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生物 第5-6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生态环境的保护单元测评B 新人教版必修3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xx海南高考)将水生植物和小鱼放入盛有水的玻璃缸中,密闭后置于光照、温度等适宜条件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植物为鱼的生存提供氧气B.鱼可为植物的光合作用提供CO2C.能量流动可以从植物到鱼,也可以由鱼到植物D.若该玻璃缸长期置于黑暗中,鱼和植物将会死亡解析:植物为鱼的生存提供氧气,A正确;鱼可为植物的光合作用提供CO2,B正确;能量流动可以从植物到鱼,不可以由鱼到植物,能量不能循环,C错;若该玻璃缸长期置于黑暗中,鱼和植物将会死亡,D正确。答案:C2.(xx海南高考)关于土壤微生物的叙述,错误的是()A.土壤微生物参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B.土壤微生物可作为生态系统的分解者C.秸秆经土壤微生物分解后可被农作物再利用D.土壤中的硝化细菌是异养生物,因而不属于生产者解析:土壤微生物参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A正确;土壤微生物可作为生态系统的分解者,B正确;秸秆经土壤微生物分解为无机物后,可被农作物再利用,C正确;土壤中的硝化细菌是化能自养需氧型生物,因而属于生产者,D错。答案:D3.(xx海南高考)用各个营养级生物的能量、数量构建的金字塔分别称为能量金字塔、数量金字塔。在某一栎林中,第一营养级生物为栎树,第二营养级生物为昆虫,第三营养级生物为蛙、蜥蜴和鸟,第四营养级生物为蛇。该栎林数量金字塔的示意图是()解析:在数量金字塔中昆虫的数量远远大于栎树的数量,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数量小于昆虫的数量,第四营养级的数量小于第三营养级的数量,故选B。答案:B4.(xx海南高考)在某水生生态系统中,分布有水鸟、藻类、芦苇等动植物,某些水鸟具有秋季迁移的习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该水生生态系统的物种数量随季节而发生变化B.减少芦苇和藻类后,输入该水生生态系统的能量维持不变C.藻类和芦苇等生产者固定的能量是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D.该水生生态系统动植物残体被微生物分解后可产生含氮化合物解析:该水生生态系统的物种数量随季节而发生变化,A正确;减少芦苇和藻类后,输入该水生生态系统的能量减少,B错;藻类和芦苇等生产者固定的能量是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C正确;该水生生态系统动植物残体中也含有蛋白质、核酸等含氮成分,被微生物分解后可产生含氮化合物,D正确。答案:B5.(xx江苏高考)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富营养化水体出现蓝藻水华的现象,可以说明能量流动的特点B.生态系统中能量的初始来源只有太阳能C.食物链各营养级中10%20%的能量会被分解者利用D.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解析:水体富营养化是由水体污染引起的,与物质循环有关,不能说明能量流动的特点,A项错误;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来自于生产者固定的能量,除太阳能外,还可来自某些无机物氧化释放的能量,B项错误;食物链中,相邻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10%20%,而不是流向分解者的能量为10%20%,C项错误;无机环境中的CO2和水被生物群落中的绿色植物等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生物群落中的生产者、消费者的呼吸作用和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将有机物分解为CO2和水等;CO2和水又被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所利用,循环往复,以至无穷,D项正确。答案:D6.(xx海南高考)甲、乙、丙是食性相同的、不同种的蝌蚪,三者之间无相互捕食关系。某研究小组在4个条件相同的人工池塘中各放入1 200只蝌蚪(甲、乙、丙各400只)和数量不等的同种捕食者,一段时间后,各池塘中3种蝌蚪的存活率如下表:池塘编号捕食者数量/只蝌蚪存活率/%甲乙丙1087740225830253442321148203710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A.捕食者主要捕食甲和丙B.蝌蚪的种间竞争结果可能受捕食者影响C.无捕食者时蝌蚪的种间竞争可能导致乙消失D.随着捕食者数量增加,乙可获得的资源减少解析:随着捕食者数量增加,乙存活率逐渐增加,甲、丙降低,捕食者主要捕食甲和丙,蝌蚪间的竞争受捕食者影响,A、B正确;无捕食者时,乙存活率极低,种间竞争可能导致乙消失,C正确;随着捕食者数量增加,乙存活率增加,获得的资源增加,D错误。答案:D7.(xx广东高考理综)如图所示某湖泊的食物网,其中鱼a、鱼b为两种小型土著鱼,若引入一种以中小型鱼类为食的鲈鱼,将出现的情况是()A.鲈鱼的产量不能弥补土著鱼的减少量B.土著鱼在与鲈鱼的竞争中处于劣势C.浮游动物总量锐减后再急升D.浮游植物总量急升后再锐减解析:鲈鱼处在土著鱼的下一个营养级,由于能量流动具有逐级递减的特点,所以鲈鱼的产量不能弥补土著鱼的减少量,A项正确;土著鱼与鲈鱼的关系为捕食,B项错误;鲈鱼引入会导致土著鱼数量先减少后增加,间接导致浮游动物先增加后减少,C项错误;通过上面分析,浮游植物的数量先减少后增加,D项错误。