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 第三单元 第35课时 孙中山的民主追求 新人教版必修3.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2651929 上传时间:2019-11-28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4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 第三单元 第35课时 孙中山的民主追求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 第三单元 第35课时 孙中山的民主追求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 第三单元 第35课时 孙中山的民主追求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 第三单元 第35课时 孙中山的民主追求 新人教版必修3【山东考纲】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课标提示】 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孙中山的民主追求1.思想渊源(1)孙中山学习西方资产阶级政治理论,丰富民主革命思想。(2)孙中山受中国传统思想的启迪,丰富了民生主义思想。(3)孙中山信奉进化论,欣赏美国“单税社会主义”,盛赞马克思的资本论。2基本内容阶段项目旧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背景1905年孙中山创建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中国同盟会,促进了资产阶级革命发展在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帮助下,1924年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改组了国民党,确立了三大政策表现民族主义:反对民族压迫和满洲贵族对中国的专制统治;民权主义: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民生主义:平均地权民族主义:反对帝国主义,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权主义:授予反帝反封建军阀的个人与团体一切自由和权利;民生主义: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评价反映了人民要求民族独立、民主权利和发展经济的愿望;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成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指导思想,推动旧民主主义革命发展是指导国民革命的思想理论体系;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政治纲领、革命阶级统一战线的政治基础;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是其核心,有力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发展3.历史地位(1)三民主义学说是孙中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核心,具有鲜明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时代内容和浓厚的爱国主义的民族特色。(2)成为当时中国先进政治思想的主流和近代中国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及救亡图存革命斗争的纲领。孙中山的民主追求可归纳为三个“三”三民主义:民族主义即民族革命;民族主义即政治革命;民生主义即社会革命。新三民主义:民族增加了反对帝国主义;民权为平民所有,建立各阶级联盟;民生增加了节制资本,耕者有其田。三大政策:联俄、联共、扶助农工。1三民主义的局限性三民主义并不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民族主义方面没有提出明确的反帝要求;民权主义并未将整个地主阶级作为革命的对象;“平均地权”也不是把土地分配给农民,因而不是彻底的反封建纲领。2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的关系新三民主义是革命纲领、具体的奋斗目标;“三大政策”是指导思想、方法、途径、具体方针。“三大政策”是新三民主义的标志、灵魂;新三民主义充分体现出“三大政策”的精神;“三大政策”是新三民主义的实质内容,是孙中山民主革命思想的升华。重难点一三民主义的背景、内涵、评价1背景(1)时代特征:鸦片战争以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并不断深化。(2)历史教训:辛亥革命前,先进的中国人提出的救国方案相继失败。(3)社会基础:甲午战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并登上政治舞台。(4)革命实践:孙中山放弃改良思想,走上革命道路,逐步提出三民主义的思想。(5)欧美启示:欧美主要国家通过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走上资本主义迅速发展道路的成功启示。2内涵(1)民族主义: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开展民族革命,以暴力革命推翻清王朝的反动统治,争取实现民族独立。(2)民权主义:即“创立民国”。 开展政治革命,推翻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完成政治革命。