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生物《有机化合物及生物大分子》教案5 浙科版必修1.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650783 上传时间:2019-11-2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中生物《有机化合物及生物大分子》教案5 浙科版必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2020年高中生物《有机化合物及生物大分子》教案5 浙科版必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2020年高中生物《有机化合物及生物大分子》教案5 浙科版必修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生物有机化合物及生物大分子教案5 浙科版必修1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高中生物(浙教版)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中第一章第三节的内容。有机大分子物质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生命活动是通过细胞内的生物大分子的变化来体现的;生物界和非生物界的差异之一是生物体内有机化合物的组织形式以及在生物体内的有机物的生理功能。学习、了解细胞和生物体中的有机物的特点、基本结构以及主要生理功能有助于学生进一步学习细胞代谢、个体遗传和生命活动调节等生物学知识,有助于学生认识生命活动的基础。二、学情分析经过高一一年的生物知识空白,再加上学生在初中学的生物学知识比较浅,学生对生物大分子的结构特点理解存在一定困难,如,有机物的化学键、取代基团及其有的化学性质、分子式相同而结构式不同使化合物有不同的化学性质等,都是高二学生不易理解的内容。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说出有机化合物以碳链为骨架的结构特点。2、能说出四大有机物的检验现象。3、概述糖类的功能。4、说明单糖的结构特点以及单糖形成二糖、多糖的方式。情感目标:1、认同生命的物质性,初步形成唯物论观点。2、认同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观点。能力目标:1、通过资料分析,发展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2、通过思考与讨论,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3、通过观察和模仿,培养实验技能。4、将科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的能力。四、重点、难点与突破 教学的难点是碳链的结构特点和单糖的结构特点以及单糖形成二糖、多糖的方式。由于这些结构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是看不到的,因此对于学生来说学起来会比较抽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以模型以及图片展示的方式使学生能够直观的看到其结构,并能以具体形象记忆,加强学习效果。简单形象化了的教学使得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并体会到获得知识的乐趣。另一难点是记忆四大有机物检验的现象。这里的实验不可能一一做全,加上要记忆的内容又比较枯燥,对于高二的学生来说已经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安排学生课外分组讨论记忆的方法,并在下节课中展示。这样,每个学生都可以用自己的方法或是选择自己比较能记住的方法来记忆,从而加深知识的记忆,并获得自主学习的经验。这正是新课程标准中要求的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教学的重点是单糖的结构特点以及单糖形成二糖、多糖的方式。在处理这几个知识点的时候,用图解加模型展示等不同方法给学生讲解,在反复和多角度的记忆刺激中使学生理解得更为透彻。五、教学策略与设计思路本节课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有机化合物的概述,第二部分是概述糖类的功能、种类及结构。在这两个部分中都是采用“激发学习动机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巩固运用检查评价”的传递-接受式的教学模式。其中第一部分内容的“巩固运用检查评价”将在这部分中得到体现,这也使得两个部分很自然得结合在一起。六、课前准备1、教师自己做碳链的球棍模型2、单糖结构模型(实验室器材)3、菲林试剂(本尼迪特试剂)7ml,1%的葡萄糖溶液7ml,大烧杯1个,50ml试管1个,三脚架1个,酒精灯1个,试管夹1个,清水200ml七、教学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第一部分激发学习动机,导入新课教师质疑:细胞内含多少水?那么只有水和无机盐的细胞可以生存吗?为什么?教师不给学生的答案予以肯定或否定。由此引出其实细胞内还有一类物质有机化合物。示幻灯片复习上节课的内容补充强调只有有机物和无机物一起才能组成有生命的细胞问题学生都是一起回答学生个别发表意见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今天的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带着问题复习前一节课的内容认同生命的物质性,初步形成通过资料分析,发展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讲授新课介绍有机物的概念。提问思考碳为什么是构成细胞的最基本元素?教师给予总结学生的答案并系统的讲解为什么碳是构成细胞的最基本元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先展示幻灯片上碳原子结构示意图:一个碳原子中间由六个中子和六个质子组成,在它的外面有两层电子以很快的速度围绕着质子和中子转动。由这幅图讲解碳原子为什么可以形成共价键。碳链为骨架的结构特点。这个知识点用模型来讲解。首先再一次强调(师问生答的方式)碳骨架中的碳既可以碳碳相连,也可以与其它原子连接的特点。然后结合图解和模型讲解碳原子性曾的几种结构。阅读课本第7页的有关内容并回答问题这部分学生以听老师讲解为主。学生回应老师一些小问题为辅。学生一起回答老师的问题两个学生上讲台与老师共同尝试碳原子形成的几种结构由于学生已经看过教材的有关内容,并进行了思考和语言的表达(语言表达又进一步的对信息处理和理解的作用),对于教师传授的知识能更好的理解,并融入自己的知识体系里。另外,教师通过图片的详细介绍,解决了学生在有机物的化学键、取代基团两方面存在的困难再一次的涉及一个知识点有利于学生的记忆。而熟悉的记忆又利于运用,从而加深理解提高运用能力。师生共同合作,提高学生的思考和动手能力唯物论观点。第二部分讲授新课由碳原子的多样性引出在细胞内有四大类有机物:糖类、脂质、蛋白质、核酸。并简单介绍其功能。简单介绍食物的营养搭配。介绍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油脂、蛋白质和核酸的方法。并演示检测糖类的方法。在操作中故意犯一些小错误,并提醒学生去发现。布置课外讨论:怎么样记住这些实验现象介绍糖类的组成和种类。教师简单评价介绍单糖的结构特点分别详细介绍单糖、二糖、多糖的结构式,以及二糖、多糖的形成方式。配以副板书形式的讲解。总结、补充、评价各种糖类的种类、举例、分布、功能。学生以听讲为主。学生举例生活中含以上几种有机物多的食物描述各自的早餐,判断营养的供给和分配是否科学。学生观察和指出教师在操作过程中的小错误。学生在课外讨论。学生阅读和讨论归纳各种糖类的分子式,种类、分布、功能。制成表格。派代表在板书上展示。学生做好笔记将书本知识与生活相联系,并运用大生活中,培养学生知识运用 的能力。让学生和教师在平等的环境中一起学习。使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并提高了一定的实验能力形成合作学习的氛围。学生学会合作学习以及利用归纳信息的能力。以不同方式的讲解使不同学生可以用自己较为理解的方式获得知识,并达到加强记忆效果。巩固练习学生在课堂上默写葡萄糖和果糖的分子式及单糖形成二糖的过程对于重、难点的及时巩固。八、板书设计 水(60%-90%) 无机物细胞中的物质 无机盐 有机物:糖类、脂质、蛋白质、核酸C碳原子的结构:2 4 九、教学评价 本节课是高中学生开始涉及生物实验的第一课,虽然课程标准中没有要求做生物中糖类检测实验的要求,但是这个实验对于教师来说还是比较容易的,因此,本次教学设计把实验安排在其中,目的有两个:一是让学生回忆初中学过的实验注意事项,二是让学生熟悉高中的实验操作,为下节课检测生物组织中的油脂做一定的准备。这也是本节课的亮点之一。亮点之二在于整节课的学生活动不是单一的听课记录,而是以生生合作、师生合作等多种形式参与到课堂中,学生不再是配角。亮点之三是教师使用了较多的教学资源,特别是有更具需要自制的模型,使教学更生动化。如果教师的应变能力比较强,整堂课的气氛会比较活跃,师生都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教与学。在讲到糖类的结构和多糖形成的过程中主要是通过教师的讲解,为避免枯燥,要求教师有较好的语言表达和绘图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