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课时提升作业二十8.2世界农业地域类型.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2651693 上传时间:2019-11-2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7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课时提升作业二十8.2世界农业地域类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9-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课时提升作业二十8.2世界农业地域类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9-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课时提升作业二十8.2世界农业地域类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课时提升作业二十8.2世界农业地域类型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xx衡水模拟)读某区域图,回答1、2题。1.该区域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是()A.商品谷物农业 B.季风水田农业C.乳畜业 D.地中海式农业2.图示地区的粮食自给率均在120%以上,北部甚至达211%,远超该国粮食40%的自给率水平,其形成原因主要是()科技发达,粮食单产高生长期长,粮食单产高人口稀少,人均耕地多生产规模大,专业化突出A.B.C.D.【解析】1选B,2选C。第1题,据图经纬网可知,该地位于日本的北部,季风气候显著,雨热同期的自然条件适宜季风水田农业的发展,因此该区域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是季风水田农业,故本题选B。第2题,日本地域狭小,耕地破碎,农业生产规模不可能很大,专业化也不突出;图示地区纬度高,气温低,农作物的生长期短;但日本经济发达,农业生产科技发达,因此粮食的单产高;再加上北部地区人口相对较少,对粮食的需求量小,因此粮食自给率远超该国平均水平,故本题选C。下图为世界某种农作物四大主产区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35题。3.该种农作物最有可能是()A.咖啡 B.棉花 C.水稻 D.玉米4.丁地区种植该种农作物有别于其他三地的显著特点是()A.经营方式 B.机械化程度C.劳动力价格 D.商品率水平5.下列关于图中甲、乙、丙、丁四产区地理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A.甲地终年温和,降水丰富B.乙地地势低平,土壤肥沃C.丙地热量丰富,夏季多雨D.丁地森林广布,湖沼众多【解析】3选D,4选A,5选C。第3题,由图可知,甲位于美国五大湖南部、乙位于巴西东南部、丙位于南非高原、丁位于我国东北平原,比较四种农作物,只有玉米适合在四地生长。第4题,丁地的经营方式为国营,其他三地为家庭经营;而甲、乙、丙、丁四地机械化程度都较高、劳动力价格、商品率水平相差不大,故选A。第5题,甲地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寒冷少雨、夏季高温多雨;乙地位于巴西高原,地势较高;丙地属于热带草原气候,热量丰富,夏季多雨;丁地位于东北平原,地势低平,多沼泽,故选C。【加固训练】(xx商丘模拟)下图为世界四个局部区域图,阴影部分表示农业区,完成(1)、(2)题。 (1)据图判断甲、乙、丙、丁的主要经济作物依次是()A.茶叶、咖啡、棉花、橡胶B.花生、大豆、茶叶、棉花C.棉花、黄麻、香蕉、可可D.甘蔗、棉花、柑橘、葡萄(2)四地的农业地域类型均属于()A.集约型农业 B.混合型农业C.热带种植园农业 D.自给型农业【解析】(1)选D,(2)选A。第(1)题,由图可知,甲位于台湾岛西侧,种植热带作物甘蔗;乙地为尼罗河谷地,作物为长绒棉;丙位于墨西哥湾沿岸,作物为柑橘;丁位于地中海附近,作物为葡萄,故选D。第(2)题,四地投入的要素都比较多,为集约型农业;混合型农业是农、林、牧、渔不同部门的混合;热带种植园农业主要分布在热带地区,自给型农业主要分布在经济较落后,人口密集的地方。(xx广州模拟)马铃薯块茎生长最适宜的气温是1618,当温度高于25时,块茎停止生长。下图为我国马铃薯种植分区示意图。据此完成6、7题。6.马铃薯在华北平原种植最佳的时期是()2月播种,5月收获6月播种,8月收获9月播种,11月收获11月播种,次年2月收获A. B. C. D.7.