民权主义是三民主义政治纲领的核心。(3)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开展社会革命,平均地权,解决以土地为中心的财富重新分配问题,实现家给人足。【史料印证】3评价(1)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也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2)它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3)三民主义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也没有彻底的土地纲领。这是由民族资产阶级的局限性所决定的,这就决定了资产阶级革命派不可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重难点二新三民主义内容、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的关系及评价1内容(1)民族主义:对外反对帝国主义,谋求中华民族与世界其他民族的独立和平等,对内反对民族压迫,境内各民族平等和民族自决。(2)民权主义:授予一切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个人和团体一切自由和权利。(3)民生主义:平均地权,节制资本,耕者有其田,改善农民和工人的生活状况。【史料印证】2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的关系史料这种新时期的革命的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或真三民主义,是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三民主义。没有三大政策,或三大政策缺一,在新时期中,就都是伪三民主义,或半三民主义。这种三大政策的三民主义,革命的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真三民主义,是新民主主义的三民主义,是旧三民主义的发展,是孙中山先生的大功劳,是在中国革命作为社会主义世界革命一部分的时代产生的。只有这种三民主义,才和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阶段中的政纲,即最低纲领,基本上相同。导读:史料主要说明:(1)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的关系: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但不可混为一谈;新三民主义是革命斗争的纲领,是民主革命奋斗的目标,它蕴含着三大政策的精神;三大政策是实现新三民主义革命纲领的方法和手段。(2)新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先生总结中国多年革命经验教训,借鉴了俄国革命的经验而提出的,它的产生是时代的需要。(3)新三民主义与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基本一致,反帝反封建是两者的共同目标,这是国共两党合作的基础。3评价(1)进步意义:新三民主义的提出标志着孙中山实现了一生中最伟大的转变;新三民主义的提出,实际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体现了反帝反封建的精神,同中共的最低革命纲领基本一致,是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推动了国民大革命的发展和高涨。(2)局限性:新三民主义在理论上、纲领上没有超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范畴。1识图图1思考1:图1中说明了什么问题?提示:三民主义成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纲领,资产阶级革命瓦解了清朝的封建统治。图2孙中山手迹思考2:从图中你能读出哪些信息?提示:民族主义的各民族一律平衡;民权主义的反对君主专制;民生主义的平均地权。2读表新三民主义对旧三民主义的发展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发 展民族主义反对民族压迫,反对满清贵族的统治中华民族自求解放,反对帝国主义的压迫,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突出反帝和争取民族独立民权主义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国民政府,国民一律平等民权为一般平民所有,凡是真正反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权利主张普遍的、平等的民权民生主义“平均地权”平均地权,节制资本,提出“耕者有其田”的主张关注工农生活问题思考3: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对中国革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提示:新三民主义与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有基本相同的革命目标,即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和封建军阀统治,这是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国民革命时期的旗帜,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开展。