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语文 示范教案(第四单元 古典诗歌(1)19 南朝诗两首 设计方案) 粤教版必修1.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651896 上传时间:2019-11-2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9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示范教案(第四单元 古典诗歌(1)19 南朝诗两首 设计方案) 粤教版必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示范教案(第四单元 古典诗歌(1)19 南朝诗两首 设计方案) 粤教版必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示范教案(第四单元 古典诗歌(1)19 南朝诗两首 设计方案) 粤教版必修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示范教案(第四单元 古典诗歌(1)19 南朝诗两首 设计方案) 粤教版必修1教材概述1.登池上楼登池上楼是谢灵运出任永嘉太守时所作的一首诗,是谢灵运的名作之一。诗题中的“池”是谢灵运居所的园池,后人称为“谢公池”。这首诗作于谢灵运任永嘉太守时的刘宋景平元年(423)的春天。当时正是刘裕代晋后,建立南朝刘宋王朝(420)不久。谢灵运由朝官外放,郁郁不得志,但又无可奈何。诗中就是抒发了这样的感情。全诗共 22句,可分为三层。第一层从开头“潜虬媚幽姿”到“卧疴对空林”,共8句。这一层首先描写虬、鸿,然后反衬自己。第二层从“衾枕昧节候”到“园柳变鸣禽”,共8句。这一层写诗人开窗的所见所闻。第三层从“祁祁伤豳歌”到“无闷征在今”,共6句。这一层表达作者的怀归情绪。“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是神来之笔,作者紧扣新春景色的特点,由远及近,绘声绘色,赋予春景以感情。这两句景情融化,自然贴切。历来为后人所赞赏,作者自己也曾激赏。2.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谢朓(464-499),字玄晖,陈郡阳夏人,与谢灵运同族,前后齐名,与谢灵运并称为“大小谢”。他是南朝齐代著名的山水诗人,诗风清新、秀丽。他的写景诗吸收了谢灵运作品中那种细致观察与逼真描写的优点,避免了谢灵运诗作中的晦涩之弊,成就很高。有谢宣城集。晚登三山还望京邑描写了诗人即将离开京城建康(今江苏南京)的傍晚,登上三山回望京城的情景,抒发了眷恋京城之情。诗题的八个字,点明了时间、地点和望的对象。三山,在今南京西南,因有三座山峰相连而得名。还望,回头望。京邑,指京城建康。全诗14句,可分为三层。第一层是开头的两句:“灞涘望长安,河阳视京县。”这两句化用古人诗句,以喻今日自己的心态。第二层是以下的六句,紧扣“望”字,描绘了“登三山望京邑”所见的壮丽景象。这一层的六句,描写了一幅明艳壮阔的春晴晚景图。第三层从“去矣方滞淫”到“谁能鬒不变?”这一层融景入情,抒发诗人登山临江望京邑所引起的怀乡愁绪。思路方法山水诗在谢灵运和谢朓手里得到了一个高度的发展。他们的诗歌体现了南朝山水诗歌的特色。鉴赏这两首诗,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进行。一是引导学生体会诗歌描绘的美景,结合重点句子来赏析,如“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等;一是引导学生在理解景物特点的基础上,进一步感知作者的情感,看看作者是如何将情感和景物融为一体的。这两首诗写景都非常出色,而且有艺术水准相当高的名句。讲授的时候,应该抓住这些写景的名句,引导学生从炼字、修辞手法等角度来鉴赏。发言要扣紧诗歌本身。此外,还要引导学生捕捉、欣赏诗人隐藏在景物中的一闪而过的情感,明白山水田园诗不仅仅在于描绘美好的田园风光或者自然风景,作者往往在观山赏水中寄寓了很深的人生感慨,要读懂诗人的感慨,才算是真正读懂了诗歌。三维目标1.反复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意境。2.了解谢灵运和谢朓诗歌创作和南朝山水诗的特色。3.鉴赏两诗写景的特色和作者的感情。教学设计导入设计1.