西南混作区是一作、二作(“作”代表熟制)的混合区,影响其混作的主要因素是()A.纬度 B.光照 C.地形 D.土壤【解析】6选B,7选C。第6题,马铃薯块茎生长最适宜的气温是1618,当温度高于25时,块茎停止生长;华北平原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冬季寒冷;冬夏都不利于马铃薯块茎生长。华北平原适合2、3月份种植马铃薯,5月收获;9月份种植,1011月份收获,此时温度适宜,利于马铃薯块茎生长,故选B。第7题,西南地区多山,地形起伏大,受地形因素影响,各地热量状况不同;海拔高的适合一作,海拔低的适合二作,形成混作区,故选C。【加固训练】(xx江山模拟)土豆是重要的粮菜兼用和工业原料作物,由于耐旱、耐贫瘠、高产稳产、适应性广等特点,受到全世界的高度重视。我国土豆种植主要分布在22个省市或地区。读我国土豆种植面积和产量变化图,完成(1)、(2)题。(1)下列省区中土豆种植面积最大的是()A.福建 B.重庆 C.湖北 D.内蒙古(2)2002年土豆种植面积与上年比没有明显变化,但总产量下降很大,原因最可能是()A.春季低温冻害 B.夏季降水偏多C.冬季降雪偏少 D.种植技术退步【解析】(1)选D,(2)选A。第(1)题,根据材料中“土豆耐旱、耐贫瘠”的生长习性推测,土豆种植面积较大的地区可能为较为干旱、土壤贫瘠的地区,选项中只有内蒙古具有此特征。其余各地均位于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湿润。第(2)题,夏季降水偏多,有利于土豆生长;土豆具有耐旱、耐贫瘠的特征,因此造成总产量下降的原因不会是冬季降雪偏少;我国农业种植技术在不断进步;因此造成土豆总产量大幅下降的最可能原因是春季低温冻害。(xx湖南联考)读世界某区域图,完成8、9题。8.图示区域典型的农业地域类型是()A.混合农业 B.地中海式农业C.季风水田农业 D.商品谷物农业9.图示地区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是()A.夏季雨热同期 B.地形平坦开阔C.常年温和湿润 D.夏季光热充足【解析】8选B,9选D。第8题,由图示区域经纬度可以判断,该区域为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中南部,为地中海气候,典型的农业地域类型为地中海式农业。第9题,该区域主要属地中海气候,雨热不同期,夏季光热条件好。读世界某区域1956xx年农业变迁示意图,完成10、11题。10.该区域的农业地域类型是()A.乳畜业 B.混合农业C.大牧场放牧业 D.商品谷物农业11.下列关于该区域1956xx年农业变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水果、蔬菜种植面积扩大B.畜牧业比重大幅度提高C.玉米种植区呈现出北移的趋势D.肉牛/奶牛区向南转移【解析】10选B,11选B。第10题,该区域是由种植业、畜牧业、园艺业组成的混合农业。第11题,由图可知,该区域1956xx年的肉牛、肉牛/奶牛具体分布区有所变化,但总面积占区域总比重变化较小,故选项B错误。二、非选择题(共56分)12.(xx石家庄模拟)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8分)“白茶之乡”安吉县是我国第一个生态县,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1%,所产白茶品质优良。白茶生长容易遭受气象灾害影响,造成严重损失。如果在纯白茶林中套种香樟等阔叶林树种能够有效减轻气象灾害影响。近年来,随着白茶商品价格升高,安吉县出现了大面积毁林种茶的现象,目前当地政府已经明令禁止开垦新茶园。(1)说明危害安吉县白茶种植的主要气象灾害。(2)分析纯白茶林中套种阔叶林树种能够减轻气象灾害影响的原因。(3)简述安吉县大面积毁林种茶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危害。【解析】第(1)题,由材料可知,安吉县位于长江流域,气象灾害类型多,对白茶的危害大;该地气象灾害类型主要包括早春和晚秋的霜冻、夏季的旱灾、夏秋台风、冬季低温冻害等。第(2)题,从上题分析可知,影响该地白茶的气象灾害主要有霜冻、旱灾、台风、低温冻害等,阔叶林能够阻挡冷空气侵袭,减轻霜冻危害;还可以遮阳降温,减少蒸腾与蒸发,保持土壤水分,减轻旱灾的影响;阔叶林涵养水源功能强,减轻暴雨的危害。第(3)题,森林具有维持生物多样性的功能,大面积毁林种茶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系统更加脆弱;森林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功能,大面积毁林种茶导致水土流失加剧,土壤肥力下降,同时,在陡坡毁林种茶可能诱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答案:(1)早春和晚秋,受强冷空气侵袭,发生霜冻灾害;夏季,受持续晴热的伏旱天气影响,发生旱灾;夏、秋季节受台风影响,发生暴雨灾害;冬季,山区海拔较高,遭受低温冻害。