民生主义的内容、地位和发展(1)内容: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首次提出三民主义。民生主义的主要内容是“平均地权”,即社会革命,主张核定全国地价,现有的地价归原主所有,之后所增涨的地价归国家所有,做到“家给人足”。这是资本主义的土地纲领。(2)地位:民生主义是三民主义的归宿,也是他终生奋斗的目标。为防止资本主义制度下的贫富分化与对立,以避免革命成功后又出现新的社会革命,孙中山主张在实行民族革命、政治革命时,同时进行社会革命。(3)发展:1924年,孙中山在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对三民主义做出适应时代潮流的新解释。新三民主义提出了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的办法,承认“耕者有其田”,并谋求改善工人和农民的生活。热点材料: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加强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体现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思考:新时期我国保障民生的措施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提示: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体现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方面。高考考什么高考考过什么【体验高考1】 (xx重庆文综,18)一百年前,孙中山提出的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成为革命党人奋斗的纲领。以下论述能够体现民权主义思想的是()。A“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B“驱逐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C“改良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天下地价” D“涤二百六十年之腥膻,复四千年之祖国”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的民权主义思想指进行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A项强调了反对封建君主专制的思想,与孙中山的民权主义吻合。B、D两项体现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的内容;C项反映了孙中山民生主义思想的内容。故选择A项。答案A高考再考什么【预测题1】 孙中山认为:“井田之法既板滞而不可复用,则惟有师其意而已。”这种思想体现在他的什么主张中()。A民生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族主义 D三大政策解析本题考查三民主义。材料反映土地制度问题,而田地制度属于民生问题,故选A。答案A高考考什么高考考过什么xx大纲全国:近代中国民主思想兴起的历史条件xx重庆文综:革命思想的传播在近代民主革命中的影响xx海南单科:20世纪初留学生接受革命思想的原因【体验高考2】 (xx大纲全国,37,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泰西之立国有三:一曰君主之国,一曰民主之国,一曰君民共主之国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亦得以下逮犹有中国三代以上之遗意焉苟得君主于上,而民主于下,则上下之交固,君民之分亲矣,内可以无乱,外可以无悔由此而扩充之,富强之效亦无不基于此矣。泰西诸国,以英为巨擘,而英国政治之美,实为泰西诸国所闻风向慕,则以君民上下互相联络之效也。摘编自王韬弢园文录外编材料二孙中山认为,“中国古昔有所谓民为贵,君为轻,此不可谓无民权思想矣。然有其思想而无其制度,故以民立国之制,不可不取资于欧美”。他强调“民国之国家,为全国国民所公有;民国之政治,为国民所共理;民国之权利,为国民所共享”。摘编自孙中山全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民本思想与近代中国民主思想的关系,并简析近代中国民主思想兴起的历史必然性。解析回答古代民本思想与近代中国民主思想的关系,需注意两者的联系和差异。近代中国民主思想兴起的历史必然性可根据所学从封建制度面临资本主义的挑战;受到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民族危机日趋严重;知识分子的反思和探索等角度来回答。答案关系:有一定联系,民本思想是近代思想家认识和形成民主思想的基础和媒介。有本质差异:民本思想是在君主政治下对君民关系的认识;民主思想否定封建君主制,最终形成“主权在民”的认识。历史必然性:封建制度面临资本主义的挑战;受到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民族危机日趋严重;知识分子的反思和探索。高考再考什么【预测题2】 1924年,孙中山说:“从前奋斗不充分的原因,是由于没有办法,从此以后有了办法,就要诸君担负责任,拿这个办法,去替国人发生一个新希望。”“这个办法”是()。A武装夺取政权 B走十月革命道路C建立责任内阁 D实行新三民主义解析孙中山是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人,一贯采用革命方式武装夺权,领导的革命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十月革命性质不同,故排除A、B两项;责任内阁1912年建立,与题干不符;1924年,孙中山在吸取旧三民主义缺陷基础上,提出“新三民主义”,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故“这个办法”指新三民主义,故选D项。