直接导入谢灵运的名作登池上楼,写景细致,形貌逼真,借物起兴,感怀喻志,景为情写,以官场失意的满腹牢骚,写伤感之情和隐逸之思。谢朓的名作晚登三山还望京邑,写于作者即将远离故乡京邑(今南京)的前夕。它通过对故乡美好景色的描写,表现依恋难舍之情。诗人笔下的景是“情中景”,而且注意构成完整的画面,诗中的“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以观察事物细致入微,运用语言精密,描绘景物真切生动,成为传世名句。“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展现了鸟语花香、春色闹人的美丽图景。这些作品体现了我国早期山水诗的特点。2.复习诗作,导入课文(多媒体展示)其一: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其二: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登高赋诗,往往有感而发。下面让我们学习南朝二谢的两首登高诗作。文本解读知识积累文学常识积累1.山水田园诗现在的人们把以反映田园生活、描绘山水为作品主要内容的诗称为山水田园诗。田园诗虽然与山水诗并称,但是它们并不是两类相同的题材,田园诗写农村的风光,主要是描写农村生活、农夫和农耕,它起源于东晋陶潜,至盛唐时期王维、孟浩然诸人手成熟。山水诗则是描写自然风光为主,写诗人对山水的审美,表现山水之美,抒发观赏山水时的心境、感受的诗歌。这一主体往往与旅行联系在一起。山水诗标志着人与自然的进一步沟通与和谐,标志着一种新的自然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的产生。山水诗是从南宋谢灵运开始的,南齐谢朓继之,也称“大小谢”,到唐代完全成熟,名家辈出。山水田园诗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寄情于山水,于山川林野中寻生活的情趣,描绘自然美和隐居生活的恬淡心情等特点。2.谢灵运谢灵运(385-433),中国文学史上山水诗派的开创者,东晋名将谢玄的孙子,小名客儿,年长后袭封为康乐公,后降为康乐侯,因此世人都称他为“谢康乐”。谢灵运自幼好学,博览群书,文字之美与颜延之并称江左第一,名动京师。但由于他在政治上所代表的王、谢等门阀世族,与当时执政的出身比较寒微的刘宋王族之间存在着矛盾,因此虽然自恃甚高,以为可以参与政要,但却一直不被重用,于是造成性情偏激,常怀愤愤,少帝时出为永嘉太守,不久辞官,隐居会稽,文帝时为临川内史,最后在官场倾轧中被杀。3.谢朓谢朓(464-499),字玄晖,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与谢灵运同宗,出身于世家大族。高祖谢据为谢安之兄,母为宋长城公主。由于他与谢灵运都以山水诗的创作见长,为示区别,世称“大小谢”。又因他曾任宣城太守、尚书吏部郎,所以又有谢宣城、谢吏部之称。谢朓与谢灵运一样,也是一个带有悲剧性的人物。他早年凭借家世、才华与优美风姿,深为帝王宗室所喜爱,但亦因此而卷入到了皇族内部的权力之争。在宣城王萧鸾(明帝)辅政时,他亦颇受重用,因此,当他的岳父王敬则密谋起兵造反时,他曾因告发有功,而升任尚书吏部郎。而在萧鸾死后,由于在齐东昏侯废立之际,得罪了萧遥光,最后被萧遥光收捕入狱,害死于狱中,卒年36岁。就谢朓而言,对禄位的留恋、对仕途的忧惧和对明帝的感激是他思想的主导部分,他的悲剧也由此而来。明张溥曾把谢灵运与谢朓的死作了比较,说:“呜呼!康乐、宣城,其死等尔。康乐死于玩世,怜之者犹比于孔北海,嵇中散。宣城死于畏祸,天下疑其反复,即与吕布、许攸同类而笑也。一死轻重,尤贵得所哉!”谢朓的诗歌创作今存170余首,其最新注本为曹融南谢宣城集校注。他的诗歌创作最为出色,其中以在建康和出任宣城太守时为创作最旺盛时期。4.字词解释积累,参照注释。诗歌鉴赏登池上楼解析1.熟读全诗,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大意。明确:本篇写作者贬官永嘉,久病初起登楼所见所感,抒写了仕宦不得志的感伤情怀。2.梳理诗歌结构。明确:全诗共 22句,可分为三层。第一层从开头“潜虬媚幽姿”到“卧疴对空林”,共8句。这一层首先描写虬、鸿,然后反衬自己。第二层从“衾枕昧节候”到“园柳变鸣禽”,共8句。这一层写诗人开窗的所见所闻。第三层从“祁祁伤豳歌”到“无闷征在今”,共6句。这一层表达作者的怀归情绪。3.诗歌哪些地方写出了景物的美好?