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生物一轮规范训练 9.31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含解析).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2639607 上传时间:2019-11-2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8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考生物一轮规范训练 9.31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2020年高考生物一轮规范训练 9.31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2020年高考生物一轮规范训练 9.31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考生物一轮规范训练 9.31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含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xx届大连双基测试)如图表示三种可能的人口数量增长曲线,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按生态学原理,世界人口增长应该表现为曲线aB若地球环境对人类种群的容纳量(K)为110亿,则全球最适宜的人口数量为55亿C资源或空间有限是曲线b与曲线a产生差别的主要原因D如果环境条件恶化下去,人口增长趋势将表现为曲线c【答案】A【解析】地球资源和空间等是有限的,所以人口数量应呈“S”型增长,曲线a是“J”型增长;若地球对人类容纳量为110亿,则人口数量为55亿时,人口增长速率最大,空间和资源等最适宜人类生活。2(xx广州质检)下图中的实线表示某岛屿上鹿的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该环境中鹿群的K值始终恒定不变Bc点时鹿群的出生率约等于死亡率Ca点时的增长率小于d点时的增长率Dcd段时间内可能有较多的捕食者【答案】A【解析】由图可知,鹿的种群数量K值在不停地变动,且在一定范围内波动,A错误;c点时鹿的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不再增加。出生率约等于死亡率,B正确;a点之后鹿的种群数量下降,出生率小于死亡率,d点之后鹿的种群数量上升,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所以a点时的增长率小于d点时的增长率,C正确;cd段可能有较多的捕食者使鹿的种群数量下降,D正确。3(xx宿州质检)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来分析,下列属于种群的是()A某池塘中的所有鱼B在有乳酸菌生长的培养基上侵入的其他杂菌C可可西里草原上的藏羚羊D一棵枯树枝上生活的蚂蚁和长满的苔藓【答案】C【解析】在一定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形成种群。4下列有关调查种群密度的说法错误的是()A五点取样和等距取样是样方法取样的常用方式,遵循了随机取样的原则B调查古树木、蝗虫的幼虫、某种蛇的种群密度,通常采用样方法C标志重捕法调查得到的种群密度一般不是最精确的实际值D将M只鹿标记,在捕获的n只鹿中有m只被标记,则该鹿群约有(Mnm)只【答案】B【解析】采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在选取样方时要随机取样。样方法除适应于植物的种群密度调查外,一些运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生物,如昆虫卵、蚜虫和跳蝻等也可用此方法进行密度调查;由于蛇的活动范围较广,故调查其种群密度不宜采用样方法,而应用标志重捕法。利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得到种群密度时,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得到的密度只是估计值,一般不是最精确的实际值。将M只鹿标记,在捕获的n只鹿中有m只被标记,根据种群密度计算公式可知,该鹿群约有(Mnm)只。5(xx福建)研究人员用样方法调查了某地北点地梅(一年生草本植物)的种群数量变化,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1972年北点地梅个体间生存斗争程度较1975年低B1971年种子萌发至幼苗阶段的死亡率高于幼苗至成熟植株阶段C统计种群密度时,应去掉采集数据中最大、最小值后取平均值D由于环境条件的限制,5年间该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答案】B【解析】分析图示曲线可知,1972年北点地梅种群密度比1975年的大,个体间生存斗争也大,A错误;横坐标为种群密度(表示单位面积的个体数)纵坐标为时间,而死亡率可看成单位个体数在单位时间死亡的个体数,从图中数据可知1971年种子萌发至幼苗阶段的死亡率高于幼苗至成熟植株阶段,B正确;统计种群密度时,不应舍弃所得数据,C错误;从5年数据可看到,种群密度每年都在下降,D错误。