答案D高考考什么高考考过什么xx海南单科:中国革命与俄国十月革命的联系xx课标全国:比较王韬与孙中山民主思想的异同、古代民本思想与近代民主思想的关系xx天津文综:旧三民主义与新三民主义的比较【体验高考3】 (xx海南单科,17)1918年1月,孙中山说:“此后我国形势,应注重于西北。若俄国现在之革命政府能稳固,则我可于彼方图大发展也。”对这段话的正确理解是,孙中山()。A已经确立三大政策B决定走俄国人的路C认为中国革命与世界革命存在关联D确定了日后国民革命的战略解析材料反映孙中山非常关注俄国十月革命,由“若俄国现在之革命政府能稳固,则我可于彼方图大发展也”可判定C项的正确性;A项时间与题干不一致,是在20年代;B项说法错误的,俄国人的路是社会主义,而孙中山代表的是资产阶级的利益;D项说法错,1918年中国共产党还没有诞生,国共并没有实现第一次合作。答案C高考再考什么【预测题3】 与旧三民主义相比,新三民主义在民权方面有了质的飞跃和进步,因为它()。A提出反帝和国内民族平等B倡导自由、平等、博爱C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D提出了“节制资本”的主张解析本题考查了新三民主义在民权方面的进步,根据所学,进步主要体现在新三民主义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A项是新三民主义民族主义发展的表现;D项是新三民主义民生主义发展的表现;B项与本题无关。本题选C项。答案C高考考什么高考考过什么xx四川文综:创设漫画情境,考查民主思想xx广东单科:引入民报刊登的黄帝像,考查民族主义【体验高考4】 (xx四川文综,17)下图是一幅驳斥清末“民智未开”观点的漫画,它试图传达的观念是()。A反满兴汉 B官逼民反 C政治民主 D暴力革命解析“民智未开”是清末资产阶级保皇派的观点,漫画“政府与百姓”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观点,图中“政府视百姓之程度低,百姓视政府之程度更低”的文字内容体现了政府与百姓的这种对立,不是因为中国人素质差,而是因为君主专制所致,所以要改变这种对立状况,必须推翻君主专制,实行民主政治,故C项正确。答案C高考再考什么【预测题4】 20世纪初期,时事画报发表了一幅名为中华民国将来之希望的漫画,图中的火车满载货物。结合所学推测,作者的意图可能是()。A希望孙中山领导同盟会冲击清朝统治B赞美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短暂春天C期望孙中山搞民生建设实现国家富强D拥护保路运动,反对“铁路国有”政策解析根据图示提供的信息“金、银、铜、铁、锡、煤”说明是为了求富,发展资本主义,属于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的民生主义要求,故选C项。答案C(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原创题)在历史学习中,我们经常会接触到史料(史实)、史论与史观。“史论”即关于客观历史如史事、人物、历史现象等的评论。“史观”是人们分析、认识、评论史实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下列属于史论的是()。A1911年10月12日,革命军占领武汉三镇B辛亥革命后,清帝退位,清朝覆灭C辛亥革命促进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D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重要理论指导解析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重要理论指导,这是对三民主义的评论,是史论,故选D项。A、B两项是史料(史实),排除;C项是现代化史观,排除。答案D2(xx德州联考)“只知有民族,不知有民权;只知有君主,不知有民主。即使成功了,也不过是历史上的又一个封建王朝而已”。以上对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出自()。A李鸿章 B康有为C孙中山 D谭嗣同解析据材料中的“民族”、“民权”、反对君主等可知是孙中山的思想。李鸿章是封建势力的代表,不可能提出民权思想,康有为和谭嗣同虽然主张民权,但是不反对君主。答案C3(改编题)1924年,孙中山说:“国民党之民权主义,于间接民权之外,复行直接民权,即为国民者不但有选举权,且兼有创制、复决、罢官诸权也。”这体现了新三民主义()。A提出反帝和国内民族平等B倡导自由、平等、博爱C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D提出了“节制资本”的主张解析本题考查新三民主义在民权方面相比旧三民主义的进步,据材料,其进步主要体现在新三民主义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故选C项。A项是新三民主义民族主义发展的表现;D项是新三民主义民生主义发展的表现;B项与本题无关。答案C4(xx温州模拟)文学家沙汀在回忆故乡川西北的绵阳在辛亥革命后服装的变化时说:“那时,大家把辛亥革命称为光复,意思是兴汉灭清。男的一般装束是用黑绫子、黑纱帕包头,后头吊半截,说是给崇祯皇帝(明朝末代皇帝)戴孝。”这作为个案可以反映()。A民族主义被民众狭隘理解B民权主义获得广泛认同C民众的审美情趣发生变化D民生主义最为当时所需解析注意题干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兴汉灭清”,认为辛亥革命推翻满清政府,重新建立汉族政权,反映的问题就是民族主义被民众狭隘理解了,故选A项。B、C、D三项从材料中无法体现。答案A5“1905年,孙中山明确把平均地权作为民生主义的核心,并解释其含义是:核定天下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土地增值归国家所有,以防止贫富悬殊而实现国民共享国家财富。”