参考一:写景的句子有:“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这两句写潜游的虬龙、恣意飞翔的飞鸿悠然自得的神态。参考二:“初景革绪风,新阳改故阴。”这两句写道:初春的阳光消除了冬季残存的寒风,新春已经改变了过去的残冬。参考三:“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描绘了池塘上生长的春草、园柳中宛转的鸟声。参考四:写景的句子还有“倾耳聆波澜,举目眺岖嵚”,诗人聆听海上的波涛,放眼眺望远处的山峰。4.思考:作者在这样的景物里寄托了怎样的感情?从哪里可以看出来?明确:悲伤之情。例如潜龙能自由地在水里遨游,飞鸿在高空翱翔,很远就能听到响声。它们都能自由地、随心所欲地生活,而作者却不能,面对飞鸿和潜龙,他的情感是“愧”“怍”,即惭愧不已。(引导学生结合“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祈祈伤豳歌,萋萋感楚吟”等句子来分析。)5.“穷海”“空林”反映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明确:失落、悒郁、不得志。6.探究。“初景革绪风,新阳改故阴。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是千古名句,妙在哪里?明确:表现了作者细致入微的观察能力和独具匠心的表达能力。他抓住了由冬到春的变化,写得真切动人。前两句专注人们对温度的感觉来写,新旧相对比,流露出送旧迎新的欢欣;后两句抓住春草园柳鸣禽的色彩、声音的特点来写,突出了新生事物的一种活力。“变”字很传神,对鸣禽做了一种动态的观照,突出了昔时冷落而现在非常热闹的特色。写景中很明显渗透了作者热爱春天、热爱新事物的情感,情景交融。7.写作特点分析。情景交融:有声有色、有动有静、旧去新来的生机勃勃的春景图,表现出诗人的喜爱与赞叹。写景自然贴切:写活了春景,从色彩、声音、氛围、动静多方面写。8.总结。一方面,身为贵族,才华出众却被投闲置散,他感到不满和无奈。另一方面,又尽力让自己通过欣赏大自然的美景来排除这种忧愁,从而达到“持操岂独古,无闷征在今”的境界。但是作者始终都不能真正超脱,真正沉醉于山水忘却世事。9.参考译文。潜游的虬龙怜惜美好的姿态,高飞的鸿鸟发出悠远的鸣声。看到迫近云霄的飞鸿我深感惭愧,想起潜沉在深渊的虬龙我也不安。要想增进德业限于智力拙劣,要想隐退躬耕体力不能胜任为追求禄位我来到了海边,卧病在床面对空荡荡的树林。久病在床在衾被之间分不清季节的变化,不如揭开帷帘打开窗子暂且登楼眺望。倾耳聆听海上汹涌的波涛,放眼眺望险峻的山峰。初春的阳光消除了冬季残存的寒风,新春改变了已过去的残冬。水池的堤岸上生长着春草,藏在园柳中的群鸟也变换了鸣叫声。“采蘩祁祁”这首豳歌使我悲伤,“春草生兮萋萋”这首楚歌使我感伤。索居容易使人觉得长久,离开群体使人难以安心。保持节操岂止古人才能做到,没有烦闷在今日得到了证明。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解析1.熟读诗歌,理解大意。明确:全诗14句,可分为三层第一层是开头的两句:“灞涘望长安,河阳视京县。”这两句化用古人诗句,以喻今日自己的心态。第二层是以下的六句,紧扣“望”字,描绘了“登三山望京邑”所见的壮丽景象。这一层的六句,描写了一幅明艳壮阔的春晴晚景图。第三层从“去矣方滞淫”到“谁能鬒不变?”这一层融景入情,抒发诗人登山临江望京邑所引起的怀乡愁绪。2.研讨:作者并不是望“长安”“京县”,为什么要写“望长安”“视京县”?这是一种什么写法?明确:这两句以王粲望长安、潘岳望洛阳比喻自己回望京邑。这是用典的写法,化用古人的诗句。3.作者运用了什么手法来写景?参考一:动静结合。静景:夕阳、澄江、杂英,动景:喧闹的小鸟参考二:调动多种感官:既描写绚丽的色彩,也描写美妙的声音。参考三:运用比喻:晚霞像彩绮,澄江像白练。4.作者写景的目的是什么?明确:表达对京城的留恋,景色越好,越舍不得离开。自然转入对思念之情的抒发。5.名句鉴赏:“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妙在何处?明确:这几句描绘了一幅色彩明丽、意境澄清、充满生机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对京城美景的热爱和留恋。技巧高超,色彩和谐搭配。晚霞之红艳、澄江之碧透,交相辉映;动静有机结合,归鸟之喧闹,野花之茂盛,互为映衬。加之用了两个贴切生动的比喻,将霞光比喻成彩绮,将澄江比喻成白练,令人感到美不胜收。6.