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语文 4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名师导航 鲁教版必修2.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649525 上传时间:2019-11-2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4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名师导航 鲁教版必修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4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名师导航 鲁教版必修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4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名师导航 鲁教版必修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4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名师导航 鲁教版必修2内容感知 马克思于1883年3月14日在英国伦敦逝世,3月17日安葬于伦敦城北的海格特公墓。恩格斯在马克思的葬礼上发表了这篇悼词。悼词首先简短地介绍了马克思逝世时的时间和情景,说明这位伟人的逝世将给整个世界带来的损失。接着高度评价了马克思的两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非凡发现: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即剩余价值规律),用“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总结他在科学方面的贡献,用“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过渡到他对无产阶级革命所做的工作革命的理论与革命的实践创立伟大的国际工人协会。最后恩格斯用对比的方式说明了马克思的影响:是当代最遭敌人忌恨和诬蔑的人,同时也是最受广大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尊重、爱戴和悼念的人,并预言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精练、严密、抒情的语言,使文章有着强大的逻辑力量和强烈的感染力,学习时注意对语言分析体味。通过对重点语句的研究,认识马克思的伟大贡献和伟大人格 一、字音1.典型字不可估量(ling) 掩盖(yn)繁芜丛杂(cng) 奠基(din)浅尝辄止(zh) 领域(y)诽谤(fi bng) 诅咒(z zhu)忌恨(j) 撰稿(zhun)2.多音字 二、字形 三、词义1.重点词 繁芜:繁多芜杂。丛杂:多而杂乱,没有条理(多指文章)。英名:指英雄人物的名字或名声。2.近义词必须必需 “必须”表示事理上和情理上的必要、一定要,或用于加强命令语气,一般作状语,后面往往接动词或动词性短语。如:学习必须刻苦钻研。“必需”意为一定要有的,不可缺少的,相当于一个形容词,一般用于修饰名词,作定语。如:煤铁等是发展工业所必需的原料。形式形势 形式:事物的形状、结构等。如:以这种或那种形式参加推翻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所建立的国家设施的事业;形势:地势(军事角度);事物发展的状况。以至以致 “以至”表示递进,可解释为“甚至、乃至”。如:艺术以至宗教观念。“以致”表示坏的结果。终身终生 终身:一生,一辈子(多就切身之事说),如:终身大事。终生:一生(多指事业),如:奋斗终生。3.相关成语豁然开朗:一下子出现开阔明亮的境界。也形容一下子领悟某种道理。豁,开阔。浅尝辄止:指对知识、问题等刚刚入门就不再往深处探究、钻研。坚韧不拔:形容意志十分坚强,毫不动摇。拔,移动,改变。卓有成效:有卓越的成绩和效果。卓,卓越、突出。 四、文学常识1.恩格斯(18201895),人类历史上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科学家,与马克思一起,著有共产党宣言。2.达尔文(18091882),英国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著作有物种起源。 五、名篇名句 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他毕生的真正使命,就是以这种或那种方式参加推翻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所建立的国家设施的事业,参加现代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正是他第一次使现代无产阶级意识到自身的地位和需要,意识到自身解放的条件。斗争是他的生命要素 句段剖析 一、疑难妙句 1.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 剖析:这是文章开首的一个语句。这个语句采用了讳饰的修辞手法,告诉人们马克思逝世的具体时间。“下午两点三刻”:写明具体时刻,表明马克思的逝世对于整个世界的非同寻常的影响,是一个令人万分悲痛、永志不忘的时刻。选用“最”这个程度副词,突出了马克思在思想界的无与伦比的地位和作用。“思想家”,表明马克思对人类的最伟大贡献在于思想方面,这是首要的。不用“心脏停止跳动”,而用“停止思想”,这不单是一般的因感情上的需要而用的“讳饰”的手法,而是为了突出马克思的伟大,因为他是一位卓越的思想家。他的逝世,使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失去了一个最睿智的、最重要的阶级的领袖。2.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 剖析:本段文字只有一句话,是一个单句。作者评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这里作者用了四个词语贴切、准确地使抽象的要领变得具体而形象。“繁芜丛杂”的本义是杂草杂树生长茂盛,这里指马克思以前的形形色色的唯心主义对人类历史的解释。历史上一切统治阶级,为了维护其反动统治,有的宣扬人类社会是按上帝的旨意发展的,有的宣扬人类社会的历史是英雄创造的,但万变不离其宗,他们总是把物质和精神、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弄颠倒,这些无稽之谈“掩盖”了人类历史的“简单事实”。是马克思划时代地揭示这个真理:物质决定精神,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没有劳动人民的生产活动,人类就不能生活,社会就不能发展。这个问题“历来”都被“掩盖”,而只有到了马克思手中,才变得“简单”起来。