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6讲 两极世界的形成 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2650764 上传时间:2019-11-2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6讲 两极世界的形成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6讲 两极世界的形成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6讲 两极世界的形成 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6讲 两极世界的形成 新人教版1.(xx安徽淮北二模)1945年1月,美国国务院一份文件说“我们建议由我国负起领导责任,帮助中国发展一个强大的、稳固的和统一的政府,以便它可以成为远东的主要稳定因素”。材料表明此时美国帮助中国的根本目的是()A.压制战后的日本和欧洲殖民势力B.稳定远东局势建立世界霸权C.实施冷战对抗社会主义苏联扩张D.扶植国民政府建立亲美政权答案B2.(xx山东潍坊质检)针对丘吉尔在美国发表的“铁幕”演说,斯大林说:“我认为这个演说是危险的行动,其目的是要在盟国中间散播纠纷的种子,使他们难于合作。”这表明()A.英美达成反苏共识 B.美苏关系已经恶化C.盟国之间出现分歧 D.冷战对抗全面开始解析题干材料提及丘吉尔“铁幕”演说,只是英国单方面的行为,美国并没有与英国达成反苏共识,故A项错误;材料只是提及斯大林对英国丘吉尔“铁幕”演说的担忧,没有体现美苏关系已经恶化,故B项错误;从斯大林的话中可以看出“铁幕”演说志在挑拨反法西斯盟国的关系,也体现了反法西斯盟国之间出现了分歧,故C项正确;冷战全面开始是美国杜鲁门主义的发表,不是“铁幕”演说,故D项错误。答案C3.(xx广东湛江质检)1947年3月,杜鲁门总统在国会发表演说,明确宣布:“援助那些自由人民,他们正在抵御少数武装力量或者外部压力试图强加给他们的征服。”这一演说()A.意味着两极格局最终形成B.有利于维护地区之间的和平C.拉开了美苏“冷战”的序幕D.反映了美国的全球扩张政策解析结合史实可知,两极格局最终形成标志是1955年华约组织成立,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表述的是杜鲁门主义的出台,它是美苏冷战开始的标志,带来了世界局势的紧张,不利于地区和平,故B项错误;1946年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拉开了美苏“冷战”的序幕,与题干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杜鲁门主义实质是遏制共产主义,体现的是美国的全球扩张,故D项正确。答案D4.(xx广东惠州四模)为“推进欧洲经济进步、促进欧洲生产发展、为欧洲各国货币发行提供支持以及推动国际贸易。”战后美国实施(或者建立)了()A.马歇尔计划 B.布雷顿森林体系C.欧共体 D.世界贸易组织解析马歇尔计划是欧洲经济复兴计划,对欧洲经济复苏起了很大作用,故A项正确;布雷顿森林体系是国际货币金融体系,与材料“推动国际贸易”不符,故B项错误;欧共体是欧洲一体化,不是美国实施的,故C项错误;世界贸易组织是全球性贸易组织,强调的是贸易自由化,与材料信息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A5.(xx山东临沂期中)西方一位历史学家曾对某一历史事件做出这样评价:是美国政府想出来帮助欧洲树立信心用的,至少公开宣传中是这样说的,目的是使其不至于迫于苏联的压力在政治上屈服,走向绥靖和中立。其中“”缺失的文字应是()A.杜鲁门主义 B.马歇尔计划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D.德国分裂解析杜鲁门主义是冷战开始的标志,与帮助欧洲树立信心无关,故A项错误;马歇尔计划属于经济的措施,与材料“政治上屈服”不符,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描述可看出是美国政府主导的一个机构或计划,而且材料中说是其在政治上对抗苏联的,由此推测是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故C项正确;德国分裂并不是帮助欧洲,而是使欧洲分裂,故D项错误。