6某种群的年龄组成如甲图所示,增长曲线如乙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甲图的年龄组成是增长型,在t2时期很可能属于这种年龄组成B甲图的年龄组成是稳定型,在t2时期很可能属于这种年龄组成C甲图的年龄组成是增长型,在t1时期很可能属于这种年龄组成D甲图的年龄组成是稳定型,在t1时期很可能属于这种年龄组成【答案】C7对某地区新引入一种鸟的种群增长率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17年的调查研究,得到的数据如下表。下列对该鸟种群描述正确的是()年份第1年第2年第3年第4年第5年第6年第7年增长率/%0.661.242.813.672.941.650.03A种群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B种群数量呈曲线“J”型增长C种群增长受种群密度的制约D第34年中种内斗争最激烈【答案】C【解析】在调查期间,该种群增长率始终大于零,说明该种群为增长型。因种群增长率不是定值,而是呈由小大小的趋势,故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应呈“S”型;种群增长受种群密度、天敌、食物、气候等因素的影响;种内斗争的激烈程度与种群密度呈正相关,因此在第7年种内斗争最激烈。8(xx浙江)下列关于出生率的叙述,正确的是()A若某一种群年初时的个体数为100,年末时为110,其中新生个体数为20,死亡个体数为10,则该种群的年出生率为10%B若某动物的婚配制为一雌一雄,生殖期个体的雌雄比例越接近11,则出生率越高C若通过调控环境条件,使某动物的性成熟推迟,则出生率会更高D若比较三种年龄结构类型的种群,则稳定型的出生率最高【答案】B【解析】A项中出生率为20/1102/11,A错误;B项中雌雄比例接近11且婚配制度为一雌一雄,出生率比较高,B正确;性成熟推迟,出生率会降低,C错误增长型的出生率最高,D错误。9(改编题)种群密度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的,下列现象体现该观点的是()A农业生产上,常用黑光灯进行灯光诱捕来减少害虫的危害B利用性引诱剂诱杀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害虫的性别比例,从而使害虫的种群密度降低C为了维持海洋鱼类的种群密度,不捕获年龄较小的鱼D我国某经济发达地区外来人口剧增,造成一定的社会压力【答案】A【解析】A体现了死亡率决定种群密度的大小;B体现了性别比例对种群密度大小的影响;C体现了年龄组成对种群密度大小的影响;D体现了迁入率对种群密度大小的影响。10为研究酵母菌种群密度的动态变化,某同学按下表所列条件进行了甲、乙、丙和丁共4组实验,用1 000 mL锥形瓶作为培养器皿,棉塞封口,在25 下静置培养,其他实验条件均相同,定时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根据实验结果绘出的酵母菌种群密度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四条曲线对应的条件分别是()实验组甲乙丙丁培养液中葡萄糖质量分数/%4.04.00.80.8培养液体积/mL200800200800A丁、乙、丙、甲B乙、甲、丁、丙C甲、乙、丙、丁D丙、甲、丁、乙【答案】B【解析】曲线所示应为营养丰富,但O2较少条件下的酵母菌数量变化,对应乙组;曲线所示应为营养丰富、O2充足条件下的酵母菌数量变化,对应甲组;曲线所示应为营养较少、O2较少条件下的酵母菌数量变化,对应丁组;曲线所示应为营养较少、O2充足条件下的酵母菌数量变化,对应丙组。11.关于图中种群数量变化的说法错误的是()A.种群“J”型曲线只有在理想条件下才能出现B.种群呈“S”型增长过程中,在达到K值之前仍是“S”型增长C.自然状态下种群数量达到600时,种群的增长率为0D.环境条件变化时,种群的K值不变【答案】D【解析】只有在理想状态下,种群才呈现“J”型曲线;种群呈“S”型增长过程中,在达到K值之前仍然是“S”型增长;“S”型增长中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增长率为0;不同环境条件下种群的K值不同。12.下图表示种群特征之间的关系,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A.依次为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种群数量、年龄组成B.种群密度不能反映的变化趋势C.研究城市人口的变迁,迁入率和迁出率是不可忽视的D.