(2)阔叶林能够阻挡冷空气侵袭,减轻霜冻危害;阔叶林可以遮阳降温,减少蒸腾与蒸发,保持土壤水分,减轻旱灾影响;阔叶林涵养水源功能强,减轻暴雨危害。(3)毁林种茶,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系统脆弱;导致水土流失加剧,土壤肥力下降;陡坡毁林种茶,容易诱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13.(能力挑战题)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28分)河西务镇是天津市最大的蔬菜生产基地,全镇有蔬菜基地4万亩,其中各类温室大棚2.1万亩。河西务镇的新鲜蔬菜通过“绿色通道”,在采摘1小时之后就可直接进入北京和天津的各大超市和市场,逐步实现“农超对接”。(1)分析河西务镇蔬菜能够快速供应市场的原因。(2)说出制约河西务镇蔬菜生产的主要因素和主要自然灾害。(3)河西务镇提出“河岸建成景观带,大田变成采摘园”观光农业发展目标,据此说明实现这一目标应采取的主要措施。【解析】第(1)题,由材料可知,河西务镇蔬菜主要运往北京、天津,能快速到达市场的原因可从市场距离近、交通便捷、流通环节少、国家政策支持等方面回答。第(2)题,河西务镇位于华北平原,制约华北平原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是水分。该地位于东部季风气候区,旱涝多发;同时春秋季节的寒潮、沙尘暴等也影响蔬菜生产。第(3)题,要实现观光农业发展目标可结合农业区位、可持续发展,从生产方式、交通、科技、政策、生态环境等方面回答。答案:(1)距离天津和北京市区近,地理位置优越;省道、高速公路相连,交通便捷;中间流通环节少;国家政策支持。(2)水分。旱涝、寒潮、沙尘暴等。(3)改变农业生产方式(或调整产业结构);改造农业生态环境;进一步发展交通;加大科技投入,推广优质品种;加强对外宣传力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获取国家政策的支持;植树种草,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等。【加固训练】(xx南阳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乌克兰地处东欧平原南部,地势平坦,是世界三大黑土分布区之一。这种黑土地是在特定的气候条件下,地表植被死亡后经过长时间的腐蚀形成腐殖质后演化而成的。19世纪中期以后,这里逐步成为重要的农业区和商品粮生产基地。材料二下图为乌克兰植被和土壤分布图。材料三基洛沃格勒气候资料图。(1)描述乌克兰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并分析其原因。(2)据材料分析乌克兰黑土有机质含量丰富的原因,并阐述该地区农业开发可能对黑土产生的不利影响。(3)判断乌克兰农业地域类型并分析其农业区位因素。【解析】第(1)题,据图可以看出A、B、C、D四个自然带都呈东北-西南方向延伸,西北-东南方向更替。南部地区纬度低,气温高;降水主要来自大西洋,受海陆位置影响,降水自西向东减少,引起自然带变化。第(2)题,黑土有机质含量丰富主要从植被提供有机质,分解少、侵蚀弱等方面分析。农业开发一方面使植被减少,有机质含量减少,同时使外力侵蚀加剧,产生土壤污染等。第(3)题,该地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地广人稀,是世界著名的商品谷物农业区。农业区位条件主要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两个角度分析。答案:(1)大致呈东北-西南方向延伸、西北-东南方向更替。原因:受纬度和地势影响,自北向南气温升高;受海陆位置影响,自西向东降水减少。(2)原因:植被覆盖良好,为黑土形成提供了丰富的有机质;年均温较低,微生物分解作用缓慢,利于有机质积累;地形平坦广阔,以流水沉积为主,土壤侵蚀少,导致土层厚,有机质积累丰富。不利影响:土地过度开垦,导致地表植被破坏严重,加剧风力侵蚀作用,黑土肥力下降;农药的使用,使土壤遭到污染。(3)商品谷物农业。自然条件:地处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夏季温度高、热量丰富,降水适中;地处东欧平原,地形平坦、宽广;有河流流经,灌溉水源充足;黑土面积广,土壤肥沃。社会经济条件:市场广阔;交通便利;劳动力充足;人均耕地面积多;农业发展历史悠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