写作特点归纳。明确:情景交融:紧扣“望”写出了景象的壮丽,更加反衬作者的离情。“以乐景写哀情,倍增其哀乐”。写景自然贴切:似乎不经意写成,妙手天成。“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对比,色彩相对,动静相对;比喻生动具体;词语选用非常好。“余”与“散”、“澄”与“静”有内在因果关系。7.参考译文。我就像王粲在灞陵上眺望长安,又像潘岳在河阳回顾洛阳那样登上三山回望京城。夕阳使飞耸的屋脊色彩明丽,京城内的屋宇高低不齐,历历在目。残余的晚霞铺展开来就像彩绮,澄清的江水平静得如同白练。喧闹的群鸟覆盖了春天的小洲,各种花朵开满了芳香的郊野。我将远离京城在他乡久留,真怀念那些已停办的欢乐宴会。回乡的日期在何时,我惆怅不已泪落如雪珠。有感情的人都知道思念家乡,谁的黑头发能不改变?8.归纳。诗人傍晚时分登上高山遥望长安,看到了前所未有的景观,其中以“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句为最工,通过“绮”“练”两个字,形象地道出了晚霞五彩缤纷的美妙景象和澄江的曲折及流水的清澈,“练”用在这里是再贴切不过的了。通过对比,一个是天上的云彩,一个是地上的小河,一个五彩斑斓,一个犹如白练,真是美妙绝伦。更兼小鸟在小洲上鸣叫,落花铺满了小甸。如此美景诗人怎忍离去,不知何日再能故地重游。同时更引出诗人的思乡之情。规律总结1.学习诗人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2.善于借助修辞手法来再现景物的特点。3.学会分析炼字,不断提高诗歌鉴赏能力。课堂小结1.登池上楼此诗最受人称道的是写景,清新如画,自然天成,典型地体现了谢诗“如初发芙蓉,自然可爱”(南史颜延之传)的风格。其写景体察入微,描写生动;布置工巧,由远及近,从听觉到视觉,错综变化,达到了“造语天然,清景可画,有声有色”(谢榛四溟诗话)的艺术境地。尤其是“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两句,毫无藻饰雕刻之痕,如“芙蓉出水”,妙在自然天成,而又清新工丽,的确是神来之笔。所以历代备受赞赏,叶梦得说:“此语之工,正在无所用意,猝然与景相遇,备以成章,不假绳削,故非常情所能。”(石林诗话)元好问赞叹说:“池塘春草谢家春,万古千秋五字新。”(论诗绝句三十首)此外,诗歌由写景转入抒怀,“祁祁”“萋萋”两句化用古诗,传达出伤春的意绪。又写了离群索居的孤独寂寞之感。并表示自己要保持高尚的节操,追求遁世无闷的隐居生活。最后写得有些晦涩难解,然不失为他的诗歌中的佳作。2.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诗歌开头八句写晚登三山还望京邑所见的美景,最后六句写自己离开京邑的悲伤。全诗层次分明,写景如画,情致真挚。尤其是“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二句,想像奇特,精警工丽,韵至悠扬,是历来为人们所称道的名句,唐代大诗人李白金陵城西楼月下吟一诗赞道:“解到澄江静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拓展探究1.结合具体的诗歌,比较一下陶渊明的田园诗和谢灵运的田园山水诗的异同。提示:陶渊明的诗歌是在继承南朝山水诗的特色上发展起来的,陶的田园是与现实(官场)相悖的,谢诗更多的是借山水抒发自己的情感浮沉。2.结合具体诗篇,比较谢灵运和谢朓两人诗歌风格的异同。提示:两人同为南朝山水诗人,谢朓在继承前者风格的基础上又有自己的创造,无论是写景还是抒情。课外作业1.熟读两诗。2.自己动手,试写一些简单的五言诗。要求适当的押韵、对偶。板书设计习题解答一、表明季节变化的诗句有:“初景革绪风,新阳改故阴”“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这些诗句体现了作者由荒芜、孤寂、无聊渐趋平静的情绪。二、抒发了眷恋京城的真挚感情。三、两首诗在抒情写景方面的异同如下:登池上楼融情于景,把对春天的喜爱之情完全融到对初春万物复苏的美景的描述之中。如他的名句“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便是最好的例证。而谢朓的晚登三山还望京邑则是以美景写哀情,他眼中的景色越是美好,那么,他心中的眷念就会越炽热,他也就越悲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