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社会公平的精神关注以土地为中心的财富重新分配的问题注重缩小贫富差距彻底实现了“耕者有其田”A B C D解析解答此题可采用排除法。“平均地权”即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思想。主张核定全国地价,现有的地价归原主所有,革命后因社会进步所增涨的地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体现了孙中山关注土地和贫富差距问题,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社会公平的精神,正确。“平均地权”不是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不能实现“耕者有其田”,故排除。答案A6以下是某学生对孙中山民主革命思想与实践的归纳,其中观点正确的有()。理论创立:三民主义革命实践:辛亥革命挫折:袁世凯篡夺胜利果实理论发展:新文化运动再实践:国民大革命A B C D解析本题可以采用排除法。三民主义为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新文化运动宣传西方的民主、科学,两者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错误。由此可知B正确。答案B7孙中山说:“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道、航路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这反映了孙中山()。A重视经济权益,强调民族独立B扩张国营经济,发展民族工业C强调国家垄断,反对自由竞争D主张节制资本,促进社会公平解析根据“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可选出答案。答案D8(xx威海模拟)孙中山认为,西方国家贫富不均,劳资矛盾尖锐,“社会革命其将不远”,中国应该防患于未然,因此他提出了()。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C民生主义 D民粹主义解析根据“贫富不均”、“劳资矛盾”、“社会革命”等关键词便可判断出答案为“民生主义”。答案C9毛泽东同志在论联合政府中指出:“我们主张的新民主主义的经济,也是符合孙先生的原则的在现阶段上,对于经济问题,我们完全同意孙先生的这些主张。”对材料中“孙先生的这些主张”理解正确的是()。A核定地价,土地归国家所有B平均地权,限制资本家的剥削C平均地权,土地归人民所有D平均地权,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解析孙中山的民生主义,以“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来限制地主与资本家的剥削,以达到“养民”的目的。答案B10“何谓三民主义呢?简单地说,便是民有、民治、民享。详细地说,便是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三民主义是为人民而设的,是为人民求幸福的。”孙中山的这番讲话强调了()。A三民主义的核心主张是民权主义B三民主义理论中以民为本的思想C三民主义的理论来源是天赋人权D三民主义的前提是实现民族独立解析根据“民有、民治、民享”、“三民主义是为人民而设的,是为人民求幸福的”可以看出三民主义强调人民,也就体现了三民主义理论中以民为本的思想。答案B11毛泽东指出:“只有这种三民主义,才是新时期的革命的三民主义,中国共产党才称之为中国今日之必须,才宣布愿为其彻底实现而奋斗。”“新时期的革命的三民主义”的突出特点是()。A明确提出推翻军阀统治 B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C体现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D提出了实现共产主义的奋斗目标解析材料中“新时期的革命的三民主义”、“共产党为其奋斗”说明是新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突出特点是体现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答案C12孙中山先生从青年时代就关心植树造林,大力提倡“植树以收利,蓄木以为薪”。这一理想贯彻于他一生的言行中。在他逝世后,人们秉承他的遗志,拟订每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日)为植树节,一改过去以清明节为植树节的制度。孙中山关心植树造林主要体现了他思想中的()。A民本思想 B民族主义思想C民权主义思想 D民生主义思想解析民生主义主要是关心国计民生的大事,植树造林涉及到保护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答案D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13xx年是辛亥革命102周年、中国共产党诞生92周年纪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民族之统一。”临时大总统宣言书(1912年1月)“要之,异族因政治不平等,其结果惟革命革命之功用,在使不平等归于平等。”在北京五族共和合进会与西北协进会的演说(1912年9月)“国民党之民族主义,有两方面之意义: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则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1924年1月)材料二xx年10月,全国政协通过了关于举办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活动的决定。在筹划过程中,武汉、南京等多个城市展开了举办权的大力争夺。