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语文 第11课 过秦论名师精讲 新人教版必修3.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651942 上传时间:2019-11-2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第11课 过秦论名师精讲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第11课 过秦论名师精讲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第11课 过秦论名师精讲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第11课 过秦论名师精讲 新人教版必修3【大成目标】1、通过朗诵、理清思路,理解贾谊对秦王朝速亡原因的分析。识辨课文中通假字,活用词,古今异义词,掌握重要实词、虚词及多义词。(重点)2、掌握文章借古讽今的写作手法,了解文中对比的运用;(难点)3、体会贾谊的关心百姓社稷的心肠;理解他所提倡的仁政思想; 【使用说明】1、建议1课时完成;2、结合学生状况适当调整进度;3、读书要求 (1)借助注释、工具书疏通文章。 (2)反复阅读课文,能够背诵。 基 础 案(10分钟)学生预习,流畅诵读。1、结合课文注释和自查字典流畅诵读课文。2、基本明确文章大意。知识链接 1、了解贾谊的生平材料学法指导:知识链接中13要求到图书馆或上网查阅完成。2、西汉的时代背景3、相关资料(1)连横政策(2)合纵盟约升华案(25分钟)1、小组讨论交流,理清思路。2、组长带领组员完成文言知识的梳理。3、教师巡回指导,完成大成目标1、21、整体感知2、课文剖析(1) 这一篇史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说说哪些段写“攻势”,哪些写“守势”。读第一段,想想“有席卷之心,之意”句如何翻译,作者舍简就繁的作用是什么? 【学法指导】重点词:席、包、囊、斗、于是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第1、2段及第3段第一层“及至始皇威震四海”写攻势,第3段第二层及第4段写“守势”。意在突出秦孝公吞并六国的野心。根据表达的需要,这里的繁笔增加了气势。(2) 第二段主要是写秦的强盛,为何又如此详细写各诸侯的活动? 【学法指导】重点字词:因(遗策)、弱、爱、(合)从(缔交)、(叩关)而(攻秦)、(逡巡)而(不敢进)、而(天下诸侯已困矣)、因(利乘便 )作者既渲染秦的强盛,又权力铺写诸侯合纵缔交,会盟弱秦时的地广人众作用是反衬秦国之强。(3)第3自然段讲了秦始皇“攻”天下的业绩和“守”天下的措施。试指出文中哪些文字是写其“攻”的,哪些是写其“守”的。从哪些方面写了其“守”的措施,为什么要写这些?分别从军事(南取百越之地却匈奴七百里)【学法指导】重点字词:亡(诸侯),却,愚,弱,因(河为)池,以为(关中之固)特殊句式:以为桂林、象郡, 铸以为金人十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上的扩张之策、文化(废先王之道以愚黔首)上的愚民政策、经济(隳名城以弱天下之民)上的弱民政策及政治(践华为城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上的防民政策等四个方面来写其“守”。揭露秦始皇的不施行仁义暴虐无道。【学法指导】重点字词:瓮、牖、绳、枢、云(集)响(应)、景特殊句式: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4)作者写了陈涉起义的哪些弱势(不利条件)?作者为什么要详写陈涉的不利条件与天下人的积极响应?出身地位卑微:“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个人素质低:“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起义军不正规:“疲弊之卒,数百之众”。武器差:“斩木为兵,揭杆为旗”。从反面突出秦王暴政不得民心,生灵涂炭,只能奋起推翻秦王朝。(5)这一篇史论的主要观点是“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如何理解这句话? 【学法指导】重点字词:(非尊)于、度、絜、隳 特殊句式:非尊于齐、楚中山之君也;为天下笑者“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这句话是对秦王朝所犯过失的总结,是对文章前四段秦兴亡史实的概括议论,秦王朝“仁义不施”结果导致亡国。巩 固 案(5分钟)使用说明:本节问题探究艺术特色鉴赏使用分组讨论,集体归纳得出。(1)为了使文章主旨鲜明显豁,具有无可辩驳的说服力,作者无论在叙述还是议论时,都采用了带有夸张意味的对比手法,使矛盾更为突出,观点更见鲜明。本文有哪些对比?【学法指导】认真想,细细找,分析归纳。参考答案:(1)六国与秦之对比。(2)陈涉与秦王朝的对比。(3)陈涉与六国的对比。课后反思1、 本课学习中认识的文言现象2、 本课学习后学会的对比写作技巧课后练习:一、背诵默写后三段二、完成以下文言知识练习1、解释以下通假字合从缔交:“从”通“纵”,指合纵的策略。约从离衡:“衡”通“横”,连横,秦国采用的一种离间六国,使六国分别跟秦国联合,从而各个击破的策略。威振四海:“振”通“震”,震慑。而倔起阡陌之中:“倔”通“崛”,突出,突起。赢粮而景从: “景”通“影”,影子。百有余年矣:“有”通“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2、解释下列词语在句子中的含义制亡利固遗以因答案:统领、统率/控制/规模/制作。逃跑,代指逃跑的兵士/丢失/灭亡/通“无”,没有。好处/有利,代指有利的形势/锋利。险固,代指险固的地势/巩固/固执、顽固/本来。丢、丢失/遗失之物/遗留下来的/读wi, 给予。.连词,来/介词,凭借/连词,表修饰,相当于“而”/介词,用。.介词,趁着/动词,沿袭/介词,凭借,依仗/介词,由于。4、解释下列划线字的含义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_天下云集响应:_赢粮而景之:_内立法度:_南取汉中:_尊贤而重士:_且夫天下非小弱也:_外连衡而斗诸侯:_吞二周而亡诸侯:_却匈奴七百余里:_序八州而朝同列:_会盟而谋弱秦:_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_答案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席:像席子一样。包:像包裹一样。囊:像口袋一样。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云:像云那样。响:像回声那样。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景:像影子那样。方位名词作状语,表示行为的方向。内:对内。方位名词作状语,表示行为动作的方向。南:向南。形容词作动词。重:敬重、看重。形容词作动词。小:变小。弱:变弱。动词的使动用法。斗:使相斗。动词的使动用法。亡:使亡,灭亡。动词的使动用法。却:使退却。动词的使动用法。朝:使朝拜。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弱:使变弱,削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愚:使愚蠢。5、解释下列古今异义流血漂橹古义:_今义:_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古义: _今义:_九国之师。古义:_今义:_以为桂林、象郡。古义:_今义:_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古义:_今义:_答案古义:盾牌。今义:指划船工具。古义:黄河。今义:指一般河流。古义:军队。今义:指隶属于军或集团军的一个编制单位。古义:即“以之为”,其义为“把作为”。“以”后面省略宾语“之”,即“百越之地”。今义:常用义为“认为”。古义:崤山以东,即东方诸国。今义:指山东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