3.斗争是他的生命要素。很少有人像他那样满腔热情、坚韧不拔和卓有成效地进行斗争。 剖析:这句话高度赞扬了作为革命家的马克思所从事革命工作的精神。“斗争是他的生命要素”,说明作为一个革命家的马克思,把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当作了他毕生的使命。“满腔热情”“坚韧不拔”“卓有成效”“很少有人”等感情色彩强烈的词语,对马克思从事革命工作的精神进行了热情的歌颂。 4.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 剖析:这是文章结尾的一个语句,独立成段。恩格斯最后庄严宣告“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这句饱含深情和敬意的结语,虽是一般悼词结语,但绝不仅仅是形式的需要,它照应全文,总结全文,是由马克思的丰功伟绩中引申出来的必然结论,体现了作者的心声,也是亿万人民的心声。 二、重点语段 1.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不久就会使人感觉到 剖析:这一段从马克思逝世带来的巨大损失过渡到具体叙述马克思的伟大功绩。“不可估量的损失”表现在两个“对于”上:第一个“对于”是从马克思领导欧美无产阶级的革命实践方面说的,第二个“对于”是从马克思研究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过程的理论贡献方面说的。两个状语高度概括了马克思在实践和理论两个方面的贡献。对于下文的论述,既是高度的概括,又是严格的限制,它是本文的中心论点。“不可估量”既说明损失之大,又表现了非常痛惜的心情。第二句从时间上说,“不久”从时间上使人们切身感受到这种损失的巨大,表现了恩格斯痛惜的感情;“空白”说明了马克思逝世对于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是不可补偿的损失。2.不仅如此。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豁然开朗了,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 剖析:“不仅如此”的“此”指代“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马克思“还发现了”“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这个“还”在这儿表明围绕马克思的丰功伟绩这个中心,把文章的意思又向前推进了一步:由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进而发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特殊规律”,这就是剩余价值规律。这个特殊规律的发现让那些一直“在黑暗中摸索”的经济学家(他们看不清资本主义的剥削实质)和社会主义批评家们(他们诅咒资本主义,是空想社会主义)一下子“豁然开朗”了。这一鲜明的对比,说明了马克思这一发现有着划时代的伟大意义。结构图解主旨探讨有关本文的主旨有如下表述:1.本文高度评价了革命导师马克思在革命理论和革命实践方面的杰出贡献,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基本原则,热情赞扬了马克思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的伟大精神、战斗风格和崇高品质,表达了全世界无产阶级对马克思的无限崇敬和深切悼念。2.本文通过回顾伟大导师马克思在革命理论和革命实践两个方面的杰出贡献,赞扬了马克思光荣的战斗的一生,表达了作为战友、同志的恩格斯对马克思的高度评价、无限崇敬和深切悼念之情,也表现了全世界无产者对马克思逝世的哀思。我的观点:_审美鉴赏独具匠心的结构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文中,第二段第一句话是这样写的:“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这是总写马克思一生的重大贡献,是先实践,后理论;后面五节内容详细交代了理论与实践两方面的贡献,是先理论,后实践。为什么要这样安排呢? 总说不难理解,因为恩格斯认为马克思一生的贡献最主要的是在于他的一系列的革命实践活动,“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斗争是他的生命要素” 为什么分说时又采取了先理论后实践的顺序呢? 那么是否可提出这样的疑问:详写部分说明理论是为实践服务的,那么总写时就不需要体现这种道理吗?这显然是不对的。那么是不是恩格斯安排有误呢?我认为不但不是,而且这种安排还体现了恩格斯很深的用意。 就文章主体部分来看,如果还是先写实践方面,后写理论方面,那么就会给人造成一种错觉:马克思在实践方面的贡献和理论方面的建树似乎没有多大关系,而且读者也弄不清马克思为什么能在实践方面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前面已经说过,突出马克思实践方面的巨大贡献是作者评价马克思一生成就的着眼点。基于这一点,作者就必须向人们交代清楚马克思为什么会在实践方面取得如此大的成就。这个原因就是马克思在理论上的非凡的建树。这样一来,不仅原因交代清楚了,也顺势交代清楚了马克思在理论上的建树和实践方面的贡献的关系,从而达到真正全面地评价马克思一生贡献的目的。问题探究 问题:马克思在青年时期就立下了为天下谋幸福的伟大理想,并把自己的毕生精力运用到这一伟大的革命实践上来,他不仅赢得了世人的尊重和爱戴,而且为全世界无产者指明了自身解放的光辉道路。今天,作为新时期的中学生,我们应该怎样树立远大的理想? 导思:理想,是人赖以存在的重要的精神食粮。巴金先生曾说:“人不是单靠吃米活着的。”一个人的人生定位和价值取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青少年时期的理想,有了伟大的理想,就不会为一时的困难所吓倒,不会为一时的成功而迷醉,他就会百折不挠,直到取得胜利。怎样才能树立远大的理想,对青年学生来说尤其重要 探究:第一,要想树立远大的理想,首先必须明白什么样的理想才是远大的。为了一己私利、一个家庭、一个宗族的繁荣兴旺的理想,不能算是伟大的理想,伟大的理想必须是为了民族的利益和社会进步,为了国家的强盛与富强。 第二,要联系社会实际和自身的实际。“远大”并不是要求空泛,而是要有明确的目标。“远”是从长期上说的,“大”是从范围上讲的。只要不鼠目寸光,只要不自私自利,宗旨是为国家与民族,目的是惠及他人,这样的理想都是远大的理想。 第三,可以从前辈和先烈那里找到榜样,也可以从时代的英模人物中找到方向,了解他们的志向,瞻仰他们的遗迹,学习他们的事迹,参观当今的成就,都有利于我们明确志向,树立理想。 第四,树立远大的理想,还要注意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九层之台,起于累土”,这些至理名言都对我们树立理想和实现理想提供了理论指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