材料三1942年,毛泽东在关于如何研究中共党史的讲话中指出:“我们研究党史,只从1921年起还不能完全说明问题,从辛亥革命说起差不多”。材料四1956年,毛泽东在纪念孙中山诞辰90周年时说:“现代中国人,除了一小撮反动分子以外,都是孙先生革命事业的继承者。我们完成了孙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并且把这个革命发展为社会主义革命。”(1)说明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民族观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国民革命时期孙中山的民族观又有何新的发展?(5分)(2)如果你作为辛亥革命纪念活动的组委会成员,武汉、南京你支持哪一个城市举办?为什么?(5分)(3)你怎样理解毛泽东所说研究中共党史要“从辛亥革命说起”?(4分)(4)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继承孙中山的革命事业?“我们完成了孙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的表现是什么?(6分)解析第(1)问,民族观的内容,阅读材料,概括材料观点;其意义则从民族平等、团结,推动民族革命的发展方面分析;国民革命时期,“民族自求解放”。第(2)问,开放型问题,两地都是辛亥革命时期有重要意义的地方,列举相关史实即可。第(3)问,考查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陈述相关的意义即可。第(4)问,旧民主革命与新民主革命有不同点,但两者共同的任务都反帝反封建,第二小问,也要从个角度来分析,列举相关史实即可。答案(1)辛亥革命时期提出民族统一(“五族共和”)、民族平等。有利于化解民族矛盾、团结各民族进行革命。国民革命时期提出反对帝国主义侵略、谋求中华民族解放。(2)答案一:武汉。辛亥革命的首义之地(或革命首先在此成功)。答案二:南京。临时政府所在地(或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3)辛亥革命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壮大了工人阶级;其失败促使先进中国人探索新的革命道路。(4)原因:新三民主义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基本一致;担负着反帝反封建的相同任务。 表现:完成了民主革命任务,实现了民族平等;建立了中国特色民主政治制度,实现了普遍平等的人权;完成土地改革,改善了人民生活。14近代以来,民族主义受到全世界不同制度的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民族的普遍接受和信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世纪末(1899年),欧洲诗人拉迪亚德,吉卜林在其著名的短诗中写道:“承担起白人的责任,将你们培育的最好的东西传播开来,让你们的子孙离家远去,去满足你们的俘虏的需要。”摘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我们鉴于古今民族生存的道理,要救中国,想中国民族永远存在,必要提倡民族主义。要提倡民族主义,必要先把这种主义完全了解,然后才能发扬光大,去救国家所以虽有四万万人结合成一个中国,实在是一片散沙,弄到今日是世界上最贫弱的国家,处国际中最低下的地位。“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我们的地位在此时最为危验。如果再不留心提倡民族主义,结合四万万人成一个坚固的民族,中国便有亡国灭种之忧!我们要挽救这种危亡,便要提倡民族主义,用民族精神来救国。摘自三民主义民族主义第一讲(l924年)材料三至于欧洲人现在所讲的世界主义,其实就是有强权无公理的主义,英国话所说的武力就是公理,这就是以打得胜的为有道理。中国人的心理,向来不以打得胜为然,以讲打的就是野蛮,这种不讲打的好道德,就是世界主义的真精神。我们要保守这种精神,扩充这种精神,是用什么做基础呢?是用民族主义做基础;象俄国的一万万五千万人是欧洲世界主义的基础,中国四万万人是亚洲世界主义的基础,有了基础,然后才能扩充。所以我们以后要讲世界主义,一定要先讲民族主义,所谓欲平天下者先治其国;把从前失去了的民族主义,重新恢复起来,更要从而发扬光大之,然后才有实际,再去谈世界主义。摘自三民主义民族主义第四讲(1924年)(1)概括材料一反映出的狭隘民族主义的内容。分析这种观念产生的历史背景。(10分)(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为什么要强调民族主义?(6分)(3)根据材料三概括孙中山关于民族主义与世界主义关系的观点。(4分)解析第(1)问,材料一反映作者认为传播文明是白人责任,鼓励白人对外扩张。背景结合时间以及从西方国家殖民扩张的原因来思考。第(2)问,文章发表于1924年,这时孙中山思想发生了转变。可以从当时中国社会背景或孙中山思想转变因素的角度来思考。第(3)问,根据材料内容“我们以后要讲世界主义,一定要先讲民族主义,所谓欲平天下者先治其国;把从前失去了的民族主义,重新恢复起来,更要从而发扬光大之,然后才有实际,再去谈世界主义”进行归纳概括。答案(1)内容:白人优越,欧洲中心。(或自认为是传播文明,排斥敌视其他民族)背景: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国家资本主义发展并进行殖民扩张;经过两次工业革命,列强扩大商品和资本输出,要求瓜分世界。(2)民族危机的加深,挽救民族危亡;十月革命的影响;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国共合作实现。(3)民族主义与世界主义相互联系;民族主义是实现世界主义的前提条件,没有民族主义就没有世界主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