答案:A8.(xx全国新课标高考理综)某农场面积约140 hm2,农场丰富的植物资源为黑线姬鼠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条件,鼠大量繁殖吸引鹰前来捕食。某研究小组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了100只,标记后全部放掉,第二次捕获了280只,发现其中有2只带有标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鹰的迁入率增加会影响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B.该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约为100只/hm2C.黑线姬鼠种群数量下降说明该农场群落的丰富度下降D.植物鼠鹰这条食物链中,第三营养级含能量最少解析:本题考查种群数量特征及生态系统的知识。迁入率、迁出率直接影响种群密度,A项正确;该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数量N=14 000(只),种群密度=100(只/hm2),B项正确;物种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的物种数量的多少,黑线姬鼠数量下降,物种丰富度不一定下降,C项错误;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最高营养级所含能量最少,D项正确。答案:C9.(xx四川高考理综)稻田生态系统是四川盆地重要的农田生态系统,卷叶螟和褐飞虱是稻田中两种主要害虫,拟水狼蛛是这两种害虫的天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害虫与拟水狼蛛间的信息传递,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B.防治稻田害虫,可提高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C.精耕稻田与弃耕稻田的生物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有差异D.用性外激素专一诱捕卷叶螟,短期内褐飞虱种群密度会下降解析:害虫与拟水狼蛛间的信息传递可调节生物种间关系,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A项正确;防治稻田害虫,能调整能量流动方向,但不能改变能量传递效率,B项错误;精耕稻田与弃耕稻田相比,因人为因素作用,演替速度及方向会有差异,C项正确;用性外激素专一诱捕卷叶螟,卷叶螟的数量下降,就会有更多的褐飞虱被拟水狼蛛捕食,D项正确。答案:B10.(xx海南高考)疟原虫在人体内只能进行无性生殖,在按蚊体内才进行有性生殖。人被感染疟原虫的按蚊叮咬后可患疟疾。在水中,按蚊幼虫(孑孓)以藻类和细菌为食,同时又被鱼类捕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疟原虫与人是寄生关系B.疟原虫与按蚊是共生关系C.藻类属于生产者,孑孓和鱼类属于消费者D.鱼类与藻类既存在捕食关系,也存在竞争关系解析:根据题中信息可断定疟原虫与人为寄生关系,A正确;疟原虫也可以感染蚊蝇,则疟原虫与被其感染的蚊蝇间为寄生关系,B错误;藻类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属于生产者,孑孓以藻类和细菌为食,是初级消费者,鱼类可捕食孑孓,为次级消费者,C正确;鱼类以藻类为食,二者为捕食关系,同时鱼类和藻类植物在水中因生存空间、氧气等资源而存在一定的竞争关系。答案:B11.(xx天津高考理综)图a、b分别为农村和城市生态系统的生物量(生命物质总量)金字塔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两个生态系统均可通过信息传递调节种间关系B.两个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均由3个营养级组成C.城市生态系统不具有自我调节能力,抵抗力稳定性低D.流经两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均是其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解析:本题考查人工生态系统相关问题。生态系统中种间关系的调节离不开信息传递,故A项正确。两个生态系统中的动物都有若干种,这些动物可能处于不同的营养级,故B项错误。任何生态系统都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城市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简单,抵抗力稳定性低,故C项错误。自然生态系统,生物所需能量均来自本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城市生态系统的能量主要来源于其他生态系统,故D项错误。答案:A12.(xx江苏高考)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态系统中捕食者的存在可以促进物种多样性的提高B.把沼泽地改造成人造林是增加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手段C.花费大量人力物力保护无经济价值的物种是为人类生存发展保留空间D.农田是具有高度目的性的人工生态系统,清除杂草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原则不矛盾解析:本题考查生态系统部分知识。