种群数量还受自然气候等因素的影响【答案】A【解析】年龄组成可以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方向,出生率和死亡率直接决定种群密度,种群密度只能反映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变化,不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性别比例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而影响种群密度变化的,故依次为年龄组成、出生率和死亡率、种群数量、性别比例;除出生率和死亡率外,迁入率和迁出率也是影响城市人口变化的重要因素,种群数量受自然气候等因素的影响非常大。13.下列对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动态变化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之前应振荡试管,有利于正确计数B.先盖盖玻片,再将培养液滴在计数板一侧C.当一个小方格中酵母菌数量过多时,应将培养液按比例稀释处理D.压在方格边上的酵母菌应全部计数在内【答案】D【解析】振荡试管有利于酵母菌均匀混合,有利于正确计数;应先将盖玻片盖上,再将培养液滴在计数板的一侧,便于计数;酵母菌数量过多不好计数,应将培养液按比例稀释处理;计数方格内的酵母菌时,应计数相邻两边及其顶角的个体数和方格内的个体数。14.种群是生态研究的一个重要单位,下列有关种群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出生率和死亡率两个重要因素决定着动物种群的增长B.一个呈“S”型增长的种群中,种群增长速率在各个阶段是不同的,数量为K/2时增长速率最大C.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这样的种群正处于发展阶段D.合理密植农作物时,其数量可以接近最大值即K值【答案】C【解析】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增长的两个重要因素;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应是处于稳定阶段;合理密植农作物时,其数量可以接近K值,但不能大于K值。二、非选择题15请根据右图所示“种群生长”的坐标曲线,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马缨丹是一种生活于热带地区的有毒植物,为达到观赏目的人们把它引种到夏威夷,一段时间后,马缨丹大量繁殖,对夏威夷的畜牧业造成严重威胁,图中曲线_符合马缨丹疯狂蔓延的趋势。(2)根据生态原理,世界人口增长应该表现为图中曲线_,若出现_段则表明人口出现了负增长。(3)曲线和曲线代表的种群进化速度较快的是_,其进化过程中基因频率_(填“一定”或“不一定”)会发生改变。(4)太湖蓝藻事件使太湖美丽的形象大打折扣,若曲线表示太湖中蓝藻增长曲线,当种群数量达到_点后,增长速率为0。(5)依据自然界“种群增长”的特点,人们在进行狩猎或海洋捕捞作业时,应把握在_点后进行,原因是_。【答案】(1)(2)cd(3)曲线一定(4)f(5)ee点时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最大【解析】(1)马缨丹引种到夏威夷后大量繁殖,对夏威夷的畜牧业造成严重威胁,说明是“J”型增长,图中曲线符合马缨丹的疯狂蔓延趋势。(2)根据生态学原理,世界人口增长应该表现为“S”型增长,图中曲线符合,若出现曲线下降趋势,如cd段,则表明人口出现了负增长。(3)曲线和曲线代表的种群进化速度较快的是曲线,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因此进化过程中基因频率一定会发生改变。(4)当种群数量达到f点后,增长速率为0。(5)由于e点时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最大,所以狩猎或海洋捕捞作业时,应在e点后进行。16调查统计的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生物科学研究之中。请回答:(1)标志重捕法的前提是标记个体和未标记个体在重捕时被捕获的_相等。标记技术极为重要,例如,标记物和标记方法_;标记物不能_,否则可能改变该动物与其捕食者之间的关系;标记符号必须能维持一定时间。(2)为了模拟样方法测定种群密度,两位同学分别在一张50 cm50 cm的白纸上制作方格表,将200粒绿豆种子随机撒在白纸上,选择5个方格进行计数,再计算出种群密度。两位同学的调查结果有差异,你认为原因可能有哪些?(至少答两项)_ _。(3)为了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某同学按下表完成了有关实验。试管编号培养液/mL无菌水/mL酵母菌母液/mL温度/甲100.128乙100.12丙100.128请写出该同学研究的课题名称:_。用显微镜定期测定甲、乙、丙三试管中酵母菌数量,结果如图所示。请根据如图信息,判断图中曲线A、B、C分别对应的试管是_。【答案】(1)概率不能影响被标记动物的正常活动,也不能导致其发生疾病、感染等过分醒目(2)取样方法、样方位置、样方的代表性、样方面积等的不同(至少两点)(3)温度、营养物质对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甲、乙、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