编自吴国盛科学的历程(1)牛顿“把天体纳入研究范围之内”取得了重要成果,写出其代表性著作。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人对自然的认识(知识、方法两个层面)角度,简要阐释“牛顿革命”的内涵。 (2)根据材料二,指出科学与理性之间的关系。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法国人为“五尺来高”的小动物的国家政治民主化提出的四条重要“定律”。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牛顿力学体系与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关系。指出他们留给人类的“灵魂”的含义。 14.科技与人类命运息息相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古代中国人所创造的科学技术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独到的体系。构成这一独特的科技体系的有农、医、天、算四大学科,以及陶瓷、丝织和建筑三大技术。这四大学科和三大技术是中华民族先人在科学技术上的独特建树。摘编自吴国盛科学的历程材料二近代科学技术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的,这一时期的一系列成果,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现代科学的发展更是将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水平提高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世界主要的经济体系纷纷采取措施,加大科技和教育投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布局未来发展,培养新的竞争优势。摘编自中国科学院xx科学发展报告等材料三科学不仅刷新了我们的世界图景,也刷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然而,在科学成功的背后,我们必须看到一个潜在的危险正在显露出来;人类通过大规模地开发大自然,虽然掌握了更高的能量,有了支配自然界的能力,但却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摘自吴国盛科学的历程(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科技的突出特点,简析中国古代农业科技取得“独特建树”的主要原因。(2)指出材料二中“这一时期的一系列成果”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分析世界主要经济体为何要加大科技投入。(3)怎样理解科学“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如何应对这种“潜在的危险”?1.B2.C解析:根据这部著作各章的题目可知其与物理学有关,而且在第三编中出现了使用数学的论述,故C项正确。3.B解析:根据辩证法和唯物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对牛顿经典力学的继承与发展。4.D5.B6.D解析:材料反映了环境对生物进化的影响,也就是“自然选择”,故本题选择D项。7.B8.C9.A解析:从“曾推动了机械工业甚至社会的发展”,可知这是指蒸汽机,因为蒸汽机推动了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人类社会进入到蒸汽时代,故A项正确。10.B解析:属于进化论的观点,应该与达尔文匹配;与电磁感应现象有关,应该与法拉第匹配;属于量子论观点,应该与普朗克匹配;属于万有引力定律,应该与牛顿匹配,B项符合题意。11.D解析:本题考查三次工业(科技)革命。公共汽车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物,火箭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产物,火车是工业革命的产物,马车则流行于工业革命之前的时代,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项。12.B13.参考答案:(1)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内涵:完成了人类对自然界认识史上的第一次理论大综合;奠定了近代自然科学用实验、归纳方法研究自然,用数学语言描述自然的方法。(2)关系:科学进步推动理性发展。 “定律”:自然权利说(或“天赋人权”“人生而平等”)、社会契约论、“主权在民”说(或人民主权学说)、分权学说。 (3)关系:牛顿力学反映的是宏观物体低速运动的客观规律,而相对论反映的是物体高速运动的客观规律,相对论是对牛顿力学的继承与发展。 灵魂:科学探究精神。 14.参考答案:(1)实用性,继续性。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农耕经济的需要。(2)人类先后进入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科技成为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科技创新能力成为当代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摆脱金融危机。(3)科技发展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如环境、社会、伦理等问题。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下进一步提高科技水平,加强国际合作,确保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