由于捕食者的存在可有效地限制被捕食者的数量增多,有利于提高物种的多样性,故A项正确。沼泽地改造成人工林后,生物种类减少,群落结构变得简单,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降低,不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故B项错误。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比直接价值更为重要,故C项正确。农田中除草是为了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与保护生物多样性不矛盾,故D项正确。答案:B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共40分)13.(12分)(xx海南高考)某果园发生了虫害,该虫害是由害虫A引起的。害虫招来了一种小蜂和一种小鸟,小蜂把卵产入害虫A体内,孵出的小蜂幼虫吃空虫体后羽化飞出,再攻击害虫A的其他个体。小鸟特别喜食害虫A,也捕食小蜂。在体内有小蜂幼虫的害虫A中,有些个体常疯狂地摇摆身体,因而容易被小鸟发现而被捕食。回答下列问题。(1)小鸟和小蜂的种间关系是。(2)小鸟捕食疯狂摇摆的害虫A,对A种群的生存(填“有利”“不利”或“无影响”),理由是。(3)体内有小蜂幼虫的害虫A摇摆身体为小鸟提供了一定的信息。在生态系统中,信息对种间关系就有作用,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解析:(1)根据题干可知,小蜂吃害虫,小鸟捕食害虫A和小蜂,因此小鸟和小蜂的种间关系是捕食和竞争。(2)捕食者吃掉的大多是被捕食者中老年、病弱和年幼的个体,客观上促进了种群的发展。(3)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具有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稳定的作用。答案:(1)捕食和竞争(2)有利通过捕食,使不适应环境的个体死亡,客观上促进了害虫A种群的发展,有利于害虫A种群的生存(3)调节14.(15分)(xx江苏高考)机场飞行跑道及场内小路旁多是大片草地,有多种动物栖息。下图是某机场生态系统食物网的主要部分。请回答下列问题。(1)此食物网中,小型猛禽分别处于营养级。(2)机场内的小鸟初遇稻草人十分惊恐,这种反应属于反射。(3)工作人员根据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特点,释放训练过的猎鹰来驱赶小鸟。(4)为了进一步驱鸟,某机场先铲除原有杂草,而后引种了虫和鸟都不爱吃的“驱鸟草”,机场内小鸟大为减少。以后“驱鸟草”逐渐被杂草“扼杀”,这种生物群落的变化过程属于演替。(5)为了解机场内蜗牛密度,三个调查人员各自随机布设样方如下图所示(图中阴影带为水泥小路,其他处为草地),其中最合理的是(填序号)。调查中某个样方内蜗牛分布示意图如下,该样方的蜗牛数应计为个。解析:本题考查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1)在这几条食物链中小型猛禽为第三营养级;在这几条食物链中,小型猛禽为第四营养级,在这两条食物链中,小型猛禽为第五营养级。(2)小鸟对稻草人感到惊恐,是因为小鸟曾经受到人类的驱赶,这是建立在非条件反射基础上的条件反射。(3)猎鹰的捕食行为(包括飞行的姿态、方向、鸣叫等)可以向小鸟传递信息,这属于行为信息。(4)铲除杂草后,原来的土壤条件以及土壤中的繁殖体等仍然保留,在这样的地方开始的演替为次生演替。(5)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取样范围应包含蜗牛生存的全部环境,不应该仅在水泥小路的一侧取样。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计数的方法是,计数样方内的个体和任意相邻两边及夹角上的个体,按此方法,结果为6或7个。答案:(1)第三、第四、第五(2)条件(3)行为(4)次生(5)6或715.(13分)(xx全国新课标高考理综)某陆地生态系统中,除分解者外,仅有甲、乙、丙、丁、戊5个种群。调查得知,该生态系统有4个营养级,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且每个种群只处于一个营养级。一年内输入各种群的能量数值如下表所示,表中能量数值的单位相同。种群甲乙丙丁戊能量3.5612.8010.300.48226.50回答下列问题。(1)请画出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2)甲和乙的种间关系是;种群丁是该生态系统生物组分中的。(3)一般来说,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此外还具有信息传递等功能。碳对生物和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碳在和之间的循环主要以CO2的形式进行。解析: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根据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以及表格中的数据,可确定戊是第一营养级,乙和丙是第二营养级,甲是第三营养级,丁是第四营养级。据此可写出食物网并判断甲和乙的种间关系。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主要是以CO2的形式进行循环的。答案:(1)(2)捕食消费者(3)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生物群落无机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