答案C6.(xx安徽“江淮十校”高三联考)1962年,为了“往美国人的裤子里塞一只刺猬”,赫鲁晓夫决定在古巴部署中程导弹。后被美国发现,经过对峙和谈判,苏联最终从古巴撤走导弹。这表明()A.美国拥有遏制苏联的绝对实力B.此后美苏两国不再走军备竞赛路线C.此后美苏由对峙走向和平共处D.美苏认识到对峙和使用原子武器并不能解决问题答案D7.(xx四川宜宾模拟)有人说:“冷战如一场大洪水,虽然已经退去,但它席卷之处留下的伤痕犹在。”冷战结束后仍存在的“伤痕”是()A.德国的分裂状态 B.朝鲜半岛的分裂状态C.911事件 D.北约和华约的对峙解析冷战结束后,德国已经完成了重新统一,故A项错误;冷战结束后,朝鲜半岛依然处于分裂状态,故B项正确;911事件是世界恐怖主义运动的后果,故C项错误;冷战结束后华约解散,故D项错误。答案B8.(xx湖南雅礼中学高三月考)梅森在冷战一书中指出,如果把冷战时期重新定义为“长时期的和平”倒是颇为令人耳目一新的。文中作者对冷战重新定义的主要依据是()A.当今世界局势总体趋向缓和B.冷战期间各国并无直接武装冲突C.美苏两国在国家利益上没有冲突D.不诉诸武力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解析当今世界的局势是缓和和紧张并存,故A项错误;冷战期间在朝鲜、越南地区出现了热战,故B项错误;美苏两国在国家利益上有根本冲突,故C项错误;从冷战的影响上看,美苏两国势均力敌,使世界长期没有爆发新的世界大战,故D项正确。答案D9.(xx天津南开区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传统的美国学派认为,“冷战”是由苏联引起的,苏联热衷于获得领土,尤其是征服东欧领土。如果苏联没有表现出这种倾向,美国将有可能退回到战前的孤立主义状态。美国采取遏制苏联扩张的政策是正确的。如果没有美国主动的遏制政策,苏联将继续在欧洲、中东和亚洲扩张。摘编自赵菊玲战后世界格局五十年材料二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使美苏交替使用外交和武力威胁的心理战达到了顶点,随后双方关系进入了持续10余年的相对缓和状态。这一缓和的主要特征,在于欧洲局势渐趋正常,军备控制谈判取得显著进展70年代后期开始,两国关系再度重新紧张,其原因主要在于苏联在亚非两洲进行频繁的直接或间接军事干涉,连同美国在越南战争失败后扩展海外军事、政治义务的倾向重新显著抬头。摘编自时殷弘美苏冷战史:机理、特征和意义材料三这种“两个世界”对抗的格局虽然在历史的长时段中仍属于过渡形态,但毕竟改变了世界体系发展的自发性走向,并由此在战后40余年间影响了部分国家和部分地区的发展道路。俞邃大国关系调整与世界格局的发展(1)依据材料一,概括美国学者关于“冷战”起源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冷战”起源的原因。(2)依据材料二与所学知识指出美苏争霸过程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冷战”时期制约世界战争爆发的主要因素。(3)材料三认为美苏40余年“冷战”影响了部分国家和部分地区的发展道路,以亚洲地区为例,举两例加以说明。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梳理材料一并提取关键词可知,美国学者认为是苏联扩张引起了“冷战”;第二小问,依据所学知识不难回答。第(2)问,第一小问,梳理材料二并提取关键词可知,美苏在争霸过程中呈现“紧张”与“缓和”并存的特点;第二小问,从美苏及世界其他因素等方面分析。第(3)问,以朝鲜及中国为例即可回答。答案(1)观点:苏联扩张侵略引发“冷战”。原因:“冷战”是美苏意识形态与国家利益冲突的结果。(2)特点:缓和与紧张并存。因素:美苏力量均势(核威胁的影响);世界多极化及新力量的发展。(3)说明:朝鲜半岛分裂为两个国家;新中国建立初期实行“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并建立了计划经济体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